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就要到了
文化遺產是傳承千百年的寶藏
這些「寶藏」包括
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天,就讓我們共同了解一下
阿拉普陀的「非遺」文化吧
你知道嗎?
在普陀,許多學校都形成了各自特色的「非遺」傳習項目。作為非遺傳承保護的實踐之一,近年來,普陀區通過文教結合方式開展的「非遺進校園」活動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長徵剪紙技藝、立體動物燈彩、風箏製作等非遺項目正紛紛走進課堂。當遇見古老而又傳統的文化遺產時,孩子們心中已經播下了非遺的種子。
上海市普陀區華陰小學
華陰小學被評為全國中小學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
學校引進長徵紙藝代表性傳承人黃德林擔任傳習教師,傳承長徵剪紙技藝,樹立文化自信,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正在學習剪紙技藝的孩子們
在多樣化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是藝術技藝,更是學習到了大師精益求精、破陳出新的「匠人精神」, 激活了「文化基因」。
上海市金鼎學校
學校是上海市非遺進校園優秀傳習基地,將燈彩、剪紙引入課堂,分別在一到五年級開設了撕紙、摺紙、剪紙、立體燈彩等非遺課程,邀請了何克明立體動物燈彩的第三代傳人何偉福、海派剪紙第三代傳人胡月溦開設社團。
非遺傳人進校園
學生們在親自動手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相互協作的樂趣,也讓學生感受到了傳統工藝中蘊含的工匠精神。
正在學習剪紙技藝的孩子們
金鼎學校希望能以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為載體,將非遺文化融入學生生活,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和文化內涵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
上海市沙田學校
作為非遺基地,學校把非遺課程向所屬街道及區內學校進行輻射,著力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播撒非遺文化的種子,讓更多的人領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使傳統文化獲得延續和傳承。
非遺課程進社區
風箏傳人陸誠祥為楓楊園居民和興隴中學的同學當場演示沙燕風箏的製作方法。在他的指導下,大家饒有興致地學習畫風箏,動手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
來自沙田學校的「非遺小達人」吳清菡向大家展示了風箏製作技能,嫻熟的動作一氣呵成,獲得滿堂喝彩。
認真的「小達人」們正在製作風箏
上海市普陀區新普陀小學
通過普陀區青少年中心主辦的「今非昔比——非遺也時尚」寒假冬令營活動,新普陀小學的學生們傳承海派燈彩,感受「匠人精神」,播撒「非遺文化」的種子。
學技藝
在動手製作燈彩時,孩子們用稚嫩的小手搓鐵絲、做骨架、裱絲綢、剪造型、掛燈須,每一步都極其專注,炯炯有神的雙眼無不體現著他們的認真。別看他們年齡小,做出的作品卻毫不遜色。
製作燈彩進行中
為促進轄區內非遺項目的保護與傳承,2019年區文旅局整合區內優秀非遺資源,委託顧正紅紀念館開展了一系列「非遺進校園」活動。
非遺文化暑託班
與此同時,「竹絲編」傳承團隊分別在同濟二附中、真光小學等校園開展竹絲編課程,覆蓋學生人數多達六百多人次。
竹絲編作品
竹絲編課程
為了全面提升教師隊伍對於傳統文化的認知體驗和美學素養,還面向區內部分學校教師代表開展竹絲編、手繪彩蛋、長徵紙藝等非遺體驗活動。
為教師開設非遺課程
親手製作的手繪彩蛋作品
精彩的非遺文化學不停
普陀人正沉浸其中
感受著傳統文化的魅力
那麼
阿拉普陀的非遺文化到底都有哪些呢?
近日,市文化和旅遊局公布了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普陀區共有市級非遺項目10項,區級項目19項,共計29項,認定市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1位,區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2位,共計33位。
現在就跟著小編一起探尋
普陀充滿匠心的「非遺世界」吧!
↓↓↓
富有柔糯、圓潤、恬美、華麗音樂特色的江南絲竹;使用江浙一帶方言演唱,唱腔婉轉細膩的上海玉佛禪寺傳統梵唄藝術是普陀區入選的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聲聲韻律浸潤心田、引人入勝,極具特色。
江南絲竹
上海玉佛禪寺傳統梵唄藝術
用特種刀具和色彩在出窯成型的瓷上「繡花」,被稱之為「瓷上錦繡」的瓷刻;將中國傳統雕琢技藝與西方手工雕刻技術相結合,形成獨具特色的錢幣雕刻技藝;將表現形式由文房用品拓展到石壺雕刻的石雕工藝……這一個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藝術品出自於普陀的能工巧匠們。他們在藝術構思和技藝手法方面的獨特表現,匯聚成普陀多彩而又獨特的非遺文化項目。
宜川海派瓷刻藝術社
錢幣雕刻技藝中的鑿子雕刻
石雕——冬筍壺
除了這些值得收藏的精美藝術品之外,頗具生活氣息的非遺文化也走進了普陀,乃至上海的千家萬戶——
悅來芳食品製作工藝
中華老字號「悅來芳」的翻毛月餅、蘇式鮮肉月餅、青團、燻魚等這些特色美食,大家並不陌生。
真如羊肉加工技藝
真如羊肉是聞名蘇浙滬一帶的傳統風味小吃,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從羊肉的挑選、拆骨、切配到烹飪過程,形成了完整的真如羊肉加工技藝,每天都有許多顧客從市、區各地慕名而來。
普陀
在千百年的歷史沉澱中
積累了深厚的歷史人文底蘊
也孕育出了具有普陀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些來自各行各業的非遺人
用生命演繹著他們對這份事業的熱愛
記者:樓婕、楊軍慧、劉雪芬
編輯:楊軍慧
全區首個社區「四史」學堂掛牌成立!
普陀五五購物節活動熱度持續!
普陀這裡出奇招化解「最後100米」難題
中山北路派出所原副所長接祥接受監察調查
「區域名醫」評選活動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