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美國強生公司宣布停止銷售多款在亞洲和中東流行的美白霜。
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而死事件,引發的種族歧視還在全球持續發酵。這波BLM(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浪潮,波及了各行各業,遊行示威者便借著這個機會,開始抵制抗議各種涉及歧視黑人嫌疑的品牌以及產品。
01
在這場反對種族歧視的運動中,美妝個護行業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國際很多美妝日化公司,都在公開場合被指責旗下的美白產品包含種族歧視的意味。
近日,黑人牙膏被質疑種族歧視,這個品牌的英文名起初名為「黑人」(Darkie),包裝上印著一個戴著大禮帽的微笑著的黑人男子。該品牌後來更名為「達利」(Darlie),但其中文名稱目前依然是「黑人牙膏」。
高露潔方面作出回應,表示正在與合作夥伴協商,對品牌的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審查和進一步完善,包括品牌名稱。
很多人感慨,這個被叫了80多年的中國品牌,如今卻面臨著改名。
6月19日,美國強生公司下架、停售多款美白產品。旗下的露得清、可伶可俐一直受到輿論的攻擊。露得清產品廣告描述如何使消費者的皮膚「白得更徹底」,在印度很多用戶,都稱讚其可伶可俐產品可以提亮膚色,使皮膚白皙光滑。
據悉,「可伶可俐」和「露得清」兩個品牌的產品線並未在美國市場銷售。
在一些人的觀念裡,強生公司旗下的這些美白產品包含著「白色皮膚比深色膚色更好」的強烈暗示,具有種族膚色的諷刺意味。
強生公司出來解釋這些產品也許傳達了『白色皮膚更佳』的觀點,但是,這並非是他們的初衷,他們始終認為健康的皮膚就是最美麗的皮膚。
為了體現公司的反種族主義觀念,強生公司在上周就宣布會提供匹配多種顏色的創口貼以符合不同膚色。
02
2019年,全球共售出近6277噸美白產品,其中包括抗衰老產品或祛斑霜,美白產品在化妝品市場上的需求是極其大的。除了強生公司,寶潔、聯合利華、歐萊雅、雅詩蘭黛等公司,同樣也因為銷售美白抑制黑色素的產品,受到眾人的詬病。
聯合利華旗下品牌多芬也被指責種族歧視,主要是因為其在facebook上的廣告,廣告中一名黑人女性在使用多芬的產品後,脫掉T恤突然變成了白人女性。該廣告的的「黑人變白人」畫面在網上引發廣泛的轉發和討論,被網友們認為有「種族歧視」嫌疑。
對於使用美白產品就是種族歧視的說法,小編其實是不太認同的,畢竟在中日韓等亞洲地區,追溯悠久的歷史淵源,其審美觀基本上是以「白皙」為美,中國人民自古觀念就是「一白遮三醜」,古代女子都會用珍珠粉、很多名貴的藥材來使自己的皮膚白皙光滑,膚若凝脂、膚白貌美等都是古代對女子的讚美。
小編個人覺得,「以白為美」並不是什麼罪過,只要這種美是以健康、安全的方式達到的。畢竟每個人都有權利根據自己的審美,來追求自己心目中所認可的美,前提是不損傷他人利益即可。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