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是條不歸路,一旦開始,就要義無反顧地走下去~~這一路有多少艱辛,只有走過的人才會知道。
今天就給大家交代一下,那些前輩們跳過的陷阱~~希望2022的考研er,一定要仔細、注意,千萬別再掉進這些陷阱。
第一坑:擇校這件事兒
當時一心想找就業前景好的專業考研,又想著既然都考研了,那就選個熱門的名校往前衝衝看。
反正都是需要複習的,而且有一年的時間,完全充足,大不了再提早些複習。
事實證明天真與無知是考研擇校的第一個大坑。
建議:
選擇符合自己實力的院校,切勿隨大流,也切勿做跟風狗。
別人是乘風破浪的上岸,認不清自己的實力只能被考研的大浪拍死。
避坑指南:
1.切忌眼高手低去盲目報考名校的熱門專業
最好選擇比自己本科畢業層次高一個層級的學校,即一般大學—省屬重點大學—211大學—985大學,按層次遞進,只有這樣才有考取的可能。
提升自己的學歷並不意味著去選擇名校的王牌專業。名校的王牌專業絕大部分是985/211之中優秀的學生報考,競爭力極大,而且本校保研的名額也不少。
加上跨級考研難度係數大,很容易被炮灰。
考研的學生在選擇學校前,最好先了解清楚目標院校專業歷年的錄取分數線,然後評估自身實力的基礎上,確定是否要選擇這所學校。
2.切忌盲目跟風,別人選什麼我選什麼,沒有主見很要命
很多學生聽了學長學姐的經驗講座,覺得大家出自同一個學校,學長學姐可以我也一定可以。
但每個人的學習方式和興趣都是不同的,還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你要知道考研只是第一步,考研成功後還要繼續學習,如果你本身對這門課沒有任何興趣,僥倖上岸後,學習會非常吃力和痛苦,甚至後悔當初的選擇。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規劃學校,而不是為了某個人,某些外面的原因,遵從自己內心是很重要的。
第二坑:搜集考研資料這件事兒
當時就是買買買,愛上了看經驗貼,聽說哪本資料好,我就要得到手(是不是很霸總?)好像買的越多,心理越踏實,然後看不完就越慌。
考研結束後發現,書買了不少,又貴又沒用,沒用不是指書沒用,而是我從頭到尾看完並且理解透徹的一本也沒有,東一榔頭西一棒,零零散散,毫無重點可言。
還有經驗貼中教你如何複習,切忌照搬照抄,好的地方可以借鑑,但最終還是要根據自身情況來的~畢竟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適合別人的經驗貼不一定適合自己。
建議:
找一找考研直系的學姐,確定一下考研資料和考研經驗,比在網上自己大海撈針要省時省力。而且海上撈資料沒有真實性和準確性,很容易抓不到重點。
避坑指南:
(一)考研資料分為哪幾類?
1.全真試題。包括歷年考研政治、英語、數學試題和所報考專業的專業試題。這些試題對於考生體會出題思路、強化答題技巧、了解命題重點等意義重大。
2.考研輔導書。此類輔導資料是指考研政治、英語、數學、日語、俄語、中醫、西醫等全國統考科目的複習指導書,品種多,數量大,每年市面上大概有上百種之多,其中不乏精品,要學會篩選!
3.內部資料。輔導機構一般都會擁有配合授課輔導、課後練習、模擬衝刺訓練的全套內部資料。比較準確!省時省力。
(二)如何搜集考研資料?
1.學校官方網站
一般情況下,在學校的官網上都會公布考研專業課的參考書目,考生可以登錄官網查詢,參考去年的參考書目購買。
通常情況下,每年的參考書目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動,少數學校也會做一些調整,考生在備考過程中要時刻關注目標院校的官網通知。
有些學校的官網上沒有參考書目,考生可以諮詢往屆的學長學姐。
2.考研 論壇、貼吧、網站
可以登錄報考學校的論壇,上面都會設有專門的考研版塊,同學們可以找相關的院校和專業版塊搜集信息。
還可以發帖詢問,但是在平臺購買資料時要注意篩選,防止被騙。是一種搜集資料的渠道,但是不太推薦!
3.往屆目標院校的學長學姐
找學長學姐借複習資料的時候,對於已經考上的學長學姐而言,和你並沒有什麼競爭壓力,禮貌客氣一點,有的還是非常願意幫助你的。
好的學長學姐甚至會主動介紹自己考研的經歷以及報考專業的情況。
4.考研輔導機構
專業課輔導機構一般是往屆考取目標院校的的學生組成,經驗比較豐富,資料也非常齊全。
5.目標院校周邊的書店
可以去目標院校周邊的書店轉一轉。好多二手書店會售賣上屆學生的考研資料,甚至是往年的考研真題,和往屆本科生的考試試題,這些資料都是非常寶貴的。
第三坑:考研心態這件事兒
上岸後,經常能聽見別人對於考研許多的疑問,當然也是我考研時候的感同身受。比如:我這麼努力,肯定可以上岸吧?還有一句相似的:我每天複習到這麼晚,上岸肯定沒問題吧?
這種「堅定式」的疑問句其實就反應了一種考研的心態。而這種心態是一個巨大的坑。這種心態叫做自我滿足、自我催眠。是考研黨的大忌。
建議:
努力與否≠一定上岸,複習時間早晚≠必然上岸。聽起來非常殘忍,但這就是事實。
比你努力,比你複習還刻苦的人很多,但不是每一個這樣的人都爬上了岸;比你輕鬆,比你複習時間短的人也比比皆是,也有這類人輕輕鬆鬆爬上岸的。
考研這件事告訴我們,努力不一定成功,付出也不一定有回報,而人與人之間本身就是有差距的。
真正想說的是調整不好考研心態那就是個坑,我覺得我很努力了,我覺得我複習的很晚了,最怕就是「我覺得」,自我感覺良好的確有利於自信心的建設,但是過於良好會使我們有所懈怠,止步於此。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這才是我們考研之中最好的心態。不過度焦慮,有適度的壓力,以適度的滿足可以使我們穩步前進。
避坑指南:
1.看複習的效果,有時候效果是能說明某些問題,從效果再去反推自己該如何調整。不管是學習計劃還是心態的調整都可以參照。
2.跟著自己計劃走,不要時時刻刻和別人對比。有對比即有差距,有差距就有落差,專注於自己的複習情況,不要輕易被旁人所幹擾。
3.計劃切忌安排過滿,本質上完不成的計劃就是另類的壓力,很容易會使人焦躁,所以制定合理的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計劃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