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網易首頁 >> 財經頻道 >> 媒體園地 >> 證券市場周刊 >> 綜合刊-觀察家 |
經濟高速增長導致貿易條件惡化 2004年09月06日10:53:44 證券市場周刊/哈繼銘 |
我國貿易條件近年來不斷惡化,短期內改善貿易條件的辦法是提高投資成本,包括加息和調高油、電、煤、運的價格。產品結構的升級和增長方式的改變是改善貿易條件的長期策略 經濟高速增長導致貿易條件惡化 從1998年到2003年,我國出口與進口商品的相對價格下降了14.2%。造成的負面收入效應在2000-2003相當於當年GDP的1%-1.2%。這表明我國近年來貿易條件不斷惡化。一國的出口價格相對於進口價格下降表示貿易條件惡化,即該國必須出口更多的商品以換取同樣數量的進口商品。所以,貿易條件的惡化對一國的經濟產生負面的收入效應。 我國貿易條件的惡化有幾個原因。第一,進出口產品結構的變化。我國出口產品中製造業產品所佔比重不斷上升,初級產品的比重有很大下降。而初級產品的國際價格近年來漲幅大大高於製造業產品價格,部分因為我國經勞動力成本調整後的勞動生產率較高,某些產品的大量出口壓低了國際價格。從進口的構成看,近兩年經濟的高速增長,特別是重、化工業的生產和投資增長導致初級產品佔進口的比重大幅上升。第二,最近原油價格的飆升和我國對原油進口依存度的提高,使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目前我國原油進口佔消費的38%。第三,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近期國際原材料價格的上升與我國投資的迅速擴張有關,即我國進口需求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國際原材料價格。中國新增的鐵礦石進口量佔2003年全球新增產量的51%,新增原油消費佔全球新增量的35.3%。我國的原油需求在過去的兩年中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大大超過發達國家平均3%的增長速度。 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最優關稅理論指出,當一國的進口需求足以影響國際價格時,關稅的提高將有利於改善貿易條件。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提高關稅顯然是不可行的,因為中國需要履行對世貿組織的承諾。改善貿易條件最終將依靠出口產品結構的升級,即提高高附加值商品和服務的出口比重,同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制定長期能源戰略等等。但這些都是長期政策,短期內難以實現。 短期內改善貿易條件的關鍵是抑制投資的過度增長,具體政策包括全面加息和能源產品的合理定價。 第一,由於原材料國際價格的上升受我國投資需求的影響,我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將有利於抑制貿易條件的進一步惡化。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針對經濟過熱進行宏觀調控是極為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調控經濟過熱應從根本上抑制投資需求。 第二,國內能源價格受政府管制或幹預,油、電、煤、運價格的變化沒有充分反映供求關係的變化和近來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這種價格扭曲人為地降低了重、化工業的投資和生產成本,在某種程度上鼓勵了這些部門的投資擴張。 首先,電價受到嚴格控制。儘管經濟過熱,可電價調幅極小。而某些產品(尤其是耗電量大的產品)由於需求的上升其價格的漲幅遠遠高於電價。電價沒有及時地充分地調整給這些行業帶來了暴利,加劇了投資的大幅增長。與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或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相比,電價也遠落後於這兩者的上漲。這意味著剔除物價上漲因素後,電的實際價格近期一直在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早就應該大幅提高電價,依靠市場和經濟的手段來篩選真正有效益的企業和調控行業間的平衡發展。對電價的控制可以說是造成電力瓶頸的原因之一。 對鐵路運輸價格的控制人為地降低了運輸成本,其結果是運輸瓶頸得不到有效緩解。鐵路的車皮請車滿足率從去年的52%進一步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7.4%左右。以京滬、京廣、隴海為代表的主要鐵路幹線,運輸負荷居高不下。京滬線運能缺口高達50%以上,京廣、隴海絕大多數區段能力利用率在90%以上,不少區段達到100%。由於各地對煤炭需求猛增,作為煤運通道的一些幹線運力嚴重不足。有價格控制就有黑市。據了解,目前倒賣車皮的現象已經非常嚴重。 儘管成品油價格有較大幅度上升,但漲幅沒有完全與國際價格接軌。理論上,我國一般以新加坡、紐約和鹿特丹三地為基準市場來制定國內成品油市場價,但近段時期價格的實際調整幅度並沒有完全按照這個基準,致使成品油價格的漲幅落後於國際價格。這是造成短缺的原因之一。 投資過熱下的經濟高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不僅表現在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調和產業間投資結構失調,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和油、電、煤、運「瓶頸」部門壓力的增大,還表現在貿易條件的惡化及其造成的收入負效應。投資降溫和理順國內能源價格將有利於短期內貿易條件的改善,雖然產品結構的升級和增長方式的改善是改善貿易條件的長期策略。 (作者為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
【我要發表評論】 【財經論壇】【一劍封喉】【】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