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止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中國鞋」積極應戰

2021-01-11 中國日報網



安踏公司在第十屆晉江鞋博會展示其價值幾十萬的純金運動鞋(攝影 胡美東)



義大利客商在第十屆晉江鞋博會上接受媒體採訪(攝影 胡美東)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經過20多年打拼,晉江已經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旅遊鞋生產基地和世界運動鞋的重要生產基地。4日19-22日,第十屆中國(晉江)國際鞋業博覽會在這裡隆重舉辦,來自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名專業採購商到會採購,國內外500多家企業赴會參展。

本屆晉江鞋博會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以「品牌晉江,助跑奧運」為主題,展覽面積4萬平方米,共設有1600個國際標準展位。鞋博會首次設立中小企業精裝區,首次布設「中國體育城市——晉江」綜合展館,首次設立「歐洲鞋業時尚展區」,並將舉辦「歐洲頂級設計師交流會暨世界鞋業時尚展示」活動。 晉江市市長李建輝在開幕式上表示,晉江鞋博會已成為具有較高國際性和重要影響的製鞋工業專業展洽會,「鞋博會不僅是一個商貿洽談活動,同時也是全面展示國內外製鞋領域新技術、新理念的平臺。」

晉江鞋博會始辦於1999年,此前已舉辦九屆,前九屆累計總客流量達到57萬人次,海內外參展企業達11460家,累計合同交易約301億元。目前,晉江有製鞋企業3000多家,年產量10億雙,超億元企業57家,產品60%進入國際市場,行銷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人民幣升值連破三關,外貿鞋業很「受傷」

2月21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突破7.15關口,報價7.1503,再創新高。至此,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已連續突破四大整數關口,人民幣升值步伐明顯加快,今年以來的累計升值幅度達到2.16%。

人民幣近日繼續升值,已經進入「6」時代,使得很多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壓力越來越大。此前,海關總署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2008年1月份我國實現貿易順差194.9億美元,增長22.6%,增速放緩。研究數據表明,人民幣每升值10個百分點,出口增長速度受其影響大體上應放慢3到4個百分點,對此,每家進出口企業對人民幣升值都繃緊了神經。

業內人士認為,升值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但對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而言,無疑是巨大的考驗,鞋業就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的重要成員。中國第一紡織網首席分析師樊敏告訴記者,人民幣升值每提高1個百分點,鞋企的利潤就下降1個百分點。由於人民幣很有可能繼續升值,其對生產成本構成的壓力也會不斷增加,截止到目前,匯率已累計升值超過13%,企業利潤越來越薄。

記者在鞋博會上採訪了滿譽集團製鞋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白睿安(Mariano Bonato)。他說:「人民幣升值對我們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出口上。我們的產品主要面向亞洲市場,這裡是用美元結算的。由於國內物價上漲導致各種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核心配件又是從歐元區採購,兩頭受壓,所以我們的配件價格也必須提高。因為我們做製鞋機械的,生產周期比較長,而美元每天都在下跌,我們成交的價格很難跟上美元變化的腳步,導致我們的利潤不斷在壓縮。」

***貿易順差代價過高,發展宜立足「發展內需」

海關總署近期公布的數據顯示,2008年1月份我國外貿出口1096.6億美元,增長26.7%;進口901.7億美元,增長27.6%,當月順差194.9億美元。其中一般貿易進出口975.5億美元,增長37.2%;加工貿易進出口818.5億美元,增長15.8%。

據了解,去年我國年度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超過2萬億美元,達2173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5%,淨增加4134億美元。但事實上,2007年中國外貿出口儘管保持了25%以上的高速增長,但從2007年8月開始,出口增速已經一路放緩,連續5個月保持在22%左右。

去年,商務部與有關部委聯合發布了一系列降低出口退稅、加徵出口關稅的政策,同時加大了對加工貿易的調整政策,這都成為中國鞋業出口訂單減少的內因。

中國當前外貿依存度已經過大,長期鼓勵出口的政策導致財政在出口補貼和出口退稅方面的支出巨大;而另一方面,國內市場卻還遠遠得不到滿足。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目前中國經濟的外向型特點越來越明顯,外貿依存度已經超過70%,這樣會帶來很大的公共風險。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需要明確,是以內需為主,還是花更多的力氣來擴大外需。」

劉尚希博士表示,外貿依存度過高,財政收入對外貿的依存度也會相應提高。目前中央財政收入大約三分之一是來自於進出口貿易,這個比例已經相當高,外貿形勢的變化必然會對財政影響很大。同時,外貿的過度發展意味著在出口退稅方面財政支出的增大。尤其是在我國東部地區,出口退稅已經給財政帶來了過重的負擔。「更不能忽視的還有間接影響,對能源、原材料和環境等方面的影響是長遠的,更需要政府投資去解決。」

從經濟發展戰略看,由外貿向內需調整是必然的,因為內需比外貿規模大得多,是經濟發展的真正潛力。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宏觀室袁鋼明研究員說:「外貿賺回來的外匯是錢,難道內貿賺取的人民幣就不是錢嗎?應該把補貼和退稅等放到支持內需上來,讓內需來帶動經濟發展。」

***中國鞋業:轉型下的突破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產鞋國和出口國。近幾年,中國每年生產各種鞋超過100億雙,佔全球製鞋總量的66%,是世界最大的鞋類製造基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鞋類出口國。2006年,中國鞋類出口達76.5億雙,出口總值為218.1億美元,出口量佔世界出口總量的53%以上。然而,進入風雲變幻的2008年,一枝獨秀的中國製鞋業開始了新的裂變,在國際貿易壁壘、人民幣升值、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勞動力短缺,特別是國家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的影響下,一直處於強勢地位的中國製鞋業正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考驗。

服裝、鞋類等輕工商品是我國貿易順差的一個主要來源。據海關總署統計,2007年1-10月,我國服裝、鞋類出口累計1166.2億美元,進口18.7億美元。其中鞋類2.5億美元,累計順差1150億美元,佔同期順差(2123.6億美元)的54.2%。

價格便宜、數量巨大、企業眾多,是中國出口鞋類的主要特點。但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增加、土地供應緊張和煤、電等資源漲價,中國出口鞋類的優勢正在減弱。有媒體報導,今年前三季度,廣東已有近千家鞋廠及相關配套的企業,因各種因素或主動歇業倒閉,或外遷其他地區另謀發展。在東莞1000多家製鞋企業種,已有200-300家倒閉。

我國鞋類出口數量由2000年的39.7億雙增加到2006年的78.5億雙,2007年上半年,我國出口鞋44億雙,同比增長12.3%,但出口價格始終在2.5美元/雙水平徘徊。「這主要是因為,在整個產業鏈中,優質原料、核心技術、研發設計以及市場營銷主要依靠外國。」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會長王漢江說。

由此可見,我國出口優勢主要是建立在勞動力成本低廉以及產品低價的基礎上的,缺乏長久的支撐力。由於數量眾多、價格低廉、品質不高,再加上一定範圍內的無序競爭,還很容易導致國際貿易摩擦。到2007年上半年,歐盟已累計對中國發起127起反傾銷調查。不僅如此,一味強調出口,使資源浪費、環境汙染、勞動者利益受損等問題日益突出。

有關專家說,如果巨額貿易順差會帶來新一輪的、範圍更大的貿易摩擦,如果中國只是『吃』進了數字而沒有得到相應的實際利益,如果出口的增長以犧牲資源、環境和損害勞動者利益為代價,巨額貿易順差很可能會成為『燙手的山芋』。

中國製鞋業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改革開放的流潮,中國承接國際製鞋業的轉移,一躍成為全球最大鞋業生產中心和銷售中心,形成了十分完善的產業鏈和產業發展平臺,並且已基本佔據了全球中低端的鞋產品市場,而使傳統的製鞋大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已放棄中低端市場,全部轉向高端市場,南美的巴西的製鞋業也開始轉向高端市場。這是一種國際產業發展的趨勢。

中國製鞋多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如今也開始面臨勞動力成本上升,電力供應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環保要求趨嚴等問題,一部分鞋廠(主要是人數龐大的大廠或不規範的小廠)面臨著關閉和轉移的抉擇,也有部分鞋廠關門大吉或者搬遷到其它地方。中國製鞋業的競爭優勢是明顯的,但如何適應國際市場變化和國內的生存環境,把握好市場的發展機遇,也是業界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按照業界有關專家人士的分析,今後中國製鞋業的發展必然要從低端市場走向中高端市場,要從數量型向品質型和效益型轉變,產業升級換代是必走之路,因而,從數量上看,中國鞋業的生產量和出口量或許今後將有所下降,但品質將得到提升,產品價格和出口總值將會不斷增長。

作為鞋博會參展商之一的中國江蘇鹽城旭升機械廠中國江蘇鹽城市旭升機械廠駐閩銷售總服務中心經理徐偉亞告訴記者:「我們是福建最暢銷最受歡迎品牌。我們的產品質量好,品牌響亮,不僅資金雄厚,而且新老客戶不斷。我們的產品在業內高出其他品牌3-5%,伴隨人民幣上升,我們提價了5%左右,但仍然不影響我們的銷量。2007年我們廠的銷量達到五千萬左右,今年春節以來的銷量已經達到去年全年的銷量。」這證明了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下,知名企業依靠品質取勝,經得起市場的考驗。

中國製鞋業的產業轉型和轉移是大勢所趨,一部分有創新能力和規範性較強的企業,將走向產業升級的轉型之路,一部分依靠生產成本取勝的企業將轉到內地生產成本更具優勢的地方,如廣東珠三角製鞋業已開始向東西兩翼相對較落後地區轉移,溫州製鞋業已向西部地區轉移。

內銷市場不斷擴大。中國本身是一個具有13億人口的龐大消費市場,目前中國人均年消費鞋僅為1.7雙,在今後幾年內,中國人均年消費鞋類提高到3-4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而,中國有能力的製鞋企業應提高產品的設計及自主創新能力,在國內市場建立、培育和發展自己的品牌和建立市場行銷管道,更好地拓展國內市場。

晉江知名運動鞋品牌安踏接受記者的採訪,安踏的主力市場在中國。國內的銷售量每年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長。我們在06年定下的戰略目標是到2010年把安踏鑄造成中國第一的民族運動品牌。安踏之所以專心於國內市場是因為中國的體育用品市場潛力巨大。目前中國人平均每人每年僅消費3雙鞋,而美國平均每人每年是7雙,中國體育產品對GDP的貢獻還很小,發達國家是我們的10倍。我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越來越重視健康,加上奧運的推動,中國的運動鞋會將迎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

創立品牌拓展國際市場。中國鞋已在國際市場佔有重要的市場份額,但品牌卻不是中國企業的,絕大部分是加工貼牌的,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市場競爭的加劇,中國應加快在國際市場創立自己的品牌和行銷管道,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創造更大的產業優勢。

中國製鞋業今後的發展目標應是產業的國際化,和市場的全球化。在與世界製鞋業的博弈中,中國製鞋業若能立足國內市場,確保產業的生存和發展,進而發展全球化的品牌和管道,以長袖善舞的優勢佔領國際市場空間,實現製鞋業的可持續發展,那麼,中國作為全球製鞋業的中心不會改變,無論產業怎樣轉移,也是在中國各地轉移和發展。

(中國日報記者 胡美東 實習記者 周陽)

 

相關焦點

  • 遏止貿易順差持續擴大 「中國鞋」積極應戰(圖)
    本屆晉江鞋博會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和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共同主辦,以「品牌晉江,助跑奧運」為主題,展覽面積4萬平方米,共設有1600個國際標準展位。鞋博會首次設立中小企業精裝區,首次布設「中國體育城市——晉江」綜合展館,首次設立「歐洲鞋業時尚展區」,並將舉辦「歐洲頂級設計師交流會暨世界鞋業時尚展示」活動。
  • 八月份中國貿易順差為二百四十九點八億美元
    中新社北京九月十一日電(記者 俞嵐)海關總署十一日公布,八月份,中國貿易順差為二百四十九點八億美元。前八月,中國貿易順差總額為一千六百一十七點五億美元。  從數據看,外貿領域的宏觀調控措施效果已開始顯現。八月當月的貿易順差增速為百分之三十二點八,較一至七月大幅減緩四十八點一個百分點。
  • 2017年中國外貿進出口持續增長 對美順差創新高
    關於一向引人關注的中美貿易數據,中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說,2017年中美貿易總值為3.95萬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對美出口2.91萬億元,自美進口1.04萬億元,對美貿易順差1.87萬億元,擴大13%。《華爾街日報》12日稱,多年來居高不下的中美貿易順差在2017年攀上新的巔峰,這將使川普政府更有理由批評中國的貿易行為。
  • TCL科技競爭力強勢提升 助力中國面板貿易首次順差
    據海關統計,2019年,中國液晶面板產業共出口總金額214.2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進口液晶面板總金額207.9億美元,首次實現貿易順差額6.3億美元。 這意味著全球液晶面板產業轉向中國大陸主導階段。取得這一成績,並不容易,而這背後離不開TCL科技(000100.SZ)等企業的努力。
  • 2018年中國進出口總額超30萬億元 對美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
    在中美貿易方面,2018年,中國對美貿易順差擴大,連續第二年刷新2006年有統計以來的最高記錄。按人民幣計算,中國對美貿易順差2.14萬億元,擴大14.7%。李魁文說:「這是中美雙邊經濟互補性的一種體現。」 單月來看,中國12月對美國貿易順差298.7億美元,11月為順差355.4億美元。
  • 中國貿易條件持續惡化
    【《證券市場周刊》特約作者 鞠兵】海關總署貿易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016.9億美元,同比增長18.5%。其中,出口1619.8億美元,同比增長17.9%,月度出口額再創歷史新高;進口1397.1億美元,同比增長19.3%;貿易順差222.7億美元,比5月份大幅回升。  貿易順差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進口規模創出新高,而出口規模卻小幅下滑。
  • 2018年中朝進出口總值同比降52.4% 貿易順差擴大29.9%
    「在中朝貿易上,中國海關一貫全面、準確、認真、嚴格地執行安理會有關決議。」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在國新辦14日召開的2018年全年進出口情況新聞發布會中作出上述表示。
  • 第三次中美對話六大期待 探中國貿易順差之真因
    因此,可以想見,只要中國通脹不惡化到危及其經濟,美聯儲的寬鬆貨幣政策便會持續下去。  凡此,無不關切中國經濟的重大利益,中國政府有必要在本次「對話」中明確要求美國政府,儘快採取相關措施,終止其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確保其主權債務的信譽;維護美元匯率的基本穩定。
  • 海關總署:我國上半年進口下降15.5% 貿易順差擴大1.5倍[組圖]
    中國網 董寧 攝影      中國網訊 7月13日上午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2015年上半年進出口情況。其中,出口6.57萬億元,增長0.9%;進口4.96萬億元,下降15.5%;貿易順差1.61萬億元,擴大1.5倍。    黃頌平表示,具體情況有六個方面:    第一,貿易方式結構不斷優化:一般貿易出口顯著增長。
  • 上月外幣存款規模創新高 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弱
    原標題:【聚焦人幣】上月外幣存款規模創新高,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弱 摘要 【上月外幣存款規模創新高 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弱】人民銀行公布,截至11月底的外幣存款為
  • 國家統計局:8月份貿易順差比上年同期收窄34%
    原標題:中國國家統計局:8月份貿易順差比上年同期收窄34%中新社北京9月14日電(王慶凱) 中國國家統計局14日發布的8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顯示,中國貿易進出口增長加快,貿易順差大幅收窄。
  • 美國人心甘情願買中國製造,貿易逆差不斷擴大,美媒:川普錯了
    據美國彭博社1月12日報導,隨著冠狀病毒在中國得到有效控制,中國在工業生產和經濟復甦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績,而美國則成為中國復工復產後生產的醫療設備和家用設備最大的客戶。畢竟同中國相比,新冠病毒仍在美國肆無忌憚地傳播著。報導直言,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正在不斷擴大。
  • 每日一詞∣貿易順差 trade surplus
    海關總署6月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份,我國外貿出口1.46萬億元,同比增長1.4%;進口1.01萬億元,同比下降12.7%;貿易順差4427.5億元。(圖片來源:中國日報)【知識點】貿易順差亦稱「貿易出超」,指的是各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出口額大於進口額的現象,反之則叫做貿易逆差。
  • 持續低迷!臺灣出口三連黑,大陸是最大順差的來源地
    文|李彥輝 審|樂一根據臺當局財政事務主管部門8日公布,臺灣5月出口270億美元,同比減少2%,連續3個月負成長;進口222.8億美元,同比減少3.5%,大陸(含香港)仍是臺灣最大出口市場和最大順差來源地。
  • 中國旅遊服務貿易連續5年順差 2018收入額將達1270億美元
    中國網2月6日訊 2月5日,國家旅遊數據中心對外發布《旅遊服務貿易繼續順差》的報告。報告指出,五年來我國際旅遊服務貿易始終保持順差,但順差額呈階段性收窄趨勢。  國家旅遊數據中心表示,扣減國人海外留學、就醫、務工、置業和金融投資等非旅遊花費,結合中國旅遊研究院出境旅遊抽樣調查數據,初步測算2014~2017年我國旅遊服務貿易支出分別約為896.4億美元、1045億美元、1098億美元和1152.9億美元,預計2018年支出額將達1202.5億美元。
  • 中國11月外幣存款規模再創紀錄新高 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不強
    原標題:中國11月外幣存款規模再創紀錄新高 巨量貿易順差下結匯意願不強   中國央行周三公布,11月末
  • 還想跟中國來硬的?外媒:澳洲商品貿易順差跌至兩年來最低點
    【南方+12月23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由於澳大利亞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局勢緊張,澳大利亞商品貿易順差跌至近兩年來的最低點。據路透社雪梨報導,由於澳大利亞多次違反中澳之間的貿易條約,挑戰中國底線後,中國開始減少與澳大利亞之間的貿易來往,導致澳大利亞11月商品貿易順差跌至近兩年來的最低點。
  • 貿易逆差
    貿易逆差反映的是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也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2011年一季度,中國六年來首現季度貿易逆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淨出口為正值時,稱為貿易黑字、貿易順差、貿易盈餘或出超。淨出口為負值時,稱為貿易赤字、貿易逆差或入超。
  • 全球增長引擎動力澎湃――國際社會積極評價中國一季度經濟數據
    多位外國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中國經濟內生動力在增強,這為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支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助理主任、中國事務主管詹姆斯·丹尼爾認為,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程度,融入全球一體化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實現減貧目標和提升福利水平的重要推動力。
  • 積極推進共同擴大對外開放
    唯有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以建設性姿態改革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完善全球經濟治理規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才能有效趨利避害,促進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更好造福人類社會。中國是共同擴大對外開放的積極踐行者中國一直在積極踐行共同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