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經濟形勢及明年展望分析

2020-12-12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即將過去的一年,公認為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最困難的時候」。面對嚴峻形勢,省委、省政府全面分析、準確判斷、果斷決策、從容應對,領導全省人民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應對危機衝擊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結合我省實際,統籌做好「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強基礎」的各項工作,絕大多數經濟指標實績好於預期,好於同期,好於全國平均水平。但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還沒有消除,國際國內經濟形勢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全省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我們要在新的更高起點上大力推進「一化三基」戰略,堅守「四條底線」,積極有效地轉變發展方式,推進結構調整,著力改善民生,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一、今年回顧:應對危機,彎道超車,科學發展取得重大勝利

  (一)增長有加快。前三季度,全省實現生產總值8382.07億元,增長13.1%,比去年同期加快0.5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4個百分點。尤為可喜的是,在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中,由於應對有效,我省經濟比較「抗跌」,改變了以往經濟波動「下行快於全國,上行慢於全國」的狀況。如: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1998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比上年回落1.5個百分點,我省則回落2.1個百分點,比全國幅度大0.6個百分點。而在本次危機衝擊中,我省經濟卻是「下行慢於全國,上行快於全國」,實現了平穩較快增長。去年3季度至今年3季度,我省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速分別為14.1%13.1%13.1%12.5%13.6%,與全國同期9.0%6.8%6.1%7.9%8.9%的季度增速相比,我省經濟增速較高,震幅較小,既快且穩,彎道超車態勢明顯。與經濟發展最為密切相關的全社會用電量,1-11月份增長10.1%,較去年同期加快6.1個百分點,高於今年同期全國平均水平5.3個百分點。

  (二)結構有優化。一是內需拉動的貢獻增大。初步測算,1-11月,全省投資、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達到68.4%33.8%,有效應對了外需急劇萎縮和國內外經濟增長下滑的拖累。其中,投資的貢獻率較去年同期提高10.8個百分點。全省已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879.18億元,增長41.8%,比去年同期加快12.7個百分點,是1994年以來同期最高水平。其中,城鎮以上投資6129億元,增長41.9%,比全國平均水平高9.8個百分點。消費「馬車」也快步跟進,已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12.73億元,增長19.1%,剔除物價影響,實際增長21.3%,為歷史新高,比同期全國平均水平高3.8個百分點。二是工業經濟的推動增強。初步測算,1-11月,全省第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9%18.3%10.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9%61.6%32.5%。其中,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超過50%,達到52.6%,顯著高於去年全年47.3%的水平,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新高;工業增加值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首次突破40%,達到40.3%,創下歷史新高,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由2005年的8.6個百分點,縮小到今年的3個百分點左右。工業經濟的結構也進一步向好。全省規模工業已完成增加值3742.7億元,增長19.6%,比去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比全國平均水平高9.3個百分點。其中,高加工度行業增長28.6%,快於規模工業平均水平9.0個百分點,其增加值佔規模工業的29.9%,比去年同期提高4.0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增加值也增長21.2%,其增加值佔規模工業的4.4%,比去年同期提高0.4個百分點;而六大高耗能行業的增加值僅增長12.8%,其增加值佔全省規模工業的比重下滑至35.4%,比去年同期降低4.8個百分點。三是民營經濟的比重提高。1-11月,全省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6518.99億元,增長14.3%,比生產總值增速快1個百分點;其增加值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57.5%,比去年全年提高0.8個百分點。非公有制規模工業實現增加值2153.33億元,增長26.8%,其增加值佔規模工業的57.5%,比去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四是區域發展的落差縮小。前三季度,在全省14個市州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最高的為15%,最低的是9.6%,高低相差5.4個百分點,比去年高低相差12.3個百分點顯著縮小。其中,長株潭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2%,比全省快1.1個百分點,其地區生產總值已佔全省的41.8%;「3+5」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2%,比全省快0.1個百分點;湘南地區成為區域發展新亮點,其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4.4%,比全省快1.3個百分點;大湘西開發力度加大,其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4%,雖趕不上全省平均水平,但也比去年同期加快1.4個百分點。

  (三)基礎有加強。一是大批項目建成投產。11月末,全省施工項目達1.86萬個,增長40.5%。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5758.18億元,增長95.3%。全省掀起了新一輪投資建設的高潮。1-11月,已投產項目5722個,增長48.4%;房屋竣工面積3176.47萬平方米,增長40.6%;新增固定資產2377.92億元,增長87%,比去年同期加快63.4個百分點。二是基礎設施跨越式發展。1-11月,全省基礎設施項目5041個,比去年同期增加820個;計劃總投資6901.77億元,增長34.6%;已完成投資1905.77億元,增長42.4%,比去年同期加快12.8個百分點。其中,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完成投資682.76億元,增長85.9%;道路運輸業完成投資580.10億元,增長1.02倍。目前,在建和新開工高速公路項目多達36條、3627公裡,正在加快建設,1-11月共完成投資386.8億元,增長1.75倍。年底邵永、衡炎、長株等高速公路陸續建成通車,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將達2262公裡。三是基礎產業繼續加強。1-11月,農村投資750.18億元,增長40.7%;農、林、牧、漁業投資111.79億元,增長1.29倍。作為農業大省,全省糧食播種面積增加,有望連續6年增產。工業投資2373.06億元,增長43.9%。其中,採礦業、製造業分別完成投資191.65億元和1854.92億元,增長69.6%53.5%

  (四)效益有好轉。一是企業盈利快速回升。1-11月,全省規模工業企業盈虧相抵後實現利潤498.90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42.8%,比上半年加快22.9個百分點。1-11月,盈利增長最快的前五大行業是: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橡膠製品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飲料製造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盈利最多的五大行業是:專用設備製造業、菸草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和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二是財政收入逐步好轉。1-11月,全省財政總收入1316.50億元,增長11.0%,增幅雖比去年同期減慢5個百分點,但比今年上半年加快3.3個百分點。這是在國家政策性稅收調整和資源型產品等價格大幅下降,財政增收壓力較大的形勢下取得的較好成績。其中,地方財政收入728.69億元,增長13.4%。三是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前三季度,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43.8元,增長8.9%;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972.63元,增長7.9%。扣除價格因素,分別增長9.6%9%,都高於年初目標任務。今年國家加大了對「三農」的補貼力度,到11月底全省共安排農資綜合補貼、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購置補貼50.09億元,為實現糧食連續六年豐收和農民收入連續六年較快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

  (五)民生有改善。一是環境得到改造。1-11月,全省用於民生工程、生態環境的投資分別達到268.79億元和198.60億元,增長74.2%1.3倍。改造縣鄉公路2338公裡,新建鄉鎮到村水泥(瀝青)路19168公裡,設市城市汙水處理率達55.6%,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64.8%,建設農村清潔工程示範村100個,新建農村沼氣池17.33萬口,解決農村飲水不安全人數306.70萬人,新增通電話自然村1626個,新增通寬帶行政村2008個,均已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年的目標任務。二是就業得到穩定。1-11月,全省實現城鎮新增就業60.31萬人,城鎮零就業家庭實現動態就業援助4103戶,農村貧困家庭轉移就業援助15.1萬戶,均已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好於預期,保持基本穩定。三是消費得到促進。在各項稅收減免和優惠政策刺激下,車市「井噴」,房市升溫。1-11月,全省汽車零售額達247.38億元,增長41.2%,比去年同期加快19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分別達到787.51億元和2871.29萬平方米,增長68.1%45.4%,比去年同期加快72.1個和51.7個百分點。相應的建築及裝潢材料零售額增長51.7%。截至1211日,「家電下鄉」已累計銷售下鄉家電200.45萬件,銷售金額37億元,發放補貼資金3.76億元。「汽車摩託下鄉」已補貼汽車47.77萬輛,發放補貼資金5.35億元;補貼摩託車40.62萬輛,發放補貼資金2.43億元。四是住房得到增加。1-11月,全省用於民生工程的基建投資達268.79億元。預計今年建成(籌集)廉租房9.9萬套。城鎮廉租住房保障戶數達到23.49萬戶,洞庭湖區無房專業捕撈漁民安居2332戶,農家書屋工程建設3900家,均已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五是社保得到擴展。1-11月,全省財政對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社會保障和就業、教育支出分別增長29.5%112.4%17.6%15.7%。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投資73.62億元,增長1.22倍;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資68.41億元,增長87.5%。城鎮居民醫保參保人數已達1052.34萬人,建設鄉鎮衛生院444所,改擴建鄉鎮敬老院234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統籌試點縣市達58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住院補償率達到41.21%,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扶助金發放到位率達到100%,均已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補助分別達到136元和49.09元,分別超過目標指標26元和4.09元。

  (六)質量有提升。一是招商引資逆勢上揚。1-11月,在全國利用外資下降9.9%的大背景下,我省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44億美元,增長17.8%;實際到位內資1330億元,增長18.8%。與國資委、水利部等10多個部委建立了部省合作機制,與中核、中鐵等30多家央企新籤了項目合作協議。長豐集團成功引進戰略投資者廣汽集團,廣汽菲亞特總部落戶我省。二是節能減排有新進展。前三季度,全省規模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4.12%,分別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多下降3.42個和2.28個百分點。工業企業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10月,全省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3.8%0.54%。三是創新能力加快提升。1-11月,城鎮投資中技術改造投資2019.82億元,增長53.4%,比去年同期提高7.8個百分點;用於更新設備的投資增長41%,比去年同期提高1.6個百分點。規模工業新產品產值增長14.5%,其中,91011月分別增長8.7%32.6%60.9%,呈加快增長之勢。全省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5件,全省馳名商標總數達62件,繼續位居中西部省份第1位。1-11月,全省規模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達106.51億元,佔GDP的比重為0.94%,比去年同期提高0.11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904.41億元,增長22.3%,其增加值已相當於全省生產總值的10.8%。四是一批產業做大做強。1-11月,全省億元以上的在建項目達1606個,完成投資1969.51億元,增長22.5%。全省規模工業企業中主營業務收入過1億元的企業有2131戶,比去年同期增加511戶;其戶數佔全部規模工業的17.2%,比去年同期提高2.5個百分點。其中,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有91戶,比上年同期多9戶;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仍保持為8戶。按國民經濟行業門類和大類測算,今年又將有輕工、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築業兩大行業總產值跨入千億元產業行列,使全省過億元產值或主營業務收入的行業門類或大類達到11個,包括種植業、畜牧業、機械、食品、石化、有色、鋼鐵、輕工、房屋和土木工程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和倉儲業、批發和零售業等。跨行業計算文化產業產值繼續穩居千億元以上。

  當前我省經濟運行中也還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比較突出的有:一是對外貿易仍然低迷。1-11月,全省出口總額49億美元,下降37%,降幅比全國大18.2個百分點。二是部分行業仍然困難。1-11月,受金融危機的影響,鋼鐵、有色行業價格大幅下降,增加值分別增長5.4%15.9%,均明顯慢於規模工業平均增速;實現利潤分別為10.01億元和20.85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8.0%12.4%三是民間投資仍然較慢。1-11月,全省非國有投資增長39.1%,比國有投資增幅低7.7個百分點。四是農民增收仍然較難。前三季度,農民人均現金收入比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慢1個百分點,改變了去年同期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4.5個百分點的形勢。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不利於城鄉協調發展。

  二、明年走勢:既有繼續向好回升的機遇,也有後危機時代的挑戰

  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十分複雜,積極變化和不利影響同時顯現,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相互交織,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相互影響。縱觀大勢,明年世界經濟已在恢復增長中進入「後危機時代」。「後危機時代」就是「後彎道時段」,繼續科學跨越,加快富民強省,面臨著三個方面機遇和三個方面的挑戰。

  機遇之一:世界經濟逐漸走出本輪衰退,未來幾年世界經濟將恢復增長。今年下半年以來,在全球強有力的經濟政策刺激下,世界經濟逐漸走出衰退,開始緩慢復甦。主要表現為:國際金融市場和房地產市場持續向好,主要國家工業生產、消費支出由降轉增,全球貿易止跌回升,等等。12月初,聯合國發布《2010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稱:如果目前的刺激經濟政策得以持續,世界經濟將在2010年緩慢復甦,實現2.4%的低速增長。其中,發展中經濟體將成為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和印度經濟預計將分別增長8.8%6.5%。發達經濟體也將出現增長,但幅度不大。美國經濟預計2009年負增長2.5%2010年增長2.1%。歐盟和日本明年經濟增長較慢,預計分別為0.6%0.9%。英國共識公司預測,2010-2014年,美國居民消費支出年均增長2.4%,工業生產年均增長3.8%;歐元區分別增長1.3%2.8%;日本1.1%5.6%。基於當前國際環境判斷,有關方面普遍預測明年我國出口形勢將有好轉。如:有專家預測明年出口增長為10%左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預測明年中國出口增長12%13%。國際間投資、兼併等也將逐步恢復活力。

  機遇之二:國家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並根據新形勢新情況增強針對性和靈活性,有利於鞏固向好回升的態勢。因為:一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有利於維護平穩較快發展。有關信息和專家預測表明:財政主導的為期兩年的「四萬億投資」計劃中,有一半將在2010年實現;地方政府將繼續獲得發債的權力,而中央財政也將繼續延續「高赤字預算」的路線,甚至有可能超過20099500億元的紀錄,在「萬億元大關」左右徘徊。近兩月來,隨著經濟形勢向好,特別是企業效益回升,各級財政收入呈快速增長之勢,預示著明年國家財政調控的能力在繼續增強。今年全國新增貸款將達10萬億元之巨,明年的信貸投放也不會下降太多,有可能達到8萬億元左右。二是五個「更加注重」和「六項重點」,有利於拓展新的增長空間,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明年將迎來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貿易發展方式轉變的黃金調整期。「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進城鎮化和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持續擴大內需」及「進一步促進消費和改善民生」等政策措施的加強和完善,將有利於新興產業的發展、城鎮化的推進、消費需求的持續擴大,增強經濟發展新的內生動力。穩定的出口政策及外需形勢的好轉,以及明年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啟動,我國關稅下調的承諾履行到位,雙方90%的貿易產品將實現零關稅,並實質性開放服務貿易市場,將促使中國明年外向經濟的發展形勢優於今年。三是政策的取向,有效地提振了社會的信心。中國社科院預測:明年,固定資產投資仍將保持較高增速,預計名義增長率為23.9%,固定資產投資相當於GDP的比重可能超過70%;消費需求仍將平穩增長,實際增幅或達16.4%;外貿形勢趨於好轉,進出口增長有望恢復到去年的水平,增幅分別達到18.7%17.3%;我國GDP增長率將回升到9%左右。同時,在需求總體平穩增長,而生產和供給能力充足的背景下,明年中國CPI漲幅在3%以內;樓市、股市等資產價格不會大幅上漲;食品、工業消費品、生產資料等的價格也將保持大體平穩。可以預計,如果不發生世界範圍內的通脹,我省經濟有可能進入「高增長、低通脹」的發展機遇期。

  機遇之三:我省平穩較快發展的勢頭已初步確立,擴大內需和產業結構升級的潛力巨大。近年來,我省「一化三基」戰略成效顯著。今年全省新開工項目增速高達55.8%,隨著後續投資到位,明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仍有望保持30%左右的較快增長;在國家政策利好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也將實現15%以上的增速;受世界經濟復甦的拉動,外貿出口有望止跌回升,出現恢復性增長。我省人均GDP今年可望超過2800美元,明年將突破3000美元。按國際經驗和我省的實際判斷,我省正處於經濟結構快速轉換和升級的階段,直到2020年,經濟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長是有可能的。主要依據:一是消費拉動的潛力大。2008年,我省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945.52元。其中,居住960.82元、耐用消費品254.18元、交通和通信971.05元、教育文化娛樂服務1110.11元,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6.1%17.8%31.5%18.3%;比廣東低45.0%27.1%63.0%42.7%。每百戶城鎮居民家用汽車擁有量僅4.1輛、家用電腦43.12臺、照相機22.31臺、微波爐36.83臺,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3.6%27.2%43.0%32.5%,比廣東低79.1%48.2%59.0%42.5%。農村居民人均衣著、居住、交通和通訊等消費水平也明顯偏低,絕大多數耐用消費品擁有量均達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目前,以住房、汽車、家用電腦、文化教育、交通通訊、醫療衛生等為主導的新一輪消費升級已經開始,並將延續多年。目前我省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大約相當於廣東5-6年前的水平,若剔除物價因素,可能落後廣東7-10年。根據投入產出模型測算,如果達到廣東現有水平,以上消費需求就能帶動我省經濟總產出增加19250億元,新增地區生產總值10000億元左右。二是城鎮拓展的潛力大。2008年,我省城鎮化率為42.15%,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53個百分點,比廣東低11.25個百分點。按雷·諾塞姆的S型曲線三階段理論判別,我省正處於城市化進程的中期加速階段(30%<城市化率<70%)。實際上,2005年以來,我省城鎮化率以年均1.72個百分點的速度加快提高。今後相當時期內我省城鎮化率仍將保持一個較快提高,直到接近廣東目前的水平時才會減緩下來。我省城鎮化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能新增城鎮人口近70萬人,按目前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差距7790元計算,可新增消費支出近50億元。根據投入產出模型推算,可拉動經濟總產出增加106億元。這還不包括一次性購房、購車的大額開支。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將對經濟的持續增長起到促進作用。三是產業升級的潛力大。我省仍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加快推進階段,需要建造大量的基礎設施,比如城市設施、鐵路、公路、房屋等,需要相應加快配套第二、三產業的發展。2005年以來,全省工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年均提高1.6個百分點以上,今年已達40.3%,高加工度行業增加值佔規模工業的比重也提升到29.9%,工業化進程正在由重化工業主導的中期階段,加速向高加工度化的後期階段推進。從第三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看,目前美國的水平已達到80%左右,而我省近年來還下滑到了40%以下。四是技術進步的潛力大。我們測算,在改革開放以來我省工業產值的增長中,廣義技術進步的貢獻率,在1979-1988年只有37.2%,而到2001-2008年已提升到56.4%。當然,離發達國家早已達到70%甚至80%以上的水平還有相當差距。如果今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勞動力素質逐步提升、節能降耗做得更好、宏觀調控和企業管理不斷完善和創新,則技術進步的貢獻還將有增大,可有力地支撐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挑戰之一: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尚未消去,後危機時代的挑戰又已接踵而至。主要表現:一是出口拉動難以強勁恢復。全國近月出口降幅縮小,甚至止降轉升,主要是去年四季度基數較低的結果。明年還難以恢復到危機前連年增長20%以上的強勁勢頭。這是因為:首先,發達國家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需求回升緩慢,影響我們擴大出口。11月美國失業率為10%,接近26年來新高。歐盟預計今明兩年將新增700多萬失業者,失業率也將一路飆升至10.5%。其次,國際社會以「全球經濟再平衡」為藉口,加大貿易投資保護措施,壓人民幣升值,削弱我國出口競爭力。我國是世界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和外匯儲備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自然是首當其衝。第三,發達國家擬將徵收碳關稅,設置「綠色標籤」,抬高進口門坎,增加我國出口難度和出口成本。第四,我國在傳統製造業領域的比較優勢正在減弱,來自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據此判斷,我省產品、勞務、投資「走出去」的形勢仍不容樂觀。二是國際初級產品價格仍可能震蕩上揚。隨著世界經濟復甦,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增長加快,加上金融風險、美元貶值、投機炒作等推高國際油價上漲的現實因素和潛在因素很多,預計今後幾年石油價格將高位波動。美國能源署預測,2015年石油價格可能升至每桶110美元。近日,國際現貨鐵礦石價格已飆升至每噸106.9美元(含運費),比2009-2010年度合約價格水平高出47%,而今年3月末現貨鐵礦石價格曾跌至每噸59.1美元的最低點。各大投資銀行都上調了對2010-2011年度合約價格的預測,稱年度鐵礦石價格最高可能上漲30%。而此前他們預計價格會保持不變或上漲10%。如,摩根大通預計,2010-2011年度合約價格將上漲20%,並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分別上漲30%10%。黃金等貴重金屬的國際價格上漲的預期也在增強。這不僅加大我國通貨膨脹的外部壓力,也增加了經濟發展成本。我省的石油化工、鋼鐵等對進口原料依賴較大的支柱行業將可能再度受到衝擊而面臨困難。三是新技術、新經濟的發展任重道遠。近幾年來,美國、歐盟和日本等發達國家加大對新能源技術、節能技術和環保技術的開發和研究,作為推動未來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綠色經濟、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趨勢,新的產業群會因此出現。歐洲人已經可以利用低碳技術賺錢了。美國40%、日本60%的財政計劃也與低碳經濟有關。「低碳」市場越來越大,人們會越來越多地為低碳技術花錢,當然也有越來越多的經濟體會用「低碳」作為保護自己、打擊別人的工具。但具體到我國、我省,因為面臨轉型壓力,工業特別是粗放製造業將受到的較大衝擊。如果我們在全球綠色經濟浪潮中不能迎頭趕上,經濟社會發展將受到很大牽制,將拉大與發達國家的差距。

  挑戰之二:全國新一輪大發展已初露端倪,「後彎道時段」地區間的競爭更趨激烈。主要表現:一是競相加速發展。隨著「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的逐步奏效、出口形勢有所好轉以及去年同期增長基數較低的影響,近兩月來,我國經濟特別是曾遭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較大的沿海地區、內陸能源原材料大省的經濟加速回升,呈後來居上之勢。如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9.2%,比上年同月加快13.8個百分點,比10月份加快3.1個百分點,為連續7個月同比增速加快。我省11月份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24.7%,為近兩年來少有的高速度,但在全國仍相對落後。11月份,全國財政收入、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也高達32.6%27.6%,大大高於1-11月平均增長9.2%4.8%的幅度。預計明年全國經濟將進一步向好,首季就將有相當多的省份經濟增速出現「高開」,而我省基數較高,如果不能有效應對,增速可能放緩,位次難以靠前。二是競相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布局。如:廣東已爭取國家發改委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區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將投資3700億元建設總長1890公裡的軌道網,將廣州、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與港澳地區串連成媲美東京、巴黎的國際都市圈,至2020年全省城鎮化率將達80%。江西則獲得國務院批覆了《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定位為:建設全國大湖流域綜合開發示範區、長江中下遊水生態安全保障區、加快中部崛起重要帶動區、國際生態經濟合作重要平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規劃期為2009-2015年,遠期展望到2020年。三是競相搶佔產業升級的制高點。根據工信部前不久公布的首批62個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名單,除西藏自治區外,全國30個省、區、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都有示範基地分布。其中,東部地區29個,中部地區16個,西部地區17個。各地都亮出了特色,如:北京順義區、吉林長春市主推汽車產業;廣東佛山市、福建廈門火炬高產區主推光電顯示;江蘇無錫高新區主推傳感網;河北保定高新區和河南洛陽高新區分別主推能源裝備製造和節能環保裝備製造。上海市人民政府則在今年9月份印發了《2009-2012年上海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2009-2012年間,上海要根據建設『四個中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要求,抓住新一輪國際服務業轉移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戰略機遇」、「加快構建以服務經濟為主的新型產業體系,提升上海服務業國際競爭力。」

  挑戰之三:既要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又要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重點。然而,經濟社會處於發展黃金期和矛盾凸顯期的我省,還存在諸多兩難問題,其中,較為突出的有:一是繼續擴大內需的難題。投資高增長、信貸大投放等救市政策早晚要「退市」,如何保持長期穩定增長,得尋找新動力和新思路,得在更大程度上靠擴大內需。但就業形勢比較嚴峻、農民增收困難等因素,又可能使得消費需求再擴展的難度增大。全省城鎮每年新增100萬勞動力需要就業,約100萬人需要分流安置和再就業,以及高校畢業生和1000萬以上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問題特別突出,不容有失。特別是作為農業大省,生豬、棉花、油菜等農產品價格起落不定,將影響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二是繼續調整結構的難題。一方面高耗能產業比重較大,傳統產業升級壓力大,如,鋼鐵、水泥等屬於全國性產能過剩行業,而這些行業又恰恰還是我省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經濟發展的支柱,是財政的主要來源和就業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值得鼓勵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還剛剛起步,如: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產業、新醫藥、生物育種、節能環保、電動汽車等,能否在新一輪發展大潮中做大做強,還面臨激烈競爭。以汽車產量為例,全國今年預計可達1300萬輛,而我省尚只有21萬輛。高新技術含量比較高的醫藥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在規模工業增加值中所佔比重僅為2.2%1.2%。發展慢了,也遲早會遭遇過剩的時候。三是繼續協調發展的難題。現階段,我省急需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市化,但「三農問題」仍然突出。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特別是水利設施老化嚴重,2008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積佔耕地面積的71.5%,比1998年降低11.6個百分點。農產品加工業欠發達。2008年,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為198.75億元,只有湖北的66.9%。城鄉發展、居民收入乃至市州縣之間的差別仍很明顯,可用於投資建設的資源有限,要做到統籌兼顧很難。

  三、工作建議:朝著轉方式、可持續的大方向,穩增長,穩投資,在調結構、促開放、惠民生等方面做得更好

  明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做好明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對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面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為啟動「十二五」規劃實施奠定良好基礎,意義十分重大。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於做好明年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建議:

  (一)抓住機遇,穩住經濟增長。繼續確保經濟增長速度穩定在10%以上。我省是一個人口大省,儘管近兩年來經濟出現了「增長提速、位次前移」的勢頭,但人均水平仍然靠後,就業壓力沉重。2008年,我省人均GDP17521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5177元,居全國第21位、中部第4位。必須針對我省發展還不夠的實際,堅定不移保增長、謀發展。如果經濟發展慢了,就業、民生就無從談起,調結構和轉方式也就失去了基礎。特別是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仍在延續的背景下,稍有懈怠,就有可能坐失「彎道超車」的良機而前功盡棄。

  (二)夯實基礎,穩住投資步伐。繼續確保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速度穩定在30%左右。我省投資率長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007年後才開始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08年末,我省每萬人擁有的鐵路、高速公路裡程分別只有0.60.45公裡,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少24.4%30.9%,加快投資建設的任務繁重。必須繼續抓住難得的國家政策機遇,搶抓大項目、好項目:一是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農村公路交通、農田水利、文教衛生、防災救災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抓好產業發展。每年要爭取有重大產業項目上馬和投產,特別是要加大對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等創新前沿方面的投入。三是抓好小城鎮建設。我省現有建制鎮1101個,但大多缺乏相應的鄉鎮企業、農村服務業和農業產業化等支撐,因此,必須加強小城鎮功能建設,大力培育小城鎮的產業基礎和發展環境,提升小城鎮的產業規模和承載能力。四是抓好民生工程建設。特別是要突出加快環境保護、教育文化、醫療衛生、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等領域的投資。五是重點激活民間投資。2008年,全省非國有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4.9%,明顯低於全國平均72%的水平,今年1-11月為63.8%,佔比還出現下降。當前民營投資難以跟進,直接原因是國內外市場需求不足,但金融體系的束縛,非競爭性市場準入條件的限制,基礎產業和基礎部門的壟斷都是非常重要的體制原因。這些問題必須加快解決。

  (三)轉變方式,加快結構調整。緊抓政策機遇,突出加快提高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低碳化的水平,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為實現科學發展拓展新動力、新空間。一是以擴大消費為契機,做大做強消費品生產和服務業。近年來,我省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還明顯低於投資的貢獻,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要在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促進消費的基礎上,善於根據政策的導向,及早瞄準居民消費水平提高和結構升級大趨勢、大市場,配套加速相關產業的發展。如,農業中的糧食、蔬菜、生豬、水產都已是我省產值達數百億元的優勢產業,可進一步通過產業化做大做強。工業中耐用消費品生產是我省目前的「短腿」。1-11月,我省生產的汽車只佔全國產量的1.5%,彩色電視機只佔0.2%,家用電冰箱只佔0.3%,家用洗衣機只佔1.4%,電子計算機整機只佔0.01%。許多產品發展和升級的機遇難得,必須選準突破點,急起直追。第三產業的發展空間更大。房地產業、零售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產業的總產出大都已經超過了500億元,今後3-5年內有望挺進千億元產業方陣。二是以推進城鎮化為契機,拓展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空間。要利用工業化加速推進、國家將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等機遇,力爭我省城市化水平每年提高1.5個百分點左右,5-10年內趕上全國平均水平。這將起到擴大居民消費、帶動城鎮投資、提高進城農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等一舉多得的作用。三是以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為契機,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要認真落實省政府出臺的十二大產業振興方案和相關政策措施,爭取國家更多的支持。依託「四千工程」建設,促進產業協作,壯大產業發展基礎。力爭工業增加值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左右,5-7年內趕上全國平均水平。四是以發展低碳經濟為契機,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2008年,我省萬元GDP能耗比全國平均水平還高11.2 %。要利用危機所形成的倒逼機制,搶佔先機,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發展低碳經濟,改變能源結構,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倡導節儉的消費方式,優先發展兩型產業,積極推進節能減排。

   ()開拓市場,發展外向經濟。我省外貿依存度低,2008年為7.8%,進出口總額只佔全國的0.5%左右。要採取有力措施,努力穩定出口貿易。一是提高出口產品競爭力。要鼓勵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投入,不斷提高出口產品的檔次和質量,努力擴大高新技術產品和名牌產品出口。二是開拓外需市場。要進一步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在穩定傳統市場的同時,努力開拓新的出口市場。鼓勵企業積極參加國際展會,加強國際營銷方式創新,形成自己的國際營銷網絡,掌握產品營銷關鍵環節,提高出口產品利潤率。三是加大對出口企業扶持力度。要建立信息披露機制和出口風險預警機制,高度重視對國際市場動態信息、貿易夥伴國政策變化以及與國外的談判結果等情況的搜集、研究和發布,引導企業及時調整出口戰略和方向,規避出口風險。用足用好出口退稅、出口信貸等政策,加大對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的支持力度,營造良好的外貿發展環境。四是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努力優化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資力度,重點引進輻射面廣、產業關聯度大、能耗低的大型工業項目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同時,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按照國際慣例到境外投資,擴大市場空間,提高資源等生產要素的保障程度。

  (五)辦好實事,繼續改善民生。要借國家新一輪惠民政策的東風,把為民辦實事做得更好,把它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一是努力擴大就業。要注意引導吸納勞動力潛力大的傳統產業、服務業、中小企業、民營經濟的發展,廣開就業門路。要充分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培訓,不斷完善就業指導、職業介紹等就業服務,幫助失業人員儘快走上就業崗位。要擴大小額擔保貸款,鼓勵失業人員適當創業。要逐步健全失業保險體系,擴大失業保險的覆蓋面,加大保障力度。二是加強住房保障。要認真落實國家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市場監管,穩定市場預期,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勢頭。全面啟動城市和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工作,適當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和公共租賃房供應,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繼續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費,逐步提高居民在居住方面的生活質量。三是改善社會事業。2008年,我省與民生緊密相聯的社會文化事業還比較落後,如:每萬人擁有的藝術表演團體和場館、博物館、文化館、醫院等,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8%60%。要特別注意繼續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基層計劃生育服務體系建設,繼續改造建設一批縣級醫院和鄉鎮、社區衛生服務設施,完成重點中醫院建設,啟動實施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建設規劃。同時,積極改善農村和貧困地區辦學條件,推進農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和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

相關焦點

  • 任興洲: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和中央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
    在2020年第八屆中原資本市場論壇上,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任興洲女士發表了題為「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分析和中央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的演講。演講由三部分內容構成,分別為:世界經濟狀況、國內經濟狀況、中央對明年經濟工作和宏觀政策的部署。
  • 「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召開
    原標題:2021年中國經濟預見樂觀 進一步塑信心保安全促發展 「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召開12月5日,「2021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研討會在京召開。李平表示,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國內國際形勢複雜且多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3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對2020年全球經濟作出萎縮4.4%的預判。在充滿不確定性和複雜性的國際環境中,中國較成功地應對了疫情衝擊,統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不斐的成績。2021年中國經濟何去何從成為重中之重的問題。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為中國經濟保持安全與發展貢獻智慧與力量。
  • 重磅報告發布:《2020年網際網路輿情形勢分析與展望》
    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今天發布《2020年網際網路輿情形勢分析與展望》(下稱報告),報告從數據維度分析了今年以來的熱點輿情,並指出,今年的輿情形勢呈現出與疫情交織的特點,各方多措並舉克服疫情影響,推動各領域回到正軌並謀求創新發展。
  • 疫霾漸散,宏圖再展(上)——2021年度宏觀經濟形勢展望
    二、2021年全國與河南宏觀經濟形勢展望(一)經濟從「過高」增速逐步回到正常運行軌道2021年作為「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疫情之後「宏圖再展」的新起點。河南省方面,預計明年出口繼續延續恢復增長態勢,同比增長5-8%左右。隨著明年疫苗的大規模應用,美國、東協、歐盟等主要海外貿易夥伴經濟將進一步好轉,手機等電子產品需求可能會上升,手機作為我省最大的單項出口商品,佔據全省出口之一半以上,因而整體上出口將出現一定反彈。
  • 中國信通院發布《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2020)》
    論壇上,中國信通院發布了《中國工業經濟發展形勢展望(2020)》。白皮書以數據為基礎,分析了「十三五」和「2020年」我國工業發展的特點、問題,研判了「十四五」和「2021年」發展形勢,希望為政府、行業、企業決策提供參考。
  • 2020年全球經濟形勢分析及預測 中國仍將領跑全球
    報告認為,新冠疫苗的出現提高了全球經濟復甦前景,明年主要經濟體有望實現全面復甦,但復甦進程不一。中國仍將領跑全球,佔2021年全球經濟增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該組織提到新冠疫苗方面取得的進展,以及全球政府和銀行為減輕危機對經濟影響,所採取的一系列前行動。  「最糟糕的情況已經避免,大部分經濟體得到了保護,且有望迅速復甦,但對許多脆弱的人民、企業和國家來說,形勢仍然不穩定。」  OECD在最新的《經濟展望》中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收縮4.2%,這較9月預期4.5%的萎縮幅度有所減少。
  • 臨渭區老幹部服務中心集中觀看學習2021年經濟形勢展望與政策重點...
    報告會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黨組成員隆國強同志,圍繞深入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作"2021年經濟形勢展望和政策重點"專題報告。此次專題報告會總結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和展望2021年經濟情勢,講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經濟遭遇歷史性衰退,中國率先在全球範圍內取得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利,中國是唯一一個實現經濟正增長的國家。
  • 中山大學2021嶺南新年論壇(深圳):後疫情時代經濟形勢研判與展望
    王曦教授作主題演講嶺南學院副院長才國偉教授,圍繞「央行數字人民幣試點意義影響及前景分析」主題作了主旨演講。隨後,他還介紹了DCEP試行情況及其發展前景進行分析。才國偉教授作主題演講嶺南學院院長助理魯曉東教授發表了主題為「新冠疫情與全球經濟大周期」的演講,他基於對卡爾·波蘭尼經濟史觀的研究,判斷後疫情時代全球宏觀經濟衰退會長期存在,並提出全球經濟將進入「4D
  •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和2019年展望
    原標題: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和2019年展望 不久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全面部署2019年經濟工作,提出了「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八字方針,為我們堅定信心、深化認識,做好2019年經濟工作指航定向。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經濟工作任務十分繁重。
  • 王毅總結今年中國外交成果 展望明年外交工作
    今年的中國外交更具主動性和開創性,可謂開局順利,成果豐碩,開闢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局面。記者:今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外交開局之年,您認為今年的中國外交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王毅:2013年是中國外交工作不平凡的一年。
  • 2018年就業形勢分析與2019年展望
    在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的有力支撐下,我國整體就業形勢延續穩定向好勢頭。但也應注意到,就業領域存在的一些區域性、結構性和體制性問題仍比較突出,對實現高質量就業將產生不利影響。1.就業整體形勢延續穩定向好
  • 世界經濟貿易形勢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以來,世界經濟形勢急劇變化。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蔓延,引發全球公共衛生危機,對社會秩序和經濟活動造成巨大衝擊,衝擊程度會超過國際金融危機。預計世界經濟衰退風險將大幅上升。
  • 疫情反彈形勢嚴峻 歐美經濟復甦前景難料
    由於解封措施的進展速度不及最初的預測且經濟受疫情影響程度比預期嚴重,歐盟日前下調了今明兩年經濟預期。與此同時,美國多州疫情反彈令經濟復甦困難重重,也對全球其他地區的經濟造成拖累。  歐盟下調今明兩年經濟預期  當地時間7月7日,歐盟委員會公布了最新的經濟展望報告。報告稱,歐盟和歐元區今年經濟萎縮程度將比此前預期更嚴重,明年復甦也將更緩慢。
  • 柳英:2018年臺灣地區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下)
    今日發表內容為展望2019年臺灣經濟五個風險點。  乏力增長與壓力重重  ——2018年臺灣地區經濟形勢回顧與展望(下)  二、2019年臺灣經濟主要風險點世界銀行更是以「前景趨暗(Darkening Skies)」為題發布今年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指出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將放慢至2.9%。尤其是大陸和美國作為臺灣地區重要的出口市場,美國GDP增速由2018年2.9%下降至2.5%,長達9年的經濟擴張或已見頂;大陸增速則由6.7%下降至6.2%,「發展環境更為複雜,挑戰與困難增多」,進入中速增長平臺。
  • 2020年就業形勢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原標題:【新華財經年報】2020年就業形勢分析及中長期展望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成效、經濟走上復甦軌道、扶持政策加碼和落地,2020年我國就業呈現開局低迷
  • 艾略特波浪理論暗示大宗商品明年形勢嚴峻
    分析人士指出,技術圖形暗示大宗商品明年形勢恐更為嚴峻。  自1970年代以來就一直追蹤大宗商品周期的United-ICAP首席技術分析師Walter Zimmermann說:「行情恐怕會更壞。」  歷經金融危機以來最糟的動蕩後,大宗商品多頭希望新的一年能夠迎來轉機,但是起源於經濟大蕭條年代的艾略特波浪理論卻發出令人失望的信號。  Zimmermann表示,彭博大宗商品指數即使跌到16年低點,投資人還是必須再等一年才會有反彈行情。
  • 明年中國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
    總部位於法國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最新報告說,二十國集團(G20)國家三季度經濟復甦勢頭強勁,但仍明顯低於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同期水平,整體經濟較2019年三季度萎縮2%,僅有土耳其和中國經濟實現同比正增長,分別增長5.4%和4.9%,英國經濟降幅最大,下降9.6%。
  • 原創| 2019年商業銀行資產負債形勢分析與展望
    2018年以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錯綜複雜,銀行業經營穩中求進,取得了較好的成績。但是隨著全球經濟政策錯位加劇,地緣政治、貿易保護主義不斷抬頭,國內經濟有效需求不足問題開始顯現,風險隱患不斷增多,商業銀行經營所面臨的市場環境正出現深刻變化和調整。鑑於此,本文對2018年商業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形勢和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從五個方面對2019年資產負債形勢進行了展望,並提出了相關建議。
  • 全麵塑造新優勢 奮力培育新動能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全省廣大幹部...
    12月24日至25日,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在貴陽召開。會議總結全省2020年經濟工作,分析當前貴州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對來年全省經濟工作作出部署。  回望過去,展望未來。會議的召開引起全省廣大幹部群眾廣泛關注,大家紛紛表示,2021年是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將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省委、省政府關於明年經濟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團結一心、真抓實幹,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塑造新優勢、培育新動能,鼓足幹勁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形勢分析
    高考網小編根據職友集網站(http://www.jobui.com)的數據整理高考各大專業就業形勢分析。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就業形勢怎麼樣?下文從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在各地區的就業數據,就業排名及專業對應的職業等方面為各位高考生分析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就業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