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尖,改善我國船舶貿易條件必備方式

2020-12-14 中國交通新聞網

  我國船舶進出口價格比大體呈下降趨勢,其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未能得到提高,使得我國船舶貿易條件逐年惡化。應重視技術研發投入,提高出口船舶產品附加值;優化船舶產業結構,搶佔高端船型市場;加強產業鏈的戰略合作,提高船舶產業集中度;增加對船配產業的投入,打造完善的配套產業集群。

  自2012至2013年中國三大造船指標連續兩年榮登世界榜首之後,今年上半年,韓國成功實現逆襲,在全球新船訂單數量上位居世界第一,一舉擊敗日本和中國兩大競爭對手。儘管如此,中國仍依靠廉價勞動力優勢穩居世界造船大國之列。據海關統計,2014 年我國船舶出口額為237.8 億美元,同比下降14.1%,降至2009 年以來最低水平;進口額為12.5 億美元,同比下降37.1%;進出口總額為250.3 億美元,同比下降15.6%。雖然船舶貿易量與往年相比呈下降趨勢,但我國出口船舶在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中的佔比分別為84.8%、92.6% 和95.9%,說明我國船舶工業仍以外向型為主,生產製造的大量船舶用於出口滿足國際市場需求,金融危機不能改變中國船舶外向型、出口型的特點。但是,船舶出口量越大是否越有利於獲得貿易利益?為了更好地研究船舶貿易的利益分配問題,科學地衡量我國船舶出口相對於進口的盈利能力,本文引入「貿易條件」這一概念。

  中國船舶貿易條件分析

  貿易條件是衡量一國一定時期內出口商品可換回進口商品數量的能力,可用于衡量一定時期內一國出口相對於進口的盈利能力和貿易利益,反映該國對外貿易狀況。貿易條件一般以貿易條件指數表示,常用的貿易條件有3 種不同的形式:價格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和要素貿易條件,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國貿易所得。本文主要探討中國船舶的價格貿易條件,用價格貿易條件指數來衡量。價格貿易條件指數也稱「進出口比價指數」,是一定時期內一國出口商品價格指數與進口商品價格指數之比,若價格貿易條件指數大於1,則同等數量的出口商品換回更多進口商品,貿易條件改善;若價格貿易條件指數小於1,則貿易條件惡化。以船舶貿易為例,若船舶出口價格上升,進口價格下降,那麼船舶進出口比價指數增加(即貿易條件指數增加),意味著出口同樣多的船舶可以換回到更多的進口船舶,本國貿易條件改善,此時船舶貿易對本國有利;反之,若出口船舶價格下跌,進口船舶價格上升,本國貿易條件惡化,貿易處於不利的地位。可見,貿易條件的實質是國際貿易利益的分割問題。

  中國曆年船舶出口價格與進口價格比值均小於1,且很少超過0.5,說明中國的船舶出口價格顯著低於進口價格,與出口價格相比進口價格一直在高位運行,說明我國在大量出口廉價船舶的同時,高價進口國外船舶。縱觀歷年中國船舶進出口價格比,其值均低於1,說明我國船舶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低於進口產品的附加值。從發展趨勢看,船舶進出口價格比大體呈下降趨勢,說明與國際水平相比,中國的船舶產品技術含量和質量未能得到提高,中國船舶貿易條件逐年惡化。

  中國船舶貿易條件惡化的主要原因

  中國出口船舶附加值低價格貿易條件指數可以反映一國產品附加值的差別,進出口比價指數越高,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越高於進口產品。眾所周知船舶屬於技術密集型產品,對於船舶產業而言技術是關鍵,技術創新是船舶產業不斷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船舶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優勢來源。

  我國出口船舶附加值相對偏低,國際競爭力偏弱。由於缺乏高水平的技術、管理及創新能力,中國船舶產業依靠勞動力要素稟賦帶來的比較優勢,生產處於價值鏈低端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很難打造長遠的競爭優勢。表現在出口商品結構上,中國船舶行業的主要出口產品仍集中在附加值比較低的船型上,我國船舶出口額最大的是散貨船、油船和貨櫃船,三大主流船型的出口金額約佔船舶總出口金額的70 - 80%,而豪華郵輪、大型貨櫃船等高附加值船型的建造能力有限。由於缺乏自主核心技術,我國船舶出口產品的附加值一直不高,出口船舶彈性大,一旦國際航運市場有所變化就會受到影響,出現船價下跌,出口量下降等狀況,影響船舶貿易條件和出口盈利能力。

  中國出口船舶質量不高。中國出口船舶沒有高水準的技術能力支撐,船舶附加值較低。但國內船企若能保證出口船舶質量,船舶貿易條件也未必惡化。但在國內市場上,尤其是船市火爆時不乏個體老闆集資租用船臺造船的事例,但他們本身並非專業出身,對造船一竅不通,造船純粹為了短期盈利。他們在籤訂合同時不懂如何核算成本,為了眼前利益盲目接單籤訂低價位造船合同,而當合同價格低到一定程度,隨之而來的是設計、材料、裝配、焊接、工藝乃至整個造船流程的不規範。不少船廠甚至出現沒有圖紙就開始施工的情況,有的船廠沒有聘請正規的設計公司進行設計,隨意改動設計圖紙等,這種不負責任行為很容易導致船舶在後期建造過程中出現各方面的缺陷和問題。一些船企缺乏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部分驗船師隨意降低檢驗標準和船舶配備要求,對質量沒有嚴格把關。這些不具備造船條件或資質的造船廠為了追求短期經濟利益,忽視造船質量,隨意降低造船標準和規範,勢必造成船舶質量低下,這些有缺陷的低質量船舶進入國際市場將影響中國船舶行業的聲譽,降低中國建造的船舶的國際市場價格,進而導致中國船舶貿易條件惡化。

  中國船舶產業集中度較低。中國建造的船舶在國際市場上價格較低進而使貿易條件惡化的另一主要原因是產業集中度低。我國雖有上千家船舶出口企業,但是這些船企平均規模普遍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大部分只能生產同類低端船型,產品差異度較小,重複現象嚴重,容易導致結構性產能過剩與惡性競爭。由於中國船企自身規模小,低端船舶產品成為中國主流的出口船舶產品,這類產品價格彈性很大,一旦國際船舶市場波動船舶價格馬上發生變化。目前,中國尤其缺乏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造船企業,即使像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這樣的大型集團也未能有效地與上下遊企業之間形成戰略聯盟,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以降低建造成本。而大量中小型造船企業沒有在細分市場中實施差異化競爭,生產大量低附加值同質船舶,由此導致低端船舶重複建造的現象,造成國際市場同類產品供大於求,價格下跌,貿易條件惡化。

  船舶進口價格居高不下。從班蕾(2014)搜集的數據看,我國船舶進口價格相對於出口價格而言居高不下(雖然進口總量不大),主要原因是我國進口的多為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船型。國內船企技術條件有限造成高端船型產量不足,只能依靠進口來平衡國內需求。我國船舶進口企業多而分散,通常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國外船舶,國內船舶建造企業的生產技術水平不高,不能設計建造出高科技、高附加值的船型,進而導致我國對高技術含量船型的進口高度依賴。這類進口船舶往往缺乏價格彈性,即使價格再高國內進口需求量也不會有太大變動,仍需保持一定的進口數量來滿足需要。船舶進口價格居高不下使船舶價格貿易條件指數分母增加,船舶貿易條件惡化,損壞國家貿易利益。

  改善中國船舶貿易條件的主要措施

  儘管我國船舶產業發展迅速,但國際競爭力弱,產業結構不合理,為改善我國船舶貿易條件,筆者認為應採取以下措施。

  重視船舶技術研發投入。技術研發是影響船舶國際競爭力的根本要素之一。我國船舶出口自1996 年後便進入迅速發展階段,但貿易條件卻不斷惡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國船舶產業技術研發水平相對偏低,船舶技術研發投入嚴重不足。為提高我國船舶貿易條件,增加船舶貿易利益,我國造船企業應重視技術研發投入,加強對船舶投資項目的引導,引導資本流入推進技術改造的項目中去。首先鼓勵企業增加船舶技術研發經費的投入,保證企業有充裕的資金支持船舶新產品的開發、設計、人員培訓和管理等,形成一套完整的船舶技術創新體系;其次要鼓勵國內造船企業實行船舶製造和研發相結合的造船模式,推進造船企業與科研機構及高等院校相結合,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船舶產業研究開發體制;再次要鼓勵企業培養船舶自主設計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激勵企業進行新科研成果的試驗和推廣,加強對船舶科研成果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加快產品升級換代,不斷開發高技術、高附加值的新型船舶產品,降低對國外高端船舶的進口依賴。只有重視技術研發投入,提高出口船舶產品附加值,才能改善我國船舶貿易條件。

  重點優化船舶產業結構。中韓兩國主導著世界新船市場,兩國新接訂單總量之和約佔全球新訂單的九成之多。儘管中韓兩國均為世界造船大國,但二者在訂單結構方面卻存在巨大差異:中國船企主要承接大量散貨船,而韓國船企的接單重點多為大型貨櫃船、海工船等高技術船舶。目前,韓國市場佔有率最高的船舶產品是貨櫃船,其市場的佔有率約為80%,而中國市場佔有率最高的產品是散貨船,其市場佔有率也為80%。兩國在接單船型上的區別證明兩國船舶產業結構的差異,也說明兩國造船技術水平的差距。為了優化船舶貿易條件,我國應著力優化船舶產業結構,加強高科技含量船舶的研究、設計和建造能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智慧財產權的船型,搶佔高端船型國際市場。政府應重點優化船舶產業結構,鼓勵國內船企根據自身優勢生產高端船型,擺脫在國際市場上低價競爭的頑症,提高船舶出口價格,優化船舶貿易條件。

  提高船舶產業集中度。船舶建造周期比較長,技術複雜,國際船舶市場上具有競爭優勢的多為大型船舶企業。2010 年世界排名前十位的造船廠中有7 家是韓國企業,他們的完工量佔韓國造船總完工量的87%,說明船舶行業多採用寡頭壟斷的組織形式。目前,我國能夠建造萬噸級以上船舶的企業數量較多。中國船舶行業要改善貿易條件必須培養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船企,提高船舶產業集中度。企業方面,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和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為例,應站在國際市場的高度做大做強,提高勞動生產效率。同時,應加強與上下遊產業的協作,發揮產業集聚效應,讓整個產業鏈內的經濟主體在合作中實現共贏。政府方面,應通過鼓勵造船企業之間的兼併重組,鞏固大型船舶集團的主導地位,力求在國內形成幾家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品牌造船企業;政府還應積極推進大型骨幹造船企業開展海外併購,在全球範圍內整合優勢資源;鼓勵上下遊企業形成戰略聯盟,形成產業鏈整合,擴大高端產品製造能力。只有通過企業和政府兩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大型中國船企,才能有效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中國船舶行業的貿易條件。

  鼓勵發展船舶配套產業。競爭戰略之父邁克·波特提出,若一國某一產業的關聯產業或支撐產業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那麼該產業的發展也會被逐漸帶動起來,其競爭力也會在關聯產業和支撐產業的帶動下越來越強。目前,日韓船舶配套自給率都在90% 以上,而我國船舶配套自給率僅50% 左右,很多船用設備靠進口。國內自行研發設計的船用設備技術水平不夠高,市場認知度低。為了促進我國船配產業的健康發展,首先應該增加對船配產業的投入,擴大其生產規模,增強其生產能力,改變「重造船輕配套」的產業政策,加大引進外資的程度,通過合作促進我國船舶配套產業的發展;其次,增加船配產業的自主研發投入,實現大部分設備的本土化採購,打造相對完善的配套鏈條和產業集群,為我國船舶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支撐平臺。同時應大力引進和培養船配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各種手段提高關鍵船配的國產化研製水平;在船板生產方面,加強對高強度級別和高規格船板的生產製造能力,通過與國外先進船板製造企業合作進行技術改造,縮小我國船板各質量指標與國外的差距。我國船舶行業國際競爭力提升離不開船舶配套產業及鋼鐵產業等相關產業的協調發展,促進我國船配產業的發展、提高船板製造能力,對實現我國由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的轉變,提升我國船舶市場競爭力和船舶貿易條件具有重大意義。

相關焦點

  • 海關總署:我國出口競爭力未削弱 貿易條件將逐漸改善
    黃頌平表示,今年上半年,在大宗原材料價格同比大幅上漲帶動下,我國進口價格總體上漲12.7%,而同期出口價格僅上漲5.6%,導致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降至0.94。名義上貿易條件處於不利區間,但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逐步傳導到工業製成品出口,未來我國貿易條件將逐漸趨於改善。  關於出口競爭力如何,黃頌平表示,出口市場份額應該是一個很好的評判角度。
  • 海關發展藍皮書:中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藍皮書在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的自由貿易區網絡戰略背景下,以「海關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採取理論研究和現實問題相結合的方式,運用最新理論成果對海關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現實問題等進行深入分析,內容全面,數據詳實。
  • 前兩月我國服務貿易結構改善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原標題:前兩月我國服務貿易結構改善 知識密集型服務出口增長5%本報北京3月31日電 (記者王珂)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31日介紹, 1—2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服務貿易出現下降
  • 我國對外貿易市場多元化取得新進展 區域布局趨向合理 貿易條件有...
    [黃頌平]當前,全球經濟依舊處於深度調整之中,總體復甦乏力,需求不振,前景仍不明朗;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進出口總值下降,但對外貿易發展質量效益有所改善,總體穩中趨好,發展進入新常態。據海關統計,2015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11.5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9%。
  • 我國籤發的海員健康證明在英國籍船舶上適用
    記者從交通運輸部獲悉:英國政府近日明確認可我國籤發的海船船員健康證明,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海船船員健康證明的船員,到英國籍船舶上工作,無須再按照英國的相關規定進行健康體檢。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局長曹德勝介紹,2018年共有991人次中國大陸海員到英國籍船舶上任職,位列我國海員外派船旗的第八位,且近年來數量呈現增長趨勢。英國方面經過對我國履行海船船員健康體檢政策和安排情況的評估,決定認可我國籤發的海船船員健康證明與英國籤發的海員健康證書(ENG 1))等效。
  • 經濟高速增長導致貿易條件惡化
    2004年09月06日10:53:44  證券市場周刊/哈繼銘  我國貿易條件近年來不斷惡化,短期內改善貿易條件的辦法是提高投資成本,包括加息和調高油、電、煤、運的價格。從1998年到2003年,我國出口與進口商品的相對價格下降了14.2%。
  • 中國貿易條件持續改善
    □本報記者 倪銘婭商務部10日發布的《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2016年春季)》稱,2016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累計有所下降,但3月以來出現向好跡象,貿易條件持續改善。報告認為,當前外貿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壓力突出體現在:一是外部需求總體偏弱;二是外貿競爭優勢轉換尚未完全到位;三是貿易摩擦的影響更加凸顯。
  • 程惠霞:試論公平貿易、貿易條件與貧困
    提 要: 自由貿易並不能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貧困,貿易條件的惡化反而使它們陷入了貧困化增長困境。只有推進涵蓋消除貧困與環境保護在內的公平貿易才能改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減緩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化增長。但是,公平貿易環境的缺乏與其貿易條件不斷惡化僅僅使它們獲得了貧困化增長。儘管GATT和WTO不遺餘力地推進國際貿易的自由度和公平度,但是發展中國家在所謂的「自由貿易」中,漸漸變得更加貧窮。只有爭取更加公平的貿易環境、爭取自身貿易條件改善,才能改變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化增長趨勢。
  • 新冠疫情為改善約旦貿易條件創造了機會
    與此同時,疫情也為改善約旦貿易條件創造了機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布的疫情期間財政監測報告,約旦經濟的「貿易條件」提高了11.6%。貿易條件衡量一個國家的出口價格與其進口價格的關係。當貿易條件改善時,每賣出一單位出口,一個國家便可購買更多單位的進口商品。在「低」油價的背景下,所有相關利益相關者都會使經濟受益,其出口更具競爭力。
  • 我國一般貿易佔比升至新高
    7月13日,海關發布了我國上半年進出口貿易數據。6月份,我國貨物貿易出口同比下降4.8%(以美元計價,下同),降幅較5月份(-4.1%)擴大0.7個百分點;進口同比下降8.4%,降幅較5月份(-0.4%)擴大8個百分點。
  • 貿易條件
    貿易條件是用來衡量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出口相對於進口的盈利能力和貿易利益的指標,反映該國的對外貿易狀況,一般以貿易條件指數表示,在雙邊貿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貿易條件有3種不同的形式:價格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和要素貿易條件,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國的貿易所得。其中價格貿易條件最有意義,也最容易根據現有數據進行計算。
  • 中國貿易條件持續惡化
    2011年5月到2011年6月,出口規模上升48.23億美元,而進口規模下降44億美元,因此貿易順差比5月上漲92.23億美元。  中國的貿易條件在惡化。貿易條件衡量的是一國的出口產品換取外國生產的商品的能力,貿易條件的惡化就意味著,出口同樣數量的商品能夠換回的外國商品越來越少。  中國自加入WTO以後,貿易條件不斷惡化。
  • 貿易條件有哪幾種
    常用的貿易條件有3種不同的形式:價格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和要素貿易條件,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國的貿易所得。其中價格貿易條件最有意義,也最容易根據現有數據進行計算。
  • 船員職業穩定發展條件將改善 遠洋船員工傷賠付額度增加
    在調高船員最低基薪標準,增加遠洋船員工傷賠付額度基礎上,交通運輸部今天(6月25日)再次表示,將不斷改善船員職業穩定發展條件,加快推進船員隊伍健康發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打亂了全球正常的航運生產秩序,船員換班也成了大難題。
  • 孟加拉國:由於疫情情況改善,對中國船舶取消14天隔離檢疫期!
    據悉日前該國的運輸部在一份聲明中說:「由於中國的新冠疫情情況有所改善,為了業務的更大利益化並降低運輸成本,特此取消了針對海港和船舶有關預防疫情的特別公告。」 隔離政策在7月13日解除了。▲對中國船舶結束檢疫後,以期改善貨物流通託運人表示,從中國抵達孟加拉國的船舶通常需要一周左右的時間,因此檢疫部門迫使船隻在海上又閒置了一周,以確保沒有被感染的船員,反過來說這增加了成本。「如果您將一艘船離岸隔離,顯然要等待更多的時間,業務成本會上升。」
  • 海關總署:我國上半年進口下降15.5% 貿易順差擴大1.5倍[組圖]
    黃頌平介紹說,當前,全球經濟依舊處於深度調整之中,總體復甦乏力,需求不振,前景仍不明朗;國內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進出口總值下降,但對外貿易發展質量效益有所改善,總體穩中趨好,發展進入新常態。    黃頌平說,據海關統計,2015年上半年,我國進出口總值11.5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9%。
  • 發展改革委解讀船舶工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方案
    《實施方案》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以加快轉變船舶工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加強創新驅動,要求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實現船舶工業由大到強的轉變。在當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下,遏制產能過剩,促進船舶工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也是提升「中國製造」,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實踐。    問:怎樣看待當前船舶工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 中國船舶:訂單爆滿 子公司都在滿負荷運轉
    中國船舶是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船集團」)核心軍民品主業上市公司。中國船舶上述負責人介紹,南北船合併以來,中船集團成為全球最大造船集團,上市公司也由此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公司方面加緊資源整合,不斷提升市場競爭力。疫情期間也從不放鬆,春節期間重點項目未曾停工,公司還採用遠程辦公、「雲籤約」等多種方式積極開拓市場訂單。
  • 船舶登記極簡審批更多便利
    但是隨著航運經濟的發展,各種新興經濟形式的湧現,我國物權登記制度的形成,尤其是自貿區國際船舶登記創新的要求,都使得《登記條例》的內容已經不能完全滿足航運經濟發展的需要,亟需出臺配套的部門規章進一步完善船舶登記制度,健全船舶登記法規體系。
  • 「十三五」基礎教育成績單:我國農村辦學條件大幅改善
    教育部表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基礎教育辦學條件呈現新面貌,基礎教育全面提質進入新階段。「十三五」期間,我國大力實施薄弱學校改造工程,大力推進學校標準化建設,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大幅改善。我國中小學網際網路接入率超過98%截至2019年底,全國30.9萬所義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辦學條件達到基本要求,佔義務教育學校總數的99.8%;全國小學、初中、普通高中接入網際網路的學校比例分別為98.43%、99.07%、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