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濤為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11月出口增長遠強於預期
11月以美元計中國出口同比增速從此前的11.4%躍升至21.1%。電子產品、尤其是手機出口大幅反彈,而海外節日需求推動其他消費品出口也普遍改善。在近期的海外疫情加劇之前,歐美經濟活動有所回暖,因此11月中國對G3經濟體的出口明顯提速,其中對美出口同比增速大幅加快至46%。
中國出口在主要經濟體中的市場份額有所提升
由於中國較早受到疫情衝擊、同時較早解除了對人員和貨物流動的限制,二季度以來,在其他國家/地區遭受疫情衝擊之時,中國提升了在全球出口市場的份額,主要貢獻來自強勁的防疫物資和居家辦公學習用品出口。例如,二季度中國紡織品(包括口罩)在歐美的市場份額同比大幅提高了36個百分點至86%。二季度以來,越南和臺灣等其他東亞和東南亞經濟體的市場份額也有所提升,而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市場份額則有所下降。這種分化可能是由於亞洲整體疫情控制相對較好,此外,我們認為今年發達經濟體進口結構調整也是原因之一。
2021年出口增長能有多強?
2021年中國出口可能會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包括隨著全球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其他經濟體復工復產帶來的競爭加劇。此外,明年海外經濟體對防疫物資或居家辦公學習相關用品的需求可能會下降或走弱。海外消費者還可能從商品消費更多轉向服務消費,這也可能會進一步令中國出口承壓。不過,瑞銀預計明年全球GDP增長和工業生產有望大幅反彈,我們認為全球整體需求的回暖應能抵消上述因素可能帶來的拖累,支持中國出口強勁增長。不過,鑑於11月份出口增長躍升,我們目前對明年出口增長11-12%的基準預測面臨的風險偏下行。
11月出口表現十分強勁,對G3出口大幅反彈
11月出口增速大幅超預期。11月以美元計出口同比增速從11.4%躍升至21.1%。加工貿易出口(同比增速從2.2%躍升至16.8%)和一般貿易出口(從17.1%加快至23.7%)雙雙大幅走強。具體來看,11月電子產品出口明顯反彈,其中手機出口從同比下跌20%轉為同比增長29%,液晶顯示屏(同比增長20%)、電腦(34%)和集成電路(26%)出口同比增速均比上月提高了10-16個百分點。瑞銀科技行業研究團隊預計DRAM行業將步入上行周期,明年需求的恢復會快於供給。此外,11月汽車(同比增速從15%升至38%,儘管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和汽車零部件出口也進一步提速。大部分消費品出口均有所好轉,尤其是玩具(同比增長50%)、箱包、家具和燈具出口,可能表明海外節日需求較強,不過鞋類出口有所走弱。
雖然近期海外疫情加劇,但11月對G3經濟體出口大幅反彈。11月對G3經濟體出口同比增速大幅提高了17個百分點至32%,對整體出口同比增速升幅的貢獻超過一半。具體來看,對美出口同比增速躍升至46%、對歐盟出口同比增速也升至26%,二者都部分受去年低基數影響。如此強勁的出口可能主要得益於歐美經濟活動在近期疫情加劇之前有所回暖。歐美PMI和勞動力市場指標在三季度和四季度初有所改善,不過近期再次走弱。此外,歐美居民減少了假期出遊和外出就餐,也可能使其更多消費居家或節日相關商品。
二季度以來中國在全球出口市場的份額有所提升
二季度以來,中國在全球出口市場的份額有所提升,尤其是在歐洲和日本。中國較早受到疫情衝擊,但也較早走出疫情影響、解除了對人員和貨物流動的限制。得益於此,二季度中國生產活動快速恢復,在其他大部分國家/地區遭受疫情衝擊之時,中國填補了全球需求的供給缺口。因此,繼一季度大幅下降後,中國在全球出口市場的份額在二季度回升至16.7%(高於去年同期3.5個百分點),不過三季度小幅回落到了16%左右(仍較去年同期高2個百分點)。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在歐洲(比去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和日本市場(提高1.9個百分點)的份額上升較為明顯,而美國市場的份額則有所下降(較去年同期下降0.2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一季度大幅下降),但二季度以來也有較大的提升(提高了1.9個百分點)。
中國市場份額的提升主要來自防疫物資和居家辦公學習用品。在歐美市場,中國市場份額的提升主要來自紡織服裝(包括口罩和防護服)和電子產品。在二季度中國歐美市場份額提高的5.3個百分點中,紡織服裝解釋了2.4個百分點,而電子產品解釋了2.1個百分點。例如,中國紡織品(HS63,含口罩)在歐美的市場份額在二季度同比躍升了36個百分點至86%,7-8月小幅回落至77%(仍較去年同期高24個百分點)。二季度服裝的市場份額(HS62,含防護服)也同比提高了13個百分點至39%,7-8月小幅降至38%。電子產品裡,中國機械設備(HS84,含電腦)的市場份額在二季度同比上升了7個百分點至36%,7-8月小幅降至34%(仍較去年同期高5個百分點),而電氣設備(HS85,含小家電和手機)的市場份額也在二季度同比上升了2個百分點至41%,三季度小幅回落至39%。
部分其他亞洲經濟體在歐美的市場份額也有所增加,而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市場份額則有所下降。二季度中國在歐美的市場份額同比提高了5.3個百分點至23%,同時越南、臺灣地區、韓國的市場份額分別上升了0.6、0.5和0.4個百分點。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的市場份額也有小幅提升。另一方面,加拿大和墨西哥在歐美的市場份額則分別下降了2個和1.6個百分點。三季度市場份額的變化也與之類似,不過中國和其他亞洲經濟體市場份額升幅之間的差距有所收窄,可能是因為其他亞洲經濟體的生產在逐步恢復。中國等東亞經濟體與其他經濟體市場份額的分化,可能部分得益於前者對疫情的控制相對較好,因此供應鏈的韌性更強。舉例來說,二三季度中國和越南紡織服裝在歐美的市場份額均有所增加,而孟加拉國和印度則有所下降,據媒體報導這可能是因為孟印兩國生產受限。發達經濟體進口結構調整可能是另一個影響市場份額的因素。由於居民居家時間更長、外出旅行減少,今年美國油氣、汽車、服裝(不含防護服)、鞋靴進口在整體進口中的佔比都有所下降,而藥品、紡織品、電氣設備的佔比則有所上升。一般而言,中國和其他東亞經濟體的出口更多集中在後者,而非能源或汽車,因此這種結構調整或許也推高了中國和其他東亞經濟體的市場份額。
明年出口能否保持強勁?
短期內全球需求可能走弱,但明年有望大幅反彈。近期海外疫情加劇、經濟活動限制再次收緊,歐美PMI雙雙下行。短期全球需求可能走弱,令未來幾個月出口活動承壓。不過,明年全年而言,瑞銀預計全球GDP可能會從今年的下跌近4%轉為增長6%以上,全球工業生產可能會從今年的下跌5.8%轉為增長6.2%。因此,我們預計隨著海外抑制需求釋放、經濟活動和勞動力市場回暖,明年全球需求有望大幅反彈。
其他經濟體復工復產可能會抑制中國出口的反彈力度。近幾個月,隨著經濟活動逐步恢復常態,其他新興經濟體(尤其是除中國外的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出口也快速反彈。舉例而言,7-11月越南出口同比增速回升到了10-11%,臺灣地區也是如此(二季度為6%,10-11月為10%)。朝前看,我們預計隨著疫苗面市接種,發達經濟體和新興經濟體的復工復產都會有所提速(比如印度和孟加拉國的紡織服裝業),中國出口所面臨的競爭可能加劇,進而抑制出口反彈力度。不過,疫苗分發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尤其在新興經濟體的分發可能相對滯後,因此明年發達經濟體需求回暖很可能快於新興經濟體供給恢復。
海外需求結構的變化也可能令出口承壓。我們估算二季度以來中國出口增長加速和市場份額提升(尤其是在發達經濟體)主要來自於防疫物資和居家辦公學習相關的用品。朝前看,如果明年全球疫情受控,海外(尤其是歐美)對口罩等防疫物資的需求可能下跌,對部分小家電和電子產品的需求也可能走弱。此外,隨著海外居民旅遊和外出就餐等服務消費增加,其對商品的消費可能下降。美國尤其如此,瑞銀美國宏觀經濟研究團隊預計明年美國商品消費會溫和下降、而服務消費會大幅反彈。這一變化可能拖累明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
人民幣匯率進一步升值也可能給明年出口帶來一定下行壓力。5月底以來人民幣匯率已大幅升值,對美元匯率升值8.4%、對CFETS貨幣籃子升值3.6%(圖表11)。不過,年初至今人民幣匯率的升值較為溫和,此外由於其他國家或地區停工停產,中國出口訂單大幅超預期。對明年而言,考慮到美元可能繼續走弱,我們認為人民幣匯率有進一步升值的壓力。隨著中國進一步放鬆資本管制,我們預計明年底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在6.4左右,且年內可能突破6.4。人民幣匯率升值可能給出口帶來一定下行壓力,尤其是如果競爭對手的貨幣對美元沒有明顯升值。
明年出口有望保持強勁增長,但中國市場份額不會進一步提升。我們認為明年消費品需求有望大幅反彈、科技行業處於上行周期,這應足以抵消其他國家或地區復工復產、以及海外對防疫物資和居家辦公學習產品需求走弱的拖累。如此前所述,我們預計明年中國的商品出口增速將反彈至11-12%,但這一增速應會低於部分海外經濟體。非常低的基數可能推動明年一季度中國出口同比增長十分強勁,下半年出口增速則可能放緩到中低個位數。我們預測的下行風險主要來自於全球需求恢復不及預期,疫情相關商品需求大幅走弱,其他國家/地區更快復工復產,以及發達經濟體居民消費更大程度地轉向服務。我們預計明年實際出口增速將回升至9%,但考慮到近期出口的強勁表現,我們預測面臨的風險偏下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