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博物館來自祖先,她證明了我們從哪裡來。在古代,就是太廟。
2020年7月8日中午,陝西省城市經濟文化研究會會長張保通先生再次發文,對陝西歷史博物館搬遷到滻灞提出不同的意見,他認為博物館放在滻灞是最下策,引起網友一片爭議。
陝西歷史博物館擴建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已是共識。
目前主要是選址問題在爭論。張先生的意思是放在省政府,然後將省政府搬走,但是這麼大的動作,估計可能性很小,代價太大,陝西省政府沒那麼多多錢。然後張先生又提出來一個在原址擴建,這倒是有這種可能性,但是周圍確實沒有地方可以擴建,北邊是省委家屬院,西邊是財院家屬院。
那麼,陝西歷史博物館到底遷建去哪裡更合適呢?
1、從博物館功能和便利看,其實只要場地足夠大,周圍環境好,在哪都可以,而市內確實沒那麼大地方,滻灞能承載這個需求,周圍環境也好,放在滻灞不失為一個較好的選擇。其他區域幾乎很難再找到環境好周圍配套齊全又足夠大的場地。也許這是目前準備放在滻灞的原因。
2、從帶動旅遊以及遊客消費角度看,博物館一旦離開大雁塔周邊,或者說離開「一日遊」必經之地,因為博物館和兵馬俑不一樣,他並不是外地遊客西安一日遊的「剛需」必選項,所以,離開一日遊必經路線後,會失去很多粉絲。
當然,該追捧的人肯定還會追捧。
而那些隨機來的、順便看的、時間短的、外地的遊客,就會因為去了大雁塔、城牆、大唐不夜城這些必看的地方後再單獨去一趟滻灞而覺得不太方便,時間緊的就會選擇放棄。光這一條理由就會減少很多流量,陝西旅遊有太好的資源,但一直帶動不起來經濟發展,跟沒有好好的利用這些「可選項」有關,我們應該積極的讓可選項成為必選項,而不是讓必選項減少到可選項。
原先,到大雁塔周一遍逛一遍就帶上博物館,不耽誤時間,整個曲江大雁塔及其周邊半天就能逛完,而博物館搬到滻灞,至少30%以上的外地遊客會將參觀博物館從必選項降為可選項。
對於那些迷戀歷史的人,一定會追隨到滻灞,所以,博物館給滻灞帶流量引流的功能肯定有。
至於張先生說的滻灞潮溼,我認為這個理由不是關鍵,對博物館來說恆溫恆溼很容易做到。還有皇城復興計劃,這個也不是博物館的必選項,因為城裡還有個碑林博物館,已經開始擴建了。
3、博物館到底承載著什麼樣的文化功能?僅僅是展覽嗎?我們看一下國家博物館的位置圖。
從圖上一眼就能看得出,國家博物館的位置,西邊是人大,中間是紀念碑,東邊是博物館。
這絕不是隨意設置的,古人城市規劃很講究規則,這遵循了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也是對中華文明的敬畏。人大是最高權力機關,權力來自於人民,是政府權力合法性的來源;而博物館是祖先宗廟,是歷史文明的傳承;
隋唐長安的太廟在現在碑林博物館的位置,現在牆上還寫著孔廟倆字。
4、按照古制,省人大的位置太合適,恰到好處,而陝西歷史博物館現在的位置也太合適了,恰到好處。文昌門往南直線文娛巷以東,是歷史博物館最合適的選址。再往南,直到萊安中心,右手邊是天壇遺址。不得不說原來陝西歷史博物館選址的人真的非常厲害。
原址擴建,要麼是擴北邊的省委家屬院和育華社區;要麼是擴南邊的二六二廠家屬院以及廣慈醫院,然後和85中學為鄰。其實這是最好的選址。如果能將東南角大唐電信收進來,隔壁緊挨著大雁塔小學,是個不錯的選擇。
5、最後再重複一遍,支持張先生呼籲,博物館遷建真的需要慎重。當然慎重不是一定不行,是需要一個更全面的籌劃。滻灞雖好,遊客不方便,不一定適合陝西歷史博物館,即使提升了滻灞,也划不來。
要麼就是單獨弄幾個博物館,跟原館不掛鈎,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