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王彤彤 通訊員 張勇 高爽 丁夢依 濟寧報導
在青海,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醫療專家團隊協助該院建立了青海省內第一條急性心梗救治綠色通道,創建了青藏高原第一個胸痛中心;為青海紅十字醫院建立了自己的先心病救治團隊,組建了首個手足外科專業組並開展了肺部微創技術;率先在青海省開展了嚴重複雜小兒先心病救治工作。這些就是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專家8年來堅持不懈、接續不斷支持援助交上的一份沉甸甸的工作答卷。
青海湖畔寄來的哈達
2020年8月的一天,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胸外科專家張子騰收到了一個來自青海的包裹,他打開后里面有一封感謝信,還有一副潔白的哈達,這是誰寄來的呢?原來這是他在青海紅十字醫院幫扶工作時治療過的一名患者。7月份,張子騰結束幫扶任務返回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康復後的患者十分感激張子騰為他成功做了手術,為了表達感激之情,他打聽到張子騰的地址,便寄來了感謝信,還有一份最珍貴的禮物---寄託美好祝福的哈達。
張子騰是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幫扶青海紅十字醫院眾多專家成員之一,如今,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醫療專家已分別完成援助任務返回醫院,但他們把精湛的醫療技術、豐富的管理經驗、「一支永不撤離的專家隊伍」留在了青海紅十字醫院,把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的「大愛無疆」精神留在了青海,把齊魯兒女對青海人民的深情厚誼留在了那片美麗的青藏高原。
究竟是怎樣的一段緣分,敘寫了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與三千裡之外的青海紅十字醫院兩家醫院之間的一段幫扶情,這還要追溯到8年前。
多項技術從無到有 一次次書寫生命奇蹟
創建青藏高原首家胸痛中心
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現為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時為該院心內科專家的甘立軍作為中組部第十三批博士團成員赴青海紅十字醫院開展幫扶工作。面對當地醫療服務技術相對落後的局面,甘立軍攻堅克難,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結合當地實情和個人專業,通過開展調查研究,把提升受援單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作為主要抓手,在青海省率先開通了急診PCI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綠色通道,實施了急診冠狀動脈照影+支架植入手術,該項技術填補了青海省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領域的空白。
幫扶期間,甘立軍成功挽救當地眾多危重心梗病人生命,使青海紅十字醫院常規及急診PCI治療實現從無到有,並進一步做大做強的局面。為了培養更多的心內科人才,帶動醫院心內科持續發展,甘立軍心系青海,積極聯繫協調省、市、學校,在他結束一年幫扶工作任務後,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於2013年、2014年、2016年,應青海紅十字醫院要求,又先後選派心內科業務骨幹程雲濤、曹勇、陳安勇等專家赴青海紅十字醫院開展對口幫扶。
2015年3月到2018年9月, 甘立軍作為西部特需人才被引進,調往青海紅十字醫院任黨委書記、院長。在甘立軍帶領下,青海紅十字醫院心血管內科以介入心臟學為重點主攻方向之一,廣泛開展心臟疾病治療新技術,僅2017年青海紅十字醫院就完成各類心血管介入手術700多臺,推動青海急性心梗救治水平達到與國際水平同步。
繼2013年建立起青海省內第一條急性心梗救治綠色通道後,在甘立軍指導下,青海紅十字醫院於2017年開始創建國家級胸痛中心,並於2017年7月順利通過國家胸痛中心評審,該胸痛中心現已形成覆蓋全省州縣醫院的區域救治網絡體系,為全省近4100餘名基層醫生進行技術交流和指導搭建了平臺。
在胸痛中心大平臺的支撐下,青海紅十字醫院心血管專業技術得到快速發展,遠程心電診斷工作現已覆蓋全省六州四市61家區域網絡協作醫院。2018年,青海紅十字醫院心衰中心通過國家認證,成為甘、青、寧三省區第一家國家級心衰中心。
心臟外科讓高原患者看病不出省
因為高原氣候的原因,青海先心病患者發病率高,加之醫療技術條件有限,很多先心病患者要到外省手術治療,給患者帶來不便。
為了方便高原地區先心病患者的治療,讓他們不出省就能把病治好,2015年青海紅十字醫院人才柔性引進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外科專家喬衍禮,為期三年。援青期間,喬衍禮組建了青海紅十字醫院先心病救治團隊,創建了該院心臟外科,帶領心臟外科和小兒外科加強學科建設,制定了專業診療常規,開展了一系列高難度心臟手術,挽救了眾多先心病患兒生命。
在喬衍禮的指導下,青海紅十字醫院從第一例成人心臟手術的順利實施,到第一例超低齡先心病患兒的成功救治,一遍遍刷新醫學記錄,走在了青海省心臟外科領域的前列。
2019年,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外專家王為新接替喬衍禮工作。王為新積極開展先心病及瓣膜病外科治療,完成、參與巨大動脈導管結紮術、主肺動脈瘤切除術、先心病矯治以及「冠狀動脈搭橋術」等10餘項手術。王為新團隊創新工作,率先在青海省開展了法洛氏四聯症、大動脈轉位、肺靜脈異位引流等嚴重複雜小兒先心病救治等手術,填補了青海紅十字醫院甚至該省空白。
目前,青海紅十字醫院心臟外科已全面開展心外科頂尖級手術「孫氏手術」,多個病例創造省內第一,在大血管疾病早期識別與指導轉運、早期診斷、早期監護及手術治療方面處於省內前列,A型、B型夾層及壁間血腫保守手術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手足外科百餘例新技術造福患者
在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手足外科專家韓清鑾帶領下,青海紅十字醫院成立了手足外科專業組,組織召開了青海省第一屆手足外科高峰論壇。
根據青海患者發病機理和畸形程度以及患者需求,韓清鑾開展了手外傷皮膚缺損多部位皮瓣修復術、前臂骨間背動脈逆行島狀皮瓣修復術、小腿巨大血管瘤切除+血管移植重建術等100餘例新手術。
胸外科早期肺癌篩查及微創治療走在前列
2019年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胸外科專家張子騰在青海支援工作,在他的積極聯繫下,中國胸外科肺癌聯盟在青海紅十字醫院成立了「青海省肺結節診療會診中心」,以此為基礎,該院成立了肺結節MDT團隊。
張子騰還帶領胸外科科室在青海省內率先開展了「早期肺癌篩查及微創治療」,使肺癌腔鏡手術及微創手術成為科室常規手術。
胃腸外科微創手術率先開展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胃腸外二科專家姜飈作為中組部第十六批支援青海博士團成員2019年來到青海,他帶領科室技術團隊開展了胃腸外科惡性腫瘤規範化根治手術,如胃癌根治術、結直腸癌根治術、腹膜後腫瘤根治性切除等,並率先開展了腹腔鏡下結直腸癌根治術,解除了眾多胃腸疾病患者的痛苦。
個體化精準健康扶貧 百餘名先心病患兒獲救治
因地理氣候原因,加之醫療條件限制,青海還有一些偏遠地區存在看病困難的問題。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支援青海專家制定符合當地情況的幫扶計劃,開展了點對點的個體化精準健康扶貧工作;他們深入偏遠地區、藏區、農牧區等少數民族群眾居住地開展送醫下鄉,進行先心病、肺癌高發人群篩查,把健康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甘立軍在援青期間,經常帶領醫護人員犧牲節假日到偏遠藏區、牧區開展疾病篩查,了解到青海省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發病率高達10‰,許多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由於家庭困苦得不到及時治療,有的造成終身殘疾或過早病逝。甘立軍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積極與各方溝通聯繫,2013年促成了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與青海省慈善總會、青海紅十字醫院三方達成了「先心病愛心醫療救助合作」協議,把青海那些貧困家庭的先心病患兒接到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接受免費手術。2013年至2014年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成功為46名貧困家庭的青海先心病患兒實施心臟手術,解決了這些貧困家庭的後顧之憂,促進了民族團結。
2017年8月至9月,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心內專家陳安勇在幫助紅十字醫院胸痛中心開展的「溶栓萬裡行」活動中,歷經六州一市等偏遠農牧地區和各州縣醫院,行程一萬多公裡,培訓基層工作者學員1000餘人。
2020年,王為新在青海期間積極利用省內「愛心健康,護心成長」免費先心病篩查救治項目,全面開展先心病篩查治療工作,2周時間共篩查幼兒園、小學、初中近1萬人,僅2020年上半年就成功救治先心病患兒100餘名。另外,王為新還積極做好先心病等心臟病「三級防治」等宣傳工作。
張子騰到青海紅十字醫院後,主持成立了「青海省肺結節診療會診中心」「青海省肺癌聯盟」,「肺結節門診」,「肺結節病房」,組織設立青海紅十字醫院肺結節委員會和MDT團隊,為廣大患者開展了肺癌的早期篩查工作。2020年9月,在張子騰的積極協調下,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與青海省海北州第二人民醫院本著平等自願、友好幫扶、共同發展的原則籤訂了專科醫聯體聯盟,將從人才培訓、技術提升、健康扶貧等方面對其加大扶持。
姜飈在下鄉巡診中,發現青海海東地區有胃癌發病率高的問題,經過調研認為這跟當地氣候和飲食有很大的關係,一些患者一旦發現卻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間,他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早期開展胃鏡普查和科普宣教的意見建議。
傾情傳授管理經驗 一支永不撤離的專家隊伍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援青專家的到來,為青海紅十字醫院的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科室管理等注入了新的理念,使該院總體醫療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服務能力等不斷攀升,實現穩步發展。在幫扶工作中,專家組結合科室整體技術相對薄弱的情況,手把手教年輕醫生問病史、查體,分析評估病情,明確診斷並討論如何制定切實可行、安全有效、費用低廉的治療方案。在管理方面,專家組強化學科梯隊建設,履行學科帶頭人的職責,積極投身於科室管理,努力提高科室業務水平,加強科室整體力量的建設,幫助科室解決「成長中的煩惱」。
甘立軍在青海紅十字醫院任職期間,採用科學的醫院管理方法,帶領青海紅十字醫院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初步實現了醫院外科系統佔主導、各專業齊頭並進、各專科特色鮮明的發展模式,帶領醫院走出困境,逐步發展成為青藏高原「患者滿意、員工滿意、社會滿意」的醫學高地,得到了青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認可。
為培養一支永不撤離的人才隊伍,甘立軍通過舉辦學術講座、病例討論、日常查房、手術指導等,手把手地向醫務人員傳授技術經驗,經過培養,一大批技術骨幹已能夠獨立開展相關手術。為推動醫院長遠發展,甘立軍積極牽線搭橋,促成了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與青海紅十字醫院達成友好協作醫院,目前雙方醫院已開展了多種形式和層次的交流互訪活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援青專家們在青海紅十字醫院留下技藝傳承,實現了「輸血式」援助到「造血式」援助的轉變。
除在技術幫扶、提升科室管理水平外,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還派出質控、住培、護理、信息等方面的專家開展持續幫扶,使該院綜合管理能力和服務能力不斷增強。
潔白的哈達寄深情,無疆大愛惠及民生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長達八年的援青工作,讓更多青海的患者在不出省的情況下得到及時救治。青海患者們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給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專家,獻上充滿敬意的哈達和感激的錦旗,那一刻大家為共同生活在團結和諧民族大家庭而感到歡喜和自豪。
為了表達對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幫扶工作的感謝,每年,青海紅十字醫院都寄來感謝信,2016年春節前夕,該院還組織了慰問團來院演出,表達對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支援西部衛生事業、促進民族團結的感恩之情。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傾力幫助青海受援醫院開展新技術、新項目,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開展精準健康扶貧,幫助當地群眾實現疾病早防早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支援西部地區建設,讓高原各族人民感受到了該院專家「大愛無疆」的情誼和擔當,為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和山東省衛生工作贏得了榮譽,書寫了一曲「大醫西行」的動人樂章,為助力高質量打贏健康扶貧攻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