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發展藍皮書:中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2020-12-14 人民網國際

人民網北京10月16日電 近日,由上海海關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海關發展藍皮書:中國海關發展前沿報告(2017):海關全面深化改革》。

藍皮書在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的自由貿易區網絡戰略背景下,以「海關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採取理論研究和現實問題相結合的方式,運用最新理論成果對海關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現實問題等進行深入分析,內容全面,數據詳實。

海關制度創新促進位造業的轉型升級

據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統計,2015年上海合同利用外資589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86%,再創年度引資新高,規模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其中製造業實際到位外資24.9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42.8%,化工、生物醫藥、電子設備製造領域成為外商投資重點。擴展區域後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吸收外商投資佔全市一半。融資租賃、科技研發、創業投資、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高端產業向自貿試驗區集聚的態勢明顯。由此可見,海關制度的創新,製造業外資的大量流入,給製造業的發展帶來了資金,也帶來了國外先進技術、生產管理經驗,同時也促進物流業等的發展,他們之間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將會更好地促使製造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

中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數據分析顯示,我國總體價格貿易條件呈現U形變化趨勢,底部出現於2011年。受到出口規模急劇增長的影響,我國收入和要素貿易條件呈現穩步改善狀態。從狹義上講,貿易條件的逐步改善使得我國開始慢慢擺脫貿易利益分配失衡的局面。這種改善除外部條件變化的原因外(如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出口商品結構優化也是另外一個原因,特別是高端裝備製造業。

《藍皮書》分析表明,我國要實現從「大進大出」到「優進優出」的轉變,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歸根結底在於提升價值鏈和產業鏈的國際分工地位,以進一步改善我國貿易條件和貿易利益。而這恰好也契合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關於外貿創新發展的核心精神,即要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貿易結構。

推行現代船舶噸稅制以推進我國貿易和航運發展

船舶噸稅是海關對於進出一國關境的船舶徵收的稅收。現代船舶噸稅制的實質是以船舶噸為基礎的公司稅,世界上主要的航運國家都已實行現代船舶噸稅制。《藍皮書》指出,我國目前的船舶噸稅制給航運企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因此要在我國推行現代船舶噸稅制,海關應作為一個有建設性話語權的執行者,協同稅務機關形成完善的航運稅收體系,提高執法效能。

建立我國現代船舶噸稅制度需要遵循三原則,即促進國家對外貿易和航運貿易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科學合理。

建立我國現代船舶噸稅制度的設想主要有五個方面。適用對象為在中國經營的航運企業;設置優惠稅率;航運企業自主選擇納稅稅種,同時承擔相應義務;自由的船舶噸稅退出機制;船舶噸稅制度試點化引入。(朱欣)

(責編:朱欣(實習生)、常紅)

深度閱讀

中共領導的中國創造世界發展奇蹟風雲流轉,滄海桑田。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飛躍。五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改變了世界看中國的目光,全球各國開始探究一個個中國奇蹟背後蘊含的奧秘。同時在世界格局不斷位移的今天,中國為解決全人類問題貢獻了智慧和方案,成為全球發展的壓艙石。【詳細】

崔天凱:中國的開放如何惠及全世界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16日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觀點」頻道(CNN Opinion)刊發了題為《中國的開放如何惠及全世界》的署名文章,向讀者介紹了即將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重要意義,同時闡釋了中美經貿關係的未來發展方向,引發美國網友關注。【詳細】

相關焦點

  • 高虎城:中國是一個貿易大國但不是貿易強國
    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將於3月7日(星期五)上午9時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就「商務發展與對外開放」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  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和國際在線記者:  我的問題是關於中國外貿情況的。您剛剛也提到,2013年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但是有說法稱我們現在還不是第一強國,請問您對此怎麼看?另外我們採訪的一些企業也透露,今年2月的外貿情況並不樂觀,請問您如何判斷2014年整體的外貿形勢?謝謝。
  • 商務部:中國成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但非貿易強國
    (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3月7日北京消息 3月7日上午9時,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商務發展與對外開放」記者會。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出席記者會指出,2013年中國成為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但並不是貿易強國,下一步由一個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過程中,將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解決絕大部分(產品)附加值比較低、自有品牌比較少的問題。
  • 中國重新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
    「在這裡,我要高興的給大家介紹,去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這說明,我國貿易大國的地位更加鞏固。」第二,外貿發展的質量提高。高技術、高品質和高附加值的外貿產品比重提高,市場的份額增加,就去年而言,我國高技術產品的出口,佔總出口的30%左右,這說明我國外貿正在向高質量發展。
  • 商務部:中國只是貿易大國而非貿易強國
    商務部副部長鐘山31日在港出席109屆廣交會推介會時表示,未來5年,國家將著力提高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商務部副部長鐘山31日在港出席109屆廣交會推介會時表示,未來5年,國家將著力提高外貿發展的質量和水平。鐘山表示,2010年中國進出口總額達到2.97萬億美元,約佔全球貿易總量的10%。
  • 央聯萬貿城牽手俄羅斯 助力中國邁向貿易強國
    籤約俄羅斯農產品出口商協會  據了解,作為國家級品牌戰略實施平臺,品牌中國國際品牌研究孵化中心的成立將「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積極探索中國品牌建設,充分發揮品牌的引領作用,大力改善供給結構、提高供給質量,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 前海數科獲「2020品牌強國(數字貿易行業)十大創新力企業」稱號
    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下,近年也讓外界看到了中國逐漸強大的經濟實力,這是對中國品牌影響力的肯定,同時也對國內擴大內需戰略提出了更長遠的要求,當前,我國正處在由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變的重要階段,各行各業在品牌建設中如何加快創造創新、從高速到高質發展也顯得尤為重要。
  • 中國力爭2020年成為世界貿易強國 屆時進出口總額將達近2萬億美元
    2003-01-20 00:00:00   原創 目前,我國貿易大國的地位已經確立,到2020年,進出口總額將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實現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的轉變。
  • 中國貿易模式的反思與重構
    當前中國外貿發展受到國內要素成本與資源環境約束增強、新興國家低成本競爭以及發達國家技術與市場封鎖的多重製約。與此同時,「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已然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優勢。如何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重塑外貿發展方式轉變的根本性動力並構建相應的外貿新體制?
  • 新聞辦就《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有...
    《指導意見》堅持問題導向,針對外貿發展的短板和薄弱環節,強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外貿體制改革,激發制度的活力和創新的潛力,推動外貿發展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由成本、價格優勢為主向競爭新優勢轉變。四是將進一步擴大開放作為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
  • 貿易攻伐下,「大國農匠」的砥礪奮進
    中美貿易的背後,是全球產業鏈的大洗牌。在中國全行業貿易中,總有心懷家國的民族企業在第一時間和國家站在第一戰線。正如禾中集團以「大國農匠」之姿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斷奮進;用重點產業園,全產業鏈和不斷探索的農業新模式,堅守雄偉民族的「農」字號產業;以高瞻遠矚創時代佳績,以戰略布局成百年宏願。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硝煙四起。
  • 【地評線】荔枝網評:改革開放創新,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總體方案》圍繞服務貿易改革、開放、創新提出122項具體舉措,進一步明確試點方向和重點任務,對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當前,服務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暴發後,世界經濟嚴重衰退,國內國際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對服務貿易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 營商環境之跨境貿易:中國海關優化營商環境改革
    中國跨境貿易指標連續兩年大幅進步,受益於中國政府對營商環境的高度重視,其中由中國海關推進的多項改革辦法,為提升中國跨境貿易便利度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誠信研究院參考世界銀行《營商環境2020報告》與海關公開資料,為讀者介紹中國跨境貿易指標排名、中國海關近幾年的改革措施和成效。
  • 2019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現狀及主要貿易方式分析「圖」
    一、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中國作為世界上的農產品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農產品貿易佔據中國對外貿易的很大比重。通過在世界範圍內更優化地配置資源,農產品貿易可以滿足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不同民族多方面的消費需求。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逐漸擴大,農產品貿易也經歷了較大的進步和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一大農產品進口國以及世界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中國農產品的貿易夥伴國日益增多,主要的進出口市場包括日本、美國、韓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並且農產品貿易的種類繁多。2019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額2300.7億美元,同比增長5.7%。
  • 中國碳關稅經濟法如何應對貿易保護主義
    【摘要】文章首先介紹碳關稅的基本內涵和產生背景,並從多方面分析揭露其貿易保護主義工具的實質,有針對性地探討碳關稅問題可能給中國外貿帶來的影響,最後結合當代中國在應對碳關稅問題時所面臨的主要難點,為緩解碳關稅問題給我國外貿帶來的消極影響、掃清氣候問題背景下中國商品進出口過程中的潛在威脅提出法律應對措施。
  • 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4.16萬億美元 躍居全球第一
    但在我國步入工業化後期,尤其是在未來一段時期,推進工業發展對我國實現工業化和經濟步入「新常態」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面對工業發展的新挑戰,要做的是轉換工業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創新工業化戰略,轉變工業增長方式。
  • 中國對非洲大國貿易發展穩定 中企對非投資逆勢增長
    人民網訊 9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國非洲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非洲黃皮書:非洲發展報告(2018~2019)》。黃皮書指出,非洲外貿與中非貿易發展態2017非洲外貿總額變動態勢和全球外貿態勢基本同步,但非洲外貿增長稍弱於全球平均水平趨勢並未改變。
  • 2020年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年會暨國際貿易發展論壇在濟南成功舉辦
    11月16日,「2020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年會暨國際貿易發展論壇--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新格局」在濟南的山東財經大學隆重舉行。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黨委書記蔣慶哲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將與商務部、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山東財經大學等繼續深化合作,助推山東重塑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促進國家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事業發展。  金旭會長在致辭中對多年來給予國貿學會支持的各級領導、會員單位表示感謝。
  • 海關總署:不能簡單用加工貿易情況來解釋總體中美貿易
    新華網北京4月13日電(郭潔宇)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請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2017年第一季度進出口情況。就有媒體報導稱在統計方法上,對中美貿易數據的一些質疑,黃頌平做出回應。
  • 《求是》雜誌刊登鐘山同志文章《堅定不移地加快外貿發展方式轉變》
    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外貿科學發展的根本途徑。  一、我國外貿發展方式正處在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  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外貿的衝擊,表面上看是對外貿增長速度的衝擊,實質上是對外貿發展方式的衝擊。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應著眼於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著眼於推動外貿自身科學發展,著眼於推動貿易強國進程。
  • 國際貿易海關術語
    一個國家的貿易出口是必然的,而很多經商人在進行貿易出口時會忽視海關術語,因此會給自己的生意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中華標準件網根據具體了解,告訴大家有關國際貿易海關術語都有哪些,學會這些術語會給我們貿易出海關時帶來很大的幫助。 1、保稅 保稅是指經海關批准,對進口貨物暫不徵稅,而採取保留徵稅予以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