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中國,高血壓的發病人數已經達到2億。高血壓的藥物治療是個漫長的過程,絕大部分患者幾乎伴隨終身。因此,明確藥物治療的目標和目的,是高血壓患者合理降壓、安全降壓的根本。
高血壓患者應該每天堅持測量血壓,根據血壓的高低來調節藥量。很多高血壓患者都不知道該如何選擇藥量,只是隨便在藥店買一些降壓藥物進行控制血壓。39健康網總結了幾種控制血壓的中西藥物介紹給大家,希望能有所幫助。
常見的中西降壓藥
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降壓藥物有五大類。
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又稱為「普利類」降壓藥,如培哚普利、苯那普利、依那普利、卡託普利等。
主要用於高血壓合併糖尿病,或並發心臟功能不全、腎臟損害有蛋白尿的患者,但腎功能衰竭患者禁用。
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國內又稱為「沙坦類」降壓藥,如氯沙坦、纈沙坦、伊貝沙坦等。
β受體阻止劑:又稱為「洛爾類」降壓藥,如美託洛爾、阿替洛爾、比索洛爾、卡維地洛(同時具有α受體阻滯劑作用)。
主要用於輕中度高血壓,尤其在靜息時心率較快(大於80次/分)的患者或合併心絞痛時。慢性阻塞性肺病與周圍血管疾病患者禁用,1型糖尿病患者慎用。
鈣通道阻止劑(又分為二氫吡啶類、苯烷胺類和硫氮卓類三類):常用的有硝苯地平(心痛定)、尼群地平、尼莫地平、氨氯地平(絡活喜、安內真)、維拉帕米等。
利尿劑(又分成噻嗪類、袢利尿、保鉀利尿和磺胺類四類):主要用於輕中度高血壓,尤其在老年人高血壓或並發心力衰竭時。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注意避免低血鉀和心律失常等不良反應。呋噻米(速尿)僅用於腎功能衰竭時。
另外,α受體阻止劑、血管擴張劑和一些複方製劑 (包括西藥複方、中成藥複方)也常被應用於臨床。
在這裡,也要提一下中藥在治療高血壓上的獨特作用。常用的中草藥有山楂、羅布麻、決明子、長白山靈芝、杜仲、地龍、野菊花等。常見的降壓中成藥有牛黃降壓丸、珍菊降壓片、山楂降壓膠囊等。
重症患者應聯合用藥
一個好的降壓藥,至少應滿足三方面的條件:即有較好的降壓療效、肯定的心血管保護作用、較高的安全性和患者依從性。
高血壓輕者可僅用一種藥物,重者則應聯合用藥。血壓水平較高者常需聯合兩種或幾種藥物方可達標。
合併有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冠心病、腎病者,可首選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和鈣通道阻止劑等,伴有勞力性心絞痛者可首選β受體阻止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 受體拮抗劑和利尿劑等,伴有自發性心絞痛者可首選鈣通道阻止劑、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等,伴有心衰者可選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利尿劑或β受體阻止劑等。
39健康網(www.39.net)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內容合作請聯繫:020-85501999-8819或39media@mail.39.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