當媽有點歪,育兒非常正!(文|歪媽)
10月10日,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邢立達等古生物專家,在四川通江縣毛浴鎮境內發現恐龍足跡,這也成為首次在川北邊緣發現恐龍足跡。而更讓人驚訝的是,最先發現恐龍足跡的是一名5歲的四川小男孩——楊哲睿。
國慶期間,楊哲睿和父母回通江老家過節,聽老家的外公說後山有塊石頭,石頭上有不少奇怪的「雞腳印」。楊哲睿從小喜歡自然科學,跟隨家人去後山看「雞腳印」的時候,立即斷定是恐龍足跡,還清楚地說出了恐龍類別。
楊哲睿的媽媽就拍了照片、視頻發送給了北京的專家。後來來自北京的邢立達和自貢恐龍博物館專家等一行抵達現場,在一塊面積約20平米的石頭表面發現了5個足跡,經確認判斷為距今約1.3億年的白堊紀早期的恐龍腳印。
自貢恐龍博物館原館長彭光照認為本次發現,為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增添了新的亮點,也具有很強的自然科學意義。
而更令專家們感到開心的是,最先發現恐龍足跡的是一個只有5歲的小孩,是目前國內首次發現恐龍足跡年齡最小者,這是興趣培養、素質教育提升的有力體現。
教育家顧明遠先生倡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書育人在細微處,學生成長在活動中」。
試想如果這個5歲的小男孩楊哲睿不是因為從小喜歡自然科學,對恐龍有那麼多的了解,可能也就和多數人一樣,覺得石頭上的腳印是「雞腳印」了。
從新聞報導上看,楊哲睿的媽媽也十分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在兒子說是恐龍足跡的時候,並沒有覺得孩子還小、判斷力不足等,而是拍了照片、視頻找專家求證。這件事對孩子的興趣愛好發展是一個很大的鼓勵,也會激發他求知的渴望。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只追求學習成績,覺得孩子的興趣愛好是沒用的東西,通過這個事例,你還這麼認為嗎?我們無法創造天才,但至少不要抹滅一個孩子的天賦和興趣。我們能做的,就是和楊哲睿的媽媽一樣,給孩子創造他們培養興趣的土壤,幫助他們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支持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1.興趣愛好是讓人受益終身的精神財富
體育、藝術等方面的興趣愛好是對人的健康有積極影響的,比如彈琴、踢球等,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這些興趣愛好都可以陪伴我們。無論是在得意時抒發喜悅之情,還是在失意時疏解內心的創傷。
2.興趣愛好可以幫助孩子進行合理的心理宣洩
孩子也會有心理壓力,可能來自家庭、來自朋友等,但孩子們往往不善於表達自己內心的鬱悶,有的孩子會用哭進行宣洩,而有的孩子則是默默承受一切。父母支持培養一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其實也可以幫助孩子進行心理宣洩。不良的情緒都需要一個出口,而不是憋在心裡,讓孩子通過興趣愛好進行宣洩是個不錯的選擇。
3.興趣愛好可以緩解學習帶來的疲勞感
很多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會給孩子報很多補習班、預習班。孩子在一開始都能注意力集中,具有很好的學習效率,但隨著單次學習時間的加長,往往會讓孩子出現心不在焉等現象。
有的家長會讓孩子學會語文,再學會數學,以此「換腦」,希望孩子的學習效率能一直保持在較高的狀態,但其實效果不佳。如果把「換腦」的方式換成進行一項興趣愛好的活動,效果會好很多,孩子會像充滿電一樣重新回歸學習上。
歪媽結語:
孩子的興趣培養很重要,我們可能不能永遠陪伴孩子左右,但是興趣愛好可以,給予孩子內心的滿足與慰藉,讓他們健康成長、快樂生活。
今日話題:你會怎麼做來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是@歪媽,家有4歲萌寶一枚,專注於孕期、育兒方面的知識研究,更多的乾貨內容,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