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和參考。
12月11日,由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高血壓分會、中國高血壓聯盟、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共同發起推動的全球首個《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在高血壓患者臨床應用的中國專家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在「2020華夏網際網路+高血壓峰會」上正式發布。
該《建議》旨在進一步推動臨床醫生了解ARNI,闡述ARNI的代表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的降壓機制以及臨床應用範圍,以指導臨床應用。
面對三大挑戰,高血壓管理亟需突破困局
我國是全球高血壓患者最多的國家,高血壓已累及我國約2.45億成人[1]。而高血壓是心血管病事件的首要危險因素,治療高血壓的根本目的就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風險,但當前高血壓管理卻面臨三大挑戰:達標率低、合併症比例高、靶器官損害加劇風險。
我國高血壓的達標率僅為15.3%[2],高血壓患者合併心腦腎疾病比例高達50%[3,4],同時,心、腎、血管等靶器官損害也會顯著增加心血管死亡風險。更令人揪心的是,血壓達標前提下,高血壓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風險仍然較高,有研究顯示,其心血管疾病風險仍是正常血壓人群的約3倍[5]。
中國高血壓聯盟終身名譽主席劉力生教授指出:「面對諸多挑戰,如何科學管理高血壓,簡化高血壓患者用藥方案,提高患者依從性,同時使得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鏈全程獲益,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
重磅心衰藥再戰高血壓,
跨入心血管事件鏈全程獲益時代
然而在高血壓治療方面,常用降壓藥物包括CCB(鈣通道阻滯劑)、ACEI(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RB(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利尿劑和β受體阻滯劑五類,以及由上述藥物組成的固定配比複方製劑。
高血壓治療領域長達十多年的時間未有新藥面世,面對心血管事件鏈全程獲益的需求,傳統常用降壓藥卻「力不從心」。新藥在哪裡?廣大臨床醫生和患者期盼著「久旱逢甘霖」的場景早日到來。
令人欣喜的是,作為心衰領域的重磅藥物,以沙庫巴曲纈沙坦為代表的ARNI將再戰高血壓領域。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霍勇教授表示:「傳統5大類降壓藥物治療均聚焦抑制升壓機制,缺少增強降壓機制的藥物。新型高血壓治療藥物研發已經轉向增強降壓機制,以沙庫巴曲纈沙坦為代表的ARNI是多途徑降壓的創新型藥物,讓我們突破了高血壓治療沉寂時期,並走向全新時代。」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孫寧玲教授強調:「《建議》的出臺,有望讓臨床醫生進一步了解ARNI治療高血壓的雙重機制和全方位降壓優勢,列舉了14項以上的循證證據和薈萃分析,給予臨床醫生對於不同種類高血壓管理的細緻指導,對靶器官(心臟、腎臟、血管)保護、降低心血管事件鏈風險以及改善代謝紊亂提供了應用指導。」
ARNI雙通道作用
機制全面降壓,保護「心、腎、血管」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崔一民教授指出:「相比腫瘤領域,心血管領域新藥研發相對滯後,ARNI的出現是心血管領域的重磅創新藥物,ARNI具有獨特雙通道作用機制,抑制RAAS系統同時增強利鈉肽系統,利鈉利尿、舒張血管、抑制RAAS和SNS活性,達到增強降壓機制同時抑制心肌重構的作用,發揮全面降壓效應。首個ARNI藥物沙庫巴曲纈沙坦是心血管領域第一個雙活性物質的共晶體結構。相比於複方製劑,具有藥物成分構成比恆定、貯存穩定性好、可顯著提高藥物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等優勢[6,7],有利於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依從性。」
除了全面降壓作用外,沙庫巴曲纈沙坦還具有卓越的心臟、腎臟、血管等靶器官保護以及代謝改善的作用。多項研究顯示,無論血壓水平高低、合併危險因素或心腎損害,沙庫巴曲纈沙坦均表現出普適的降壓療效。此外,沙庫巴曲纈沙坦心衰研究中高血壓患者佔有很高比例,展現出了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的治療價值[8,9,10],有助於實現心血管事件鏈全程獲益。
對於廣大的高血壓患者,面對多種類的高血壓藥物,怎樣的方案才適合自己?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姜一農教授提醒:「高血壓患者的自身情況不同,其治療需要個體化。但是,由於我國高血壓患者很多比例具有合併症,且需要長達幾十年的治療,越是簡單簡便的治療方案,越能提高依從性。所以,未來強效降壓、多重機制和功能的藥物是一種趨勢。」
結語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葛均波院士表示,高血壓治療沉寂十年,以沙庫巴曲纈沙坦為代表的ARNI類藥物的出現終於讓人們看到了高血壓治療即將開啟心血管事件鏈全程獲益的全新時代。如果ARNI順利進入高血壓治療領域,作為新一類降壓藥物會進一步優化現有高血壓治療方案,並得到更多國內外權威指南推薦,在高血壓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
參考資料:
1.Wang Z,Chen Z,Zhang L,et al.Status ofHypertension in China:Results From the China Hypertension Survey,2012-2015[J].Circulation,2018,137(22):2344-56.10.1161/CIRCULATIONAHA.117.032380
2.Circulation.2018 Feb 15.pii:CIRCULATIONAHA.117.032380
3.胡大一等.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0;28(3):230-238;
4.Emdin CA,et al.JAMA.2015 Feb 10;313(6):603-15.
5.Wolfgang Lieb,J Am Heart Assoc.2015 Nov 20;4(11):e002155.
6.Bloch MJ,Basile JN.Combination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neutral endopeptidase inhibitor provides additive blood pressure reduction over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lone[J].J Clin Hypertens(Greenwich),2010,12(10):809-12.10.1111/j.1751-7176.2010.00358.x
7.Gu J,Noe A,Chandra P,et al.Pharmacokinetics and pharmacodynamics of LCZ696,a novel dual-acting angiotensin receptor-neprilysin inhibitor(ARNi)[J].J Clin Pharmacol,2010,50(4):401-14.10.1177/0091270009343932
8.McMurray JJ,et al.N Engl J Med.2014 Sep 11;371(11)993-1004
9.Solomon SD,et al.JACC Heart Fail 2017;5(7):471-482.
10.Burkert Pieske,et al Presented at ESC Congress 2020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