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易條件持續惡化

2020-12-14 和訊

  【《證券市場周刊》特約作者 鞠兵】海關總署貿易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3016.9億美元,同比增長18.5%。其中,出口1619.8億美元,同比增長17.9%,月度出口額再創歷史新高;進口1397.1億美元,同比增長19.3%;貿易順差222.7億美元,比5月份大幅回升。

  貿易順差大幅回升的主要原因是進口規模創出新高,而出口規模卻小幅下滑。2011年5月到2011年6月,出口規模上升48.23億美元,而進口規模下降44億美元,因此貿易順差比5月上漲92.23億美元。

  中國的貿易條件在惡化。貿易條件衡量的是一國的出口產品換取外國生產的商品的能力,貿易條件的惡化就意味著,出口同樣數量的商品能夠換回的外國商品越來越少。

  中國自加入WTO以後,貿易條件不斷惡化。從短期來看,中國的貿易條件與經濟增長呈負相關關係。二季度GDP同比增長9.5%,比一季度下降了0.2個百分點,預計未來兩個季度還會下降。

  貿易條件惡化四因素

  按照國際貿易的標準定義,一國的貿易條件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國出口產品的平均價格同進口產品的平均價格的比值。據此測算出的中國貿易條件自加入WTO以後是持續惡化的。

  圖1顯示了1993年以來總體的貿易條件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以下幾點:第一,中國總體貿易條件指數走勢自1999年以來呈下降趨勢;第二,初級品貿易條件在2000年之前有所改善,但是隨後也呈下降態勢;第三,總體貿易條件同工業品貿易條件聯繫較為緊密,初級品貿易條件對總體貿易條件影響有限。

  如果把時間拉近,我們可以發現,從2008年中至2009年中這近一年的時間裡,中國的貿易條件由於金融危機的爆發反而變好。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宋國青教授曾提出,貿易條件同經濟表現可能呈反向關係的判斷。

  首先,加工貿易比重過大是造成貿易條件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中國處於整個國際生產鏈「微笑曲線」的谷底處,充當著「世界工廠」的角色。加工貿易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兩頭在外,原料和中間投入品主要靠進口,而資本、技術密集型的中間產品,其價格往往缺乏彈性,且易受出口國壟斷,致使中國進口產品價格居高不下。

  中國的加工貿易出口從上世紀80年代初佔總出口量的5%升至2010年的47%,而加工貿易進口也從上世紀80年代初的8%升至2010年的30%。

  其次,中國出口主體的經濟不振導致對出口產品需求不旺,使得中國出口品價格難以上升。但是,全球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價格仍處在較高水平,使得進口價格居高不下,也使得中國貿易條件存在持續惡化的可能。

  中國出口的主要對象是美國、日本和歐盟。中國對上述三者的出口總量佔總出口額的近50%,上述經濟體若出現需求疲軟,勢必影響中國的出口,從而打壓出口品價格。

  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造成全球整體的需求疲軟,中國出口一度下降。源自希臘的主權債務危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已經拖累中國出口的增長。

  再次,中國加入WTO以後,關稅的不斷降低也加劇了貿易條件的惡化。

  2001年加入WTO時,中國的關稅總水平為15.3%。其中,農產品平均稅率為18.8%,工業品平均稅率為14.7%。降稅進程自2002年開始,稅率逐年調低。2002年,中國大幅調低超過5300種商品的進口關稅,關稅總水平降低至12%,是入世後降稅涉及商品最多、降稅幅度最大的一年。

  通過建立兩國比較優勢貿易模型分析,可得出中國關稅提高會對其進口國帶來有利的貿易條件改變,但對其出口則帶來不利的貿易條件效應。

  但是,自加入WTO以來,中國的關稅不斷降低,且中國的進口大幅增加。這個過程的結果便是導致中國的貿易條件發生惡化,自2002年至今,貿易條件呈現相對惡化的趨勢。

  過度增長不利貿易條件

  中國的強勁需求拉高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增加了進口的成本,也加劇了貿易條件的惡化。

  201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29727.6億美元,其中出口15779.3億美元,進口13948億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中國的需求變化已經對整個世界經濟有著顯著的影響,近期北美堅果價格的上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早在2008年末,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全球經濟走向低谷,為刺激經濟,中國政府採用積極的貨幣政策,實施4萬億刺激計劃。生產活動的旺盛勢必拉動對原材料的需求,從而導致進口產品出現「量價齊增」的現象。而從出口角度看,中國並沒有擺脫出口導向戰略模式,因此大量出口商之間的競爭導致出口價格增長落後於進口價格的增長,而導致我國的貿易條件惡化。

  這從另外一個角度也驗證了中國的貿易條件同經濟增速呈反向關係的現象。我們看到,在實施經濟刺激計劃的2008年下半年,由於備戰奧運之後的經濟疲軟開始顯現,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恰恰就是在這半年,中國的貿易條件反而變好。而經濟刺激拉動經濟復甦的2009年,貿易條件一直呈下降態勢。

  當然,我們不能簡單地認為貿易條件的惡化對應的是國民福利的惡化。因為出口相對價格的降低可以拉動出口的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國民收入,從而改善其福利。但同時,相對價格的扭曲可能使生產廠商產生扭曲的激勵,導致效率損失,從而降低國民福利。

  當今的中國已經不再是閉關鎖國時代的封閉經濟,其經濟行為不但會影響其他經濟體,甚至會通過中間體再次傳導至自身,從而產生回饋性影響。因此,我們需要正確認識當前國際貿易形勢,結合自身的特點採取適當的貿易戰略積極發展。

(責任編輯:李璐 HN021)

相關焦點

  • 中國貿易條件惡化的原因與應對方法
    近年來,中國的貿易條件出現了明顯的惡化趨勢。面對這種局面,我們應當採取怎樣的應對策略才是正確的呢?為了找到正確的答案,我們首先必須釐清中國貿易條件惡化的原因,否則就有可能選擇錯誤的應對策略而招致巨大的福利損失。
  • 經濟觀察:理智看待中國貿易條件惡化
    經貿專家對於中國貿易條件惡化的解釋是,就出口方面而言,是企業過度競爭、低價競銷造成的。  而該報導同時說,宋國青教授明確反對這一觀點,他認為從根本上說,貿易條件惡化是貨幣匯率扭曲導致的,只是反映到價格上而已。  宋國青在分析中國的貿易條件時,根據中國和美國的通貨膨脹率的對比,以1997年為界限,劃分了兩個階段。
  • 經濟高速增長導致貿易條件惡化
    2004年09月06日10:53:44  證券市場周刊/哈繼銘  我國貿易條件近年來不斷惡化,短期內改善貿易條件的辦法是提高投資成本,包括加息和調高油、電、煤、運的價格。這表明我國近年來貿易條件不斷惡化。一國的出口價格相對於進口價格下降表示貿易條件惡化,即該國必須出口更多的商品以換取同樣數量的進口商品。所以,貿易條件的惡化對一國的經濟產生負面的收入效應。    我國貿易條件的惡化有幾個原因。第一,進出口產品結構的變化。我國出口產品中製造業產品所佔比重不斷上升,初級產品的比重有很大下降。
  • 去年韓國貿易條件惡化
    新華網首爾2月15日專電 據韓國中央銀行——韓國銀行15日公布的數據,由於原油、穀物及其他原料價格上漲,2007年韓國貿易條件惡化。  韓國銀行的數據顯示,去年韓國的商品貿易條件指數為70.2,比上年下降4.1%。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該指數降至67.1,比第三季度下降2.8%。
  • 綜述:國際貿易條件惡化致美股本周收跌
    新華社紐約5月25日電綜述:國際貿易條件惡化致美股本周收跌新華社記者羅婧婧主要受國際貿易條件惡化等影響,紐約股市三大股指本周明顯下跌。投資者擔心此舉將進一步加劇國際貿易條件惡化,危及全球經濟增長和需求前景。美國資本市場本周因此承壓,科技板塊下跌明顯。在本周的五個交易日,標普500指數十一大板塊中,能源板塊和科技板塊表現最糟,分別下跌3.42%和2.79%。其中,晶片企業領跌,高通和博通公司的股價本周分別大跌18.76%和11.71%。
  • 受貿易條件惡化影響,預計今年中國...
    IMF:中國應當以能夠支持和加強國際貿易體系和全球經濟的方式來化解貿易矛盾;人民幣匯率仍大體符合基本面,匯率靈活性應進一步提高,並進一步推進資本帳戶開放。受貿易條件惡化影響,預計今年中國經常帳戶順差與GDP之比將縮小至0.9%(2017年為1.4%)。 中方最近宣布的一攬子開放政策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步伐。
  • 美國「封殺」華為 國際貿易條件惡化致美股收跌
    來源:新華社來源:視覺中國新華社紐約5月25日電主要受國際貿易條件惡化等影響,紐約股市三大股指本周明顯下跌。投資者擔心此舉將進一步加劇國際貿易條件惡化,危及全球經濟增長和需求前景。美國資本市場本周因此承壓,科技板塊下跌明顯。在本周的五個交易日,標普500指數十一大板塊中,能源板塊和科技板塊表現最糟,分別下跌3.42%和2.79%。其中,晶片企業領跌,高通和博通公司的股價本周分別大跌18.76%和11.71%。
  • 中國貿易條件持續改善
    □本報記者 倪銘婭商務部10日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春季)》稱,2016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累計有所下降,但3月以來出現向好跡象,貿易條件持續改善。報告認為,當前外貿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壓力突出體現在:一是外部需求總體偏弱;二是外貿競爭優勢轉換尚未完全到位;三是貿易摩擦的影響更加凸顯。
  • 貿易條件
    貿易條件是用來衡量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出口相對於進口的盈利能力和貿易利益的指標,反映該國的對外貿易狀況,一般以貿易條件指數表示,在雙邊貿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貿易條件有3種不同的形式:價格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和要素貿易條件,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國的貿易所得。其中價格貿易條件最有意義,也最容易根據現有數據進行計算。
  • 韓媒:韓國經濟貿易條件連續15個月惡化
    (觀察者網訊)據韓國銀行26日發布的《2019年2月貿易指數暨貿易條件》,2月份韓國出口物量指數為127.76,同比降低3.3%。 據亞洲日報3月26日消息,繼去年9月(-4.9%)後,出口物量指數再次下跌。其中,電器及電子設備下降8.7%,煤炭及石油產品下降12.0%。
  • 程惠霞:試論公平貿易、貿易條件與貧困
    提 要: 自由貿易並不能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貧困,貿易條件的惡化反而使它們陷入了貧困化增長困境。只有推進涵蓋消除貧困與環境保護在內的公平貿易才能改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減緩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化增長。但是,公平貿易環境的缺乏與其貿易條件不斷惡化僅僅使它們獲得了貧困化增長。儘管GATT和WTO不遺餘力地推進國際貿易的自由度和公平度,但是發展中國家在所謂的「自由貿易」中,漸漸變得更加貧窮。只有爭取更加公平的貿易環境、爭取自身貿易條件改善,才能改變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化增長趨勢。
  • 高精尖,改善我國船舶貿易條件必備方式
    價格貿易條件指數也稱「進出口比價指數」,是一定時期內一國出口商品價格指數與進口商品價格指數之比,若價格貿易條件指數大於1,則同等數量的出口商品換回更多進口商品,貿易條件改善;若價格貿易條件指數小於1,則貿易條件惡化。
  • 貿易條件有哪幾種
    常用的貿易條件有3種不同的形式:價格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和要素貿易條件,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國的貿易所得。其中價格貿易條件最有意義,也最容易根據現有數據進行計算。
  • 形勢在惡化……
    ——這個影響可能將超越貿易大戰的範疇。未來最壞的情況下——如果中國對整個發達國家的出口貿易都出問題,並且衍伸出其它問題——這個時候中國就非常需要黑兄弟在國際上的支持。最後高通收購事件靴子落地,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標誌性事件。為什麼?
  • 餘永定:外部環境持續惡化,中國如何調整才能保持經濟高速增長?
    即便面對持續惡化的外部環境,中國經濟仍然可以在相當時間內維持較高經濟增長速度,最終逼近和趕上美國,實現中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百年夢想。餘永定:非常高興今晚和大家分享對「雙循環」與中國發展戰略調整的看法。首先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
  • 德拉基:政策伴隨經濟向通脹目標邁進; 預計外部需求更加持續惡化...
    德拉基:政策伴隨經濟向通脹目標邁進;預計外部需求更加持續惡化;不存在缺乏工具的情況;全球不確定性進一步上升可能導致貿易和投資放緩;對投資者的期望相對強勁;勞動力市場在經濟增長放緩面前表現出彈性
  • inNews:Superdry業績持續惡化 Versace入駐天貓
    穩固根基,拓展商貿,是疫情後中國時裝行業得以恢復發展的關鍵所在。將目標定位於「亞洲最大訂貨季」的上海時裝周,這一次需要再度將商業貿易這一重要環節帶動起來,繼續面向B端發揮其影響力,進而滲透至C端。LVMH隨後發表聲明稱其充滿信心,相信己方能夠擊敗蒂芙尼的指控,並讓法庭相信,收購蒂芙尼所需的條件不再具備。
  • ...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企業申請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格條件...
    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企業申請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格條件和程序商務部公告2019年第46號為貫徹落實《進一步深化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福建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國發〔2018〕15號),按照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精神,現就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內企業(下稱自貿試驗區企業)申請原油非國營貿易進口資格有關工作通知如下:一、申請條件和申報材料(一)申請條件
  • 中國外貿外資持續穩定 推動世界經濟貿易復甦
    外資穩,中國市場引力足中國市場優越的營商環境和日益擴大的開放程度,對外資保持著強大吸引力。近日,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已進入衝刺階段,當前進展如何?高峰透露,今年以來,中歐投資協定談判通過持續密集的磋商,加快推動談判進程。本周,雙方正舉行第35輪談判,雙方將聚焦解決遺留問題,為實現雙方領導人確定的談判目標不懈努力。
  • 中國貿易模式的反思與重構
    而對「外貿發展的起源及其本質作用」等根本性問題沒有給予足夠重視,以至於在發展理念上注重短期產出效應而非長期增長效應,並通過內外貿不同管理體制以及強化要素成本優勢,助推「體外循環」式貿易模式。不可否認的是,脫離國內需求的貿易模式是早期發展階段的現實選擇;但從長期看,這種外貿發展模式不僅存在自身可持續性問題,並且對經濟持續增長的作用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