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明之花綻放!《唐山勞動日報》點讚灤州這鎮鄉村振興工作!

2021-02-26 話說灤州


4月26日,《唐山勞動日報》刊發文章《灤州市小馬莊鎮:用文化軟實力打造鄉村振興硬支撐 》,介紹了該鎮以文明鄉鎮為目標的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用文化軟實力打造鄉村振興硬支撐。

灤州市小馬莊鎮:
用文化軟實力打造鄉村振興硬支撐 

小馬莊鎮是灤州市遠近文明的農業大鎮,37個村4萬名村民在這片肥沃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收穫幸福。近年來,該鎮以文明鄉鎮為目標的精神文明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自2014年以來,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了「規範化建設推進年活動」「孝行鄉村系列活動」「身邊好人評選」「文明村評選」「道德模範評選」等一系列道德文明創建行動,堅持「全面發掘、年終表彰、持續宣傳」的工作原則,真正讓優秀人物火起來、讓模範事跡傳起來、讓文明風尚流行起來。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及「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近年來,小馬莊鎮不斷致力於培樹文明新風,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讓鄉村煥發出文明新氣象。

每年大年初二遊官莊村的「鄉情、鄉音、鄉愁」村民聯誼會都會如期舉行。各式節目讓聯誼會熱鬧非凡。每年,為了參加這一年一度的家鄉大聚會,遊官莊村的在外遊子都會從四面八方歸來。聯誼會上的特殊環節溫暖每個鄉親的心:歸鄉的成功人士和事業有成的企業家會為村裡學習優秀的孩子、家庭困難的老人等困難群眾發放禮物和生活用品。全村村民歡聚一堂,共敘鄉情,共賞節目,共賀新年。

規整大氣的商業門市,整齊林立的居民住宅樓,人頭攢動的居民活動廣場,笑聲掌聲不斷的圍觀人群。鼓聲嗩吶聲叫好聲聲聲入耳,粉紅臉大紅綢翠綠鞋各色入眼。這是每天下午兩點邢各莊秧歌隊扭秧歌時的熱鬧場面。秧歌天天扭,觀眾越來越多,村民日子越來越富,精神生活越來越充實。

除此之外,沙埠村的趣味運動會上,競賽與娛樂完美結合、西李興莊村的消夏晚會吸引各地朋友蜂擁趕來,一村一色,全鎮37個村一年四季亮點紛呈、各具特色,百花爭豔。

「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在西李興莊小學的藝術教室,一群學生圍成內外兩個圈,在老師的樂點指導下,開始一同吹奏這首《北京的金山上》。說起孩子們手上的樂器,很多人都表示沒有見過也沒有聽過。它叫「巴烏」,是我國傳統藝術評劇裡的重要樂器。學生們與巴烏結緣,還得說說臺上這位89歲高齡的「老師」,這位老先生叫李久貴,是西李興莊村的普通村民,教授學生巴烏是他主動提出來的。李久貴年輕時在昌黎評劇院任職,對評劇藝術鍾愛至深,退而不休,從未放棄過對評劇的練習與推廣。

2018年7月,李久貴主動找到該村小學校長,提出要免費教授學生學習傳統樂器巴烏。就這樣,巴烏興趣班由原來的三五人到現在的40多人,聽著孩子們吹得越來越好,老人心滿意足。傳統藝術要從娃娃抓起,文化振興要人人參與,小馬莊鎮評劇學習氛圍日益濃厚,小馬莊鎮的特色文明建設也越走越好。

小馬莊鎮自古就是藝術之鄉,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戲曲教育家金開芳,祖籍灤州市小馬莊鎮光水坨村。作為本土評劇藝術奠基人,評劇文化也成為了灤河文化的標誌性符號。藉助此項先天優勢,該鎮尋根溯源、借勢挖潛,積極籌建以陳列舊物、呈現舊事為內容的金開芳紀念館,積極舉辦紀念金開芳等多種形式的評劇匯演,大力傳播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優良美德。同時,注重對評劇藝術的深入打造,處處講評劇、時時唱評劇,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傳統文化薰陶,陳舊觀念得以轉變,自身素質不斷提高。

走進小馬莊鎮各村的街道,大家會發現一個特殊的現象,街道兩側有些樹幹上都有一個身份證標牌,標牌上標註著樹種、樹齡、樹名以及管控人員。這是小馬莊鎮開展的留住鄉愁基因活動之老樹編號建檔項目。

為了把鄉愁基因注入到全鎮美麗鄉村創建中,該鎮在全鎮開展「為老樹建檔,留住多年鄉愁」的老樹保護工作。要求各村將全部樹木篩查,強化對5年以上老樹的管護,為老樹編碼建檔,明確專人負責,實行「戶口式管護」,全鎮共對466棵老樹進行編號建檔。其中80年以上老樹1棵、40年以上老樹11棵。

除老樹編號外,該鎮從村街綠化美化入手,推行「全綠化工程」、全面優化民居環境。一是注重先期規劃。統籌安排、錯落布置,既注重綠化效果、美化效果,又不能影響村民日常的生產生活。二是注重樹種選擇。以本地樹種為主,兼顧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在村內栽植大櫻桃、核桃等經濟樹種,並通過「門前樹木三包、誰管護誰收益」的運作模式,把綠化樹木的管護、補栽等工作細化分解、責任到人。近年來,已栽植各類樹木29691棵,修花池2017個,拓展綠化面積42000平方米。現在的小馬莊鎮,村村街淨、樹綠,村民生活美。

如今,小馬莊鎮喜獲省級文明鄉鎮的榮譽,團結勤勞的小馬莊鎮人民,定會用更接地氣、更具正能量的行動,擦亮文明鄉鎮的金字招牌!

來源 |唐山勞動日報、小馬莊鎮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鄉村振興】「六個一」建設文明鄉風 領跑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六個一」建設文明鄉風 領跑鄉村振興 2020-12-19 13: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盧龍縣邸柏各莊村:「文明之花」在美麗鄉村競相綻放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周磊)初秋時節,秦皇島市盧龍縣木井鎮邸柏各莊村的家家戶戶房前屋後,棵棵山楂樹上掛滿了通紅的碩果,寬闊整潔的村道筆直延伸,亮麗的鄉村文化牆矗立在菜畦間,寫有文明標語的展示牌隨處可見…………走在邸柏各莊村中,文明像是一顆生機勃勃的種子,在這個擁有361戶、1000餘口人的小村的每一個角落裡生根發芽。
  • 經濟日報頭版點讚德州鄉村振興探索!走出一條融合化之路
    2020年12月14日,經濟日報頭版以《融合之道——山東德州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為題,聚焦山東進行報導,以下為報導全文:位於山東德州市齊河縣的鼎泰灃公司種植的玉米豐收,在此務工的村民與前來遊玩的市民共同分享喜悅。常德寶攝編者按 「務農重本,國之大綱」。
  • 《三峽日報》報導:千裡沃野天景新——看當陽如何發力鄉村振興
    當陽市痛定思痛,下定決心——發力鄉村振興。近年來,當陽制定出臺《當陽市鄉村振興「試點示範整市推進」行動方案》,多點發力推進鄉村振興,奮力推進全市鄉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在較短時間內呈現「農業發展質更高、農村環境景更美、農民增收路更寬」的明顯變化。
  • 鄒城市大束鎮: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今年以來,鄒城市大束鎮依託豐厚的山水文化、非遺文化、傳統文化優勢,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載體,培育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大束鎮實現鎮、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孟子學堂、農家書屋等陣地建設全覆蓋。
  • 河源:吹響鄉村振興衝鋒號 助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導語:  開局之年看起步,鄉村振興在眼前。到廣闊的鄉村去,再次從鄉村出發!深耕民族復興的土壤,挖掘「美麗中國」的基因。  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工程——「鄉村振興戰略」,河源市更是全力以赴,在開局之年就真抓實幹,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深入推進「1+6+N」做法,加快推動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切實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奮力開創新時代「三農」
  • 文明實踐激發鄉村振興活力
    他們是由黃塘村民組成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這是該鎮在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中,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縮影。 實踐活動,解民憂;志願服務,暖民心;文化傳承,育新風。這是湖鎮在新時代文明實踐中的積極探索。以鄉魂涵養好村風;以好家風推動、厚實好村風。這是湖鎮鎮新時代文明實踐的一大特色。隨著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不斷推進,文明之風吹拂每個鄉村角落,成為該鎮各地振興鄉村的源源不竭動力。 辦活動,惠民生 2020年12月31日,博羅縣湖鎮鎮湖鎮社區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舉行美化淨化桂花路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活動。
  • 惠安縣崇武鎮全力打造鄉村振興特色鎮
    如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振興鄉村戰略重要指示精神,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體目標要求呢?近年來,惠安縣崇武鎮堅持「以文化旅遊產業為主,兼顧臨港和漁業、雕藝產業為輔」的產業發展方向的基本定位;生態與人文立鎮、古城開發與保護並行、漁港建設與沙灘保護同步;立足歷史古城文化、惠女民俗文化、世界石雕之鄉等資源稟賦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努力在惠東南打造一個生態、人文幸福的特色鄉鎮。
  • 重磅推出 | 經濟日報:融合之道——山東德州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
    這是一篇令人鼓舞、恰逢其時的深度報導,這是一篇洋溢著正能量、可以充分發揮輿論引領作用的重磅文章!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山東「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山東要求「德州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德州深入學習習總書記關於鄉村振興的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德州實際,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融合化之路,這是一條循環之路,這是一條光明之路,這是一條必由之路。
  • 廈門生態第一鎮 同安汀溪鄉村旅遊引領鄉村振興
    (資料圖)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盧漳華通訊員林玉芳鄭素描)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對於以農村和山區為主的汀溪鎮來說,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消息。
  • ...河南省人大代表李道法:扎紮實實推進鄉村振興 點讚「志願河南...
    大河網訊(記者 劉楊 劉曉明)「我是一名農村基層幹部,去年的建議就是和鄉村振興有關,今年還是關注這個。」1月13日,河南省人大代表李道法在接受大河網記者採訪時說。
  • 重磅推出 | 經濟日報:融合之道——山東德州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
    編者按 正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際,《經濟日報》隆重刊髮長篇通訊《融合之道——山東德州市鄉村振興的探索與實踐》。這是一篇令人鼓舞、恰逢其時的深度報導,這是一篇洋溢著正能量、可以充分發揮輿論引領作用的重磅文章!
  • 從化再提速 探索超大城市鄉村振興之路
    鄔影紅 李曉彤 攝4月8日,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在廣州召開。在嚴密防控疫情的基礎上,從化鄉村振興馬不停蹄。年初,新開花谷精品花街、「老溫泉新活力」實踐館和荔枝蜜公園等項目同日揭幕,為美麗鄉村注入新動能;連日來,從化香米、中國電信數據中心、華瑞冷鏈、荔枝定製營銷等鄉村振興的大手筆、新舉措先後啟動,吹響2020年鄉村振興全面奮進的號角。
  • 【鄉村振興】擂響戰鼓再出徵 砥礪奮進促振興——王屋鎮召開全鎮鄉村振興工作會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中央、省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精神,5月8日上午,王屋鎮組織召開了鄉村振興工作會,鎮班子成員、機關各部室負責人
  • 俞成輝在冶力關鎮八角鎮督查指導景區景點改造提升工作時強調 綻放...
    原標題:俞成輝在冶力關鎮八角鎮督查指導景區景點改造提升工作時強調  綻放多彩風情 釋放爆發效應 打造全省最有特色的旅遊小鎮   中國甘肅網4月16日訊 據甘南日報報導 4月14日上午,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州委書記俞成輝帶領州委副書記何謀保
  • 點讚!四羊方尊出土點賦彩「全域旅遊+鄉村振興」
    3次大規模的發掘和相關調查工作,除挖掘出兩座大型建築基址外,還在城外周邊臺地發現和清理了一批西周時期的貴族墓葬,這是改寫歷史的重大發現……「炭河裡遺址是全國為數不多、南方極為罕見、湖南唯一的西周古城遺址,距今約3000年,是寧鄉不可多得的國之瑰寶。」
  • 陝西省合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王改到坊鎮渤海社區督導鄉村振興工作
    3月13日下午,陝西省合陽縣人民政府王改副縣長、坊鎮人民政府雷博鎮長、鎮人大主席趙哲一行到坊鎮渤海社區,督導渤海社區鄉村振興工作進展情況。渤海社區楊百章書記向王改副縣長一行匯報了2020年度渤海社區的工作設想和規劃:完善2019年渤海社區汙水管網工程的尾留項目——建造汙水處理站一座;繼續綠化美化社區巷道,打造精品文明社區;建造社區文化大禮堂一座。王改副縣長對楊百章書記的規劃設想表示了認可。
  • 太康縣縣長李錫勇帶隊調研鄉村振興等工作
    7月3日,縣長李錫勇帶隊到符草樓鎮槐寺村、張集鎮蔡集村調研鄉村振興和「六村共建」工作。副縣長司春榮、李煒、孟濤,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程勇及縣住建局、生態環境太康分局、農業農村局、林業局、扶貧辦主要負責人參加調研。
  • 英德市全力抓好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工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10月15日清遠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精神,10月16日上午,清遠市委常委、英德市委書記吳耿淡率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羅振宇,市委常委、市委辦主任侯之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遠忠,副市長羅偉權等一行,深入該市黎溪鎮黎洞村、大圍村調研,就如何進一步做好當前英德市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等作再動員再部署
  • 三水樂平鎮:產業強鎮 唱出鄉村振興「聯字訣」
    即日起,佛山日報推出「鄉村振興的樂平實踐」系列報導,聚焦產業強鎮如何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振興之路,敬請垂注。去年11月,隨著三水區樂平鎮禮運路開通,面積達9.6平方公裡、覆蓋20條自然村、超10萬人口的樂平鎮鄉村振興示範區,實現全面連通。如今,禮運路沿線的「一村一品」特色村、文旅項目串珠成鏈,呈現出「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繁榮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