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位爸爸在家長會上崩潰大哭,原因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原來,這位爸爸工作太忙了,不能及時回復老師的消息,手機時常無人接聽。
家長會上,老師善意提醒爸爸多關注一下學校的消息。
沒想到爸爸情緒很是激動,嚎啕大哭起來。
「我天天加班到凌晨,不能時時刻刻盯著信息,你們老是打電話給我,我不是不想接,而是開會沒時間接。」
一句話戳中無數中年人的眼淚。
上有老,下有小,不敢請假,不敢生病。
有網友評論:這是一位有責任心的爸爸。
是啊,因為要養娃,在單位累成狗也忍辱負重;因為無法陪伴娃,所以情到深處難自控。
這就是「抱起磚頭陪不了孩子,放下磚頭養不了孩子」的真實寫照。
生活中這樣的父母比比皆是。
曾經看到過一張圖片,看懂後不禁淚目。
一個嬰兒被放在了花壇上,他撲騰著小手小腳,自娛自樂,但他不是被遺棄的孩子。
他的媽媽正在不遠處的工地上,揮汗如雨。
若不是生活所迫,哪個媽媽不願意讓孩子在沒有風吹日曬的屋子裡玩耍。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
一位單親爸爸,帶著女兒在電瓶車上討生活。
這位爸爸在一次工作事故中受傷,右手終生殘疾,他不得不幹起外賣員的工作。
小女兒沒人看管,爸爸只能在電瓶車上安裝一個兒童座椅,帶著女兒風裡來雨裡去地送外賣。
沒有人的生活是容易的,中年父母的生活更是不易。
但是為了孩子,他們選擇拼了。
抱起孩子,對不起另一份責任
前段時間有一位小女孩卻在作文中深情呼喚,求媽媽管管她!
女孩名叫孫凡舒,今年10歲,是一名五年級的小學生。
女孩的媽媽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平時工作特別忙,經常加班和出差,平時回家都很晚,陪伴女兒的時間非常少。
女孩特別懂事,她不想幹擾媽媽工作,只能將內心的渴望傾注於筆端。她的真情流露讓語文老師淚目,感動了無數網友,也讓媽媽覺得很慚愧。
在接受採訪時,孫凡舒還說:「我寫這作文,不是為了怪她,就想讓她以後能多陪陪我。不管怎麼樣,我永遠愛媽媽。」
看到女兒這麼理解自己,媽媽李海紅說:「以後會儘量平衡工作和生活,一定做一個「合格」的媽媽。」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對於孩子來說,沒有什麼比父母的陪伴更重要,多數父母深諳此理,然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很多無可奈何。
我的高中同學阿明,在學生時代就立下了當一名人民教師的目標。
大學畢業後,他如願考進了家鄉的事業單位,成為一名高中老師。
假期中,我們幾個要好的同學小聚,席間說到孩子的教育問題時,阿明哽咽了。
原來,剛剛過去的這一年,他擔任了高三的班主任。
每天早上他要6點出門了,6點半準時出現在教室裡陪伴學生早讀、吃飯、出操,一直忙到晚上查完寢,學生們熄燈入睡後才離開。
而此時已經10點半了,他再趕回家。
早上走時孩子還未醒,晚上回家時孩子已熟睡。
一次,同學聽愛人說,一天晚上3歲的女兒怎麼都不肯睡覺,一直說著怎麼看不見爸爸,爸爸去哪了?她要等爸爸回來。
同學聽後,心裡真不是滋味,覺得真是愧對孩子了,他這個爸爸形同虛設。
他也曾想過辭去班主任的職務,可轉念一想:這些從農村考出來的孩子正指望著高考改變他們的命運呢,此時他不能讓孩子們因為他遭受情緒的波動,在學習上分心。
同學犧牲了自家孩子,成全了他的50名學生。
後來,同學穩定了一下情緒說,等到節假日他要好好陪陪孩子,把缺失的陪伴找回來。
是啊,工作忙時分身乏術,愧對孩子,那閒暇之時就要盡到陪伴的責任,和孩子共同度過一些美好的親子時光。
近在咫尺,卻裝聾作啞
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對孩子抱有愧疚之感,他們即使不工作或者工作之餘也不願意把時間分給孩子一些。
在大型家庭教育節目《教師請回答》中,來了這樣一家子,他們因為孩子點點經常打同學,交不到朋友求助於節目組。
當節目組的老師們分析點點打同學的原因時,發現這個家庭成員的分工很明確,媽媽負責孩子教育問題,爸爸負責賺錢養家。
當老師問孩子對爸爸有什麼印象時,孩子的回答是「磨石頭」。
原來,點點爸爸不工作時最願意做的事情就是打磨原石,很少和點點玩耍、交流。
爸爸也不過問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即使知道媽媽有時會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爸爸也是冷處理,不管不問。
父親角色的缺失是造成點點不會和同學交往,有問題只會用暴力解決的重要原因。
日本小說家伊坂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成為父母的門檻太低了,有些父母只管生不管養,讓孩子在父母面前活成了一個孤兒。
上學期臨近期末考試,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進入緊張有序的複習階段。
小天表現得比平時煩躁了很多,有次考試,別的同學都在安安靜靜做題,他卻在試卷上亂畫,畫完之後就趴桌子上哭了起來。
我把小天叫出教室詢問原因。
小天邊抹眼淚邊對我說:「好多好多的題目我都不會做,晚上我讓爸爸媽媽教我學習,他們光玩手機、不教我。」
看到這樣的小天,我真是很心疼。
事後,我給小天父母打電話,詢問情況,果然和孩子說的情況差不多。
小天的父母工作都不忙,每天晚上都會在家,但他們卻很少管孩子,爸爸喜歡打遊戲,媽媽喜歡追劇,他們對孩子的呼喚充耳不聞,連孩子學習到哪裡了都不知道,只知道孩子不愛學習。
哪裡是孩子不愛學習,是父母的不管不問、裝聾作啞,讓孩子碰壁,才產生的厭學情緒吧。
通過交流,小天父母意識到之前對孩子的不作為是錯誤的,以後要多多陪伴孩子,走進孩子的學習和生活。
作家龍應臺說: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孩子十歲以後,任憑父母百般努力、拼命補償,也無濟於事,因為你們過期了,很殘酷,但也很現實。
是啊,過了「有效期」,父母才發力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是於事無補的。
所以,父母在不忙時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之中,和孩子共進步才會對孩子問心無愧、不留遺憾。
不做育兒路上的「隱形人」
孩子是上天賜予父母最好的禮物,他們值得父母犧牲時間和精力,為他們播撒愛與陪伴的種子。
鄧超、孫儷父母可謂是陪伴孩子的教科書級的典範。
作為明星,忙是常態。但是他們總想方設法平衡工作和生活,給予孩子走心的陪伴。
等等過生日,他們親手給兒子做禮物;
孩子們想看看雞蛋能否孵出小雞,孫儷便開始嘗試,靜待家庭新成員的到來;
孩子們想在家滑雪,鄧超就用硬紙板做雪橇;
教育專家尹建莉曾在微博說:
儘量陪伴孩子,並且好好愛他吧,童年不缺愛,人生才能飽滿。
作為孩子,等等和小花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一對願意陪他們長大的父母。作為父母,孫儷和鄧超也是幸福的,因為陪伴孩子的過程中他們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天使在人間」。
其實,陪伴孩子不單單是陪在孩子身邊,重要的是製造親子之間的美好回憶。
這是孩子們長大後對抗挫折、「升級打怪」的原動力。
寫在最後:
曾經,有一首《挑媽媽》的小詩,爆紅網絡。
你問我出生前在做什麼,我答:「我在天上挑媽媽。
看見你了,覺得你特別好,想做你的孩子,又覺得自己可能沒那個運氣。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經在你肚子裡。」
其實,孩子不止在挑媽媽,他們在認真地挑選父母。
願更多的父母能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在孩子面前不做隱形人,對得起天使在雲端的千挑萬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