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1日,上演了一場備受關注的NCAA比賽,由杜克大學對陣北卡羅來納大學。在比賽當中的NBA狀元熱門候選人蔡恩·威廉士,僅出場33秒就因為膝蓋受傷離場,其受傷原因竟然是因為將所穿鞋子踩穿滑倒。從現場照片我們能看見,其左腳的鞋底和鞋身徹底分離。
人們當然不會認為是因為蔡恩力量太強,從而導致鞋子承受不住才發生意外的,大家只會覺得是耐克產品的質量有問題。這次事件再一次引起了所有人對耐克產品質量的懷疑,其實早前耐克贊助的NBA球衣被球員輕鬆撕開的時候,就有人對耐克產品的質量進行過質疑。而作為一個運動品牌,它的產品質量自然需要重視,這畢竟關係著運動員和日常穿著它們的消費者的人身安全。
所以受此事影響,耐克股價在早盤跌幅超過1%,總市值一度損失超過10億美元。因此,蔡恩也被球迷調侃為"一腳踩掉10億元的男人"。其中,耐克球鞋的質量下降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但是我們現在需要來探討一下是什麼導致了耐克球鞋的質量下滑嚴重的呢?
1、價格與成本的問題
耐克球鞋除了子品牌AJ系列和籤名鞋系列可以賣得貴一些之外,其他球鞋的價格一直維持在10多年前的水平。但是這十多年來物價飛速上漲,用人成本、材料成本等一些系列支出都跟著物價飛速上漲,這就導致耐克的利潤空間被蠶食得非常嚴重。有消息稱在2014年的時候,耐克的利潤就只有5%了。而為了公司生存,耐克就必須尋找利潤空間,但是它不能對鞋子進行大幅漲價,畢竟耐克是一個大眾品牌,1200元一對球鞋還說得過去,上漲到1800元一對就顯得有些過分了。所以耐克只能在AJ及籤名鞋等高品牌附加值的產品上尋求利潤,至於其他普通球鞋品類,則只能通過壓縮成本來尋找利潤空間了。
2、環保材料
耐克在2017年的時候宣布,將會採用一種新型的環保皮革材料來製作球鞋。這些舉措能大幅地減少球鞋生產時所用的水和排放的二氧化碳,且因為切割方便的關係,廢料的產生也將大幅減少。但是從製造業的角度來看,越是環保輕薄的材料,就意味著其堅固程度的下降。這其實是一個無法避免的矛盾,在物品的堅固程度和環保作用上我們只能儘量做好其中的平衡。耐克採用環保材料肯定是值得稱道的舉措,但是作為消費者,必然希望耐克能夠通過別的手段來彌補堅固程度的缺失這一問題。
3、代工廠的轉移
這其實是第一個問題的延伸。在從前,耐克的大量代工廠都位於中國,尤其是十多年前,中國的用人成本非常低,而到了現在因為年齡結構和教育程度等問題,中國的用人成本飛速上漲。耐克在中國的代工廠無法擁有以往那麼高的利潤空間,那就只能尋求轉移。最後,耐克選擇的轉移目標是東南亞國家,其中越南是重點轉移對象。
其實鞋子的原料和膠水是按照公司要求統一採購的,理論上任何地方代工的球鞋,其質量和外觀應該都是一樣的才對。那麼是什麼讓不同產地的鞋子,在使用壽命上出現了差距呢?
1. 工人手工的差別
其實代工廠中的機械車廠都是一樣的,所以在機械工序上其實不會出現太大的差錯,那麼問題就只會出現在流水線的工人身上了。球鞋的製作工序其實是比較複雜,流水線也非常多的,所以流水線工人的操作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了。例如,中底的車線、鞋面的刷膠等工序都會嚴重影響鞋子的使用壽命。
2. 工廠的管理制度
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代工廠的管理制度決定著一雙球鞋的質量。在一家管理和監督嚴謹有序的工廠中,工人對待每一個產品都必須是嚴肅認真的,這就能夠最大程度地避免鞋子的質量出現問題。同時一家管理制度良好的工廠必然有著嚴格的品控程序,這就能避免那些不良甚至說是劣質的產品流入市場,進而危害顧客的安全。而因為有數十年的代工經驗,中國代工廠的管理制度相對嚴謹,至於東南亞的代工廠則仍處於探索和建設的過程中。
3. 工廠之間的等級制度
耐克的代工廠是有著等級制度的,一般來說只有高級代工廠才能進行AJ等高檔品類的代工。而一般品類的球鞋自然就是交由等級較低的代工廠進行代工。這就造成普通品類的球鞋出現了質量隱憂了。
作為一個運動品牌,耐克有必要對自己產品的安全性做好把關,這將決定了這個世界級的運動品牌能否繼續保持現有的成績,畢竟沒人願意穿一對可能導致自己受傷的球鞋。而如何在成本和質量之間找到平衡,將決定了耐克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