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高速增長導致貿易條件惡化

2020-12-14 網易財經
 您目前的位置:網易首頁 >> 財經頻道 >> 媒體園地 >> 證券市場周刊 >> 綜合刊-觀察家
經濟高速增長導致貿易條件惡化

2004年09月06日10:53:44  證券市場周刊/哈繼銘



  我國貿易條件近年來不斷惡化,短期內改善貿易條件的辦法是提高投資成本,包括加息和調高油、電、煤、運的價格。產品結構的升級和增長方式的改變是改善貿易條件的長期策略
  
  經濟高速增長導致貿易條件惡化

  從1998年到2003年,我國出口與進口商品的相對價格下降了14.2%。造成的負面收入效應在2000-2003相當於當年GDP的1%-1.2%。這表明我國近年來貿易條件不斷惡化。一國的出口價格相對於進口價格下降表示貿易條件惡化,即該國必須出口更多的商品以換取同樣數量的進口商品。所以,貿易條件的惡化對一國的經濟產生負面的收入效應。

  

  我國貿易條件的惡化有幾個原因。第一,進出口產品結構的變化。我國出口產品中製造業產品所佔比重不斷上升,初級產品的比重有很大下降。而初級產品的國際價格近年來漲幅大大高於製造業產品價格,部分因為我國經勞動力成本調整後的勞動生產率較高,某些產品的大量出口壓低了國際價格。從進口的構成看,近兩年經濟的高速增長,特別是重、化工業的生產和投資增長導致初級產品佔進口的比重大幅上升。第二,最近原油價格的飆升和我國對原油進口依存度的提高,使貿易條件進一步惡化。目前我國原油進口佔消費的38%。第三,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近期國際原材料價格的上升與我國投資的迅速擴張有關,即我國進口需求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國際原材料價格。中國新增的鐵礦石進口量佔2003年全球新增產量的51%,新增原油消費佔全球新增量的35.3%。我國的原油需求在過去的兩年中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長,大大超過發達國家平均3%的增長速度。

  

  國際貿易理論中的最優關稅理論指出,當一國的進口需求足以影響國際價格時,關稅的提高將有利於改善貿易條件。但是,在現在的情況下提高關稅顯然是不可行的,因為中國需要履行對世貿組織的承諾。改善貿易條件最終將依靠出口產品結構的升級,即提高高附加值商品和服務的出口比重,同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制定長期能源戰略等等。但這些都是長期政策,短期內難以實現。

  

  短期內改善貿易條件的關鍵是抑制投資的過度增長,具體政策包括全面加息和能源產品的合理定價。

  

  第一,由於原材料國際價格的上升受我國投資需求的影響,我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將有利於抑制貿易條件的進一步惡化。從這個意義上說,目前針對經濟過熱進行宏觀調控是極為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調控經濟過熱應從根本上抑制投資需求。

  

  第二,國內能源價格受政府管制或幹預,油、電、煤、運價格的變化沒有充分反映供求關係的變化和近來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這種價格扭曲人為地降低了重、化工業的投資和生產成本,在某種程度上鼓勵了這些部門的投資擴張。

  

  首先,電價受到嚴格控制。儘管經濟過熱,可電價調幅極小。而某些產品(尤其是耗電量大的產品)由於需求的上升其價格的漲幅遠遠高於電價。電價沒有及時地充分地調整給這些行業帶來了暴利,加劇了投資的大幅增長。與生產者價格指數(PPI)或居民消費物價指數(CPI)相比,電價也遠落後於這兩者的上漲。這意味著剔除物價上漲因素後,電的實際價格近期一直在下降。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早就應該大幅提高電價,依靠市場和經濟的手段來篩選真正有效益的企業和調控行業間的平衡發展。對電價的控制可以說是造成電力瓶頸的原因之一。

  

  對鐵路運輸價格的控制人為地降低了運輸成本,其結果是運輸瓶頸得不到有效緩解。鐵路的車皮請車滿足率從去年的52%進一步降至今年上半年的37.4%左右。以京滬、京廣、隴海為代表的主要鐵路幹線,運輸負荷居高不下。京滬線運能缺口高達50%以上,京廣、隴海絕大多數區段能力利用率在90%以上,不少區段達到100%。由於各地對煤炭需求猛增,作為煤運通道的一些幹線運力嚴重不足。有價格控制就有黑市。據了解,目前倒賣車皮的現象已經非常嚴重。

  

  儘管成品油價格有較大幅度上升,但漲幅沒有完全與國際價格接軌。理論上,我國一般以新加坡、紐約和鹿特丹三地為基準市場來制定國內成品油市場價,但近段時期價格的實際調整幅度並沒有完全按照這個基準,致使成品油價格的漲幅落後於國際價格。這是造成短缺的原因之一。

  

  投資過熱下的經濟高速增長是不可持續的,不僅表現在投資與消費比例失調和產業間投資結構失調,通貨膨脹率的上升和油、電、煤、運「瓶頸」部門壓力的增大,還表現在貿易條件的惡化及其造成的收入負效應。投資降溫和理順國內能源價格將有利於短期內貿易條件的改善,雖然產品結構的升級和增長方式的改善是改善貿易條件的長期策略。

  

  (作者為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我要發表評論】 【財經論壇】【一劍封喉】【】 【關閉窗口】  

相關焦點

  • 經濟觀察:理智看待中國貿易條件惡化
    經貿專家對於中國貿易條件惡化的解釋是,就出口方面而言,是企業過度競爭、低價競銷造成的。  而該報導同時說,宋國青教授明確反對這一觀點,他認為從根本上說,貿易條件惡化是貨幣匯率扭曲導致的,只是反映到價格上而已。  宋國青在分析中國的貿易條件時,根據中國和美國的通貨膨脹率的對比,以1997年為界限,劃分了兩個階段。
  • 中國貿易條件持續惡化
    從短期來看,中國的貿易條件與經濟增長呈負相關關係。二季度GDP同比增長9.5%,比一季度下降了0.2個百分點,預計未來兩個季度還會下降。  貿易條件惡化四因素  按照國際貿易的標準定義,一國的貿易條件可以簡單地理解為一國出口產品的平均價格同進口產品的平均價格的比值。據此測算出的中國貿易條件自加入WTO以後是持續惡化的。
  • 中國貿易條件惡化的原因與應對方法
    中國的經濟學家們大都看到了這樣的事實,所以紛紛建議改變中國的增長方式與貿易模式,即變過去出口導向的經濟增長為內需推動的經濟增長,變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模式為基於自主創新的一般貿易模式,以便從不可扭轉的貿易條件惡化的趨勢中得到解脫。  這樣的政策主張是否正確與可行呢?
  • 綜述:國際貿易條件惡化致美股本周收跌
    新華社紐約5月25日電綜述:國際貿易條件惡化致美股本周收跌新華社記者羅婧婧主要受國際貿易條件惡化等影響,紐約股市三大股指本周明顯下跌。投資者擔心此舉將進一步加劇國際貿易條件惡化,危及全球經濟增長和需求前景。美國資本市場本周因此承壓,科技板塊下跌明顯。在本周的五個交易日,標普500指數十一大板塊中,能源板塊和科技板塊表現最糟,分別下跌3.42%和2.79%。其中,晶片企業領跌,高通和博通公司的股價本周分別大跌18.76%和11.71%。
  • 美國「封殺」華為 國際貿易條件惡化致美股收跌
    來源:新華社來源:視覺中國新華社紐約5月25日電主要受國際貿易條件惡化等影響,紐約股市三大股指本周明顯下跌。投資者擔心此舉將進一步加劇國際貿易條件惡化,危及全球經濟增長和需求前景。美國資本市場本周因此承壓,科技板塊下跌明顯。在本周的五個交易日,標普500指數十一大板塊中,能源板塊和科技板塊表現最糟,分別下跌3.42%和2.79%。其中,晶片企業領跌,高通和博通公司的股價本周分別大跌18.76%和11.71%。
  • 去年韓國貿易條件惡化
    新華網首爾2月15日專電 據韓國中央銀行——韓國銀行15日公布的數據,由於原油、穀物及其他原料價格上漲,2007年韓國貿易條件惡化。  韓國銀行的數據顯示,去年韓國的商品貿易條件指數為70.2,比上年下降4.1%。尤其是去年第四季度,該指數降至67.1,比第三季度下降2.8%。
  • 貿易條件
    貿易條件是用來衡量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出口相對於進口的盈利能力和貿易利益的指標,反映該國的對外貿易狀況,一般以貿易條件指數表示,在雙邊貿易中尤其重要。常用的貿易條件有3種不同的形式:價格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和要素貿易條件,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國的貿易所得。其中價格貿易條件最有意義,也最容易根據現有數據進行計算。
  • 韓媒:韓國經濟貿易條件連續15個月惡化
    (觀察者網訊)據韓國銀行26日發布的《2019年2月貿易指數暨貿易條件》,2月份韓國出口物量指數為127.76,同比降低3.3%。 據亞洲日報3月26日消息,繼去年9月(-4.9%)後,出口物量指數再次下跌。其中,電器及電子設備下降8.7%,煤炭及石油產品下降12.0%。
  • 人民日報: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有利條件比較多
    人民日報: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有利條件比較多 人民日報
  • 餘永定:外部環境持續惡化,中國如何調整才能保持經濟高速增長?
    即便面對持續惡化的外部環境,中國經濟仍然可以在相當時間內維持較高經濟增長速度,最終逼近和趕上美國,實現中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百年夢想。餘永定:非常高興今晚和大家分享對「雙循環」與中國發展戰略調整的看法。首先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我國政府提出的一個重要思想。
  • 程惠霞:試論公平貿易、貿易條件與貧困
    提 要: 自由貿易並不能解決發展中國家的貧困,貿易條件的惡化反而使它們陷入了貧困化增長困境。只有推進涵蓋消除貧困與環境保護在內的公平貿易才能改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減緩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化增長。但是,公平貿易環境的缺乏與其貿易條件不斷惡化僅僅使它們獲得了貧困化增長。儘管GATT和WTO不遺餘力地推進國際貿易的自由度和公平度,但是發展中國家在所謂的「自由貿易」中,漸漸變得更加貧窮。只有爭取更加公平的貿易環境、爭取自身貿易條件改善,才能改變發展中國家的貧困化增長趨勢。
  • 受貿易條件惡化影響,預計今年中國...
    IMF:中國應當以能夠支持和加強國際貿易體系和全球經濟的方式來化解貿易矛盾;人民幣匯率仍大體符合基本面,匯率靈活性應進一步提高,並進一步推進資本帳戶開放。受貿易條件惡化影響,預計今年中國經常帳戶順差與GDP之比將縮小至0.9%(2017年為1.4%)。 中方最近宣布的一攬子開放政策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步伐。
  • 德拉基:政策伴隨經濟向通脹目標邁進; 預計外部需求更加持續惡化...
    德拉基:政策伴隨經濟向通脹目標邁進;預計外部需求更加持續惡化;不存在缺乏工具的情況;全球不確定性進一步上升可能導致貿易和投資放緩;對投資者的期望相對強勁;勞動力市場在經濟增長放緩面前表現出彈性
  • 貿易條件有哪幾種
    常用的貿易條件有3種不同的形式:價格貿易條件、收入貿易條件和要素貿易條件,它們從不同的角度衡量一國的貿易所得。其中價格貿易條件最有意義,也最容易根據現有數據進行計算。
  • 高精尖,改善我國船舶貿易條件必備方式
    價格貿易條件指數也稱「進出口比價指數」,是一定時期內一國出口商品價格指數與進口商品價格指數之比,若價格貿易條件指數大於1,則同等數量的出口商品換回更多進口商品,貿易條件改善;若價格貿易條件指數小於1,則貿易條件惡化。
  • 中國經濟正增長,印度經濟卻負數至此
    2020年,百年難遇的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全球經濟。面對肆虐的疫情,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12月初發布了最新一期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經合組織預測2020年全球實際GDP將下降4.2%,但2021年將增長4.2%。
  • 世界經濟貿易形勢分析
    一、當前世界經濟貿易總體形勢1、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大幅上升2019年,受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等影響,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全年世界經濟增長2.9%,是十年來最低水平。2020年1月,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提振了全球市場信心。
  • 韓文高: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落幕
    非常高興接受和訊的邀請,與大家交流一些問題,因為經濟很複雜,判斷起來也很難,我在說的時候不過是一家之言,大家批判地接受,批判地聽就可以了。我要談的本來包含幾方面的內容:   一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30年後突然落幕,這個速度很快,雖然2008年、2009年已經受國外的影響有所衰退但我們受刺激政策把中國經濟拉起來,但中國真正是從2010年下半年到現在突然一兩年產生較大的下滑。
  • 李揚:降低槓桿率唯一出路是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主任李揚19日在中國經濟50人論壇上強調,降低槓桿率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在控制債務增長的同時,保持中高速的經濟增長。李揚認為,去槓桿的對策,分為「分子對策」和「分母對策」。分子政策有三點,一是償還債務,尤其是出售資產償債,但是任何減債方式都有緊縮作用。二是債務減記,但會打擊市場信心,導致信用萎縮。
  • 戰後的日本經濟:追趕型增長的發展與問題
    「訪談」B08丨嚴飛 像社會學家一樣思考「懸浮時代」「戰後經濟」:從增長到停滯二戰結束後,日本本土一片廢墟。總體來看,日本的經濟崛起之路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50-1970年間的高速發展時期。到了70年代末期,計算機、半導體及其他技術和信息密集型產業進入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在70年代和80年代的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出口貿易在日本經濟增長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然而,不斷增長的貿易順差使得貿易摩擦不斷加劇,要求日本進一步開放國內市場、更注重擴大內需以拉動經濟增長的呼聲越來越高。由於兩次石油危機和貿易摩擦,日本無法維持原有的高速發展模式,經濟增長每年僅4%左右,遠低於六十年代初的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