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約前280—前233年),戰國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稱韓非子或韓子。韓王之子,荀子的學生。
作為秦國的法家代表,備受秦王嬴政賞識,但遭到李斯等人的嫉妒,最終被下獄毒死。他被譽為得老子思想精髓最多的二人之一。著有《韓非子》一書,共五十五篇、十餘萬字。
1.事以密成,語以洩敗。——《韓非子·說難》
以,因。行事因為秘密而能成功,言語因為洩露天機而導致失敗。這句話說明做大事務須行動秘密、言語謹慎。
2.其母好者其子抱。——《韓非子·備內》
好,美好,此指得寵。母親得寵,她的孩子也會多受疼愛。男人會因愛其母而及於其子的世俗人情。
3.心無結怨,口無煩言。——《韓非子·大體》
煩言:不滿或氣憤的話。心裡不結下怨仇,嘴上就不會說出憤懣的話。
4.糟糠不飽者不務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韓非子·五蠹》
粗茶淡飯沒有吃飽,就不要追求美味佳餚;粗布衣裳沒有穿暖,就不要想著綾羅綢緞的美飾。這句話說明吃飯穿衣為喻,說明人要務實、立足現實的道理。
5. 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之者,誣也。——《韓非子·顯學》
對事物進行比較和驗證就作出判斷,是愚蠢的;將不能斷定的事物當做依據,那是欺騙。
6.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韓非子·說林上》
如果因為別人的幾句好話就認為我好,一定也會因為別人的幾句壞話而怪罪我。這句格言也提醒我們:自己一定要有主見,不能因為別人的幾句話就輕易改變自己的決定。久而久之,會失去他人的信任
7.思慮熟則得事理,行端直則無禍害。——《韓非子·解老》
則,就。思考得成熟,就會掌握事物的道理;行為端正,就能遠離禍患。這句話說明意在強調為人處世應該勤於思考、行為端正,不貿然行動,不做不義之事。
8.去甚去泰,身乃無害。——《韓非子·揚權》
甚、泰,都是「過分」之意。乃,才。為人處世去掉過分偏激的毛病,自身就不會有什麼危害了。這句話說明為人處世平和中庸的重要性。
9.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惡。——《韓非子·內儲說上七術》
君子,道德高尚的人。蔽,掩蓋、抹殺。君子不抹殺別人的好處,不議論別人的短處。意謂與人為善才是君子的行為。這個觀點其實與孔子的弟子有子「和為貴」的觀點是相通的。
10.不恃人不如自恃也;人之為己者,不知己之自為也。——《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仰賴別人,不如依靠自己;讓別人為自己做事,不如自己去做。說明「仰賴別人,不如依靠自己;讓別人為自己做事,不如自己去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