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孤軍奮戰的背後,是一個弱國無外交的真實體現!

2021-01-11 每日新視野

《八佰》是近日上映的愛國主義題材電影,主要講述了淞滬會戰的末期,八百戰士與日軍頑強抗戰的戰爭故事,用真實的鏡頭,傳遞了那段鮮為人知的真實歷史事件。

請點擊輸入上海四行倉庫廣場紀念地廣場

八百戰士,只為堅持到聯合國大會召開

這八百戰士(實際400餘人)是在淞滬會戰打了三個月之後,國民黨抵擋不住日軍的瘋狂進攻,留下的唯一一支軍隊繼續抵抗日軍。而這些戰士最終選擇的戰場,定在了四行倉庫。最終,在堅守了4天,達到了老將拖延的目的之後,撤退到了英租界。

其實,這區區400多人的戰士用來抵擋日軍的進攻,是抵擋不住的,也沒有多大的軍事價值的。老將的真實目的只是為了讓外國人看看,我們還有人在堅守戰場。最為可笑的是,老蔣還天真地以為,在接下來即將舉行的布魯塞爾會議上,與會各國會抵制日軍,制裁日軍並且援助中國。但是,結果卻是殘酷的。沒有一個與會國願意當出頭鳥,沒有一個與會國願意率先制裁當時國力強盛的日本。當時的中國,就是處於弱國,而弱國的悲哀,就是在自己遇到大的困難的時候,幻想其他強國會伸出援助之手。

《八百孤軍抗日記》(上海市檔案館藏)

按照現在人的思維,肯定會說,既然別人不願意幫忙,那打不就完了。

可是,你有想過嗎?在那個時候,中國的綜合國力遠不如日本,武器裝備,單兵素質都相差很遠。淞滬會戰整整打了三個月,在這三個月的時間裡,傷亡人數就達到了30萬人。而老蔣當時也是派出了自己的嫡系部隊,那是裝備最好的德系王牌部隊。可是,這在20萬德系師全部葬送在黃浦江,剛剛才有雛形的中國空軍,一半以上的飛機也折損了。《八佰》中,陳樹生綁好手榴彈,從六樓跳下去,與10餘個日軍組成的突襲小隊同歸於盡。在整個抗日史上,這樣的例子更是數不勝數。

弱國無外交,這不是一句空話

千百年的人類發展史告訴我們,弱國無外交,弱國無主權。這八百戰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抗日軍,既可以看作是當時中國人骨子裡的硬氣,同時,更加從側面反映出了當時祖國的無奈。

四行倉庫外觀

從清朝末期開始,海外列強就開始瓜分我們中國的土地以及財產,而作為當時的清政府,唯一做的,就是割地賠款,籤下各種不平等條約。

再看近幾年,美國懷疑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直接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展開軍事打擊。7年之後,美國並沒有找到任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以薩達姆政權早已銷毀的文件和人證為由,草草結束了戰爭。當時,美國繞開聯合國攻打伊拉克,就直接違反了國際法,但那又怎樣,你又能怎樣,落後就要挨打。況且,根本沒有國家或者國際組織能夠約束美國。伊拉克戰爭是這樣,阿富汗戰爭是這樣,利比亞戰爭還是這樣。你說他是強盜也好,你說他是流氓也罷,總之,戰爭結束之後,你還沒有辦法制裁他,他也就揮一揮衣袖,順便帶走你的石油。

早已厭惡戰爭的伊拉克兒童

《八佰》是一種精神,而戰爭永遠是殘酷的,我們要格外珍惜前輩們用血肉之軀換來的和平年代。銘記歷史,知道感恩,學會知足,沒有先輩們的付出,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當然,我們也要記住「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

相關焦點

  • 孤軍背後是弱國的悲涼,只因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
    孤軍背後是弱國的悲涼,只因弱國無外交,落後就要挨打電影《八佰》上映後,中國紀檢監察報對此作出評價,「這支孤軍的悲壯,是當年弱小的中國的悲涼」。實際上從真實層面反映出來的,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弱國無外交」的事例,中國什麼時候擺脫弱國的...
    今天小編和大家談論小弱國無外交的事情,看到這個大家首先想想中國要想和這個「弱國」掛上邊,那基本就是在清朝後期了。在清朝初期的時候,那時候中國的實力在全世界還是數一數二的,自從清朝進行閉關鎖國之後,國家的實力慢慢的被其他的國家趕超上了,最後落到一個挨打的份。
  • 《八佰》電影講述什麼故事?電影八佰歷史原型介紹
    《八佰》電影講述什麼故事?《八佰》講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界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中日雙方幾十萬大軍拼死搏鬥兩個多月,到10月底,國軍撤離上海,僅留下一支堅持最後抵抗的部隊。
  •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
    觀電影《八佰》,看古今中外——電影《八佰》觀後感這幾日去電影院看了正在熱播的電影《八佰》,感觸頗深,今天把感受和大家分享一下。本片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的真實戰場,日軍攻打上海時,國民黨八十八師的「八佰壯士」堅守上海最後的陣地——四行倉庫、迎面阻擊敵人四天四夜的故事,向世界證明了中國軍人的血性,雖然蔣介石讓國際社會出面幹預的目的沒有達到,但是卻用智慧、勇氣和鮮血最大限度喚醒了國人抗日的決心,為以後全國抗日打下了堅實基礎。
  • 弱國無外交!「銀河號」事件體現的淋漓盡致,曾讓我們顏面盡失!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落後就要挨打」以及「弱國無外交」等政治處事理念,這些都無疑彰顯了只有是強大的國家才能有資格享有本來應有的國際地位,才會在國際上享有一定話語權,假如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比較弱小,就會在遭遇國際問題時,沒有任何依靠和後盾,只能被迫接受其他國家的指責,以及依據其他國家的指令來行事。
  • 《八佰》是一部好電影,但背後卻不是一個好故事
    我們也迎來了《八佰》的正式上映時間:2020年8月21日。這個消息對於廣大影迷來說,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諸多影評媒體在看過《八佰》的點映之後,紛紛給出了頗高的評價。然而在讚譽之下,卻湧入了一些負面的聲音,是什麼原因導致《八佰》是一部好電影,卻講了一個不盡人意的故事呢?《八佰》是一部什麼電影?
  • 真實的八佰,現實的四行倉庫,更讓人唏噓澎湃!電影《八佰》背後的...
    電影《八佰》是由導演管虎執導,黃志忠、歐豪、王千源、姜武、張譯、杜淳、魏晨、李晨、俞灝明等主演的戰爭題材影片 。 故事原型為1937年發生於上海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此戰為淞滬會戰最後一役。
  • 東方體育日報:足球弱國無外交
    亞足聯是被中國球迷忽略的一個機構,其實它對亞洲足球、中國足球的影響力更大,甚至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力。  昨天,亞足聯進行國際足聯西亞區執委的選舉,上演了一場亞足聯權力鬥爭的好戲。這次鬥爭看似是哈曼和薩爾曼的競爭,其實是哈曼和鄭夢準的較量。卡達人哈曼,現任亞足聯主席、國際足聯執委;韓國人鄭夢準,現任國際足聯副主席、亞足聯執委。
  • 陳詞濫調的「弱國無外交」,你還深信不疑嗎?
    「弱國無外交」一說不知從何時起開始在中國不脛而走,悄然流傳,十分上口,幾乎成為勿庸置疑的定論,這一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終歸不宜當作一個科學嚴謹的結論,很有必要予以重新探討。隨書穿越,到那個群雄並起、烽火硝煙的先秦時期去看看弱國到底有無外交。
  • 「弱國無外交」,從來如此。
    八國聯軍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1901年清政府向八國聯軍求和,願意賠款道歉,並懲治與帝國主義作對的中國官員,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31年,77年前。日本製造「九一八」事變,企圖侵佔東北。中國國民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並向國際聯盟遞交聲明書,要求國聯制止日本的侵略行為。
  • 「弱國無外交」,這片拍出歷史的血淚
    「弱國無外交」——縱觀世界歷史,這句話堪稱真理。無數小國弱國,掙扎與大國強國的博弈之間。縱有英雄志士鞠躬盡瘁,仍難以保全那美麗而脆弱的祖國。已登陸歡喜首映APP獨播的電影《一位著名的病人》正是還原了一個歐洲「小國」這樣一段慘痛的歷史。影片以一曲優美而苦澀歌聲入場。
  • 《八佰》:最動人的力量是真實
    《八佰》講述的是發生在1937年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的故事,在歷史書中早有提及,只是在大銀幕上還是第一次全面展現。作為一部戰爭片,它所要解決的和所要展現的,首先是真實性問題。只有在真實的範疇裡,我們才會看到歷史的樣貌,看到戰爭的殘酷,看到英雄的偉大。一是戰壕真實。
  • 電影《八佰》裡的蘇州小演員,就是他們!
    《八佰》的故事原型是十四年抗戰中一段悲壯的英雄史: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團副謝晉元率領麾下數百壯士,孤軍奮戰四天四夜,死守上海四行倉庫。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鴻稱之為「最像戰爭的戰爭電影」。
  • 八佰電影講的什麼 八佰真實歷史事件
    8月倍受期待的國產戰爭大片《八佰》上映了,對於太久沒進影院的觀眾來說,這是一份巨大的驚喜。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太多太多的淚點湧現,相信大家在觀影時都忍不住流淚吧。不過沒去電影院看過《八佰》的朋友有福利,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電影《八佰》講的什麼?《八佰》真實歷史事件又是什麼?
  • 弱國無外交,看史上最牛外交官,你殺我使臣,我滅你一國
    強國到哪裡,與哪個國家交往,都顯得有底氣一些;而弱國呢,自然就在國際交往中佔據著被動的地位。也是正應了我們所說的那句話:弱國無外交。而在晚清,這句話更是被應驗得十分突出。晚清時代有一個著名的外交家,他的外交水平可以說是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的,但卻因為國家軟弱,處處在外交上處於弱勢,只能受人欺負,這個人便是李鴻章。
  • 八佰背後的真實故事!
    最新上映的電影《八佰》製作周期長達十年,耗資5億多人民幣,上映歷程一波三折,最終圓滿登場。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用來形容這部電影最好不過了。截止到8月24日20點30分累計票房9.36億人民幣。電影真實還原了當時那段歷史,場面的殘酷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很多人都還不知道有這麼一段歷史,因而網上出現了很多這段歷史的前後因果。我想很多人應該都從各個方面或多或少有過了解,可是出現的軟文都是有所出入。我們將時間拉回那段可悲可泣的戰爭年代。
  • 影視賞析|不能感同身受,也要做最佳觀眾——《八佰》
    如果說有沒有一部電影讓人滿懷期待,那一定就是這部歷經波折抗日戰爭題材的歷史巨作——《八佰》。《八佰》原定在2019年7月5日上映,但又出於各種原因,宣布撤檔,而時隔一年,電影未上映,卻口碑出圈,一段只有五分多鐘的預告片火遍整個網絡媒體,那份悲壯的,沉重的,滄桑的歷史故事重現眼前,賺足了觀眾的眼淚,」欠八佰壯士一張電影票「成為了我們獻給百位烈士慷慨赴死的一份誠意。
  • 小學生優秀作文:英雄浩氣千秋在一一觀《八佰》有感
    《八佰》這部愛國主義抗戰電影一上映就得到了極大關注,昨天晚上我和媽媽也迫不及待地走進了丹尼斯奧斯卡影院。《八佰》主要講了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國軍隊在三個月內傷亡三十萬,五十餘萬大軍奉命西撤,88師德一個團被留下,死守上海。位於蘇州河北岸的四行倉庫,成為壯士們最後的陣地。
  • 電影《八佰》為何爭議那麼大?背後歷史真相,要比電影沉重八百倍
    千等萬等,終於迎來了管虎的《八佰》。經歷了無數次的撤檔風波後,這部電影終於在上映。這部電影導演管虎花費多年的籌備,拍攝將近消耗了3年,再加上如今面臨內憂外患的華誼兄弟重金打造,這部近代戰爭電影也引起不少人的關注。(電影劇照)八佰,講了什麼故事?
  • 國產戰爭片《八佰》公布片尾曲MV 那英演唱
    「你的微笑驅我身赴沙場,盼望世間再無喧囂。放心,你們的照片,家人們,都收到了。」《八佰》電影片尾曲MV:《八佰》由管虎執導,張譯、王千源、姜武、李晨等主演,電影以1937年抗日戰爭中的淞滬會戰為背景,再現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八百壯士」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4晝夜的悲壯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