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歷史博物館館長侯寧彬:文博人要敬畏、嚴謹、熱情

2020-12-18 全國文化產業信息平臺

「人民日報文創會客廳」第一季:

「館長有話說」

讓我們與各大博物館館長一起,

解開文博密碼,探索歷史奧秘。

本期做客嘉賓:侯寧彬

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

在中國的西部,有一片神奇的土地,在中國歷史上,有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裡建都,這裡有著豐富的文化遺存,深厚的文化積存——這裡就是三秦大地陝西,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

在文博圈,陝西無論從不可移動文物的數量、博物館數量及收藏文物數量均位居全國前列,有著「天然博物館」的美譽。

古都西安

坐落在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有著「古都明珠,華夏寶庫」之稱的陝西歷史博物館(簡稱「陝歷博」)則是展示陝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商周青銅器、歷代陶俑、漢唐金銀器、唐墓壁畫……陝西歷史博物館擁有許許多多的館藏珍品,是一座重要的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

畢業於西北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有著數十年文博從業經歷的侯寧彬是陝歷博現任「掌門人」,這位經驗豐富的老文博人曾先後主持了秦鹹陽城大遺址考古、西安神禾塬戰國秦陵園、西安白鹿原漢墓等多項考古發掘工作。

「我覺得文博人要敬畏、嚴謹、熱情。所謂敬畏,就是說我們必須對我們守護、傳承的對象以及所從事的事業要有敬畏之心;所謂嚴謹,指的是必須牢固樹立科學嚴謹的工作理念和態度;所謂熱情,那就是面對走進博物館感受文明、體驗文化的人民群眾,我們要時刻牢記,博物館是他們的精神家園,在博物館裡要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感受到親人的關懷。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讓老百姓愛上博物館的目的。」

侯寧彬用了上面三個詞來描述他認為文博人需要擁有的素質,作為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館長,他最想做的事情是讓人們能夠更好地感受文明、體驗文化——「給走進博物館的觀眾創造一個舒適良好的參觀環境,給無法進入博物館的觀眾創造適合的觀展方式,提供更多的文化產品。」

人民日報文創:在您看來,博物館在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增強文化自信方面有著什麼樣的作用?

侯寧彬:博物館是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古代人類在生產、生活活動中創造的物質和非物質見證物的場所,我們的祖先生於斯、長於斯,當他們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如何認識他們,就要依靠他們留下的見證物,博物館的使命就在於此。

另一方面,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且不曾中斷,博物館不僅通過這些歷史見證物證明這段歷史的存在,更要通過發掘、研究與展示這些文物讓附著於文物之上的文化、智慧和創造精神傳之久遠,讓偉大的古代文明滋養當代和未來。博物館在傳承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方面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人民日報文創:在數位化技術和新媒體手段普遍應用於博物館的當下,陝西歷史博物館在打造智慧博物館方面,採取了哪些新的技術舉措呢?

侯寧彬:一是陝西歷史博物館在做好線下展覽和社會教育、文化體驗活動的同時,不斷創新傳播方式,通過「實體展」「傳統展+雲展覽」的雙翼驅動展覽體系激發博物館展示傳播動能。例如我館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就藉助陝西數字博物館雲展覽平臺,推出了144個博物館虛擬展館、125個數字專題展覽、900餘件文物雲介紹、145個線上專題講座和百家博物館講讀平臺。

二是在「網際網路+博物館」「網際網路+文物教育」計劃引領下,積極推進博物館新基建項目,探索AI、AR、VR、MR等現代技術與博物館展示傳播相結合。

三是大力推進博物館治理與管理運行智慧化平臺建設。下一步我們還將對近幾年的智慧化博物館工作平臺進行改造整合,打造博物館全域智慧化綜合治理系統平臺。

人民日報文創: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博物館成為網紅,也有很多年輕人喜歡上了博物館。那麼在吸引年輕群體、接地氣這方面,陝西歷史博物館怎樣做的呢?

侯寧彬:一是官網、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漢唐網微博、微信協同推送高質量資訊,構築起擁有龐大粉絲群的官方自媒體宣傳矩陣。疫情期間在漢唐網微信公眾號推送了10幅包含館藏文物元素的疫情防控主題原創漫畫《閉館、不閉展、宅家看展》,發布《唐妞系列防疫宣傳圖》漫畫,引發熱烈響應,青少年朋友點讚評論轉發量奇高。

二是引入跨界合作宣傳新模式,與騰訊、網易等公司合作推出「雲裳羽衣」「夢幻西遊」等大型網遊,以寓教於樂的形式引導青少年群體關注博物館文化。

三是加強IP運營實踐,積極嘗試跨界聯名文創新「玩」法,與許多品牌跨界聯動,舉行了一系列活動或出品聯名文創產品,還與當紅作家馬伯庸合作,推出了《無盡藏》解謎書籍。

四是通過直播形式進行博物館文化傳播。今年以來我館參與各類直播活動10餘次,剛剛於8月25~26日聯合北京凱聲傳媒參與的「十二時辰長安秀」24小時直播活動,吸引了海量觀眾關注博物館文化。

人民日報文創:作為全國知名的博物館,在疫情前陝西歷史博物館接待遊客人數眾多。這是否會為博物館的運營帶來一些困難?您認為該如何平衡旅遊開放和文物保護兩個方面?

侯寧彬:近年來,針對觀眾對博物館展覽、社會教育活動、公眾服務等需求的變化,陝西歷史博物館發揮資源優勢,在平衡旅遊開放和文物保護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覺得距社會的需求、距老百姓的需要還有差距。

一是博物館有限的接待能力已經不能滿足觀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館區基礎設施超負荷運轉,展廳空間不足,旅遊旺季人員擁擠,存在一定的安全風險,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次提醒我們:在防範重大公共事件風險上需要更多考慮。目前我們正在積極推進陝西歷史博物館分館建設,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在博物館接待能力方面取得一個量的飛躍和質的提升。

二是觀眾對博物館的多元化需求與博物館目前能提供的有限服務手段存在矛盾,我們人員整體的服務理念、服務能力和傳播隊伍專業化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三是巨大的觀眾量對博物館的一線運維人員和管理幹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心理建設、技能提升和業務培訓等方面需要更進一步加強。在文物旅遊融合中,還是要理清保護和利用之間的關係,文物資源的存續是文物旅遊得以存在的基礎,高質量地保護好這些老祖先留下的不可再生資源,才能保證旅遊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保護的基礎上加強創造性地適度利用。

人民日報文創:陝西歷史博物館在今年有哪些大型重要展覽展出?

侯寧彬:今年我們已經舉辦和正在舉辦的展覽有「彩陶·中華——中國五千年前的融合與統一」「與天久長——周秦漢唐文化與藝術特展」「唐天子的茶——陝西國寶系列特展之法門寺出土皇家茶具」「古芮新跡——陝西澄城劉家窪東周遺址考古成果展」。

近期和下半年我們還將舉辦「秦風頌廉——陝西古代廉政文物展」「文物系荊楚 祝福頌祖國——文物展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展」「神奇的符號——二維碼的前世今生」等展覽。

出品:人民日報文創

鳴謝:中國文物交流中心 新文新旅

部分圖片來自攝圖網。

相關焦點

  • 陝西歷史博物館侯寧彬館長一行到訪中船郵輪
    2020年7月18日,陝西歷史博物館侯寧彬館長一行3人到訪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博物館陳列部主任董理、文物徵集處處長師小群、中船郵輪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煜、郵輪運營部主任郭朋皞等有關負責人參加座談。
  • 陝西歷史博物館與陝西移動籤署5G戰略合作協議
    「5G+智慧博物館」將讓文物離我們更近。7月28日,陝西歷史博物館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陝西有限公司籤署了5G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高標準創建「5G+智慧博物館」標杆,傳播歷史文化,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助力陝西省文博行業數位化協同發展。
  • 陝西歷史博物館舉辦2020年文創產品專委會年會暨「跨界與融合:博物...
    9月24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2020年文創產品專委會年會暨「跨界與融合:博物館文創發展新動能」論壇在陝西西安隆重舉行。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侯寧彬,副館長魏成廣以及來自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副主任委員單位、會員單位、特邀單位等110餘家150餘名代表及部分知名文創企業代表出席本次會議。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侯寧彬與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先後致辭。
  • 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推動博物館文創事業融合發展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趙爭耀)9月24日,由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主辦,陝西歷史博物館承辦的2020年文創產品專委會年會暨「跨界與融合:博物館文創發展新動能」論壇在西安舉行。
  • 百名專家齊聚西安共話博物館文創發展的「跨界與融合」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陝西省文物局副局長賈強,陝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侯寧彬,副館長魏成廣以及來自中國博物館協會文創產品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副主任委員單位、會員單位、特邀單位等110餘家150餘名代表及部分知名文創企業代表與媒體記者出席本次會議。
  • 「博物館的歷史」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分論壇在南通舉辦
    5月28日,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國際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國際委員會、中共南通市委、南通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共南通市委宣傳部、南通市文廣新局、南通博物苑承辦的「博物館的歷史」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南通分論壇在南通市新區會議中心舉行。
  • 檔案文博管理中心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籌)館長聘任儀式
    6月30日,檔案文博管理中心在徐匯校區舉行上海交通大學博物館(籌)館長聘任儀式,聘任上海博物館原副館長陳克倫研究員為學校博物館(籌)館長。上海交大原黨委書記王宗光,原黨委書記姜斯憲,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張安勝,著名國畫家戴敦邦教授及其親屬,檔案文博管理中心相關領導出席儀式。聘任儀式由檔案文博管理中心主任張凱主持。
  • 陝西歷史博物館志願者團隊
    :  一、組織簡介  陝西歷史博物館志願者團隊始建於1999年,19年來共累積志願者人數達7000人,現有註冊志願者3188人,累計  二、主要事跡  2012年開始,陝西歷史博物館志願者團隊精心打造「引進來」的「學雷鋒送溫暖」系列志願服務活動,邀請農民工子女、聾啞人士等群體走進博物館。
  • 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茶文化與杭州
    但對愛茶之人來說,杭州「茶都」的名氣要更勝一籌。不僅有「茶香、茶韻、茶業、茶學、茶景」,更有全國唯一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在這背後致力於推動茶文化發展的,便是中國茶葉博物館館長吳曉力。
  • 陝西歷史博物館新館選址滻灞世博園內!
    這兩天的陝歷博是實質名歸的「中國人口博物館」,暑期到來加上《長安十二時辰》熱播加持,來這裡打卡學習的人越來越多……然而由於排隊的人太多,很多人領不到票。陝西歷史博物館副館長程旭透露,陝歷博多年來一直受大館狹地的制約,陝西歷史博物館確實要建新館,此次新館選址也是多番考察,最後將新館地址確定在位於滻灞生態區的世博園內。
  • 【安康名人】文博專家---郭榮章
    郭榮章,男,安康漢濱人,文博、考古、歷史學家。1957年畢業於原西安師院(即今陝西師範大學),先後在原南鄭縣、漢中市教育局工作。1965年調任漢中漢劇團支部書記、政治指導員,1970年先後在漢中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漢劇團、京劇團、秦劇團、文工團工作。1975年起任漢中博物館館長,直至退休。
  • 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南通分論壇舉行
    中國江蘇網5月28日南通訊(記者 曹敏)28日,「博物館的歷史」國際博物館館長論壇南通分論壇在南通新區會議中心舉行。來自德國、法國、美國等11個國家的23名知名博物館館長和包括首都博物館、中國地質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博物館館長在內的24位國內嘉賓及南通15個博物館館長參加了論壇。
  • 戴著語音講解器,走進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籌建於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開放,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小寨東路91號,大雁塔西北側。 陝西歷史博物館隨著民眾精神文化需求與文化消費意願不斷提升,「博物館熱」「文博熱」應運而生。我們一家人來到陝西歷史博物館,面對著人山人海,很是感慨熱愛歷史文化的人還是很多。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網紅文創超萌!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網紅文創超萌! 還記得那個從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親閨女 網紅「唐妞」嗎 12月25日
  • 「5.18」國際博物館日,各地博物館精彩活動不要錯過
    文博圈 圖另外,中國電影博物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北京市正陽門管理處、北京文博交流館等多家博物館將開展直播活動。觀眾們可以在「一對一」的講解下,「近距離」欣賞文物,享受不一樣的「雲端」博物館漫遊。
  • ...歷史,守護華夏寶庫 ——新中國成立70年陝西歷史博物館發展歷程
    陝西歷史博物館始建於1944年,原址在西安碑林和孔廟舊址,原名陝西省歷史博物館,歷經西北歷史文物陳列館、西北歷史博物館和陝西省博物館等時期,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下,現館於1991年6月20日建成開放。
  • 張寶通再次呼籲,陝西歷史博物館遷建要慎重
    歷史博物館來自祖先,她證明了我們從哪裡來。在古代,就是太廟。2020年7月8日中午,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保通先生再次發文,對陝西歷史博物館搬遷到滻灞提出不同的意見,他認為博物館放在滻灞是最下策,引起網友一片爭議。
  • 千年文物「邂逅」西洋樂 指尖律動演繹「博物館奇妙夜」
    張一辰 攝西安交響樂團聯袂陝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博物院和西安城牆舉辦「雲上國寶音樂會」,通過網絡直播的形式,為民眾展現音樂與文物交融之美。據了解,當晚演奏的曲目包括《D大調第二號弦樂四重奏第三樂章:夜曲》《致敬巴赫》《降B小調第一號夜曲》《愛的憂傷》《我的祖國》等。
  • 陝西十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打卡了幾處?
    今年全國高考的一道數學題讓現藏於陝歷博的「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一夜走紅這是繼2017年,央視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爆紅」該館的三件國寶之後的又一次「歷史」事件高考結束後各地考生紛紛打卡陝歷博一睹「最牛印章」的真容零距離感悟文物背後的歷史文化
  • 陝西青年文博志願者聯合會舉辦志願者專題講座
    2016年3月26日上午,陝西青年文博志願者聯合會攜同陝西歷史博物館一起特邀陝西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處龐子濤為文博志願者做了一場關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