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虛度
文字原創 / 陸渭南
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在深秋往初冬轉換的季節。我與閨蜜從鎮江到南京再到成都,不過是大半天的時間。空間的概念還沒有清醒,成都燈紅酒綠的浮世繪已鮮活地鋪設在眼前。
成都很暖,攝氏25度,我們預估外面很冷,我們在去往陌生的地方時,總是想著多帶寒衣。甫一放下行李,就被成都的朋友接了去一家飯店。飯店的名字很成都,三缺一。上了一瓶2斤裝的古藺郎酒,醬香型,53度。你瞧,它敦實地立在桌上,像一團火,等待開啟。
傳統醬香型白酒,醇、香,在變態辣的火鍋王國,這酒很柔軟。
三缺一,朋友對這個飯店名很上心,念了幾遍,竊笑。我不懂麻將的打法,不得三缺一的精髓,所以笑不起來。吃飯桌設在大院子裡,幾棵闊葉大樹下,桌椅杯盤,小狗在地上亂轉。筷子非常有個性,比我們日常用的筷子長出去三四寸,範式很粗獷,每根筷子的竹節疤都不一樣,原生態。
晚上的氣溫有20度左右,初冬的風,溫情脈脈的。幾個成都本地人,很會點菜,他們照顧著我們的口胃,點的菜不辣。在辣菜中點不辣的菜,成都的男人真的很有情意,很疼人。
成都人待客講普通話,內容卻是成都女人如何吃辣,如何治理男人。成都男人怕女人,這是事實,但卻也是城市文明的結果。八九個人,剛聚合起來一桌,其實都比較陌生,但主客盡歡,這是吃好一桌成都美食的前提。
這道菜,可以當主食,叫葉兒粑,餡是蘿蔔豬肉,非但不辣,還有些甜味。可能是現蒸的米粉香浸透到了裡面。後來我們在寬窄巷子看到的葉兒粑,外面是包了一層綠葉的。
第二天,我們自助遊。不得不說,成都的旅遊業非常火爆,沒有淡季。即使是第一次去成都,也完全不用擔心出行問題。這個景點與那個景點之間不僅有專車,而且在景點都設有賣票點。掃碼買票,5分鐘就可上車。
是先去看熊貓還是去都江堰,隨意隨性。這個城市給人的感覺是不緊不慢,遊客自由散漫,完全不用行色匆匆地趕景點。在成都,自助遊是首選。
我們就這樣到了錦裡。走走停停,一路擼串。我們像熊貓一樣任性,吃吃玩玩,虛度光陰。到了這家茶樓下時,邁不動步子了。哪兒也不想去,天色已晚又如何?上了樓,喝茶,吃瓜子,望呆。川地美女給我們泡茶,四川本地的紅茶,然後端出一碟貓耳朵零食。
沒有書香,也不需要書香。我們喝茶,釋放疲勞以及多餘的情緒。
看著樓臺下湖面的日影一點點淡去,看著燈影亮起來。一批批客人來了,坐下來喝茶,聊天。時間是個什麼東西,它一直匆匆忙忙,像流水從不停止。但在這裡,我們不必理會它,心情越來越好,同伴展開了笑臉,歡喜得像個孩子。
我們尋歌聲而來,小小的館子裝不下絡繹不絕的旅人。我們在玉林路來回走了兩遍,一直在與心中的慢生活相印證。天黑了,我們不需要往家趕。我們浪在街頭,讀晚風與霓虹,與同為旅人的紅男綠女擦肩而過。
來玉林路的小酒館打卡,聽趙雷的《成都》,然後就一首一首地放宋冬野的歌。我最喜歡的一句歌詞是「愛上一匹野馬,我的家裡沒有草原」,感覺這句簡單的歌詞承載太多太多的內容。
與許多人一樣,大愛成都。它就像理想中的愛情,溫暖、富足、篤定、包容、耐心,地老天荒。它讓人沉淪,讓人流連。
我們去小酒館旁邊的九月火鍋店。9月,歌中帶著淡淡憂傷的9月,是離別也是重逢。是相思也是期望。
即使在成都,即使下了決心,我們還是對正宗地道的成都火鍋敬而遠之。美麗的成都女人看我們把辣椒全撈出來擱在碗裡,笑著說:你們真不能吃辣,不辣哪裡叫火鍋。
匆忙的旅行,留下的卻是深刻的記憶。
我想去成都,儘管剛剛離開。
文字原創
感謝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