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歡迎來到露玉說世界。紫糯大薯種植小技巧。紫糯大薯應選擇在當地表現適應性強、抗性好、產量高、品質佳、耐貯運的品種。通過多年的實踐觀察,閩清縣種植的紫糯直筒大薯,具有發芽力強、植株生長旺盛、結薯性好、薯塊呈長棍棒狀、單薯重500~1500克、外觀和食用品質上乘等優良特徵特性。 嚴格選地,通常選擇交通便利、光照充足、地勢高、排水通暢、土層深厚、土質疏鬆,保肥保水能力強、富含有機質、無大塊石礫。
前茬為非薯類作物的田塊種植。在開溝起壟方面,首先是開溝,一般在播種前30天左右,即在3月中、下旬,選擇晴天,間隔1米開挖寬60釐米、深80釐米的種植溝。然後施足基肥,在挖好的溝內回填一層厚15~20釐米的稻草或茅草填充物,在填充物上每畝均勻撒施12%過磷酸鈣50千克和生石灰25~30千克;之後回填土30釐米厚。再均勻撒施活性有機肥160千克和45%進口硫酸鉀複合肥20~25千克。
再起壟整畦,按畦面寬80釐米回土起壟整畦,畦成圓弧形。並開好四周排水防洪溝,溝寬20釐米、深35~40釐米。在播種與移栽方面需要注意的有很多, 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種。在播種前7~10天,用20%百草枯800倍液噴殺畦面及溝底的雜草。一般選擇表皮完好、色澤鮮豔、呈棍棒或直筒狀、塊大、無病蟲鼠為害的薯塊作為種薯。用利刀切割成蹄型或弧型帶皮的種塊,每塊重75~100克,切後馬上蘸草木灰或火燒土殺菌備用。
合理密植,採用開穴單行種植。開穴前,先用鋤頭將乾枯雜草殘株剷除埋入畦側面,然後在畦中間開穴,穴距40釐米、深10~12釐米。隨即將處理好的種塊按帶表皮的一面朝上放入,每穴放1塊,輕壓入土,每畝用種塊1500~1600塊,再用草木灰或火燒土蓋種,厚度1~2釐米,最後用細土蓋種至與畦面平。蓋種後,用70%乙草胺500~700倍液均勻噴溼畦面除草,噴後2~3小時用無滴膜緊貼畦面覆蓋,拉伸蓋嚴。
用細土將地膜邊緣壓實封嚴,做到膜面光潔,充分發揮地膜的增溫效應。在田間管理方面一定要多上心,一般在播種後25~30天,薯塊即可發芽出土。當芽出土1~2釐米時,用刀片在膜上切小口,引苗出膜,並用細土壓實開口。割膜要及時,避免高溫燒苗。待苗長10釐米時進行查苗補苗,對缺株的穴要及時補植,然後澆足定根水。當苗長20~30釐米時,用2.5米長的粗竹引蔓,並在畦的兩端及中間間隔3~4米處打固定木樁。
後在離地面1.3~1.5米處用一橫杆將其連接固定,防止後期植株倒伏。當藤蔓長1.5米時,選擇晴天除去地膜,進行中耕除草,並在畦旁開溝施夾邊肥,每畝施17.2%碳酸氫銨25千克、45%三元硫酸鉀複合肥15~20千克,施肥後清溝培土;在薯塊迅速膨大期(8月底至9月初),用稻草或花生藤蔓覆蓋畦面後,再進行清溝培土。紫糯大薯生長發育前期多為雨季,以排水防澇為主;中後期注意保持土壤溼潤,遇旱澆水,可採用噴灌或澆灌的方式。
促進植株正常生長,當主蔓長至2米高時,摘除莖基部老葉、黃葉及病蟲葉,同時進行掐心打頂,此後每隔15天進行1次,連續3次,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和促進藤蔓粗壯,達到早結薯、結大薯的目的。在病蟲害防治方面多加注意,危害紫糯大薯的病蟲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絹病、銹病、白粉蝨、紅蜘蛛、斜紋夜蛾、地老虎等。防治方法:炭疽病、銹病可在發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
白絹病可用8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灌根防治;蚜蟲、白粉蝨可用4%阿維啶蟲脒乳油或1.8%阿維吡蟲啉可溼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紅蜘蛛可用10%聯苯蟲蟎腈水乳劑2000倍液噴霧防治;斜紋夜蛾可用3.2%甲維鹽乳油或5.5%阿維毒死蜱乳油2000倍液噴霧防治。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可用5%敵殺死乳油1500~2000倍液噴灑畦面或撒施辛硫磷顆粒劑毒土防治。當植株莖葉開始枯黃時即可採收。
一般在11月下旬至翌年2月均可採收。採收時,必須選擇晴天進行,先割掉藤蔓,拔掉竹扦支架,沿畦端頭離薯塊5~10釐米處掏土,直至整叢薯塊露出,用手小心將薯塊取出,要注意避免薯塊表皮損傷,去除泥土和毛根,即可上市銷售。5種薯貯藏收穫時,選擇優勢明顯、種性純正的植株的薯塊作為種薯。採收後的種薯放置於通風處陰乾,貯藏在陰涼通風的室內或埋入乾淨的沙堆中。貯藏期間注意防止老鼠為害。
文章為露玉說世界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