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0月16日電 近日,由上海海關學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了《海關發展藍皮書:中國海關發展前沿報告(2017):海關全面深化改革》。
藍皮書在立足周邊、輻射「一帶一路」的自由貿易區網絡戰略背景下,以「海關全面深化改革」為主題,採取理論研究和現實問題相結合的方式,運用最新理論成果對海關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現實問題等進行深入分析,內容全面,數據詳實。
海關制度創新促進位造業的轉型升級
據上海市商務委員會統計,2015年上海合同利用外資589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86%,再創年度引資新高,規模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其中製造業實際到位外資24.9億美元,同比增幅高達42.8%,化工、生物醫藥、電子設備製造領域成為外商投資重點。擴展區域後的上海自貿試驗區吸收外商投資佔全市一半。融資租賃、科技研發、創業投資、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高端產業向自貿試驗區集聚的態勢明顯。由此可見,海關制度的創新,製造業外資的大量流入,給製造業的發展帶來了資金,也帶來了國外先進技術、生產管理經驗,同時也促進物流業等的發展,他們之間互相促進、共同發展,將會更好地促使製造業的發展和轉型升級。
中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
數據分析顯示,我國總體價格貿易條件呈現U形變化趨勢,底部出現於2011年。受到出口規模急劇增長的影響,我國收入和要素貿易條件呈現穩步改善狀態。從狹義上講,貿易條件的逐步改善使得我國開始慢慢擺脫貿易利益分配失衡的局面。這種改善除外部條件變化的原因外(如大宗商品價格下跌),出口商品結構優化也是另外一個原因,特別是高端裝備製造業。
《藍皮書》分析表明,我國要實現從「大進大出」到「優進優出」的轉變,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歸根結底在於提升價值鏈和產業鏈的國際分工地位,以進一步改善我國貿易條件和貿易利益。而這恰好也契合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關於外貿創新發展的核心精神,即要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優化貿易結構。
推行現代船舶噸稅制以推進我國貿易和航運發展
船舶噸稅是海關對於進出一國關境的船舶徵收的稅收。現代船舶噸稅制的實質是以船舶噸為基礎的公司稅,世界上主要的航運國家都已實行現代船舶噸稅制。《藍皮書》指出,我國目前的船舶噸稅制給航運企業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因此要在我國推行現代船舶噸稅制,海關應作為一個有建設性話語權的執行者,協同稅務機關形成完善的航運稅收體系,提高執法效能。
建立我國現代船舶噸稅制度需要遵循三原則,即促進國家對外貿易和航運貿易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科學合理。
建立我國現代船舶噸稅制度的設想主要有五個方面。適用對象為在中國經營的航運企業;設置優惠稅率;航運企業自主選擇納稅稅種,同時承擔相應義務;自由的船舶噸稅退出機制;船舶噸稅制度試點化引入。(朱欣)
(責編:朱欣(實習生)、常紅)
中共領導的中國創造世界發展奇蹟風雲流轉,滄海桑田。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歷史飛躍。五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改變了世界看中國的目光,全球各國開始探究一個個中國奇蹟背後蘊含的奧秘。同時在世界格局不斷位移的今天,中國為解決全人類問題貢獻了智慧和方案,成為全球發展的壓艙石。【詳細】
崔天凱:中國的開放如何惠及全世界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16日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觀點」頻道(CNN Opinion)刊發了題為《中國的開放如何惠及全世界》的署名文章,向讀者介紹了即將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重要意義,同時闡釋了中美經貿關係的未來發展方向,引發美國網友關注。【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