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沉香木雕劉海戲金蟾筆筒

2020-12-24 手機鳳凰網

蔡國聲

沉香又名沉水香,產自交趾(雲南)、二廣、崖州(海南島)等地,屬於香料。據明《本草綱目》載:「木之心節,置水則沉,故名沉水,亦曰水沉。梵書名阿迦盧香。」又云:「嶺南諸郡悉有,傍海處尤多,交幹連枝,岡嶺相接,千裡不絕。葉如冬青,大者數抱,木性虛柔,……有香者百無一二。蓋木得水方為結,多在折枝枯乾中,或為沉,或為棧,或為黃熟。……山民入山,以刀砍曲幹斜枝承坎,經年得雨水浸漬,逐結成香。乃鋸取之,刮去白木,燔之極清冽。香之良者,惟在瓊崖等州,俗謂之角沉。黃沉,乃枯木得者,宜入藥用。依木皮而結者,謂之青桂,氣尤清,在土中歲久,不待剜剔而成。

沉香木還產於印度、馬來西亞、柬埔寨、越南,伊朗等國家。又云:沉香木生長於山地森林之中,它的長成是由蟲蟻、蛇蠍等不斷地侵蝕,它們代謝分泌出來的唾液脂汁粘附於殘樹的枝杈上積聚凝固後,年長日久便質變而為沉香。具堅硬、滋潤、體重而重於水,以火點之易燃,燃燒時油脂滲出……

自明代的永樂年間開始,南方諸國每三年即派使臣前來朝廷進貢,朝中也時常出動商船前去南方諸地購買。明代中前期,此木主要用作香料,後期則多用以刻製成各類的杯、碗、香插、筆筒、臂擱、如意、瓶、盒、簪釵,配飾等,作品精緻細潤,尤以筆筒、杯、如意、山子等器型為佳。

沉香木的形成決定了它少有大塊之材,最大之塊也只在一、二尺間,它本是千年枯木所結,焚一片則盈室香霧,經日不散,當地人亦謂之「無價之寶」。

沉香木的紋絲似櫸,似柚,結構不很緊密,亦非硬木,歸南方的雜木類。據葉廷圭的《南番香錄》載:「香之大概,生結者為上,熟脫者次之;堅黑為上,黃者次之。然諸沉之形多異而不一,有狀如犀角者,有如燕口者;如附子者,如梭子者,是皆因形而名。……大抵以所產氣色為高,而形體非以定優劣也。」

沉香木之外表多有未結成香之皮,其香的皮肉枝根色澤亦各不相同,須刳去其皮,入水才沉。

現今我們所見到的沉香木雕的各類物件,時間上大致均在明晚期至清中期間。此時在江南一帶的各類工藝雕刻興起,尤以(上海)嘉定地區的竹刻和金陵竹刻最富盛名。其雕刻藝術與中國的文人書畫相結合,把作品的造型布局,刀法,書法,章法及詩情畫意彼此交融在一起,賦予了雕刻藝術的新的生命力,從而把雕刻工藝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其影響之廣波及到牙雕、犀角雕、竹木雕、磚雕、石雕、玉雕、漆雕等各類雕刻工藝美術品。產生在這一時期的沉香木雕刻品,其工藝特色不可避免地蓋上了這一時期雕刻的深刻的烙印。

當時從事小件雕刻(沉香木)的工藝家,大致分三種情況:一是為朝廷官府管理的藝人,專門從事製作為統治階級享樂的作品;二是民間的作坊,包括單門獨戶的藝人的生產;三是文人雅士的生產,他們不計工本,放浪形骸,寄情山水,故所刻之物,富於文人的詩情畫意和審美情趣,器型大多生動自然,多文房用品,並且賦予器物眾多的文化意義。這一類作品,反過來又影響到宮廷藝人和民間作坊藝人的作品的風格。比較著名的沉香木雕的工藝家有明末江蘇吳縣人江春波,現北京故宮博物館即藏有他作的一隻沉香木山水杯,上有江春波的陰文行書落款,秀麗端正。

圖中晚明沉香木雕山水人物劉海戲金蟾筆筒高12.,5釐米,口徑13釐米,平底,底之中心約5.5釐米處微凹。沿筆筒外部的壁作山水環繞。層巖疊嶂。巉巖懸空。其間蒼松翠柏,茅亭溪流,野藤枯樹,劉海仙與石妖——三足金蟾,悠然的嬉戲其間,情景交融,動靜相配。雕刻技法採用深雕即高浮雕和拼接的技法,用一塊較大的中空,周壁光素的自然形沉香作主體,外部將刻成山巖,景物的小塊沉香自下而上有順序地粘接在筆筒的主體之上,這樣整個筆筒便顯現出凹凸起伏的高浮雕的強烈的藝術效果。這些小塊沉香的拼裝組合要求有高超的拼鑲功夫和藝術的修養,期間深厚的繪畫功夫,和精湛的雕刻技術組合,如用斧劈皴作成山石錯落起伏,雄偉峭奇,疊嶂如屏。中間的奇松古柏交接龍幹虯枝,針葉如輪,夭矯攫拿聳立於山石崖壁間。而對於劉海仙子和金蟾的刻劃十分傳神,恰當地運用了藝術誇張的手法,著力於劉海的頭部,大而光的頭突出他的仙佛形象,其古拙而慈祥的臉龐笑容可掬,袒胸露臂手執仙拂凸肚體現出他的仙野之趣。雙目斜視,含笑著注意左側的金蟾。

劉海戲金蟾的故事據《陝西通志》載:「劉海名哲,字元英,號海蟾子。相燕王劉守光,好黃者之學,後棄官。從正陽子(即漢鍾離)隱修於終南山成仙去。」湖廣總志載:「劉元英,號海蟾子,廣陵人,仕燕王劉守光為相。有道人求謁,索雞卵十枚,金錢十枚,置几上累卵於錢,若浮屠(即塔)狀,海蟾驚嘆曰:「危哉!」道人曰:「居歡樂之場,其危有甚於此者。」復盡以錢掰為二,鄭之而去。海蟾由是大悟,易服從道,歷遊名山。所至多有遺蹟,宋初於潭州壽寧觀題詩,仍自寫真其旁。」後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元始祖時封為「明悟弘道真君」。在旁的金蟾則活潑靈動,溫順可馴,正跳躍於石溪山水之間。……此情此景若是鋪展開來儼然是一幅有章有法的山水人物畫。

沉香木雕刻精細潤澤,製造精妙,刀筆流暢,雕刻於銜接工藝相結合,色澤與犀牛角近似,可以說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

沉香木雕刻的特色是為了掩其小塊木料組合拼鑲的痕跡,在其雕刻的人物山水筆筒,酒杯,等的內部必然嵌填面漆,髹以生漆,這樣做即可防水防潮,又可增加沉香木雕刻的硬度和美觀,當然外表髹漆之後,香味也隨之被籠罩住,這是它的弊端之處。至於明清的沉香雕件,至今均有數百年之久,髹漆之處難免出現斷裂脫膠的痕跡,從中我們可以覓見當初的沉香雕刻藝人高超的銜接技巧,雕刻工藝和一片匠心。

清初至清中期的高官階層中還多有用沉香小塊車製成朝珠、佛珠和手珠。佛珠、朝珠108顆,手珠18顆,顆粒直徑均在1.2釐米左右,其外部不髹漆,用絲線穿接成串,絲線的交匯處則編紮成辮狀以為飾,清中期後亦無再現。

沉香自清中期以後,由於沉香料的匱缺,逐漸絕響,清末民國的檀香木興起取代了沉香,然其品質、產地、珍稀等兩者相差甚遠。

改革開放以後藝術品市場上也出現了新雕刻沉香木製品,真假優劣混跡其中,然凡舊的沉香木雕刻年久漫患表面都有一層厚厚的包漿,使沉香的色澤深沉厚重,且舊物表皮大多髹有生漆,而新制之品表皮皆不髹漆,色淺淡無有包漿。當然香味的濃重與否與品種的好壞、年代形成的久遠等有直接的關係,但入水必須要沉,否則難稱沉香矣!

沉香又是一味名貴的中藥材,可補脾,益腎,止痛,喘氣,心絞痛,胃寒,嘔吐,及治痢症。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鳳凰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江祖平陸昱霖合作 出演神話劇《劉海戲金蟾》
    劉海戲金蟾劇照  拉風傳媒出品的中國民間傳統神話劇《劉海戲金蟾》由知名編劇方美人執筆,資深導演黃建勳、蘇沅峰及徐惠康聯袂執導  《劉海戲金蟾》根據中國民間神話故事「劉海戲金蟾」改編而成。該劇講述了法術高超的劉海因替南詔國祈福而遭奸人所害蒙受不白之冤,逃亡路上與小狐女胡秀英由冤家變愛侶上演一幕幕愛恨情仇;而因愛生恨的五毒首領金蟾則協助奸人處處與劉海作對,幾經險境劉海與金蟾化敵為友共赴奪寶之戰的神話故事。
  • 《劉海戲金蟾》首映禮 江祖平搭陳浩民默契十足
    江祖平與陳浩民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拉風傳媒製作出品的《劉海戲金蟾》將在月日登陸山東衛視春節檔,該劇主創陳浩民、穆婷婷、江祖平、林子聰等眾主創亮相山東衛視《劉海戲金蟾》盛大的首映禮,當日臺灣「長劇女王」江祖平一身藍色禮服現身,搭檔陳浩民玩遊戲,全程默契十足,過關斬將。
  • 玉雕中最招財的題材:劉海戲金蟾,步步釣金錢!
    「劉海戲金蟾」在玉雕中更是常見,為何劉海這麼受歡迎呢?善良——賢妻助升仙相傳在濟源的九裡溝住著一位二十多歲的樵夫,每天靠砍柴為生,與母親相依為命。他生性善良,每天砍柴換的那點錢錢除了供養母親,還救濟村裡的孤寡老人,所以家裡就很窮,一直沒娶媳婦兒。有次劉海上山砍柴的時候遇到一位貌美女子,非要嫁給他,沒錯,不是人是狐狸精。雖然不是人,但是絕對是一隻好狐狸精。
  • 金蟾為何能招財?
    因此,玉雕中也有很多招財的題材,比如講了很多遍的貔貅,還有白菜、金魚、金蟾等等,這其中除了金蟾其他都很好理解。金蟾為何能招財哪? "劉海生來有仙根,家住戶縣曲抱村。"可能這句話大家沒聽過,但劉海卻很熟知,這句話是流傳在戶縣人中關於劉海的民謠。下面就講講劉海戲金蟾的故事。 相傳劉海從小家貧,靠打柴養活著雙目失明的老母。
  • 你知道金蟾為何能招財嗎?
    可能這句話大家沒聽過,但劉海卻很熟知,這句話是流傳在戶縣人中關於劉海的民謠。下面就講講劉海戲金蟾的故事。相傳劉海從小家貧,靠打柴養活著雙目失明的老母。他幹活勤快,為人老誠,對母親也十分孝敬。金蟾失去仙丹,只得依附於劉海,劉海就讓它吐出金燦燦的金錢來。從此,劉海得了仙道,不再打柴,雲遊四方去了。劉海戲金蟾,金蟾吐金錢,走到那裡就把金錢撒到那裡,救濟窮人。
  • 「非遺」循夢 「文創」知新 葉柱探尋傳統黃楊木雕新的「打開方式」
    2006年葉柱在永嘉烏牛創立了永嘉木主木雕廠,並在2015年成立了溫州木主木雕公司,2017年獲得海南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其間深得亞太地區手工藝大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公博先生的欣賞與大力栽培,收以為徒,技藝大進。在不久前舉行的2020年溫州文博會中國百名工藝美術大師聯展上,葉柱的黃楊木雕作品《劉海戲金蟾》入選聯展。
  • 招財金蟾的師爺竟是呂洞賓?如何擺放招財效果最好?
    超市、酒店、餐館的收銀臺都會擺放一個招財的金蟾蜍,金蟾是民間用到招財最多的神獸之一,其形似蛤蟆,頭頂五行八卦,背有北鬥七星,身披金錢,根據它的特點我們可看出金蟾需嘴向門裡,或著是向著財位,不可嘴向門外,因其是吐財的,更不可嘴對著魚缸。大家都知道金蟬是招財神獸,但對其來歷卻是一知半解,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招財的三足金蟾吧。
  • 神話傳說:廣寒宮裡的神仙、玉兔與金蟾
    廣寒宮同時還有一隻金蟾和一隻玉兔。那神——太陰星君道教將月亮神格化一位女性神仙——太陰星君,俗稱為月神、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等,全稱為「太陰元君孝道明王靈寶淨明黃素天尊」。那蟾——三足金蟾「日中有踆烏,月中有蟾蜍。」廣寒宮又被稱為蟾宮、蟾闕等,蟾宮中有桂樹,唐代科舉之後,把科舉及第稱為「蟾宮折桂」。古詩中也有很多對蟾宮的描寫,「此夜隔牆聞鳳管,人間元自勝蟾宮」;「誰將天上蟾宮樹,散作人間水國秋」等等,傳說月宮的這隻金蟾為三足金蟾。
  • 京城首家沉香博物館開館
    首都第一家沉香博物館日前在北京一處靜謐的四合院落成開館, 開館日首批展品百多件,展品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其中沉香古木木雕及數百年的沉香古樹老料等珍稀展品,在國內屬首次公開展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潮州木雕傳承人陳培臣大師的沉香作品「龍蝦蟹簍」更是驚豔全場。
  • 化腐朽為神奇的福州木雕
    說到木雕,大家並不陌生,在很多家庭中都有著精美的木雕擺件,或者有著實用的木雕小件。1982年,在全國木雕產品質量評比中福州牙雕廠雙福牌木雕和福州木雕廠長壽牌木雕產品分別獲一、二等獎並分別獲得國家輕工業部優質產品獎。1994年,福州地區木雕企業數十家,從業人員近3000人,以龍眼木、黃楊木、柳杉木、紅豆杉木、樟木等為原料製作人物、動物、欄杆板等產品,產值超過3000萬元。
  • 京城首家沉香博物館11月14日在北京落成開館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王紅嶺):中國沉香展品最豐富、京城首家沉香博物館11月14日在北京落成開館。沉香博物館坐落於北京市東城區國瑞北路3號,開館日首批展品100多件,其中沉香古木木雕及數百年的沉香古樹老料,是中國首次公開展示的珍稀展品。沉香博物館免費向公眾開放。沉香,源自沉香樹。
  • 閩商社團領袖|李鳳榮:鳳採刀筆通造化 榮茂木雕畫雲霞
    ;他就是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沉香協會會長李鳳榮。近幾年,他多專注於沉香、檀香、花梨、紫檀等木料的研究創作。沉香、楦香等材料本身就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李鳳榮在考究材料的過程中,充分汲取豐富的民間工藝之養分,運用其嫻熟精湛的工藝手法,把莆田傳統木雕的精髓和自己獨到的構思通過這些載體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使其作品在雅致、精巧中透露出諸多的思考,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李氏木雕藝術風格。
  • 沉香木與沉香的主要區別在於,沉香木不結香,是一個木種
    中國海南、廣西、臺灣、福建、雲南諸地雖也有沉香出產,然而遠不及印度、東南亞等地沉香品位高雅、香味濃鬱,出產亦多。於是歷代帝王多從番國進貢或貿易獲取沉香。我國最早始見於梁代陶弘景《名醫別錄》公元502—566年,把沉香列為「上品」,自漢朝起皇室祭天、祈福、禮佛、拜神和室內薰香都用沉香香材。在隋唐史料中也有豐富的沉香記載,到晚唐及五代則又有更高度的研究和發展。
  • 木雕大觀,橘洲等您
    冬天,不只有兩個選擇北方有冰雕,南方有木雕生物多樣性木雕作品展 雕塑作為一種常見的藝術表現形式,早已為人所熟知。
  • 寮國最特產就是木頭,寮國最牛博物館見識下,有世界最大單體沉香
    可以看到很多不同國家雕刻大師的藝術作品,比如東亞很喜歡的題材「彌勒佛」造型,寮國木雕師傅雕刻效果,就是極為安逸超然的造型,眼睛如縫的形象,和中國木雕師傅的彌勒佛,笑臉迎人的感覺差別不小。請仔細看看這些木雕木材的紋理,如果你真的懂行,絕對會驚呼讚嘆不已。
  • 欣賞木雕擺件作品,聊聊擺件的選材
    木雕工藝是以雕刻材料分類的民間美術品種之一,製作這種工藝一般選擇使用的木材都是質地比較偏柔一點的,並且不容易變形的木質材料進行雕刻。 這是一幅長壽老人的木工雕刻擺件。木雕最好的材料是崖柏,崖柏材料難得,因此崖柏擺件價格不低。 這是鸚鵡擺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