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5日,大江晚報頭版刊出教師節感恩「表白信」以來,吸引了眾多不同年齡層次「學生」們的積極參與,在教師節前夕,掀起了一陣請老師上頭版的「感恩」潮。一封封來信,字字真摯、句句真情,講述了一個個生動的師生故事,也讓我們認識了許多可愛可敬的老師。
教
師
節
快
樂
9月9日上午,
本報記者兵分六路,
帶上精心準備的鮮花,
與六位「學生」一起,
給老師送上「驚喜」。
蕪湖市盲人學校
朱鴻偉老師
16歲的杜娟是先天視力殘疾。
6年前,離開淮北老家的她來到蕪湖盲校學習盲文、定向行走、文化課等義務教育階段內容,今年剛剛升入中專學習技能。
29歲的朱鴻偉老師則是在本科畢業不久後視力迅速下降致盲的,自3年前來到蕪湖盲校學習後,朱鴻偉在這個溫暖的大集體中又漸漸找回了樂觀和自信。
在杜娟眼中,學生時代的朱老師就像兄長一樣親切,將難能可貴的善良、好學、積極等正能量傳遞給了她。
1年前,作為優秀畢業生,朱鴻偉開始留校任教,這份特別的情誼又通過師生關係延續。
「最開始,朱老師教我們班數學,今年又開始教中醫基礎理論。」杜娟還在信中介紹,今年朱老師利用休息時間教會她使用電腦,不僅如此,朱老師還免費為盲校畢業生補習文化課,今年有三位盲生如願以償考上了大學。
撫摸著特別的盲文感謝信,接過大江晚報特意訂製的鮮花,再仔細聆聽著一句句真情「表白」,朱鴻偉老師連呼,「這真是最溫暖的教師節禮物!朱鴻偉也因有這樣一位綜合素質好的優秀學生而自豪。
「感謝您為我點亮一盞燈,投入希望的光,我一定好好學習,刻苦訓練,不辜負老師們的教誨,將來像您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四張厚厚的盲文感謝信,將一位盲人學生對一位盲人老師的愛戴和感恩深深表達出來。雖然眼睛看不見,不過這份悠悠感人的師生情已在彼此心中紮根、發芽…
無為市赫店中心學校
許尚榮老師
「我是一撇,
許老師是支撐我的那一捺」
「許老師曾經問我們,為什麼人字是一撇一捺。因為每個人的成長,都需要互相的支撐與鼓勵。現在想起來,我是一撇,許老師就是支撐我的那一捺。」
22歲的錢舒暢認真地說,在這個教師節之際,這個從脫貧村走出的少年託記者向他的初三班主任許尚榮獻上鮮花和一封親筆信,轉達他心底裡多年來的感謝。
錢舒暢的老家在無為市赫店鎮宏林村,初中在赫店中心學校就讀,家裡的經濟條件很不好。初三分班,他認識了語文老師兼班主任的許尚榮。
現在的錢舒暢已經是大四學生,在馬鞍山的皖江工學院就讀安全工程專業。但在6年前,他可是個不折不扣的「差生」。
赫店中心學校許尚榮老師展示錢舒暢寫給自己的信
「成績不好,心裡經常很沮喪,對考高中沒底。」他這種情況,自然成了許尚榮的重點關照對象。「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許老師在辦公室對我說,量變會引起質變,不要放棄,努力會有成果。」
最後,舒暢考上了無為排名第三的高中,他自己都有些難以置信,「許老師就是我初三的那道光,沒有他,就沒有我的蛻變。」
9月9日下午,記者來到了赫店中心學校,彼時許尚榮老師剛剛結束了一堂九年級的英語課。1981年出生的許尚榮有著一張清秀的娃娃臉,已經在基層學校教書整整16年。
接過記者手中的花束與信件,許老師頗為感動,他說這是今年教師節最大的驚喜,「作為老師,被學生記得和感謝,是最大的欣慰、幸福。」
許老師教他學習方法,給他加油鼓勁。「這個孩子其實特別懂事。一次上課時我突發胃疼,有學生去倒水,有學生幫忙拿藥,錢舒暢上來幫我揉,還一直安慰我。」
從事基層教育工作多年,許老師深知教育對農村孩子、貧困孩子的重要。「我們學校有不少留守生、貧困生,我每周都會組織班會,讓他們演講、表達,讓他們提高自信心,不怯場不怕生。」日常的工作雖然辛苦平淡,但教書育人的成就感是無可替代的。
採訪結束時,許尚榮老師由衷地說:「老師借用教育這雙手,託舉起鄉鎮的孩子們,孩子們憑著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就像錢舒暢一樣,擁有更大的舞臺,發揮更大的人生價值。這是學生的幸事,也是老師的幸事。」
蕪湖市萃文中學
(大學城校區)
周平老師
「您就像冬日的暖陽,
讓我感到溫暖」
9月9日上午9點30分,趁著課間休息,靦腆的陳浩推開周平老師辦公室的門,將一束紅色的康乃馨遞給老師。他打開報紙頭版,鄭重地將醞釀已久寫下的教師節「表白信」讀給老師聽,周平老師一邊聽一邊露出笑容,笑裡透著由衷的欣慰。
「您就像冬日的暖陽,讓我感覺溫暖。只要一有煩惱的事對您說,您總是非常有耐心地引導我。因為我是轉學生,英語很多都沒有學,您指導我學習,送我學習資料,當我有進步時,您給我獎勵,還總是給我鼓勵……」陳浩字裡行間歷數著師生間那些溫暖的細節。
今年剛上初三的陳浩,老家在安慶。他曾經是一名留守兒童,小學時只學習過一年英語,初中時隨著父母來到蕪湖,進入蕪湖市萃文中學(大學城校區)就讀,從此他遇到了如父親般的周平老師。
英語學習上,幾乎是從零開始,周老師課上課下一點點地給陳浩補上基礎。陳浩雖然基礎差,卻極為勤奮,在老師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到了初二,英語成績就已經在班級達到中上水平。
在生活上,陳浩性格內向、不愛說話,還時常與父母發生「衝突」,甚至曾經離家出走。「我認為,要想教好孩子,功夫在課外。」
對於這樣敏感、經常產生負面情緒的孩子,周老師「因材施教」,破例讓陳浩保留手機,陳浩遇到「煩惱」,就會給老師發微信傾訴,無論是假日還是夜晚,周老師都耐心地聽他說話,為他解憂。
「我教他3年,也要為他未來的30年考慮。」周平老師重視學習,卻不一味地看重分數,他更重視的是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
當他發現陳浩學習努力,在處理與父母、同學等關係上卻存在一些問題,而班級裡的流動兒童較多,他們也或多或少存在類似的問題。於是,他積極地聯繫上長期關注兒童青少年發展的安師大社會工作專業王傑老師,讓陳浩等流動兒童參加蕪湖市第五屆社會組織公益創投項目「樂優力」流動兒童正面成長服務項目。
一年以來,在專業社會組織的指導下,周老師與社工組織一起通過多次家訪、引導家長親子閱讀、在班級開展「社工伴學」等多項活動,讓陳浩等流動兒童在家庭關係、學習習慣、社會交往等多方面得到了明顯改善,「這些看似與學業不相關的『課外功夫』做足了,課內的成績也有了提升。」
「老師我一定不浪費學習的機會,更加珍惜時間,在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我一定會比原來的自己好,這些正能量是您給我的,我很感激。願周老師健康快樂,天下所有老師健康快樂!」
這個教師節,陳浩用感恩的心聲讓周老師上了回「頭版」,周老師也收穫了辛勤耕耘「靜待花開」的快樂。
來源:大江晚報記者 芮娟 程茜 顧婭 文 許誠 吳安亞 汪武 攝
編輯:大橙子
●蕪宣機場飛行場道工程全部建成●剛接手的菜鳥驛站,為何面臨關停?
●鳩江區將再添一所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