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使人們體驗京津冀不同地區非遺大師和傳承人的手工絕活,領略風格迥異的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強化對非遺項目的保護意識。海澱區各街鎮社區開展非遺文化進社區活動。
內容多樣傳承傳統文化
田峰/攝
京劇展演發揚國粹 近日,海澱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舉辦了「弘揚國學,唱響國粹」京劇展演活動。活動中,《穆桂英掛帥》、《楊門女將》等傳統劇目不絕於耳,《沙家浜》、《紅燈記》等現代劇目輪番唱響。此次展演活動共有來自各行各業的53名京劇愛好者參加。此次展演活動不僅為全區女性京劇愛好者提供平臺,也通過展示的形式來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據了解,海澱區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自2010年成立「京劇社」以來,開辦京劇課、京劇化妝課、京劇展演等活動,服務人群近萬人次。
兔爺手工製作 來源:海澱文明網
兔爺手工製作 近日,萬壽路街道沙窩社區組織開展了一場「弘揚傳統文化 兔兒爺手工製作」活動,將一個個兔兒爺「請」到了社區,請進了居民的生活。「兔兒爺不但是咱們老北京獨有的習俗,民間的本地神,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項,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的兔兒爺千姿百態,形象可愛,光是坐騎就分為好幾種,有獅子、老虎……」活動中,社區邀請到手工製作培訓老師,為居民們詳細講解了兔爺的文化形象。
通過舉辦此次活動,使居民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承載著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在寓教於樂中提高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識。同時,社區也通過活動培養了傳承北京傳統手工製作的隊伍,加強了社區志願服務支撐力量,推進了社區文化建設的發展。
燙畫葫蘆 來源:海澱文明網
燙畫葫蘆 5月4日,中關村地區「五彩夕陽」手工坊葫蘆燙畫的培訓班的學員們來到了北京葫蘆藝術莊園,在老師的帶領下,學員們首先參觀了葫蘆藝術博物館。這裡匯集了20多個品種的葫蘆手工藝品,囊括了所有中國傳統葫蘆加工工藝,如:老北京火繪葫蘆、勒扎葫蘆、範制葫蘆、針劃葫蘆、彩繪葫蘆、雕刻葫蘆等,同時還有結合現代創意創新葫蘆工藝加工的新型產品,如:卡通葫蘆雷射雕刻葫蘆、餐具器皿葫蘆、茶具葫蘆、鳴蟲葫蘆、燈具葫蘆等。參觀的同時,老師也對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了講解,包括燙畫的布局、色彩深淺度的搭配、圖案的含義等等。 在老北京火繪葫蘆技藝體驗廳學員們開始設計並製作自己的原創作品。在老師的指導下,大家認真的在葫蘆上繪製草圖,每個人都小心翼翼的用燙畫機勾勒出葫蘆上的圖案
通過這次的參觀學習,學員們都受益良多,對葫蘆文化的發展和傳承都有了深刻的認識並懂得燙畫葫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藝術魅力。
創新形式開展非遺傳承
中關村街道社區教育坐上網際網路+「班車」 只要打開微信,進入到「樂活中關村——樂參與——文化課堂直播平臺」,就可以同步收看課堂現場首播,不能到現場的居民也不會落課。
隨著葫蘆絲培訓班、寫意畫培訓班的陸續開課,中關村街道社區文化魅力課堂2017年度春季班正式拉開帷幕。2017年,社區服務中心首次採用了視頻直播的全新教學模式,這是對社區居民服務、文化傳播進行的又一次全新的嘗試。這一舉措,解決了居民各種原因不能到達現場的難題,極大地緩解了課堂資源有限的矛盾。今後,中關村街道還將葫蘆燙初級、微信學習等更多的課程進行視頻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