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餅、羊肉原來也是非遺文化!普陀這些「寶藏」進校園、進社區,有...

2021-01-10 上海普陀發布

6月13日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就要到了

文化遺產是傳承千百年的寶藏

這些「寶藏」包括

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天,就讓我們共同了解一下

阿拉普陀的「非遺」文化吧

你知道嗎?

在普陀,許多學校都形成了各自特色的「非遺」傳習項目。作為非遺傳承保護的實踐之一,近年來,普陀區通過文教結合方式開展的「非遺進校園」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長徵剪紙技藝、立體動物燈彩、風箏製作等非遺項目正紛紛走進課堂。當遇見古老而又傳統的文化遺產時,孩子們心中已經播下了非遺的種子。

上海市普陀區華陰小學

華陰小學被評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學校引進長徵紙藝代表性傳承人黃德林擔任傳習教師,傳承長徵剪紙技藝,樹立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正在學習剪紙技藝的孩子們

在多樣化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是藝術技藝,更是學習到了大師精益求精、破陳出新的「匠人精神」, 激活了「文化基因」。

上海市金鼎學校

學校是上海市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將燈彩、剪紙引入課堂,分別在一到五年級開設了撕紙、摺紙、剪紙、立體燈彩等非遺課程,邀請了何克明立體動物燈彩的第三代傳人何偉福、海派剪紙第三代傳人胡月溦開設社團。

非遺傳人進校園

學生們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相互協作的樂趣,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傳統工藝中蘊含的工匠精神。

正在學習剪紙技藝的孩子們

金鼎學校希望能以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為載體,將非遺文化融入學生生活,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和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上海市沙田學校

作為非遺基地,學校把非遺課程向所屬街道及區內學校進行輻射,著力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播撒非遺文化的種子,讓更多的人領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傳統文化獲得延續和傳承。

非遺課程進社區

風箏傳人陸誠祥為楓楊園居民和興隴中學的同學當場演示沙燕風箏的製作方法。在他的指導下,大家饒有興致地學習畫風箏,動手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

來自沙田學校的「非遺小達人」吳清菡向大家展示了風箏製作技能,嫻熟的動作一氣呵成,獲得滿堂喝彩。

認真的「小達人」們正在製作風箏

上海市普陀區新普陀小學

通過普陀區青少年中心主辦的「今非昔比——非遺也時尚」寒假冬令營活動,新普陀小學的學生們傳承海派燈彩,感受「匠人精神」,播撒「非遺文化」的種子。

學技藝

在動手製作燈彩時,孩子們用稚嫩的小手搓鐵絲、做骨架、裱絲綢、剪造型、掛燈須,每一步都極其專注,炯炯有神的雙眼無不體現著他們的認真。別看他們年齡小,做出的作品卻毫不遜色。

製作燈彩進行中

為促進轄區內非遺項目的保護與傳承,2019年區文旅局整合區內優秀非遺資源,委託顧正紅紀念館開展了一系列「非遺進校園」活動。

非遺文化暑託班

與此同時,「竹絲編」傳承團隊分別在同濟二附中、真光小學等校園開展竹絲編課程,覆蓋學生人數多達六百多人次。

竹絲編作品

竹絲編課程

為了全面提升教師隊伍對於傳統文化的認知體驗和美學素養,還面向區內部分學校教師代表開展竹絲編、手繪彩蛋、長徵紙藝等非遺體驗活動。

為教師開設非遺課程

親手製作的手繪彩蛋作品

精彩的非遺文化學不停

普陀人正沉浸其中

感受著傳統文化的魅力

那麼

阿拉普陀的非遺文化到底都有哪些呢?

近日,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布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普陀區共有市級非遺項目10項,區級項目19項,共計29項,認定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1位,區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2位,共計33位。

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探尋

普陀充滿匠心的「非遺世界」吧!

↓↓↓

富有柔糯、圓潤、恬美、華麗音樂特色的江南絲竹;使用江浙一帶方言演唱,唱腔婉轉細膩的上海玉佛禪寺傳統梵唄藝術是普陀區入選的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聲聲韻律浸潤心田、引人入勝,極具特色。

江南絲竹

上海玉佛禪寺傳統梵唄藝術

用特種刀具和色彩在出窯成型的瓷上「繡花」,被稱之為「瓷上錦繡」的瓷刻;將中國傳統雕琢技藝與西方手工雕刻技術相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錢幣雕刻技藝;將表現形式由文房用品拓展到石壺雕刻的石雕工藝……這一個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藝術品出自於普陀的能工巧匠們。他們在藝術構思和技藝手法方面的獨特表現,匯聚成普陀多彩而又獨特的非遺文化項目。

宜川海派瓷刻藝術社

錢幣雕刻技藝中的鑿子雕刻

石雕——冬筍壺

除了這些值得收藏的精美藝術品之外,頗具生活氣息的非遺文化也走進了普陀,乃至上海的千家萬戶——

悅來芳食品製作工藝

中華老字號「悅來芳」的翻毛月餅、蘇式鮮肉月餅、青團、燻魚等這些特色美食,大家並不陌生。

真如羊肉加工技藝

真如羊肉是聞名蘇浙滬一帶的傳統風味小吃,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從羊肉的挑選、拆骨、切配到烹飪過程,形成了完整的真如羊肉加工技藝,每天都有許多顧客從市、區各地慕名而來。

普陀

在千百年的歷史沉澱中

積累了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

也孕育出了具有普陀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非遺人

用生命演繹著他們對這份事業的熱愛

記者:樓婕、楊軍慧、劉雪芬

編輯:楊軍慧

全區首個社區「四史」學堂掛牌成立!

普陀五五購物節活動熱度持續!

普陀這裡出奇招化解「最後100米」難題

中山北路派出所原副所長接祥接受監察調查

「區域名醫」評選活動開始了!

相關焦點

  • 關注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非遺」傳承:進校園 入社區 徐行小學等10所學校被評為傳習基地給黃草皮拍水、將其擰圓
  • 秦州區文化館「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走進太京鎮窩...
    在秦州區文化館組織的「文化潤童心 經典永傳承」傳統文化進校園非遺文化進課堂活動現場,窩駝學校孩子們剪剪紙、練書法、畫國畫、彈古琴,好不熱鬧。在活動啟動儀式上,太京鎮窩駝學校校長黃應軍說:「學校是文化的聚集地,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走進窩駝學校,必將在傳統藝術薰陶中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人文情懷,豐厚學生的文化底蘊,掀起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潮。」
  • 非遺文化進校園
    8月2日,洋縣南街小學的孩子們在校園裡製作「漢調桄桄」木偶泥塑頭像。8月2日,洋縣南街小學的孩子在校園藝術排練室表演「漢調桄桄」小劇目。陝西省洋縣常年利用節假日和寒暑假時間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活動,讓學生零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 非遺進校園 文化潤童心
    為讓本地學子直觀、生動地認識並了解本民族傳統文化,零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注入新活力8 月 7 日,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瑤族長鼓舞傳承人、從江縣翠裡鄉高華村村民趙成陽來到該村小學,為小朋友們教授長鼓舞。
  • 西丁小學「非遺文化進校園」開課啦
    9月8日下午,涿州市剪紙技藝非遺傳承人張信榮來到西丁小學,把一張精心裁剪的「教師節快樂」大幅剪紙作品送給西丁小學,為西丁小學全體教師送上節日的祝福,同時啟動了西丁小學非遺文化進校園新學期第一課。,是一名有著48年黨齡的老黨員,也是一名剪紙藝術家。
  • 非遺進校園,傳承文化魅力~
    , 零距離感受非遺文化的魅力, 為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工作注入新活力 。 6月25日 ,成都市「非遺進校園」教學成果展和徵文比賽暨「我是非遺小傳人 活動中,同學們了解非遺,認識到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並在「我是非遺小傳人」書卷上鄭重地籤上自己的名字,立志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發展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 文化曲周 | 非遺進校園課堂上演皮影戲
    文化曲周 | 非遺進校園課堂上演皮影戲 2020-12-14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蘇州:非遺進校園 讓臺生感受中華文化
    原標題:蘇州:非遺進校園 讓臺生感受中華文化新華社南京5月29日電(記者陸華東)由蘇州市臺協會組織的首場「蘇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日前在華東康橋國際學校舉行。7個非遺項目的代表性傳承人走進課堂,現場講授非遺文化,展示技藝絕活,讓學生們近距離體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華東康橋國際學校目前有臺籍教師60餘名,臺生600餘名。活動當天,大量臺生報名參加活動。「教學過程中,同學們對崑曲表現出濃厚興趣,上臺互動的學生,動作和唱腔雖不夠老道,但哼出的唱詞已經有了幾分意境。」
  • 登封市少林路小學多彩非遺文化進校園有傳承
    少林路小學生聯繫戲曲多彩非遺進課堂,魅力文化有傳承,登封市教體局少林路小學非遺文化進校園有聲有色。梅子青,梅子黃,菜肥麥熟學習忙。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師生對非遺的保護意識,登封市少林路小學近期開展「多彩非遺進課堂,魅力文化有傳承」活動,通過一節節以優秀傳統文化為基底,以勞動、實踐為基礎的精彩紛呈的課堂,將中華璀璨的非遺文化與現代小學教育生動融合,為學生秉承祖先智慧,傳播華夏文明點亮心燈,讓中華傳統文化之花在校園綻放,代代傳承!
  • 雲陽舉行「非遺進校園」活動傳承文化魅力
    {"title":"雲陽舉行「非遺進校園」活動傳承文化魅力", "url":"https://www.cqcb.com/county/yunyang/yunyangxinwen/2020-12-15/3421623.html", "image":"http://image2.cqcb.com/d/file
  • 道縣:非遺文化進校園 受到廣大學生歡迎
    紅網時刻12月11日訊(道縣站記者 李勝全 通訊員 王建文 田赤英)12月10日,由道縣縣委宣傳部、道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辦,道縣文化館、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道縣祁劇工作室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走進祥霖鋪中學,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 非遺婺劇進校園 文化浸潤開滿員
    本校老師們也會將婺劇搬進課堂,如音樂課欣賞婺劇折子戲,美術課畫婺劇臉譜,地方課參觀中國婺劇院,思品課講述婺劇劇目裡的傳統美德……「婺劇是金華獨有的特色地方戲,也是一項重要的非遺,很有必要讓孩子們了解。」江濱小學校長華建勇說,接下來,他們考慮結合學校民樂這一特色,將器樂演奏與婺劇表演相結合,採用臺上表演、唱、現場樂隊伴奏同時進行的三位一體新模式,走出一條婺劇傳承的創新路。
  • 上城網:非遺文化進社區 雕板印刷DIY
    10月28日上午,紫陽街道結合杭州市美術節,舉辦了「非遺文化進社區,雕板印刷DIY——紫陽街道武強年畫進社區」美術節活動,轄區60多位居民親身了武強年畫這種「非遺文化」的魅力。武強年畫產生於宋末元初,起源於河北省武強縣,以武強年畫博物館為載體,其構圖豐滿,線刻粗獷,設色鮮亮,裝飾誇張,節俗特色濃厚,是民間年畫中的佼佼者。
  • ​所城中心小學:非遺文化進校園 旱龍民俗展魅力
    非遺文化進校園 旱龍民俗展魅力——記所城中心小學「大城所旱龍工作坊」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開展「一校一品」特色教育活動中,所城鎮中心小學本部吳偉忠校長帶領領導班子及項目組成員自去年起就積極開展「非遺傳統藝術文化示範學校」工作,主管教育的所城鎮政府張惠炎副鎮長和鎮中心小學楊振永校長經常深入課堂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
  • 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 荔灣區"戲曲進校園"走進中小學
    非遺傳承從娃娃抓起 荔灣區"戲曲進校園"走進中小學金羊網-新快報  作者:  2018-12-29 (資料圖)12月28日,廣州市荔灣區文廣新局2018年粵樂藝術進校園活動走進了三元坊小學,由非遺廣東音樂國家級傳承人、著名高胡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員何克寧主講,並由廣東音樂曲藝團帶來一場粵曲欣賞會。據了解,從9月至12月,荔灣區文廣新局「戲曲進校園、進社區」走進了五所中小學,學生們通過聆聽、欣賞現場樂隊演奏,走近廣東音樂和粵曲,了解這兩種優秀的傳統文化。
  • 江蘇省重大前瞻性項目——非遺文化進校園暨邗江區「新鄉土文化...
    在第十四個文化遺產日即將到來之際,為進一步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力度,充分展現邗江區非遺保護工作,推動邗江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發揚光大,邗江教育局、邗江區文體旅局、揚州高新區實驗小學聯合開展了江蘇省前瞻性項目——非遺文化進校園暨邗江區新鄉土文化工程「尋根●傳承」非遺公開課。
  • "非遺"進校園 鹹陽小學生感受別樣的文化遺產
    西安新聞網訊(記者 於忠虎 通訊員馬沅聰)6月10日是第十二個「文化遺產日」,6月7日上午,2017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鹹陽市秦都區非遺進校園活動走進中華路小學,為這裡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課程。
  • 非遺進校園|興國山歌進校園:融合創新譜新曲
    編者按: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進一步推動「非遺進校園」工作,中國青年網開展了「多彩非遺 相伴成長」2018全國「非遺進校園」優秀實踐案例徵集宣傳活動並推舉出十大優秀案例。今天中國青年網帶大家走進「江西省興國縣興國山歌進校園實踐案例」。興國實驗小學師生表演興國山歌。
  • 中學體育名師蔡世偉工作室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教研活動
    中學體育名師蔡世偉工作室開展「非遺文化進校園」教研活動
  • 「非遺進校園」走進朝陽小學
    (通訊員 王建文田赤英)為推進「非遺進校園」工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校園文化生活,12月28日,由道縣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主辦,道縣文化館、道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攝影展在道縣朝陽小學舉行,縣文化系統志願者積極組織參加了本次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