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韓非子》: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

2021-02-13 方略書院

《韓非子·喻老》中有言:「慎易以避難,敬細以遠大」,它警示世人,謹慎對待容易的事可以避免危難,慎重處理細小的事可以遠離大禍。此外,《韓非子》中還有不少流傳至今的名句、膾炙人口的故事。比如千裡之堤,潰於蟻穴;比如扁鵲見蔡桓公等等,講述的都是同樣的道理。

易與難、細與大,既對立又統一,充滿著辯證的哲理。一個人的注意力和專注度有限,在關鍵環節和重要抉擇上往往能全神貫注、慎之又慎,不容易出現差錯。很多時候,問題和禍患反而出現在看似容易之事、產生於細微平常之處。開車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受,遇到大的坑坑窪窪會選擇慢點開、繞過去,而常常忽略路邊的小碎石,扎破輪胎的恰恰就是這些不起眼的小碎石。

唐代詩人杜荀鶴有詩作《涇溪》:

「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

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

水流湍急的地方,大家都高度警惕、小心翼翼,到了平流處反而放鬆下來,結果船傾人覆。短短四句詩,表面看有違常識,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意在告誡後人,不管面對什麼情況,都應保持謹慎之心。正如《呂氏春秋·慎小》所言,「人之情,不蹶於山,而蹶於垤」,人不會被高山絆倒,卻往往會被小土堆絆倒。

東漢南陽太守羊續上任後不久,地方一位老府丞給他送來一條新鮮活魚。羊續沒有過多推辭,就把魚留下了。老府丞私下認為,羊續有一就會有二,幾天後他又拎了一條魚到羊續家中。羊續指著房梁告訴老府丞,上次送的魚還在上面掛著呢,羊續懸魚由此成為了著名的典故。一條魚看似小事如果不加以重視,難免就會落入「白袍點墨」「轎夫溼鞋」的處境。

明代何良俊《四友齋叢說》說「白袍點墨,終不可湔」,其意思是「一領白袍著了墨,永遠也洗不掉」,一點墨、一點小細節不加以注意影響的是整個衣袍與全局。

「轎夫溼鞋」出自明代張瀚在《松窗夢語》中記錄的故事:張翰初任御史,去參見都臺長官王廷相,王廷相給張翰講了一個乘轎見聞,說他乘轎進城遇雨,一轎夫穿了雙新鞋,開始時小心翼翼地循著乾淨的路面走,「擇地而行」,後來轎夫一不小心,踩進泥水坑裡,此後便無所顧忌地踩下去,由此便「不復顧惜」了。

唯物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任何一件大事的發生看似偶然,其實是各種小事積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

安全生產上有個海因裡希法則,說的是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後必有29件輕度的事故,還有300件潛在的隱患。這些輕微的事故、潛在的隱患如不及時處理,就容易發生大災禍。不可否認,不少事故發生具有一定的突發性、偶然性,但事後分析,往往萌生於平時被疏忽的細節、潛藏於日常漫不經心的處理,必須保持高度警惕,不可麻痺大意。

「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無論難事易事、大事小事,都應一絲不苟、嚴謹細緻、精益求精,於細微之處見精神、在細節之間顯水平。要保持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窮盡各種可能的情況、覆蓋容易忽視的細節。謹慎對待小事、易事,不因事小而不為、事雜而亂為、事難而怕為,於細微、容易之處避危難之事,如此方能防微杜漸、防患未然。

掃碼進入超星讀書數字閱讀平臺

萬千圖書 | 一網讀盡

相關焦點

  • 如何理解韓非子的「法術勢」,韓非子提出的「法術勢」是何意
    「法、術、勢」是韓非子的法治思想。在韓非子之前,出現了商鞅、申不害、慎道,這三個人的思想各有特色,商鞅的思想重法,申不害的思想重術,而慎道則看重「勢」。韓非子結合三位前輩的思想,在其老師荀子之性惡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法、術、勢」的治國思想。下面,我們來分別了解一下韓非子「法、術、勢」思想之各自特色。1、韓非之「法」的思想對於「法、術、勢」思想,韓非子最看重「法」,韓非子認為,一個國家的律法,必須由官府編撰成文,而且公布天下,施行法的方式當以「賞罰」進行強制性施行。
  • 韓非子論「術」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敖海靜  韓非子的政治思想是圍繞法、術、勢三個核心概念漸次展開的。以往,我們對其中的「法」概念關注頗多,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術」和「勢」的深入解析,不免使我們對韓非子政治思想的認識存在某種缺陷。
  • 韓非子的思想來源於老子
    韓非子在自己的《解老》和《喻老》兩篇文章中講,自己的學問來源於老子。韓非子的基本思想和老子是相似的。但由於他處於戰亂的年代,所以提出國君不應該沿用和平時期先王的治國方法,提出了適應戰亂社會的強硬治國策略。
  • 說難、孤憤的韓非子
    說起韓非子,讓人馬上就想起了其一生正如其作品《說難》、《孤憤》。韓非子本是戰國時期韓國貴族,深愛自己的祖國,但他的觀點並不被韓王所重視。秦王看過他的書之後非常欣賞他的才華,為了得到韓非就出兵攻打韓國。韓非子與秦相李斯本是同學,都是跟荀子老師學習的。但韓非文章出眾,連李斯常常自嘆不如。韓非主張:1.封建專制,即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順則天下治,三者逆則天下亂,此天下之常道也;2.中央集權,即事在四方,要在中央;聖人執要,四方來效;3.改革,繼承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的思想傳統;4.依法治國,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韓非子對古今之變的論說
    [17]這裡就涉及到了韓非子的人性學說。對此,筆者另有專文討論,而只談論與本文主題直接相關的一點。就韓非子看來,民眾的基本需要,是可以達到被滿足的狀態。當這種狀態達到了以後,民眾可以不再爭奪,甚至可以相互善待。韓非子明確指出:「穰歲之秋,疏客必食」(《韓非子·五蠹》)。「穰歲」指的是豐年,並且秋天是收成的季節。也就是說,在物質豐富的時候,人甚至可以善待陌生人(「疏客」)。
  • 《韓非子》名言精選——感悟古人的智慧!
    ——《韓非子.說林上第二十二》為人處世喜歡耍機巧偽詐,雖然能夠一時得逞,但時間久了,總會被人看破,從而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誠實寬厚的人,看起來很笨拙,但卻容易取得別人的信任。看身邊很多的人,都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弄巧成拙,從長遠來看,聰明人真的還不如笨人。三,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 避難走道、避難層和避難間知識點
    (2017年綜合能力)22.下列避難走道的防火檢查結果中,不符合現行國家消防技術標準的是()A.避難走道採用耐火極限3.00h的防火牆和耐火極限2.50h的樓板與其他區域進行分隔B.最遠防火分區通向避難走道的門至該避難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離為39mC.使用人數最多的防火分區通向與其連接的避難走道的2個門淨寬度均為1.6m,避難走道的淨寬度均為
  • 從先秦文獻中看慎到的思想特點丨文化
    慎到是戰國中期的思想家,趙國人,講學於稷下學宮,頗負盛名。他大約生於公元前 395年,卒於前315年,與商鞅、孟軻同時。今存《慎子》(錢熙祚校本)一書,是否為慎到原著,尚有爭論。本文僅以散見於先秦文獻中有關慎到學說的記述為據,探討其思想特點。在先秦文獻中,對慎到的學說有所記述、稱引的有:《莊子》、《荀子》、《韓非子》、《戰國策》和《呂氏春秋》。
  • 《韓非子》中的著名成語——原來都這麼熟悉!
    韓非子,先秦戰國時期韓國君主之子,是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死後,後人搜集其遺著,並加入他人論述韓飛思想的文章,編成了現今的《韓非子》一書,全書共55篇,20卷,十餘萬字。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是出自《韓非子》,今天就為大家列舉其中的一部分。
  • 《韓非子》經典格言十則,洞悉世事,經營人生!
    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之子,荀子的學生。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嬴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他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餘萬字。1.事以密成,語以洩敗。——《韓非子·說難》以,因。
  • 法家先驅:慎到、申不害、商鞅丨諸子百家之法家
    早期法家學派中對於三者各有側重:商鞅重法,申不害重術,慎到重勢。韓非則主張抱法、處勢而用術,三者是互相聯繫的有機整體。1.重「勢」的慎到慎到法家與諸子各家關係非常複雜,儒、道、墨、縱橫、兵家的思想在法家裡都有影響。
  • 紅林悟道《韓非子-安危》第七章 損人害己
    紅林悟道《韓非子-安危》 第七章 損人害己紅林悟道《韓非子-安危》上一章韓非子主要講了危道三和四。三講利人之所害,四講樂人之所禍。三講就是趁人之危,損人利己,四講就是見死不救,幸災樂禍。人類終歸是要向前發展,未來的危機與挑戰還很多,我們必須擯棄韓非子所講的危道三與危道四所持的不良思想,既不能落井下石,更不能以鄰為壑,治國如此,治世亦如此。韓非子的危道三與四是社會風氣問題,危道五與六是個人問題,是關乎每個家庭與個體的事情。我曾經給兒子說過,一個人的死對於地球和社會也許無關緊要,但對一個家庭來說卻至關重要,所以治國的好壞,就要看每個家庭和每個人是否生活得好。
  • 《悅讀時代》:見證東莞悅讀新世相
    在這一點上,東莞的《悅讀時代》所做的努力,不妨看作是新一代讀書民刊的標杆。之所以這樣說,原因即在於它堅持的方向跟《開卷》《書人》相比是一脈相承的,卻又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是內容靈活多樣。我從創刊號閱讀至今,感受到最大的特色是雜誌中既有固定的欄目(如「閱讀聯話」「書僮薦書」),又有內容的變化,雜誌更多地將關注點轉移到當下的閱讀,這讓《悅讀時代》更貼近這個時代。其次是作者隊伍的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