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貿易形勢分析

2020-12-20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2020年以來,世界經濟形勢急劇變化。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蔓延,引發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對社會秩序和經濟活動造成巨大衝擊,衝擊程度會超過國際金融危機。預計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將大幅上升。

一、當前世界經濟貿易總體形勢

1、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大幅上升

2019年,受全球貿易緊張局勢等影響,世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全年世界經濟增長2.9%,是十年來最低水平。2020年1月,中美籤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提振了全球市場信心。但2月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快速擴散蔓延,擾亂了正常社會經濟秩序。

為遏制疫情蔓延,多數經濟體採取了隔離、封鎖及社交疏離等措施,經濟活動遭遇停擺,並通過貿易和產業鏈擴散到貿易夥伴乃至全球。突發的疫情造成國際金融市場巨幅震蕩,其範圍和烈度超過以往。疫情大流行給供給端和需求端都造成顯著衝擊,阻斷了全球供應鏈,限制了民眾消費、企業投資,全球生產、貿易和跨境投資都在大幅收縮。各國延緩病毒傳播的必要防控措施,對服務業尤其是涉及實體互動的行業如零售貿易、休閒娛樂、餐飲住宿、旅遊業和交通運輸服務等帶來重大衝擊。疫情對全球勞動力市場影響巨大。國際勞工組織報告顯示,疫情將使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勞動人口總工時縮減6.7%,相當於1.95億名全職僱員失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這次疫情將造成2020年和2021年全球GDP累計損失約9萬億美元;2020年將有超過170個國家人均收入下降。

近期,主要國際經濟組織紛紛發布疫情對世界經濟貿易的影響預期。6月8日,世界銀行發布《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5.2%。5月13日,聯合國《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GDP將萎縮3.2%,較4月1日的預測大幅下調2.2個百分點。聯合國表示,要充分考慮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持續影響,其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衝擊將在後期持續發酵。4月14日,IMF《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這比國際金融危機造成世界經濟負增長0.1%要嚴重的多,成為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其中,發達經濟體經濟下降6.1%,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下降1.1%。若新冠疫情持續更長時間,降幅可能會更大。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5月12日表示,全球經濟前景已進一步惡化,IMF將於6月進一步向下修正全球經濟預測值。

2、全球貿易受到嚴重衝擊

2019年,受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和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全球貨物貿易量下降0.1%,為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下跌。全球貨物貿易額18.89萬億美元,下降3%。全球商業服務出口額6.03萬億美元,增長2%,與2018年9%的增幅相比,增速明顯放緩。

進入2020年,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大量行業停擺、工廠停產,貨物運輸不暢,各國為應對疫情陸續採取了貿易限制性措施,服務貿易需求受損,全球貿易往來的活躍度大幅下降。疫情讓原本就已低迷的世界貿易雪上加霜。4月8日WTO發布預測,2020年全球貨物貿易將下跌13%至32%,萎縮幅度可能超過國際金融危機。WTO認為,2020年基本上全球所有地區的貿易量都將出現兩位數下降,北美和亞洲地區出口受損尤甚,全球電子產業、汽車製造產業和服務貿易受到的打擊更為嚴重。2021年全球貿易有可能實現復甦,但存在著不確定性,最終表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和各國抗疫政策的有效性。5月20日,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全球貿易晴雨表顯示,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貨物貿易實時趨勢指數為87.6,為有記錄以來最低值。4月,美國貨物和服務出口額同比下降20.5%,進口額下降13.7%;日本貨物出口同比下降21.9%,進口下降7.2%。3月德國貨物出口同比下降7.9%,進口下降4.5%。

3、全球對外直接投資急劇下降

近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持續下降。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發布的《投資趨勢監測報告》顯示,2019年外國直接投資(FDI)總額較上年下降1%至1.39萬億美元。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對外直接投資的負面影響極其嚴重,實際資本支出、綠地投資以及包括併購在內的擴張性投資都受到阻礙。預計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平均盈利下降35%,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下降20%。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範圍內的跨境併購公告數量下降了70%。隨著疫情影響升級,UNCTAD不斷下調2020年預測值,最新預測認為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將下降40%,遠超2008年和2009年的21%和17%。長遠看,疫情對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前景造成的最大隱憂是全球供應鏈受到衝擊。UNCTAD認為,疫情將對全球價值鏈造成長期損害。

二、世界經濟貿易發展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1、各國刺激政策可能產生負面效果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蔓延,主要大國相繼推出各種超常規政策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大規模的貨幣、財政刺激舉措和其他支持措施,總額大大超過國際金融危機時的刺激規模。此外,全球範圍內的政策協調合作正在進行,G20領導人召開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宣布將啟動總價值5萬億美元的經濟計劃,以應對疫情對全球社會、經濟和金融帶來的負面影響,支持各國中央銀行採取措施促進金融穩定和增強全球市場流動性,並確定一系列應對疫情緊急行動計劃。但要看到,在貨幣政策方面,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已經進入零利率或負利率時代,在財政政策方面,過度財政擴張容易引發嚴重的債務問題,傳統政策的空間十分狹窄。美國債臺高築,2009年至今債務規模已經增長兩倍多,政府債務總額高達23.8萬億美元。近年來,歐洲剛從債務危機中緩解,財政基礎不穩,大規模財政刺激措施可能導致歐洲債務危機再次暴發。

由於疫情發展的不確定,世界經濟恢復前景不明,目前各國的經濟重啟如履薄冰,未來的經濟恢復軌跡存在多種可能。有經濟學家警告,在經濟出現快速復甦之前,全球經濟可能經歷一段低谷期。即使疫情好轉,其影響將延續一段時間。目前多國正在嘗試放鬆封鎖,重啟經濟,但疫情是否會重新暴發尚不明朗。若疫情長期存在,封鎖措施延長,可能帶來長期失業和經濟滯漲。

2、警惕疫情大流行引發全球糧食危機

2020年初,非洲暴發25年來最嚴重蝗災,對受災地區農業生產和經濟發展帶來嚴重影響。受疫情影響,俄羅斯、印度、越南、埃及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限制糧食出口。同時,市場恐慌、勞動力短缺和物流障礙可能會造成糧食生產不足、價格上漲和政府層面的糧食保護主義。據路透社統計,由於進口商爭相囤貨,而出口商限制出貨,3月底亞洲主食大米價格漲至2013年4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北美和歐洲面臨春季耕種勞動力短缺和供給線中斷問題,可能影響未來收穫。由於非洲地區缺糧問題嚴重,如疫情在非洲和拉美地區大規模蔓延,將加重糧食安全保障難度。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貿組織(WTO)已發表聯合聲明,新冠病毒大範圍傳播有可能會對糧食供應﹑全球貿易和糧食安全造成極大風險,引發糧食危機,呼籲各方在採取措施遏制疫情的同時,努力促進糧食貿易的自由流通,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糧食供應鏈的衝擊,確保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全球糧食安全。

3、國際油價可能大幅波動

世界經濟下行抑制了全球對石油的需求。2020年2月,由於沙特和俄羅斯未就原油減產達成一致,國際原油市場發生劇烈動蕩,與1月份的高位相比,國際油價一度下跌接近70%。疫情的暴發更使全球石油消費急劇萎縮。4月15日,國際能源機構預計2020年全球石油需求較上年減少930萬桶/日。隨著4月12日歐佩克與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達成為期兩年的原油減產協議,原油價格戰結束。減產協議旨在穩定全球石油市場,並從整體上確保世界能源的可持續性。但是,減產協議無法完全抵消疫情導致的需求損失,需求大減致存量激增,美國原油庫存處於歷史高位。4月20日美國輕質原油5月交貨的期貨價格暴跌至-37美元/桶,為歷史上首次跌至負值,6月交貨的期貨價格為20美元/桶。5月以來,沙特和俄羅斯發表聯合聲明將致力於恢復平衡油市,沙特宣布實施額外自願減產,受此提振,國際油價回升。但從未來前景看,疫情的不確定性持續打壓石油需求,未來油價可能在低位大幅波動。

原油屬於基礎能源類產品,價格變動不僅影響商品期貨市場走勢,還會從供需兩方面深刻影響經濟的運行。對於原油生產國,原油出口是主要經濟來源。油價波動加大,甚至跌破產油國的盈虧平衡點,將對其經濟帶來嚴重衝擊,並通過債務市場、金融市場、匯率市場等產生全球外溢效應。對於原油消費國,油價大幅下跌短期內有利於緩解成本壓力,刺激經濟恢復,促進工業生產。但是原油價格持續處於低位,全球性通貨緊縮風險可能加劇,將使世界經濟的復甦之路更加艱難。

三、主要國家和地區經濟展望

美國2019年美國經濟增長2.1%,為三年來最低水平,且逐季放緩,主要受到商業投資低迷的拖累。2020年初美國遭遇流感,緊接著受到新冠肺炎疫情重創,目前美國是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最多的國家,對美國整體經濟產生重大負面影響。

受疫情影響,美國資本市場出現巨幅震蕩,股市呈現斷崖式下跌並多次觸發「熔斷」機制。因實施封鎖措施,停工範圍擴大,美國失業金申領人數暴增,呈現短期大規模就業崩潰態勢,4月、5月失業率分別達到14.7%、13.3%。消費者信心不斷下降,消費者削減支出,對經濟帶來進一步打擊。3月美國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為89.1,是2016年10月以來最低。4月美國個人消費支出環比下降13.6%,創1959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大降幅。4月摩根大通和IHSMarkit聯合發布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36.1,5月略提升至39.8,但仍處於極低水平。新訂單指數低迷,反映出生產經營活動受到大量中斷從而影響需求。5月美國服務業PMI為37.5,4月份為26.7,表明服務業受到疫情衝擊更為嚴重,餐飲、酒店、旅遊等行業首當其衝。2020年一季度,美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計算下滑5.0%,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最差水平。

為穩定經濟,美國出臺了史無前例的一攬子財政貨幣政策,緩解市場流動性壓力,降低經濟衰退風險。美聯儲動用了幾乎所有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兩次緊急降息將聯邦儲備利率從1.50%-1.75%降至0-0.25%,開啟無限量量化寬鬆(QE)模式。財政政策方面,美國已經啟動三輪大規模緊急經濟救助計劃,其中第三輪經濟刺激總額高達2.2萬億美元,鑑於經濟可能陷入長期衰退,美國正在醞釀第四輪經濟刺激政策。5月20日,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第二季度美國GDP將同比下滑38%,失業率將在第三季度達到15.8%的頂峰。美聯儲主席鮑威爾5月17日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受疫情影響,美國第二季度經濟很可能萎縮20%-30%,美國經濟實現復甦或至2021年年底。IMF預測,2020年美國經濟將萎縮5.9%。許多經濟學家警告,美國經濟有陷入持續衰退的風險。

歐元區受美歐貿易衝突、汽車產業危機、英國脫歐等因素影響,2019年歐元區經濟顯露疲態。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2019年歐元區GDP增長1.2%,為2013年歐債危機以來最低水平。其中,德國增長0.6%,法國增長1.2%。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給歐元區經濟帶來重大衝擊,歐洲經濟觸及歷史低點並日益惡化,多國經濟已陷入衰退。歐盟委員會5月的預測顯示,2020年歐洲經濟將出現「歷史性衰退」,歐盟經濟將萎縮7.5%,歐元區經濟將萎縮7.8%。

歐元區採取措施挽救經濟,歐洲央行宣布1200億歐元的購買額外債券和7500億歐元的緊急資產購買計劃。義大利出臺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幹預措施,甚至低債務容忍度的德國也宣布規模高達7500億歐元的一攬子救助計劃,暫時突破法律規定的「債務紅線」。但對於是否使用聯合財政政策挽救經濟,歐元區國家內部出現分歧。法國、義大利等9個歐元區國家領導人聯合致信歐洲理事會主席,呼籲發行「新冠債券」,但遭到德國反對。歐元集團表示建議正式採用歐洲穩定機制(ESM)來幫助各國應對危機。

日本2019年日本經濟增速放緩,全年僅增長0.7%,主要是由於上調消費稅使得四季度消費大幅下降,第四季度日本經濟按年率下降6.3%。2020年,在疫情影響和延期舉辦奧運會雙重打擊下,日本經濟更是不容樂觀。

2月下旬以來,日本政府實行停辦大型活動、關閉娛樂設施以及中小學停課等管控措施。4月8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部分製造業企業停工,出口減緩,消費趨冷。日本旅遊業受到沉重打擊,4月日本入境遊客數量同比下降99.9%,訪日遊客人數僅2900人,藉助「櫻花季」拉動旅遊消費已無法兌現。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會已經確定延期至2021年舉行。機構估算顯示,奧運會推遲給日本帶來的經濟損失為6000-7000億日元。日本內閤府6月8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日本經濟下滑2.2%,連續兩個季度下降,為五年來首次陷入衰退。隨著疫情好轉,5月25日日本宣布全國解除緊急狀態,對經濟的提振作用有待觀察。

為防控疫情和維持就業,日本內閣會議4月7日通過史上最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總額達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日本政府3月份經濟報告將國內經濟景氣判斷下調為「經濟狀況大幅下降,形勢嚴峻」,而2月的判斷還為「緩慢恢復」。這意味著日本2013年7月以來的經濟景氣擴大周期已經結束,即將進入經濟衰退。IMF預測,2020年日本經濟將萎縮5.2%。

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在疫情衝擊下,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脆弱性凸顯,部分國家遭遇資本外流、出口減少等困境。IMF表示,自疫情暴發以來,投資者已經從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撤資近900億美元,這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資本外流。新興經濟體貨幣兌美元匯率普遍下跌,而大宗商品價格下跌給大宗商品出口國經濟帶來衝擊。

發展中國家公共衛生體系和社會保障能力較弱,財力有限而無法採取類似歐美的大規模經濟救助措施,同時降息等經濟刺激措施可能導致資本外流更加嚴重,因此疫情對發展中國家造成的經濟衝擊將更加嚴重,可能出現大規模企業破產和民眾失業潮。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測算,發展中國家遭受的收入損失預計將超過2200億美元,非洲將失去近一半的工作機會。未來兩年,發展中國家將面臨2萬億到3萬億美元的融資缺口。國際組織已對發展中國家給予政策支持,4月16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倡議世界最貧困國家從5月1日起至年底可暫停償還債務,呼籲私人債權人也加入該倡議。聯合國貿發會議呼籲為遭受疫情影響的發展中國家提供2.5萬億美元援助。

發展中國家不同地區經濟前景有所分化。世界銀行6月8日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經濟活動受疫情影響最大,經濟增速將下降7.2%;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是唯一正增長地區,經濟將實現0.5%的擴張;此外,歐洲中亞地區經濟將收縮4.7%;中東北非地區經濟將收縮4.2%;南亞地區經濟將收縮2.7%;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將收縮2.8%。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能源界,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形勢分析
    高考網小編根據職友集網站(http://www.jobui.com)的數據整理高考各大專業就業形勢分析。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形勢怎麼樣?下文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各地區的就業數據,就業排名及專業對應的職業等方面為各位高考生分析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就業形勢!
  • 佟家棟:世界面臨經濟衰退:2019年的世界經濟形勢與對策
    佟家棟南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2018年,先是美國對其主要貿易夥伴啟動了鋼鐵和鋁品的關稅,隨後是對俄羅斯的制裁,最引人注目的是對中國的貿易戰。川普將全球帶入動蕩的一年。儘管在2018年12月初中美貿易戰暫時休戰,但是人們對中美貿易大戰,乃至更深刻,更廣泛的國運之戰、世紀之戰的結束遠沒有那麼有信心,對全球經濟的發展遠沒有那麼樂觀。
  • 馬凱:用好分析方法 提高科學判斷經濟形勢的能力
    科學分析判斷經濟形勢,說到底就是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藉助於成熟的經濟學基本理論和分析工具,努力把握經濟形勢分析工作的規律,歷史、客觀、全面、辯證地分析和研究經濟運行的主客觀環境、條件、現狀和趨勢,從中引出對經濟形勢的正確判斷。
  • 2020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建議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11日電    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11日在滬發布《2020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中報告
  • 國民經濟指標和經濟形勢分析方法
    今天匯報的這個題目有兩層含義:一是主要的國民經濟指標有哪些,二是怎樣分析和判斷經濟形勢。    由於國際收支表一般比較滯後,我國在月度、季度分析中經常通過進出口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以及國家外匯儲備等情況來觀察國際收支狀況的變化。
  • 習近平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關於世界經濟形勢和貿易問題的...
    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題為《攜手共進,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的重要講話。以下為講話雙語全文:攜手共進,合力打造高質量世界經濟Working Together to Build a High-Quality World Economy——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上關於世界經濟形勢和貿易問題的發言(2019年6月28日,大阪)
  • 今年我省經濟形勢及明年展望分析
    面對嚴峻形勢,省委、省政府全面分析、準確判斷、果斷決策、從容應對,領導全省人民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應對危機衝擊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結合我省實際,統籌做好「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強基礎」的各項工作,絕大多數經濟指標實績好於預期,好於同期,好於全國平均水平。
  • ...促進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 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不穩定因素...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當前全球經濟形勢錯綜複雜中國要共同促進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當前全球經濟形勢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加,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也面臨許多困難問題挑戰中國經濟發展的迴旋餘地很大,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十分重要和迫切
  •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就業形勢分析
    高考網小編根據職友集網站(http://www.jobui.com)的數據整理高考各大專業就業形勢分析。   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未來就業形勢怎麼樣?下文從農林經濟管理專業在各地區的就業數據,就業排名及專業對應的職業等方面為各位高考生分析農林經濟管理專業的就業形勢!
  • 2020世界經濟形勢展望:收心養性是關鍵
    許多參會的人都在抱怨世界氣候危機,可是他們都是坐著私人飛機過來的。 1971年1月創立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今年剛好是50周年慶典。但是所有參會的人都知道,達沃斯正在面臨快速衰落的挑戰。「開放邊界,自由民主和自由市場在全世界危機重重,而全球化卻被民族主義的崛起,威權主義的流布和中國式經濟模式對西方資本主義模式的挑戰重新塑造。」《紐約時報》的評論員如此嘆息道。
  • 「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召開
    原標題:2021年中國經濟預見樂觀 進一步塑信心保安全促發展 「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召開12月5日,「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在京召開。李平表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國內國際形勢複雜且多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3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對2020年全球經濟作出萎縮4.4%的預判。在充滿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的國際環境中,中國較成功地應對了疫情衝擊,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不斐的成績。2021年中國經濟何去何從成為重中之重的問題。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中國經濟保持安全與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 國務院常務會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部署下階段工作
    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 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4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分析一季度經濟形勢,研究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    會議認為,當前經濟發展環境仍極為複雜,經濟快速增長較大程度上還是政策刺激的結果,也有去年同期基數較低的原因,經濟回升向好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困難,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也在顯現。從國際看,金融危機影響仍在持續,一些國家主權債務風險凸顯,主要經濟體失業率居高不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世界經濟復甦存在不確定性。
  • 任興洲: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和中央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
    在2020年第八屆中原資本市場論壇上,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女士發表了題為「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和中央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的演講。演講由三部分內容構成,分別為:世界經濟狀況、國內經濟狀況、中央對明年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的部署。
  • 2020年鋼鐵貿易市場行情分析與趨勢預測 - 中國鋼鐵貿易行業現狀...
    為了穩定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中國政府採取了一些措施。對於這些措施可能產生的影響,截至**仍然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隨著中國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的結構調整不可避免,但是需要一定時間。從短期來看,由於國內供應嚴重過剩,**年中國鋼材出口量大幅增長,這將對全球鋼鐵貿易格局產生影響,甚至可能激化貿易摩擦。
  • 董小麟:以全面辯證長遠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
    2020年開局之際,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給進入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的中國經濟帶來難以預料的衝擊。如何正確分析判斷當前的經濟形勢,成為我們更好應對挑戰、鞏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態勢所必須回答的重要命題。
  • 張立群:2020年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兩會精神解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出席會議並發表了題為「2020年宏觀政策及經濟形勢預測」主題演講。張立群表示,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嚴重衝擊, 但中國化危為機,開啟了經濟發展的新篇章。目前,國內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加大宏觀經濟政策實施力度,著力穩企業、保就業,並部署實施擴大內需戰略。
  • 河北專接本專業分析——國際經濟與貿易
    經管類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分析來啦,請同學們收好。1.專業介紹國際經濟與貿易是研究國際貿易發生的原因、國際貿易政策、國際貿易實務、跨國投資以及國際貿易與經濟發展關係的一門學科。培養具有較強國際貿易實際能力,主要從事進出口業務、外貿企業管理、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跨國經營等對外經濟和對外貿易活動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
  • 姜堰橋頭鎮分析三季度經濟形勢
    近日,泰州市姜堰區橋頭鎮召開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暨工業企業座談會,全體黨政負責人、相關部門負責人、基層站所代表以及部分商會會員企業負責人參加會議。  會上,鎮黨委副書記劉小龍通報了全鎮三季度經濟運行的總體情況,重點交流了經濟工作各項指標的全區排名情況、全鎮工業經濟運行狀況以及部分主要企業的運營情況。
  • 梅新育:中國經濟貿易領行世界,今年貨物貿易出口額完全有可能實現...
    梅新育一、中國經濟貿易領行世界全球化衝擊,應對高效有力者勝,今年的新冠肺炎也不例外。在這場席捲世界的瘟疫衝擊之下,全球經濟、貿易發展勢頭在今年陡然掉頭向下,以至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經濟展望》(2020年6月預測)預計今年全球經濟萎縮4.9%,世界貿易組織4月份發布的預測認為今年全球貨物貿易將萎縮13%—32%。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www.ispstudy.com  根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與StudyGroup全球教育集團進行成立國際學習項目(ISP)的協議,由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組織實施StudyGroup的國際學習項目,開設國際本科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Foundation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