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仁藥業跨界收購韓束,醫療諮詢公司Latitude Health合伙人趙衡在採訪中表示,企業開拓消費類業務可以作為新的增長點,但目前跨界成功的案例並不多。「目前主要是雲南白藥和王老吉比較成功,其他都沒有看到很大的增量」。
然而,10月22日,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雲南白藥)跨界日化單品——雲南白藥牙膏被爆添加血液科醫生常用的止血藥(氨甲環酸),陷入「處方藥」風波。業內人士認為,此次產品功效被質疑對正處於混改、重組整體上市關鍵期的雲南白藥來說可能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到公司未來業績。
無須擔心副作用 但也沒什麼用
一直以來,雲南白藥牙膏都被消費者作為一種防止牙齦出血的典型牙膏代表。而近日,雲南白藥牙膏外包裝標出含有氨甲環酸成分,引得一位微博實名認證為「三甲醫院血液科醫師」的網友博雅發帖稱,該成分是血液科醫生常用的止血藥,並且是處方藥。
「揚言靠中草藥止血的牙膏,止血功能是由於加入了該種西藥成分,」網友博雅在其微博中擲地有聲地質疑道。所謂的「藥用牙膏」並非藥物,仍屬牙膏,所以依然需要化妝品許可證上市。經健康界查驗,雲南白藥牙膏盒上所標註的化妝品生產許可證號「雲妝20160015」,是由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於2016年11月2日發給雲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方網站截圖
一位雲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保妝處工作人員表示,只要添加成分不在《牙膏用原料規範》的禁用組分裡,都可以使用,「但前提是用在人體內是安全的,那安全如何判定?就需要通過生產企業的檢驗報告和技術規範來保證,並由企業自己存檔。」
對此,北京鼎臣醫藥諮詢創始人史立臣在接受健康界採訪時也表示,目前國內處方藥使用的現狀是「無授權,不禁止」。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與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的《牙膏用原料規範》(GB22115-2008)可知,雲南白藥牙膏中所含的「氨甲環酸」,並不在禁用組分之列。
就此事件,健康界今日致電雲南白藥董秘,但截止發稿,其電話並未接聽。
10月23日9點22分,雲南白藥官網發布聲明稱,雲南白藥牙膏組合使用的所有成分均符合國家和國際的相關通用規定,無違法添加成分,更未使用禁用成分。同時,回應中公司還提到,氨甲環酸是廣泛運用於功效牙膏中的一種常用成分,目前國內外多種功效牙膏都使用了此成分。
來源自雲南白藥官網
「牙膏中含有的氨甲環酸,如果是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批准下添加的,使用者就不用過於擔心。」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血液科主任丁曉慶稱,牙膏使用過程中,每次刷牙期間通過口腔黏膜吸收的氨甲環酸量很小,因此對於氨甲環酸與其他藥品聯合使用時產生的副作用倒是不用過分擔心。
江蘇省口腔醫院專家孫志達還表示,藥物牙膏添加止血成分,本意是想通過藥物改善局部情況,但是這種作用最好在配合醫生治療下使用,如果單純靠使用藥物牙膏止血成分來減輕止血表面症狀,而不去做相應處理,只能是延誤病情,容易造成「治標不治本」的現象,耽誤了口腔疾病。
而歡樂口腔維成分院院長李江明則明確表示,雖然作為日常用品,牙膏中含有的氨甲環酸濃度不會很高,含有氨甲環酸的牙膏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太大影響,但牙醫並不建議大眾在牙齒健康時使用藥用牙膏。李江明說,「對於健康的牙齦,普通牙膏就可以滿足健康需求。一般牙膏的主要成分是塑形劑、芳香劑和摩擦劑。這三個成分就可以組成牙膏來輔助清除菌斑。」
若消費者聽取牙醫建議,那麼雲南白藥牙膏也就離「涼涼」不遠了,與此同時雲南白藥的市場份額也會無疑會大大縮水。
曾是業內公認成功案例
一位醫藥行業人士曾表示,此次雲南白藥牙膏成分問題之所以引發關注,同其在市場上的佔有率不無關係。在醫藥企業跨界日化的嘗試中,雲南白藥被視為一個成功案例。
雲南白藥牙膏作為雲南白藥旗下明星產品,是雲南白藥四大業務板塊(藥品、健康產品、中藥資源和醫藥商業)中,健康產品板塊的主要產品。截至2018年5月,雲南白藥牙膏市場份額為18.1%,在國內品牌中排名第二,同比增幅達11%。
據云南白藥官網公布的信息,2018年8月13日,雲南白藥牙膏已通過國際權威第三方認證機構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公司審核,並獲得美國FDA GMPC認證證書。這標誌著,雲南白藥牙膏的管理體系符合美國FDA《化妝品良好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要求。公司認為,獲得美國FDA GMPC認證證書,將為雲南白藥牙膏開拓海外市場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從問世到衝出外資品牌的包圍、躍居行業前列,雲南白藥牙膏僅用10餘年。在雲南白藥轉型獲得成功之後,不少藥企也嘗試進入日化領域。
以牙膏產品為例,自雲南白藥牙膏暢銷以後,各種功能性牙膏層出不窮,片仔癀、冷酸靈、舒適達、好易康等都有不少可以和雲南白藥競爭的高端產品。就連白雲山、濟川藥業和九芝堂等藥企,也不斷試圖擠入牙膏這一片紅海。但在藥用牙膏領域,影響力和市場份額最有說服力的仍是雲南白藥。
同樣,雲南白藥後續的一系列跨界產品,再也沒能打造出如雲南白藥牙膏一般的第二個爆款。
「將中藥成分作為營銷點,雲南白藥可以說搶佔了先機,且在具備品牌背書的情況下,它主打的功效以及在定價上的策略獲得了一批忠實消費者。」一位醫藥行業專家在《國際金融報》採訪時表示,日化領域的產品以及渠道變革等並不是一些藥企能夠適應的。
近五年來首次負增長
雲南白藥的股價不容樂觀。5月28日,其股價達到近期的118.45元最高峰,總市值接近1200億元。而截至8月20日收盤,已累計下跌38.45元,跌幅接近33%,超過380億元市值蒸發。既有受大盤整體下跌所累,也體現市場對其信心不足。
為提升自身的經營活力和資源整合能力,2016年12月,雲南白藥控股通過增資方式引入新華都進行混改;2017年6月,白藥控股又通過增資方式引入江蘇魚躍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成為第三方股東。
混改中,陳發樹和吳光明以310億元,獲得了白藥控股55%的股權。由於股權分散,雲南白藥從雲南省國資委實際控制變成一家無實際控制人的上市公司,市值仍位居雲南上市公司第一位。
「混改是出於提升運營效率、生產效率,最終以達到提升市場競爭能力為目的。」但目前,介於股權幾乎平分的狀況,讓史立臣認為,公司很多的決策權問題將變得很難有「拍板方」。像雲南白藥這種混改案例,將來也必將為投資界敲響警鐘。
此外,從雲南白藥2017年財報、2018年一季報和半年報所披露的業績表現看,雲南白藥的營收增速明顯放緩,2018年半年報,雲南白藥營收為129.7億元,增速為8.47%。而去年同期的增速是14.43%。
值得注意的還有另外一個指標,就是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股東淨利潤,2017半年度淨利潤是14.36億元人民幣,而2018年這一數值是14.18億元,出現近五年內的首次負增長。
在趙衡看來,目前,雲南白藥面臨業績增長放緩的瓶頸期,在此情況下白藥控股一方面通過混改尋求外部資金提升公司經營活力;另一方面在通過白藥控股整體上市獲得更高的市值,從而獲得更多資金推動混改繼續發展的同時進一步盤活公司經營活力。
目前,雲南白藥因籌劃與控股股東雲南白藥控股有限公司整體上市相關的重大資產重組事項,處於繼續停牌中。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牙膏功能被質疑對雲南白藥可能會造成一些不良影響,產品功能被質疑會影響到部分消費者對雲南白藥牙膏的信任,甚至可能會波及到未來公司業績。」
至於將來公司業績,趙衡表示,「還需主要看未來3-6個月的出貨量,如果下降就代表市場需求在減少。」對此,史立臣則直接表示,復盤時勢必有走低趨勢。
股價連續下滑,如今唯一的明星產品又被市場質疑,雲南白藥後續如何?健康界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