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開展手工旗袍製作培訓班 讓傳統文化接續傳承

2020-12-23 瀟湘晨報

為傳承手工旗袍製作技能,培育、孵化地方人才,近日,石屏縣文化和旅遊局與嵩明縣喜客旗袍藝術館合作,在石屏縣開展了手工旗袍製作技能培訓班。

為自己親手製作一件旗袍是什麼樣的體驗?帶著好奇小編走進玉屏書院旁的尊經閣,只見學員們坐在縫紉機前,用腳慢慢地蹬起踏板,聽縫紉機發出輕鬆的聲調,就像快速走起來的小鬧鐘一樣,時光仿佛就在這樣的聲響中退回到了歲月靜好的年代。

此次培訓班的授課老師是嵩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旗袍製作代表性傳承人、被譽為「雲南旗袍收藏第一人」的金梅老師,2020年初金梅老師在石屏古城舉辦了金梅·絕代風華旗袍收藏展。「老師很負責任,都是一對一輔導,這次的學習不僅讓我們圓夢自己製作旗袍,也讓我們對旗袍文化有了更深的認識。」學員們表示。

據悉,喜客旗袍藝術館提供優質教學資源,對報名參加的學員開展為期一個月的技能培訓,內容涉及旗袍傳統製作技能的量身及量身尺寸的運用、旗袍製版與裁剪、縫紉及製作工藝、美學與設計、手工盤扣等綜合專業技能知識。

文丨普秋屏

圖丨石屏縣文化和旅遊局

責編丨沈藝

審核丨陳大衡

各位小夥伴,紅河文旅的投稿郵箱已經開通,歡迎各位讀者朋友積極來稿哦!

投稿郵箱 : hhlysck@163.com

【來源:紅河文旅】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北京海澱開展非遺文化進社區 傳承傳統文化
    為使人們體驗京津冀不同地區非遺大師和傳承人的手工絕活,領略風格迥異的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強化對非遺項目的保護意識。海澱區各街鎮社區開展非遺文化進社區活動。  內容多樣傳承傳統文化 兔爺手工製作 來源:海澱文明網  兔爺手工製作 近日,萬壽路街道沙窩社區組織開展了一場
  • 傳承民俗文化 福建少兒體驗傳統「蓮花燈」手工製作
    中新網福州1月13日電 (葉秋雲)為了讓少年兒童了解福建民俗文化,體驗傳統手工藝的魅力,自2019年1月起,福建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攜手福建民俗博物館開展「小手傳承民俗,匠心潤養童心——少兒民俗手工藝製作體驗系列活動」。
  • 市民與非遺技藝零距離 杭州開設傳統手工培訓班
    手工盤扣今天記者從杭州市運河綜保委了解到,工美學堂將開設傳統手工培訓班,讓市民與非遺技藝零距離。  據了解,首期培訓班為手工盤扣製作培訓。別看只是小小的一顆扣子,它有二十多個品種,可為旗袍增色不少。培訓時間定於9月12日(周一),活動地點在拱墅區橋弄街6號(拱宸橋西)工美學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致電88197518報名。
  • 文化共傳承 | 親子繽紛樂!蘭桂家綜開展嶺南建築手工製作活動>>
    為了進一步促進社區居民、兒童青少年對嶺南文化的認識,傳承優秀的嶺南文化,蘭桂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近期舉辦系列暑期服務活動。近日,蘭桂家綜圍繞「嶺南文化共傳承」主題開展了嶺南建築手工製作活動,12組親子家庭參與本次活動。
  • 香花橋街道天一村組織村民製作「旗袍盤扣扣頭胸針」手工活動
    為了豐富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的幸福感,香花橋街道天一村於近日在村部會議室開展了一次有意義的旗袍盤扣扣頭胸針手工製作活動。   盤扣,也稱為盤紐,可稱得上是中國傳統的一個符號。盤花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是中國人對服裝認識演變的縮影。我們經常可以在旗袍上看到各式各樣的盤扣,其實盤扣是布條經手工盤制而成,服裝經各種藝術造型盤扣裝飾後顯得更加典雅大方。
  • 開封:"迎新年 掛彩燈"手工創意燈籠製作弘揚傳統文化
    為了弘揚、傳播傳統文化,培養青少年對傳統工藝的興趣和愛好,提高中小學生創新和動手能力,同時為開封市景區「大宋上元燈會」徵集作品,開封市教育局、市文廣新局、開封宋都古城文化產業園區聯合開展「迎新年 掛彩燈」手工創意製作比賽活動。
  • 青島寧安路小學開展「樂享傳統文化 喜迎美好新年——傳統手工製作...
    為弘揚傳統文化,感受傳統節日魅力,青島寧安路小學開展了「樂享傳統文化 喜迎美好新年——傳統手工製作」活動。一張張喜慶的年畫、一幅幅美麗的扎染作品、一件件生動的手繪葫蘆……同學們自己動手製作各種民俗工藝品,品味濃鬱的中國風情結,寧安校園裡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傳統文化紮根於同學們的心中。
  • 通州區潞城鎮創新形式開展手工編結培訓班
    手工編結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技藝,通過手工編結的培訓,學員們在掌握一技之長的同時,將傳統文化轉化成經濟效益通過手工編結實現增收致富。11月27日,潞城鎮社保所組織的手工編結線下培訓班在北京中農富通科技園的大教室進行,全通州區70名學員都將來到這裡交流編結技藝,學習編結技能,這其中包含潞城鎮35名學員。
  • 樂享傳統文化,喜迎美好新年,青島寧安路小學開展傳統手工製作活動
    為弘揚傳統文化,感受傳統節日魅力,青島寧安路小學開展了「樂享傳統文化 喜迎美好新年——傳統手工製作」活動。一張張喜慶的年畫、一幅幅美麗的扎染作品、一件件生動的手繪葫蘆……同學們自己動手製作各種民俗工藝品,品味濃鬱的中國風情結,寧安校園裡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傳統文化紮根於同學們的心中。
  • 傳統文化傳承 上海探索新路
    在上海,目前已經形成了傳統文化教育路徑,優勢與特色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進校園」與「進社區」聯動的傳承教育模式、展示教育與實踐課程教育的雙重作用發揮,以及發揮地域特色和打造地域品牌等。  文化傳承百花齊放  上海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副教授常峻主持了一項傳統文化教育路徑研究,相關報告近日出爐。目前,進校園的傳統文化教育與傳承種類繁多,呈現百花齊放態勢。
  • 我們接續傳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
    版首語 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2020年,傳統文化工作備受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上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2020年,博物館在疫情下主動求變,「雲展覽」破局走紅;2020年,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我國文物追索取得新成果;2020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成為世界第一……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火起來」了。
  • 非遺文化 | 市中區文化館少兒「面泥塑傳統手工技藝」 非遺公益培訓班開課了!
    市中區文化館少兒「面泥塑傳統手工技藝」 非遺公益培訓班 民間麵塑由麵食文化發展而來,歷史悠久,為人們展示著一種獨特的藝術魅力。棗莊市市中區「面泥塑傳統手工技藝」 已列入市中區第八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本次活動我們邀請到了該項目的第四代傳承人闞宗勤先生,來為孩子們講述面泥塑文化,傳授面泥塑傳統手工製作技藝。活動旨在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們通過親身了解和親手實踐來感受家鄉文化,從小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和創造發明興趣,進而萌生家鄉情懷,進一步激勵更多社會群眾加入到傳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中來。
  • 製作手工掛飾 體驗傳統「年文化」
    近日,長虹路社區在貝爾幼兒園開展「快樂迎新春,弘揚傳統文化」手工鞭炮掛飾製作活動,提前感受新年的喜慶氣氛。活動中,小朋友和家長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將紅布紙捲成圓筒的形狀,然後將黃色小長條的織布粘貼在圓筒的一端,一個簡單的小鞭炮就製作好了。
  • 親子合作,創意無限:汝南縣第二幼兒園開展傳承文化親子製作活動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作為龍的傳人,我們更應該傳承和發揚我們的民族文化。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需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制定適宜的目標,選擇適合的內容,設計恰當的形式,科學實施。本期,汝南縣第二幼兒園為了讓幼兒更好的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特意在中、大班開展了以傳承文化為主題的手工製作課。
  • 古藺彝族文化傳承蔚為壯觀
    古藺彝族文化傳承蔚為壯觀當代古藺縣,彝族人口呈大散居狀態,遍布全縣,而以石屏鎮、魚化鎮、太平鎮、馬蹄鎮、馬嘶苗族鄉為最多。[1]石屏牛兒燈是川南彝族文化傳承的一種,其唱跳技藝獨特無雙,日成一派,多傳於民間,多用於節日慶祝,類似於花燈卻又不同於花燈,唱詞貼近生活,表達彝家人民自強不息的精神。主要反映民間民俗的傳統藝術,如民間花燈、牛燈、獅燈、花燈、祭祀、舞蹈及農事活動等。
  • 我們接續傳承,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 -唐山廣電網
    2020年,傳統文化工作備受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上強調,要高度重視考古工作,努力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2020年,博物館在疫情下主動求變,「雲展覽」破局走紅;2020年,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我國文物追索取得新成果;2020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數量成為世界第一……2020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火起來」了。
  • 省非物質文化傳承項目-利津水煎包製作培訓班舉行
    為傳承經典技藝弘揚特色美食,近日,利津縣人社局組織開展了首期非物質文化傳承項目-利津水煎包製作項目制培訓班,來自縣內各鄉鎮街道的15名農村轉移勞動力參加了培訓。據悉,該班次邀請藍海集團首席麵點師作為培訓講師,以理論研討+實操演練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對水煎包製作過程中的和面、調餡、煎烤及塑型等全流程專業知識進行培訓,切實提高受訓人員技藝技能。同時,邀請知名創業講師現場講授創業經營常識並進行實地參觀,增強受訓人員創業素養,為開店經營打下良好基礎。
  • 杭州這個做旗袍的女子曾無數次問自己
    她是杭州新安江人,開了多年房產代理公司,5年前,迷上了手工旗袍:拜師學藝、註冊品牌,創立公司。 為什麼要創立「美如意」,為什麼要做手工傳承?45歲的她曾反反覆覆問自己。
  • 鮮為人知的「傳統工藝純手工藝術皮鞋」
    在北京東北方向六環的海澱與昌平交界處,有一個了不起的傳統手工藝術工坊——北京一九七八,看起來很不起眼,但當你走進每道工序的工作間,看到匠人老師傅一針一線、一絲不苟精心縫製,創作出不同縫製方法、不同顏色、不同樣式的藝術作品的同時,賦予了每件作品不同的寓意,他們是偉大的,傳統的精華凝聚幾代人傳承的絕妙工藝,在這裡體現。
  •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四川探索
    四川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文化積澱悠久深厚,歷史名人群星燦爛,文化資源豐富多樣。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系列重要講話及指示精神,堅守文化根脈,堅持活態傳承,推動了新時代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壯闊實踐在巴蜀大地生動開展。2019年4月,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調研組,圍繞四川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做法和經驗,進行了深入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