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7月4日)晚上,央視《新聞周刊》播出《「出口」的出路》。主持人白巖松在節目中探討了疫情下外貿如何突圍,台州的菲格爾衛浴講述了企業「出口」的出路 ……
來看報導
↓↓↓
(視頻時長:18分35秒)
白巖松
本周二,六月三十號,這一天過完,也就意味著2020年的上半年翻頁了。這半年,從個體到國家,從小社會到大世界,都被突如其來的疫情,強烈地衝擊著,破壞著。
我們先不說受疫情衝擊嚴重的小企業,或者哪個行業,單說支撐中國經濟前行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外貿,這其中外貿無疑是受損最嚴重的,中國疫情嚴重的時候進來不容易,世界上疫情在蔓延,走出去也萬分艱難。企業訂單銳減,倉庫積壓嚴重,資金鍊斷裂,工人沒活幹,這不是幾個企業的問題,而是普遍的現象。
為了穩住外貿,不僅有之前出臺的出口轉內銷的相關政策,上周日國務院召開座談會,強調要創新外貿方式,推動外貿促穩提質。也是在上周,歷史上第一次在線上舉行的廣交會剛剛結束,而本周在線上舉行的蘭洽會又已開始,中國外貿如何渡過難關?《新聞周刊》本周視點關注,外貿突圍。
「雲上」廣交會的商機
▸菲格爾衛浴有限公司負責人 張建:
2020年一開年我們就碰到疫情,當初在新廠在布局的時候,我們就做了滿滿一層大概是400平米的成品倉庫。但實際的情況在3、4月份的時候我們把這一層用完了,我們車間也將近有兩千多平方做了成品倉庫,所以說滿眼的都是錢,滿眼的都是不知道何時能出的貨。
一開門就虧損
今年39歲的張建,在浙江台州經營一家專門銷售洗浴器材的外貿公司。今年年初,投資7000萬元的新廠房剛剛落成。他本希望過了春節大幹一場,實現營業額30%到50%的增長。沒想到,疫情讓一切急轉直下。
張建:
新的訂單全部延緩,全部砍掉了,老的訂單一兩千萬的貨。其實一兩千萬都不止。我們還有很多的配件,包括一些日常的費用,也就是工廠一開門,每天就要面臨幾萬塊基本的費用。最壞的打算,當時確實考慮過員工的去留問題,如果說訂單沒有的情況下,解散員工嗎?如果訂單又回來,我們員工萬一解散了,又怎麼辦呢?
毫無疑問,儘快找到新的訂單,是張建最迫切的任務。平常年份,春秋兩季的廣交會,是拓展客源的最佳時機。但嚴峻的疫情,讓他一度擔心,今年廣交會不能如期舉辦。聽說最後改成線上直播,他似乎看到了希望,卻又很焦慮:團隊對直播根本沒有經驗,這次機會能把握住嗎?
線上拼一把
張建:
我們當時確實心裡一點底也沒有,其實我們也沒有選擇,如果說我們不通過線上廣交會這麼拼一把的話,我們沒有什麼其他機會可以算翻身,也可以算是我們未來兩三年的一個基礎吧,必須要抓住它。
6月15日,廣交會開幕,張建團隊很快就進行了第一場直播。為了這一天,他們已經演練了一個多月。從寫直播腳本,到細摳每一句英文語法,再到何時配合直播插入產品實物展示,他們都一一設計。經過10天直播,共收到有效的客戶詢盤100餘件,相較過去幾個月的冷清,幾乎天壤之別。
廣交會主播 丁海紅:
這兩天就收放自如了,我的重心肯定是在客戶上面,因為我們最終的目的為了出單,接下來才是真正顯示我們強項的時候,客串主播,下次再玩這種套路,我們就so easy,我想守住這份工作肯定要跟著這個時代去變遷,去提升自己。
有了客流,接下來的問題,似乎就不那麼棘手。雖然張建團隊在直播上是新手,但與客戶聯絡、做銷售,仍是殺手鐧。眼下,他們正在努力將這100多個有效詢盤,儘快轉化成實在的訂單。
突破,從零到一
就想一個一個挨著拜訪(客戶),如果能夠被客戶認可的話,我們可能以後會進入他的供應商目錄,所以說早點拜訪,初次印象先建立好(很重要)。
張建要拜訪的是一家法國公司,在當地已經成立了60年。對於已經近半年沒有生意的張建來說,這次談判的結果有多重要,不言而喻。
這家公司對供應商的考察也比較嚴格,首先第一個看工廠,覺得可以的話,他還會派人做一個驗廠,這種是屬於非常正規的驗廠。然後是做一些樣品的報價、確認。他們有一個步驟,按照規範來,現在一個從零到一的突破點打開了。
雖然上周三,廣交會已經落幕,但因為增加了回看功能,本周依然有新的客戶找到張建。他從中感受到了,疫情之下,仍有商機源源不斷。想要生存,外貿企業就必須順勢做出改變。目前,他們已報名了今年三、四季度的其他線上展會,期待找到新的銷路。
白巖松
外貿企業的現狀的確值得同情,一個比喻就說明這這種同情:面對新冠疫情,中國打上半場,世界打下半場,而中國外貿企業必須打滿全場。但其實沒有人知道下半場還有多長,這全場得打多久,而且說不準還有加時呢。既然前方不確定,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確定的唯一出路,面對難關,的確會有些企業倒下,但期待留下來的,都能在未來站得更高,走得更遠。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亦或是國家,強大自己是我們唯一的出路。
新聞多一點
原標題:《央視《新聞周刊》聚焦台州「出口」的出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