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科技競爭力強勢提升 助力中國面板貿易首次順差

2020-12-25 網易科技

(原標題:TCL科技競爭力強勢提升 助力中國面板貿易首次順差)

長期以來令中國「少屏」的液晶面板產業,正在發生歷史性轉折,中國液晶面板產業出口第一次歷史性的從金額上超過進口。據海關統計,2019年,中國液晶面板產業共出口總金額214.2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進口液晶面板總金額207.9億美元,首次實現貿易順差額6.3億美元。

這意味著全球液晶面板產業轉向中國大陸主導階段。取得這一成績,並不容易,而這背後離不開TCL科技(000100.SZ)等企業的努力。歷經十年的努力,TCL科技旗下TCL華星從零開始,快速發展成為全球面板產業頭部企業,助力中國面板貿易首次實現順差。

讓面板走出國門

即使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依然保持貿易順差。據海關統計,2020年1-9月,中國液晶面板產業共出口總金額141.8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進口液晶面板總金額138.2億美元,貿易順差額3.6億美元。

在此之前,全球液晶面板產業的競爭格局已經歷了三個階段:1998年前為日本廠商主導階段;1999-2008年為韓國和中國臺灣廠商主導階段;2009-2016年為韓國廠商主導階段。

在中國大陸尚未主導全球液晶面板產業時,「缺芯少屏」成為中國大陸的產業困局,中國大陸連續多年花費巨資進口液晶面板,在2012年達到歷史最高值503億美元。

中國大陸深切感受到發展液晶面板產業的重要性,正因如此,TCL科技旗下TCL華星在2009年11月16日銜命而出,開始投資建設面板生產,這是一家專注於半導體顯示領域的創新型科技企業。

2010年3月,TCL華星t1項目(第8.5代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生產線)開工,該項目總投資額245億元,設計產能10萬片/月,當前產能16萬片/月,主要產品是22-55吋電視顯示屏。2011年10月12日,t1項目實現量產。

2013年11月16日,TCL華星t2項目(第8.5代TFT-LCD生產線)開工,該項目總投資額244億元,設計產能10萬片/月,當前產能14.5萬片/月,主要產品是22-55吋超高畫質電視顯示屏。

2014年9月16日,TCL華星t3項目(第6代LTPS顯示面板生產線)開工,該項目總投資額約200億元,設計產能3萬片/月,當前產能5萬片/月,主要產品是3-12吋高端智慧型手機、平板、筆電、車載顯示屏。

2016年10月24日,TCL華星t4項目(第6代柔性LTPS-AM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成立,總投資額350億元,設計產能4.5萬片/月,主要產品是3-12吋高解析度柔性和摺疊智慧型手機用顯示屏。

2016年11月30日,TCL華星t6項目(第11代TFT-LCD及AMOLED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開工,總投資額465億元,設計產能9萬片/月,主要產品是43-75吋液晶顯示屏、OLED顯示屏、超大型公共顯示屏等。

2018年11月14日,TCL華星t7項目(第11代超高清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開工,該項目總投資額426.8億元,設計產能9萬片/月,主要產品是8K超高清大尺寸顯示屏。2020年9月8日,t7項目首片產品成功點亮。

如今,TCL華星已建生產線共有6條,合計投資金額近2000億元,形成了在國內液晶面板領域的競爭優勢。TCL華星依託技術升級和產能規模增加,持續擴大在半導體顯示領域的產品市場佔有率。

目前,TCL華星TV出貨量已位居全球前二,對國內六大電視整機廠的液晶面板出貨量自2014年起穩居第一。其中,TCL華星55吋UD產品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一,32吋UD產品出貨量保持全球第二;在中小尺寸領域,6代LTPS-LCD產線(t3項目)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二,增長速度全球第一。

中國大陸拿下主導權

在TCL華星等中國大陸面板企業助力下,中國大陸逐步掌握全球液晶面板主導權,液晶面板進口總金額從2012年的歷史最高值503億美元,逐步下降到2019年207.9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大陸液晶面板出口總金額穩步提升到2019年的214.2億美元。

隨著中國大陸在液晶面板產業強勢崛起,中國大陸液晶面板貿易逆差金額逐年縮小,2014年貿易逆差金額為119.9億美元,2015年縮小為87.6億美元,2016年為60.9億美元,2017年為44.9億美元,2018年為29.5億美元。

直到2019年,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出口第一次歷史性的從金額上超過進口,由此拉開貿易順差的時代大幕,當年貿易順差金額為6.3億美元。即使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出口仍然保持強勢勁頭,前三季度依然實現貿易順差。

而這離不開TCL華星等中國大陸面板企業的努力。今年上半年,TCL華星實現營業收入195.1億元,同比增長19.9%。與此同時,TCL科技海外地區(含香港)營業收入高達82.78億元。

為了進一步鞏固中國大陸在面板產業的地位,TCL華星抓住面板產業重整機遇,以外延式併購及內生式發展,持續強化顯示面板龍頭地位。

今年,TCL華星完成向三星顯示收購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60%股權(TCL華星和蘇州工業園分別持有剩餘的10%和30%股權)及蘇州三星顯示有限公司100%股權,這兩個企業的核心業務分別是生產8.5代TFT-LCD顯示屏工廠(產能120K/月)和生產各類顯示模組工廠(產能3.5M/月)。

另外,有媒體報導TCL華星廣州t8產線項目正在籌建,主要布局8.5代印刷OLED產線。t8項目已納入《廣州市2020年重點建設預備項目計劃》,TCL華星印刷及可卷繞顯示研發與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460億元,主要建設TCL華星最新一代面板生產線,建設時間是從2021年到2023年。

隨著蘇州三星產能整合,以及新建產線產能釋放,TCL華星將進入規模高速增長階段,到2023年,TCL華星產能面積複合增速高達18.8%。相信在TCL華星等中國大陸面板企業的努力下,中國大陸在面板行業將擁有更高話語權。

有機構指出,預計到2023年,隨著韓國廠商的退出,中國LCD面板的市場佔比將會進一步增加,TCL華星與京東方兩家廠商的產能或將超過50%,再疊加其他面板廠商的市場份額,可見到時中國大陸在全球面板產業佔比之大。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遏止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中國鞋」積極應戰
    鞋博會首次設立中小企業精裝區,首次布設「中國體育城市——晉江」綜合展館,首次設立「歐洲鞋業時尚展區」,並將舉辦「歐洲頂級設計師交流會暨世界鞋業時尚展示」活動。 晉江市市長李建輝在開幕式上表示,晉江鞋博會已成為具有較高國際性和重要影響的製鞋工業專業展洽會,「鞋博會不僅是一個商貿洽談活動,同時也是全面展示國內外製鞋領域新技術、新理念的平臺。」
  • 遏止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中國鞋」積極應戰(圖)
    本屆晉江鞋博會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以「品牌晉江,助跑奧運」為主題,展覽面積4萬平方米,共設有1600個國際標準展位。鞋博會首次設立中小企業精裝區,首次布設「中國體育城市——晉江」綜合展館,首次設立「歐洲鞋業時尚展區」,並將舉辦「歐洲頂級設計師交流會暨世界鞋業時尚展示」活動。
  • tcl液晶電視怎麼樣 tcl液晶電視詳細介紹【圖文】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81年,是中國最大的、全球性規模經營的消費類電子企業集團之一。那麼, tcl 液晶電視 怎麼樣 呢?下面小編將從TCL企業與液晶電視特點方面為您介紹。   TCL電視作為TCL集團強勢主打產品,TCL電視一直伴隨著TCL集團的不斷成長,目前集團以建立起工業研究院、技術中心、以及下屬各產業15個研發中心構成,,全球共有近4000名高素質研發人才,擁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開發軟體
  • 中國11月外幣存款規模再創紀錄新高 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不強
    原標題:中國11月外幣存款規模再創紀錄新高 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不強   中國央行周三公布,11月末
  • 八月份中國貿易順差為二百四十九點八億美元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一日電(記者 俞嵐)海關總署十一日公布,八月份,中國貿易順差為二百四十九點八億美元。前八月,中國貿易順差總額為一千六百一十七點五億美元。  從數據看,外貿領域的宏觀調控措施效果已開始顯現。八月當月的貿易順差增速為百分之三十二點八,較一至七月大幅減緩四十八點一個百分點。
  • 2018年中國進出口總額超30萬億元 對美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
    李魁文表示,2018年,中國進出口總值高達4.62萬億美元,以人民幣計超過30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其中,進口額首次突破2萬億美元,出口額接近2.5萬億美元。中新社稱,在保護主義抬頭、經貿摩擦持續情況下,這一成績遠超市場預期。 據海關統計,2018年,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30.51萬億元人民幣,比2017年(下同)增長9.7%。
  • 每日一詞∣貿易順差 trade surplus
    海關總署6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外貿出口1.46萬億元,同比增長1.4%;進口1.01萬億元,同比下降12.7%;貿易順差4427.5億元。(圖片來源:中國日報)【知識點】貿易順差亦稱「貿易出超」,指的是各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出口額大於進口額的現象,反之則叫做貿易逆差。
  • 還想跟中國來硬的?外媒:澳洲商品貿易順差跌至兩年來最低點
    【南方+12月23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由於澳大利亞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局勢緊張,澳大利亞商品貿易順差跌至近兩年來的最低點。據路透社雪梨報導,由於澳大利亞多次違反中澳之間的貿易條約,挑戰中國底線後,中國開始減少與澳大利亞之間的貿易來往,導致澳大利亞11月商品貿易順差跌至近兩年來的最低點。
  • 日本電子產業首次陷入貿易逆差 老牌彩電告別中國
    《日本經濟新聞》12月13日報導,曾支撐著日本出口的家電、電子零部件等的電子產業預計將在2013年首次陷入貿易逆差。相關產業2013年1-9月的貿易逆差約為8000億日元,而上年同期則是約2200億日元的貿易順差。隨著日本不斷將生產轉移到海外,加上日元貶值,使得出口低迷,而智慧型手機等產品的進口卻在增加。
  • 第三次中美對話六大期待 探中國貿易順差之真因
    截至目前,對話的正式議題及具體議程雖然尚未公開,但基於前兩次對話的基本套路、中美關係的當前特點和全球層面的形勢變化,分析人士預計,敦促美國維護主權債務信譽、解析中國貿易順差真正原因、人民幣匯率等問題將成為此次對話的「重頭戲」。
  • 上月外幣存款規模創新高 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弱
    原標題:【聚焦人幣】上月外幣存款規模創新高,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弱 摘要 【上月外幣存款規模創新高 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弱】人民銀行公布,截至11月底的外幣存款為
  • 國家統計局:8月份貿易順差比上年同期收窄34%
    原標題: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份貿易順差比上年同期收窄34%中新社北京9月14日電(王慶凱) 中國國家統計局14日發布的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中國貿易進出口增長加快,貿易順差大幅收窄。
  • 無懼貿易戰 跨境出口電商競爭力持續提升
    儘管川普當局挑起的中美貿易戰持續近一年,但是美國似乎並沒有因此在對外貨物貿易中佔得上風。反而是中國跨境出口電商企業在此過程中經受住了外部風險考驗,競爭力持續提升。本周三,美國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公布了美國最新貿易數據。
  • 中國製造利好國產IT顯示器出貨量 TCL科技「產能+創新」深入布局
    受韓廠LCD產能退出影響,中國顯示面板廠商產能迅速補位的優勢將逐漸凸顯出來。Omdia特別指出,中國面板廠商的TFT-LCD IT顯示器出貨量份額將從37%增加到43%,出貨量同比增長25%。作為行業雙寡頭之一,藉助三星產線以及將新建的一條專用於生產IT面板的8.5代線產能,TCL科技(000100.SZ)預計將在這一波增長熱潮中佔據上風,並通過技術創新引領行業升級。
  • tcl電視怎麼樣 tcl液晶電視特點【圖文詳解】
    不過現在許多正打算選購液晶電視的朋友對tcl還不甚了解,那麼究竟tcl液晶電視怎麼樣呢?下面就讓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一、tcl 液晶電視品牌 介紹  tcl是擁有30年歷史的著名消費類電子企業集團之一,相信80後90後的朋友的家中曾經都用過它們家的電器吧,而電視更是tcl的王牌產品,2012年tcl已經成為了全球第四大電視製造商,所以說tcl品牌的液晶電視質量和品質絕對是一流水準。
  • 中國旅遊服務貿易連續5年順差 2018收入額將達1270億美元
    中國網2月6日訊 2月5日,國家旅遊數據中心對外發布《旅遊服務貿易繼續順差》的報告。報告指出,五年來我國際旅遊服務貿易始終保持順差,但順差額呈階段性收窄趨勢。  國家旅遊數據中心表示,扣減國人海外留學、就醫、務工、置業和金融投資等非旅遊花費,結合中國旅遊研究院出境旅遊抽樣調查數據,初步測算2014~2017年我國旅遊服務貿易支出分別約為896.4億美元、1045億美元、1098億美元和1152.9億美元,預計2018年支出額將達1202.5億美元。
  • TCL科技收購茂佳國際 完善全球化業務布局
    在線教育、線上會議等數字經濟發展帶動包括商顯、筆電等顯示面板產品出貨持續增長。為完善產品矩陣、提升盈利能力,TCL科技再做併購。12月11日,TCL科技(000100.SZ)宣布以現金方式收購終端模組廠茂佳國際100%股權,交易作價28億元。TCL科技表示,交易資金來源於自籌資金,不會對公司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不利影響。
  • 面板漲價潮催動業績爆發式增長 TCL科技股價創新高
    「在液晶面板持續漲價的情況下,TCL科技2020年利潤大幅增長在預期之內,因為2019年液晶面板價格跌到谷底,TCL科技淨利潤創歷史新低。」1月12日,Wit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 tcl電視機多少錢 tcl電視機報價大全【圖文詳解】
    tcl是目前國內做的比較好的電視機品牌,受到不少用戶的關注。那麼,tcl電視機的價格是多少?下面小編為你介紹一些電視機報價。這是tcl電視機專 門 設計研發的圖像處理引擎技術,它能夠針對大屏幕的液晶電視面板進行圖像處理,來滿足電視機高的解析度,為你能夠帶來細膩的畫質,高清的畫面,逼真的色彩,滿足消費者對液晶畫面的完美視聽要求。  2、極速亮彩。
  • 進出口貿易對中國PM2.5的影響
    本期刊登的由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李昭華、方紫薇和湯竹宇三位作者撰寫的文章「Effects of Imports and Exports on China’s PM2.5 Pollution」揭示了進出口貿易對PM2.5汙染的影響機制。作者運用空間面板數據驗證了進出口貿易對中國PM2.5汙染的影響,並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