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山圖書館(新館)。
專題諮詢會現場討論熱烈。
文化是一個城區發展的靈魂指引,是一個城區氣質和溫度的體現。如何讓文化公共性增強,讓市民「看得見摸得著」、「可感知可享受」,坪山一直在思考,且在不斷努力實現這一目標。
城市書房的興起、坪山文化專項基金的啟用、坪山龍田文旅小鎮的建設……一系列實實在在的措施,一個個項目的落地,是坪山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大力實施「文化繁榮興盛工程」,為坪山深入落實東進戰略、加快推進深圳東部中心建設提供強勁的精神文化支撐的印證。
如今,備受矚目的坪山文化中心即將揭開面紗。中心內的「雙子星」———坪山美術館和圖書館也即將亮相。6月28日、30日,「我們要辦一個什麼樣的美術館?」「我們要辦一個什麼樣的圖書館?」兩場坪山文化智庫專題諮詢會接連召開,專家們就兩大議題展開討論,為坪山文化發展把脈諫言,促進文化坪山建設。
從行政區成立伊始,坪山有著其獨特的文化使命和文化擔當。坪山區委書記、區長陶永欣表示,要把文化建設與創新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結合起來,打造服務市民、集聚人才的坪山文化品牌。在不斷擴大公共文體服務供給的同時,以提升群眾獲得感為追求,注重塑造城市精神內涵,打造文化標杆助推城區發展,努力建設與東部中心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強區,加快在坪山形成繁榮興盛的文化建設新格局。
在坪山看來,文化建設離不開載體支撐,只有讓文化發展「項目化」,才能讓文化「看得見摸得著」,進而打造與東部中心相匹配的品質文化。坪山文化中心,正是坪山全面推進公共文化項目建設的重要標誌,這個集文藝演出、圖書館、美術館、展覽館等多種文化功能於一體的文化場館,將成為深圳東部文化新地標。
如何打造這個新地標,坪山有著自己的規劃與定位。「坪山新建文化場館的景觀、空間設計等具有國際水準,但一流的硬體設施還需一流『軟體』匹配,文化場館要創新思路,找準自身定位和打造良好機制,吸引更多的藝術資源和藝術人才,開展學術研究、教育推廣和公共文化服務,激發文化場館發展的內生動力,形成品牌。」區委常委、宣傳部長吳筠說道。
基於此,在坪山文化中心的坪山美術館(新館)、圖書館(新館)等場館的建設上,專門邀請坪山文化智庫的專家召開專題諮詢會,藉助他們的智慧和國際視野,力爭將美術館、圖書館等打造成為坪山的文化新名片,全面提升深圳東部中心文化生活品質。
坪山打造什麼樣的美術館
在討論會上,智庫專家就美術館的定位、內核、發展方向紛紛闡釋了自己的看法,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1關於定位
批評家、策展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樊林提出,辦好一個美術館,首先要明確「文化場景」需求目標。「對轄區人群進行文化普查,大致明確當地居民的文化需求。不過隨著坪山高新區、坪山中心區建設的推進,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坪山人口結構將會向高學歷、年輕化方面轉化,這樣也必然帶來對文化產品、文化品質和文化服務需求的改變。」她說。
在她看來,根據坪山的實際情況,美術館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個是歷史當中的話題,美術館要對當地的傳統文化進行研究,從歷史人物、社團、風俗民情中挖掘適合本地的特殊場景文化,讓當地居民在喜聞樂見當中,提升文化品位,凝聚文化內涵。二是從城區變化的進程中尋找話題,比如比亞迪等新能源汽車文化,或創新發展當中湧現出來的一些新潮流,都可以作為坪山獨有的文化特點,在注重地區元素的自我表達當中進行提煉,成為吸引高層次人才的文化因子。
出版人、深圳市越眾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南兆旭發言伊始就提出,深圳有這麼多美術館,坪山美術館應如何定位?「坪山可以選擇一個點來進行突破。」他認為,坪山原本是大工業區,在工業設計應用方面應該具有一定的特色和資源,找準其中一個點堅持做下去,並逐步將其打造成為美術館的一個生態系。「比如,在工業美學方面進行收藏,儘量擁有國內外最齊全的工業設計類圖書和文獻,並將之數據化,方便查詢和研究。有了這個基礎,每年可圍繞幾個主題舉辦展覽,再邀請世界級的專家來做研討會、學術報告,舉辦一些充滿互動的趣味活動,讓市民體驗設計的魅力,這樣就會形成一個相對有活力的生態系。」他說。
深圳市關山月美術館館長陳湘波則從資金角度出發,提出坪山美術館可探索吸引社會資金。他表示,坪山美術館提出在堅持學術性的同時還要強調公益性,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目標。目前國內不少的美術館、圖書館,主要依靠的是政府資金,這種模式應該很快會面臨一些改變,國外很多文化場館通過非營利性的管理模式引進資金做大做強,依靠的就是做好自身的文化本質,形成文化品牌的吸引力。「這肯定需要我們在原有的經營模式上進行創新,坪山如今也在積極吸引文化基金落地。坪山能不能比別人快一步,在文化場館的營運上進行探索,值得期待。」
2關於品牌
如何打造坪山美術館自己的品牌?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丁學良強調,坪山精心收藏打造「鎮館之寶」。「一個美術館要有自己的鎮館之寶,但好的藏品價格極其昂貴,堪稱天價。對於坪山美術館來說,仔細尋找自己的歷史根源,沉下心來確定目標進行收藏,這也是值得借鑑的一點經驗。」他表示,美術館要積極開發極具文化韻味的「伴手禮」,將坪山的風土人情「符號」製作成文創產品,進一步宣傳弘揚坪山文化。
中國出版協會裝幀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韓湛寧在打造美術館品牌上,也提出了自己的簡介。「坪山已經連續7年舉辦國際雕塑展,規模和影響都越來越大,雕塑本身就是一種公共藝術,而美術館與藝術有著天然的聯繫,雖然因場地原因,美術館不能擺放大型的展品,但可以承擔起載體與藝術研究的工作,雙方形成良性互動。」此外,他還以韓國坡州出版城為例,建議坪山持續去努力、持續去打造的一個目標,敢做、堅持做,專業做,一定會獲得回報。
3關於本地與國際
站在粵港澳灣區、深圳東進等諸多機遇面前,坪山美術館是更注重本土還是更注重走出去,專家們也展開了思想碰撞。
藝術評論家,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客座教授陳育強通過香港經驗,給出了具體化建議。「根據我的個人觀察,香港的大多市民其實對藝術並不是特別有興趣,但香港卻在慢慢成為整個亞洲重要的藝術中心,這究竟是怎樣實現的呢?」他分析,對於香港來說,文化發展能不斷取得進步,就是因為搭建了一個良好的「網絡」,根據各種文化需求,讓不同的人才用不同的國際性眼光來處理,就會帶來連鎖反應,從而產生不同的文化內容。坪山文化中心是一個巨大的文化場館組群,可以以香港作為借鑑,和周邊地區保持更密切的聯繫,形成一個本地更大的文化「網絡」,打造無邊界藝術空間,激活更多文化因素。
天工當代創辦人、紫苑文化機構創辦人陳悅成更進一步,建議坪山為走向國際探尋出口。「從粵港澳大灣區的概念來說,坪山是深圳東部周邊城市的一個中心。無論是建設美術館,還是推進文化建設,都應該有一個長遠的思考,將自身的文化特質融入到國際化氣質當中。」他說。
如何走向國際化?他強調必須要有自己鮮明的個性和特色。「國內很多地區都有著自己的非遺項目,坪山美術館在這方面可以嘗試作為一個接口,將當地的非遺項目通過藝術的手段進行轉化,或者將非遺文化作為設計載體,甚至可以作為當代生活方式的一種設計元素,打造具有中國文化特質但又充滿國際藝術韻味的文創產品或作品,為坪山文化走向國際化探尋一個出口。」
坪山打造什麼樣的圖書館
除了為美術館建言獻策,坪山文化智庫第二場專題諮詢會聚焦圖書館建設,從圖書館的定位、運營、受眾等多角度出發,尋找最符合坪山圖書館的發展之路。
1關於定位
打造圖書館,首先看定位。建築師、都市實踐創建合伙人王輝強調,一個好的圖書館一定要解決「為誰服務」命題。「由於圖書館是以服務本地為基礎的,有必要對坪山的現有人口結構進行一個科學的分析,包括年齡構成等。」同時他強調,坪山本地人的人口素質提高很快,而隨著新的人才引進,更多的高層人才湧進深圳,坪山圖書館應充分考慮這些新變化,針對人口的增長情況制定圖書館相應的發展計劃,比如五年計劃等。
建築師、都市實踐總經理李雅麗則從對標發展角度提出,坪山圖書館應在對標基礎上推陳出新。她列舉了美國西雅圖圖書館的發展故事,認為坪山圖書館應該對標一流,包括借鑑美國西雅圖圖書館等世界一流的圖書館,然後結合坪山的資源優勢,推陳出新,把圖書館打造成坪山所有市民的中心,社會中心、交流中心、文化中心。
在定位基礎上,坪山圖書館又該有怎樣的專屬氣質呢?深圳報業集團社委會委員、編輯委員會副總編輯胡洪俠表示,圖書館要具備「可愛」氣質。坪山可以圍繞平等、開放、共享理念,從一些細節入手,如聾啞人、盲人等等特殊人群,不僅可以無障礙進入場館,還要有能吸引他們的活動,包括24小時開放閱讀館、取消入館門檻等,讓所有人都能共享圖書館的資源。
在他看來,「可愛」的圖書館還應具備自己的「個性」。坪山可嘗試打造深圳第一家全民閱讀館,收集各種書籍、報紙、票據等能呈現深圳全民閱讀發展的物品。此外還可以探索藏書共享,讓圖書館與整個社會發生更多橫向聯繫,提升場館的活力。另一方面,坪山是產業重鎮,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圖書館還可以選擇打造獨具特色的科技圖書館。
中國出版協會裝幀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韓湛寧建議,坪山圖書館在「小而美」上下功夫。他表示,目前大多圖書館都追求大館舍、大藏書,但這終究會走上困窘的處境。作為區級圖書館,坪山圖書館可以在「小而美」上下功夫,小角度切入,「美」得有特色,要達到了業內的頂尖,讓人慕名而來,流連忘返。此外,坪山圖書館不能只當成一個單獨的點,而應與周邊文化中心、城市書房等文化設施協調聯繫起來,構建有機的坪山文化生態系統。
2關於功能
一個圖書館,要具備哪些功能?文化學者、深圳出版發行集團總經理尹昌龍將研究功能放在重要位置。「圖書館的理念和潮流正面臨著極大變化,坪山應準確把握這一趨勢。」他建議坪山大力推進圖書館的數位化,打造一個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和閱讀傳播的大型信息系統。「最新數據顯示,圖書館的數字閱讀增長比例已經達到了50%-60%,不少期刊雜誌基本實現了數位化,新建圖書館一定要對此高度重視。」他說。
其次,他注重圖書館的體驗化,強調現代圖書館要跨界實現部分博物館和展覽館的功能,不時舉辦學術報告、文化講座等多類型的活動,打造成為一個互動和交流的空間,讓讀者體驗更多的閱讀樂趣。「要實現這些目標,圖書館一定要強化研究功能,從自身的定位和未來發展,以及管理的需求和功能調整等方面,不斷進行探索,最終形成自己的格調。」
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為理則從連接互通角度出發,提出圖書館要加強交流功能。「當前,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已經發生了變化,讀者來這裡不僅是為了看書,更主要是利用這個平臺連接世界、共享信息。」他說道,「現代圖書館還是一個知識創新、交流、傳播的場所,坪山圖書館應該緊盯世界一流和現代圖書館的發展趨勢,進行前瞻性的科學規劃,保留更多讀者參與學習、交流、討論活動的公共空間,舉辦更多吸引讀者的公共活動,讓自身公共功能和公益性得到更好的發展。」
3關於運營
如何運營好一家圖書館?專家們紛紛提到了網際網路思維。資深文化評論員、深圳追光文化創始人王俊表示,坪山圖書館要想實現「彎道超車」,一定要在特色上下功夫,可以打造圖書館「A PP」,像豆瓣點評電影一般,讓受眾給書籍打分,打造不同類別書籍的網絡社區,促進大家在同一個公共空間裡面互相交流、分享知識,用網際網路的思維與讀者建立更緊密聯繫,用網際網路思維吸引讀者。
文化學者,海天出版社副總編輯魏甫華也提出,要有用戶思維。公共圖書館不只是人們借書的地方,更是具有促進全民閱讀、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功能的場所。要辦一個好的圖書館,必須要有用戶思維,必須要從服務對象的角度出發,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圖書館中來。「因此,圖書館還要加強與社區的聯繫,把不能抵達圖書館的用戶找到,並且服務好他們。在這方面,坪山客家圍屋改造完全可以和社區圖書館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把每一個客家圍屋變成社區圖書館,增強與社區的聯繫。」
資深傳媒人士、原汽車導報雜誌總編輯徐茜在具體運營模式上,闡述了自己的看法。在她看來,把圖書館當成一個項目運營,並把上下遊連結起來,這樣才能提升圖書館的內部管理績效。要實現這一點,就要創新圖書館的組織架構,以項目運營的模式管理。「從目前來看,很多圖書館的組織結構都太單一,功能也大多是傳統的信息歸類。坪山圖書館應該跳出傳統,進行改革創新,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與時俱進,從管理理念、管理制度、體系建設等進行創新,項目化、現代化運營。」她說。
4關於影響力
如何提升圖書館影響力,讓市民一提到圖書館,就能想到坪山圖書館?南方科技大學黨委副書記、深圳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鳳亮列出三個關鍵字:館、事、人。「館就是圖書館的空間。它不僅是閱讀的地方,應該是社區、區域最為活躍的文化載體。坪山圖書館在守好本位的基礎上,應該從多個角度考量如何融入社區、吸引大眾,有效推動閱讀教育的理念,讓圖書館成為坪山真正意義上的文化中心。」
此外,事就是要考慮未來還需承擔的事情。他建議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的機構,應該嘗試多舉辦一些多樣化的活動,打造為吸引文化人在坪山開展交流的平臺;人就是人才,要大力推動現代化理事會治理結構,吸引社會組織和社會人才,如成立讀者俱樂部、讀書會等,邀請具有影響力的嘉賓,在吸引受眾參與的同時提升圖書館影響力。
文化學者、香港商報主筆金敏華從圖書館輻射範圍出發,希望圖書館提高粘性「連結」周邊。與傳統圖書館相比,現代圖書館更多的是一個人與人之間分享與交流平臺,因此更強調粘性。比如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就通過各種各樣的講座、演出,各種主題的讀書會,各種培訓課程,甚至是工人招聘見面會等,加強與周邊社區的連接,粘性非常強。「坪山圖書館可以借鑑美國紐約公共圖書館等世界優秀圖書館的做法,不要僅僅局限於坪山區,突破一些行政界線,要有前瞻的眼光,把周邊有機連接起來,把圖書館打造成深莞惠的文化中心。」
記者手記
近年來,坪山在文化領域動作頻頻,打造城市書房引領公共閱讀,成立深圳市東部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設立文化發展基金等等,文化強區,逐漸成為坪山的城區標籤。作為最年輕行政區之一,坪山在發展上存在著先天性不足,很多人心中也有這樣的疑問:經濟還在上升中,大興文化發展,是不是操之過急?
在記者看來,經濟與文化的發展,不是互斥命題,兩者並行不悖且能夠相互促進。而且,在文化發展上,坪山也有著自己的後發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深圳東部相較於西部,在科技創新、金融經濟、交通、教育、醫療等民生建設上,有著先天劣勢,從文創產業、文化發展方面突圍,不失為一個有效途徑。坪山通過文化發展,打造深圳東部文化中心,乃至粵港澳灣區文化中心,存在著無限可能性。而坪山在文化上的一系列舉措,也證明自己足夠有這個能力,擔當起文化使命。
另一方面,坪山在文化建設上,始終保持包容開放的心態,常常組織專家座談會,傾聽來自兩岸三地的專家觀點,以國際化、高質量為目標,不斷完善文化生態體系。坪山的文化發展未來可期。
本版採寫:
坪山通記者 張一鎏
通訊員 梁子聰
本版攝影:通訊員 劉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