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田耕芳華 織就幸福夢——記黔江農場公司「最美奮鬥者」覃惠芬

2020-12-20 廣西新聞網

人物檔案:覃惠芬,1971年9月生人,共產黨員,黔江農場公司職工,公司「最美奮鬥者」 ,曾榮獲「廣西建墾60周年功勳獎」「廣西壯族自治區勞動模範」「全國女職工建功立業標兵」「全國五一巾幗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

「現在,我們一家人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近日,在「最美奮鬥者」宣講活動中,年近50歲的覃惠芬如是說。20多年來,覃惠芬與命運抗爭,與生活抗爭,用勤勞的雙手,為自己,也為家庭創造了幸福的生活,展現了新時代女性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

桃李年華變工人 

覃惠芬家裡有兄弟姐妹四人,她排行老二。「那時日子過得清苦,但很溫馨。」覃惠芬說,母親雖體弱多病,但父親勤勞顧家,父母恩愛有加。「母親長年生病無法自理,父親一直細心照顧。勞作之餘,父親還常帶著母親在院子裡曬太陽,幫她梳辮子。」覃惠芬回憶,這樣溫暖的日子,在1993年戛然而止。

這一年,覃惠芬久病的母親突然離逝,父親深受打擊,病倒了,從此一蹶不振。最小的弟弟也受到影響,精神失常。長姐遠嫁了,兩個弟弟都年幼,20歲出頭的覃惠芬覺得天塌了。

家庭處在風雨飄搖中,為了生計,當年,高中畢業的覃惠芬到黔江農場公司四分場承包甘蔗地,成為一名正式工人。

來不及感慨命運的悲慘,堅強的覃惠芬選擇直面生活的磨難。「家裡需要我,我不能倒下!我要靠雙手,讓破碎的家重拾幸福。」覃惠芬立誓要成為家裡的頂梁柱。

把劣地變「聚寶盆」

一個女人,一名普通的工人,要照顧年老的父親、生病的弟弟,還要把家撐起來,談何容易。覃惠芬能想到的唯一辦法,就是把承包地侍弄好,種好甘蔗。

覃惠芬承包的第一塊地,是一塊地勢低洼、易被水泡的劣地,「之前老工人承包這塊地時,甘蔗畝產也就3.5噸左右,連年低於農場單產。」覃惠芬說,家裡多年缺乏勞動力,日子就很艱難,好不容易承租土地,卻還是塊劣地,這讓她很沮喪。

「轉念一想,不行啊,我是家裡的頂梁柱,不能氣餒,父親和兩個弟弟還指望我呢,我要把劣地變成希望之地,變成『聚寶盆』。」覃惠芬暗下決心。

為了把甘蔗地管理好,覃會芬虛心向各位老工人請教,從土地管理到種植管理,「每個細節我都問得仔仔細細。」

要提高甘蔗產量,改良土壤是第一步。

覃惠芬對承包地塊進行平整,把濾泥、蔗渣、煤灰放到地裡,在地頭做好排水溝。如此一番管護後,板結的地塊變得鬆軟肥沃,雨季也不再發生內澇了。「第一年,我的甘蔗畝產達到4噸多。」覃惠芬自豪地說,那是她參加工作以來第一個「開門紅」,也讓她堅定了種蔗的信心。

從「菜鳥」變種植能手 

古人云,滴水能穿石。覃惠芬說,幹一行愛一行。

在管好土地之後,覃惠芬一天到晚琢磨著怎麼提高甘蔗單單產量,「科學種植是關鍵。」覃惠芬認準這一點。

說幹就幹。覃惠芬把承租的31畝土地作為實驗地,率先在分場嘗試「五大三早」技術,即大馬力、大行距、大投入、大莖作種、大灌溉,早種早管早施肥。

「這是農場倡導我們做的,我相信技術員的指導。」覃惠芬說,比如農場倡導甘蔗種植行距1.2米以上時,很多工人都覺得浪費土地,她不這麼認為,她嚴格按照技術員的指導種植,一點都沒有「偷工減料」。

因為實行早種早管,覃惠芬的甘蔗生產期通常比別人多一個月,受冬旱影響較少。寬行,使用大馬力拖拉機深耕種植,她的甘蔗不容易倒伏,更加粗壯。

除了落實「五大三早」技術措施外,覃惠芬把甘蔗當成孩子一樣管護。

「種新植蔗用蔗煤灰作基肥,在砍收時即蓋地膜,在清明前後認真檢查苗情,及時補苗、補肥,做好穿心蟲、黑穗病的防治,八九月剝蔗葉。」除了落實「五大三早」技術措施外,覃惠芬把甘蔗當成孩子一樣管護。31畝甘蔗,她全是用手工剝葉。她說,剝下的蔗葉覆蓋蔗行,可保水增肥,還可增加甘蔗的光合作用,提高甘蔗糖分。

經過辛勤耕耘,覃惠芬承包地甘蔗產量逐年提高,近年來畝產甘蔗高達10噸,比農場平均單產高約3噸,比武宣縣平均單產高約5噸,她成了名副其實的種植能手。

苦盡甘來收穫幸福

從如花女子到知天命的年紀,回首20多年的努力和奮鬥,覃惠芬說:「值得。」

早上,當別人還在熟睡的時候,覃惠芬已下地開始了一天的忙碌;晚上,當別人已準備晚飯的時候,她還在甘蔗地裡做工。

「她很勤快,每天都在地裡管甘蔗。」分場職工說。這些年,她披星戴月勞作,生活也厚待她。她結婚了,有了家庭,孩子長大考上大學了。在她幫助下,大弟成家立業,如今也是農場公司的一名種植能手。小弟在農場公司和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生活有了保障。現在,一家人都過上了她夢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只要肯奮鬥,一切困難都會迎刃而解,風雨過後一定見彩虹。」覃惠芬鏗鏘有力的宣講,贏得現場陣陣熱烈掌聲。

相關焦點

  • 「最美奮鬥者」名單
    中共中央宣傳部等關於表彰「最美奮鬥者」的決定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最美奮鬥者」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指示,褒揚一代又一代奮鬥者頑強拼搏、不懈奮鬥,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鮮血和生命,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強調要廣泛宣傳「最美奮鬥者」的先進事跡,傳承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奏響新中國奮鬥交響曲,高唱新時代奮鬥者之歌,用英雄模範的感人故事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守愛國情懷、堅定奮鬥意志,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 「最美奮鬥者」名單--江西頻道--人民網
    中共中央宣傳部等 關於表彰「最美奮鬥者」的決定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最美奮鬥者」評選表彰和學習宣傳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重要指示,褒揚一代又一代奮鬥者頑強拼搏、不懈奮鬥,用智慧和汗水、甚至鮮血和生命,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書寫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強調要廣泛宣傳「最美奮鬥者」的先進事跡,傳承弘揚愛國奮鬥精神,奏響新中國奮鬥交響曲,高唱新時代奮鬥者之歌,用英雄模範的感人故事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守愛國情懷、堅定奮鬥意志,凝聚強大精神力量。
  • 童心繪製耕織新城的「前世今生」
    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他們不斷感受著美麗城鎮的建設,看著城鎮變美了,功能完善了,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幸福了,孩子們就用繪畫和書法作品,描繪出了他們的所感所得。耕織圖文化廣場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當中,帶有耕織元素的節點、景牆成了於潛古鎮的別致裝點,耕織文化越來越深刻的浸潤到了美麗城鎮建設當中。
  • 臨安:童心繪製耕織新城的「前世今生」
    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他們不斷感受著美麗城鎮的建設,看著城鎮變美了,功能完善了,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幸福了,孩子們就用繪畫和書法作品,描繪出了他們的所感所得。耕織圖文化廣場正在緊鑼密鼓的建設當中,帶有耕織元素的節點、景牆成了於潛古鎮的別致裝點,耕織文化越來越深刻的浸潤到了美麗城鎮建設當中。
  • 最美奮鬥者——林秀貞
    為隆重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學習英雄事跡、弘揚奮鬥精神、培育時代新人,中央宣傳部、中央組織部、中央統戰部、中央和國家機關工委、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決定,授予張富清等278名個人、西安交通大學「西遷人」愛國奮鬥先進群體等22個集體「最美奮鬥者」稱號。
  •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舉行「最美奮鬥者」先進典型事跡宣講會
    人民網蘭州12月11日電(黃帆)12月10日下午,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最美奮鬥者」先進典型事跡宣講會在蘭州舉行。宣講會上,6位宣講人用質樸生動的語言講述了國網甘肅省電力系統的「最美奮鬥者」們立足本職、勇於創新、爭創一流的先進事跡,現場的聽眾不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 重慶唯一一個臺灣風情:樂耕農場露營節來了
    本次露營節以「觀金鳳美景、享農場生活;賞最美星空、感文化內涵」為主題,旨在打造樂耕農場成為金鳳鎮露營生活的示範基地,創造產業最大的共同效益與服務質量的升級。活動從開幕之日起持續到10月22日結束,歷時一個月,屆時,廣大市民和遊客將在樂耕農場感受到最具臺灣風情的露營體驗。
  • 2020年陽泉市「最美巾幗奮鬥者」、「最美巾幗奮鬥集體」、「五好...
    公示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全國兩會精神,結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解讀,重溫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全面展示我縣婦女和廣大家庭在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定不移地聽黨話,跟黨走,把個人的奮鬥追求融入實現中國夢的時代洪流
  • 「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17)
    「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1) 「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2)> 「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3)「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4「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15)「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16) 「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18)
  • 【時評】人民日報評論員:向新時代最美奮鬥者致敬
    【時評】人民日報評論員:向新時代最美奮鬥者致敬 2020-11-27 18: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14)
    他每年平均行駛5萬公裡,行車總裡程140多萬公裡,從未發生過一起責任事故,他帶領的班組連續30年保持機要通信質量全優,成為川藏線上的一面旗幟,被譽為「雪線郵路的幸福使者」。榮獲時代楷模、全國郵政系統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 為奮鬥者喝彩 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上榜湖南「最美奮鬥者」
    7月12日,湖南發布了《關於湖南「最美奮鬥者」推薦人選的公示》,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等20人上榜。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上榜湖南「最美奮鬥者」據了解,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國正廣泛開展「最美奮鬥者」學習宣傳活動。
  • 「開心農場」開園,引來一批都市「農夫」
    而這一切,在關口街道炭棚村「開心農場」都可以實現。都市田園夢,悠然農耕情。為助推鄉間經濟發展,4月30日,瀏陽市農耕民俗文化節暨關口街道「開心農場」開園活動在關口街道炭棚村舉行。活動現場,炭棚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開心農場」一期業主代表籤訂耕地租賃協議,同時開展了鄉村趣味運動會,拔河、尋寶、摸魚等活動,吸引了眾多當地群眾和外來遊客參與,大家在歡聲笑語中體驗農事的樂趣,感受收穫的喜悅。
  • 廣西蔗區:糖廠「酒精廢液」成蔗農爭搶「香餑餑」
    新華網廣西頻道3月8日電(記者覃星星)記者3月7日在廣西蔗區採訪時發現,昔日糖廠的「酒精廢液」,如今成了蔗農爭搶的「香餑餑」。    記者在廣西上思縣昌菱糖廠看到,蔗農來此購買「肥液」的罐車排起了長龍。
  • 讀雍正耕織圖,育秧、插苗,各種農具樣樣俱全,隱藏怎樣特殊內涵
    他身子兩側各有一隻糞桶,面對育秧田,手持長柄舀子,正往田裡澆灑糞水,在施肥育秧。 另一幅耕圖,胤縝模樣的農夫披著蓑衣,兩腳立在水中,他左手熟練的扶著犁耙,右手揚起鞭子,牛昂揚奮蹄,非常的聽話。這種犁耙水田,為插秧種水稻做著準備。 胤禛夫婦扮演成模範的農民夫妻,表示重視農業,儉樸生活,也暗示了自己的淡泊情懷。胤禛仿佛要給外界一種超然物外的色彩。 《胤禛耕織圖》是仿康熙《御製耕織圖》而作。
  • 奮鬥者說︱張孝林:「最美公路人」的「最美事業」
    編者按:習近平總書記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近年來,珠暉人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實現了經濟發展、生態向好、民生改善……為這座風景秀麗的城區注入新活力。今日珠暉,令人陶醉;未來珠暉,令人神往。珠暉區委宣傳部與紅網時刻新聞聯合推出《奮鬥者說》系列報導,多領域、多側面挖掘典型案例,多視角、多形式講述奮鬥故事,記錄珠暉人在這座城市創業、奮鬥的故事;也通過他們的青春與夢想,記錄下這個城市的變遷,時代的印記和凝聚「打造『一體兩翼』建設『五個珠暉』」的奮進力量。
  • 華東師大社再現康熙《御製耕織圖》「御製」風貌
    【基本信息】書名:《御製耕織圖》題詩:(清)康熙繪製:(清)焦秉貞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定價:580元/套出版時間:2011年7月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時,江南士子進獻藏書甚豐,其中有「宋公重加考訂,諸梓以傳」的《耕織圖》。
  • 「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2)
    >「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4)「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5)>「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12)「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13)「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14)>「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17)「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18)「最美奮鬥者」建議人選及事跡簡介(19)
  • 福建松溪:以「蔗」為媒綻芳華
    2020年,第四屆旅遊產業發展大會暨「千年松溪·百年蔗」文化旅遊節文藝表演及頒獎典禮的精彩綻放,讓人們對松溪有了再認識、再熟悉。近年來,松溪持續舉辦「百年蔗」文化旅遊節,希望通過這張名片讓更多人發現松溪、了解松溪、品味松溪,加速推進松溪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據史料記載,「百年蔗」是清朝雍正四年(公元1727),萬前村農民魏世早的祖上栽種的,並作為「風水蔗」而世代保留下來的,其宿根壽命至今已近三百年,當地人稱其為「百年蔗」,其基因密碼至今未被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