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小夥每天戴耳機聽音樂 結果被確診中度耳聾

2020-12-13 騰訊大浙網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這兩天,記者在寧波市康復醫院耳鼻喉科卻看到聽到不少和耳朵有關的悲劇:17歲的英俊小夥喜歡戴著耳機聽音樂,被診斷為中度耳聾,父母悲痛欲絕;奶奶給孫子挑「耳屎」,結果戳穿孫子鼓膜;患中耳炎沒被發現,小女孩總吵著要把電視開大聲點,人也沒以前活潑了……

專家提醒:很多患者本來有健全的聽力,卻因為不正確的生活習慣等導致了不可挽回的損傷,實在太可惜了。

痴迷音樂的帥小夥確診中度耳聾

17歲的吳天(化名)在父母的陪同下走進了門診室。他還在讀高中,是個帥小夥。

父親的臉上寫滿了擔憂:「醫生,我們來配助聽器。」

檢查之後,吳天被診斷為中度耳聾,而且是不可逆轉的。

日常交流中,他能聽見,但聽不清。當好幾個人在談論時,更是難以聽清。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他的正常生活了。

「作孽啊,生下來耳朵好好的,被自己糟蹋成這樣。」雖然之前已經在北京等地專家口中得到了同樣的診斷,吳天的母親還是難以抑制悲痛情緒。

「平時經常戴著耳機聽音樂吧?」醫生問。

果然如此。

小夥子一直是音樂發燒友。兩年前,他買了一副肉色的無線耳機,可以連接手機藍牙播放音樂後,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坐車、做作業、吃飯都喜歡戴著耳機聽音樂。而且,這副耳機不能調音量,他聲音開得又大。晚上睡覺前也聽,睡著了音樂還在放。」母親說,「這副耳機活生生毀了耳朵。」

去年國慶節左右,吳天自己也發現情況不對了——上課聽不清老師說什麼。

可是,已經來不及了。

「非常痛心,這是典型的噪音性耳聾。」寧波市康復醫院耳鼻喉科黃加祥副主任醫師說,過去噪音性耳聾的多發人群是40歲左右長期在噪音環境下作業的人群。這幾年,卻明顯低齡化了,門診中,學生佔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基本都是長期戴耳機惹的禍。

醫生這樣做:

在康復醫院記者碰到的10多名工作人員,都表示:很少會用耳機,可能是職業習慣。

有工作人員說:睡前喜歡用手機的喜馬拉雅軟體聽書,但一般把手機放在床頭柜上設定個20分鐘左右,不會用耳機。

掏耳屎,小孫子鼓膜被奶奶捅破

3歲的小天天覺得耳朵痛,卻不明白自己的耳朵怎麼了。

根據父母描述,小天天的奶奶很愛乾淨,也特別喜歡幫小天天掏耳屎。

每隔一段時間,洗澡後,奶奶就會讓小天天趴在自己的膝蓋上,叮囑他千萬不要動,來幫他清理耳屎。

這回,小天天扭動了下身子,結果竟然導致鼓膜被捅破。

這樣的事情,寧波市康復醫院的醫生還碰到過很多。

在很多人看來,耳屎是身體的分泌物,是不乾淨的,自然要儘快清理。

「很多問題,都是掏耳朵掏出來的。耳屎的學名叫耵聹(讀音:dīng níng),這可不是廢物,而是天然防線。」黃加祥搖著頭說。

他解釋到,外耳道皮膚有耵聹腺,分泌一種淡黃色的、粘稠樣的物質,俗稱耳屎。耵聹的主要成分為胺基酸、脂肪酸、膽固醇等,有輕微的消毒作用,更能保護外耳道皮膚和阻止灰塵、小蟲等異物進入,是一道天然防線。頻繁掏耳朵,清除耵聹的話,等於人為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線,任由細菌侵入耳道和骨膜,會引起慢性炎症,出現耳朵疼痛、流膿的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聽力下降。

醫生這樣做:

黃加祥和他的同事們都表示:我們極少掏耵聹,外面理髮店的掏耳朵服務更是拒絕的。

平時,很多人洗澡或遊泳進水後,習慣用棉籤來吸附耳朵裡的水分。我們的做法是:跳幾下,或者拉下耳朵。即使要用棉花,也不用普通棉籤,而是用脫脂的醫用棉花輕輕擦下。

4歲的小孩吵著把電視開大聲點

4歲的朵朵被媽媽帶到醫院。媽媽描述:「她經常抓耳朵,說聽不清。每天晚上看電視,也總要我開大聲點。同樣的動畫片,聲音比之前響了好幾格,還說聽不清。平時,人也變遲鈍了,沒以前活潑伶俐了。好像從去年年底重感冒後開始的。」

檢查診斷後,醫生說:「朵朵患了分泌性中耳炎。」

媽媽有些納悶:「我自己也得過中耳炎,要流膿流血的。朵朵都沒有啊,耳朵好好的,看起來很乾爽。」

這是怎麼回事呢?

黃加祥解釋說:兒童中耳炎的發病率非常高,絕大多數由感冒導致的。平時,家長也要留意孩子的聽力情況。比如,孩子有老是去掏耳朵、拉耳朵、說話比以前大聲很多的情況,要留意是否聽力變差。

寧波市康復醫院工作人員介紹到:兒童聽力康復的原則是「早發現、早幹預、早康復」。越早發現問題進行幹預,康復效果也越好,聽力康復也是各類兒童康復中效果最明顯的。經過康復,很多孩子可以和正常兒童一樣上學。

記者也請教了兒童的聽力語言發育情況供家長做參考。一般來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1-3個月可對於突然而來的大聲出現驚嚇反應;3-6個月會尋找或轉向聲源;6-9個月可轉向講話中被提及的人或物體;9-12個月會聽從大人的指令做動作;12-15個月能說出單字詞;15-18個月對大人在隔壁房間的呼喚有反應;18-24個月能運用兩個字的短語;24-36個月能說出短句。

醫生這樣說:

中耳炎分兩種:一種是化膿性的,一種是不化膿的,也叫封閉性中耳炎。化膿性中耳炎,早期患者會覺得耳朵痛,晚期會流膿流血,容易被發現。封閉性中耳炎沒有明顯的症狀,難以被發現。

黃加祥建議,小朋友發燒感冒時,家長也要留意耳朵健康。感冒期間,孩子如果晚上突然煩躁吵鬧,或者猛揪耳朵、捂住耳朵,就要當心可能患中耳炎了。

相關焦點

  • 帥小夥每天戴耳機聽音樂 結果耳聾了
    這兩天,記者在寧波市康復醫院耳鼻喉科卻看到聽到不少和耳朵有關的悲劇:17歲的英俊小夥喜歡戴著耳機聽音樂,被診斷為中度耳聾,父母悲痛欲絕;奶奶給孫子挑「耳屎」,結果戳穿孫子鼓膜;患中耳炎沒被發現,小女孩總吵著要把電視開大聲點,人也沒以前活潑了……  專家提醒:很多患者本來有健全的聽力,卻因為不正確的生活習慣等導致了不可挽回的損傷,實在太可惜了。
  • 每天用耳機聽音樂幾小時 寧波25歲男子中度耳聾
    每天用耳機聽音樂幾小時 寧波25歲男子中度耳聾 2019年02月25日 09:01:28來源:中國寧波網記者 孫美星 通訊員 鄭軻   25歲的小夥子,每天用耳機聽手機音樂幾個小時,2年後發現耳鳴、聽力下降,因為就醫太晚,醫生判斷聽力損失終身不可逆。
  • 戴耳機聽音樂聽力下降 聽50分鐘搖滾樂會"輕度耳聾"
    溫州網訊 戴耳機聽音樂,聽力會下降,這是真的嗎?昨天是3月3日國際「愛耳日」,記者來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通過聽力檢測小實驗和數據告訴你真相。  昨天下午,兩名記者來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進行聽力檢測。
  • 戴耳機聽音樂1小時,聽力下降20分貝?·都市快報
    據外媒報導,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告,由於年輕人喜歡戴耳機聽音樂,或者去酒吧夜總會,全球11億年輕人,面臨聽力受損的危險。其中,將近一半青少年用耳機聽音樂時,音量過高;還有四成青少年在夜總會、酒吧和體育場所聽到的音樂,也音量過高。夜總會的音樂通常是100分貝,這種高音只能聽15分鐘;超過15分鐘,就對聽力造成傷害。聽力受損對人們的身心都有嚴重影響,一旦喪失聽力,將無法恢復。
  • 小男孩常戴耳機聽歌,聽成中度耳聾丨聽力下降易患痴呆丨說話晚可能...
    楊醫生告訴我們:「先天性耳聾的最佳治療時間是1歲前,5歲後幹預已經為時已晚。越早發現問題,對孩子造成的危害越小。」Part.2噪音對聽力的損傷不可逆你的耳機音量控制好了嗎?20多歲的你,大概和點點一樣喜歡聽音樂:心情煩躁,戴上耳機聽音樂;心情愉快,戴上耳機聽音樂。聽音樂沒有錯,但音量和時間可得控制!不然,令人身心愉快的音樂就會變成對你有害的噪音。而噪音是目前造成聽力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
  • 五年來戴耳機聽音樂練英語 高二學生聽不清老師講課了
    重慶晨報記者 胡杰攝  18歲的高二學生劉曉軍(化名)初中以來一直是住讀,怕影響同寢室的休息,他長期戴耳機聽音樂、聽英語,結果五年下來,聽力出現中度損傷。專家表示,年紀輕輕聽力卻迅速下降的原因,可能就是耳機惹的禍。  今天是第16個全國「愛耳日」,今年的主題為:安全用耳,保護聽力。
  • 每天戴耳機殺時間,年輕人面臨「未老先聾」?
    張曉夢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和「耳聾」扯上關係,一年前被確診為突發性耳聾時她才25歲。生病前,每天戴耳機三個小時的習慣已經陪伴她快八年,從大學時期學英語、聽歌,到工作後通勤時戴耳機聽音樂來逃避公交車上的噪音,她從未察覺耳朵有任何異常。轉變是突然發生的。
  • 睡覺戴耳機聽歌的當心耳聾!醫生:這是一種年輕人新型現代病…
    有時候睡覺還戴耳機 甚至日常工作聽音樂 耳神經損害 就造成了暫時性耳聾啊用醫生的話總結一下就是: 只要你經常戴耳機 外加生活壓力大 就有概率患這種病 這可能是繼頭禿之後的 當代年輕人新型病
  • 專家提醒:戴耳機聽音樂一天勿超3小時
    此次義診活動除了為人們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查及聾病遺傳諮詢、聽力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諮詢等,還為100名群眾提供免費的耳聾基因篩查檢測。  據免費提供檢測試劑的公司負責人介紹,根據統計,我國人群中耳聾基因攜帶者約6%,這些攜帶者中很多並沒有任何症狀,但如果夫妻雙方都攜帶有耳聾基因,則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會遺傳給下一代。而如果母親是藥物性耳聾基因攜帶者,她的孩子則百分之百是該基因攜帶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戴耳機聽音樂一天勿超3小時
    此次義診活動除了為人們提供新生兒聽力篩查及聾病遺傳諮詢、聽力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諮詢等,還為100名群眾提供免費的耳聾基因篩查檢測。  據免費提供檢測試劑的公司負責人介紹,根據統計,我國人群中耳聾基因攜帶者約6%,這些攜帶者中很多並沒有任何症狀,但如果夫妻雙方都攜帶有耳聾基因,則有四分之一的概率會遺傳給下一代。而如果母親是藥物性耳聾基因攜帶者,她的孩子則百分之百是該基因攜帶者。
  • 常戴耳機睡覺致輕度耳聾 睡眠壞習慣損健康
    由於外力造成的耳膜損傷也常有,睡眠頻道提醒,經常戴著耳機入睡或會導致輕度耳聾。還有哪些睡眠習慣也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呢?想要改善健康需要養成哪些良好的睡眠習慣?如果您也跟睡眠頻道一樣關注睡眠健康,不妨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
  • 【意外失聰】高三學生突"失聰"常熬夜戴耳機聽英語致突發性耳聾
    聽力和耳部檢查結果令小孫父母大吃一驚——年紀輕輕的小孫竟患上了突發性耳聾。醫生提醒,長期熬夜、精神壓力大、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長期戴著耳機聽歌學習,都會引發突發性耳聾。高三學生突然「失聰」長期熬夜、戴耳機致突發性耳聾小孫今年上高三,備戰高考異常辛苦,經常熬夜,壓力很大。小孫的英語聽力不是很好,為了提高英語成績,小孫苦練聽力,他時常戴著耳機聽以避免影響他人。
  • 常戴耳機睡覺造成輕度耳聾 聽力下降已成「都市病」
    【案例】  常戴耳機睡覺,耳中「嗡嗡」作響  株洲市某高中的羅同學今年即將高考,睡覺前,他有戴著耳機聽歌緩解壓力的習慣。他多次因為太累,沒關音樂,戴著耳機就睡著了。可就在開學前一周,他發覺耳中總是「嗡嗡」作響,開始以為是沒休息好,結果持續了一周還是存在這個問題。
  • 淄博:青少年戴耳機聽音樂不宜超1小時 或損害聽力
    原標題:青少年戴耳機聽音樂不宜超1小時 專家:損害聽力  在嘈雜的環境裡,將音量開到最大,戴著耳機聽音樂入睡等場景,在生活中並不少見。然而這樣的用耳習慣是否健康,日常戴耳機該注意哪些事情?  2月25日上午,在3月3日全國愛耳日的前夕,記者就此諮詢了淄川區疾控中心的專家,專家表示,戴耳機時間過長或者音量過大,都可能對聽力造成損害。  「我用平板電腦看電影、聽音樂的時候,都是戴著耳機,有時候聽著聽著就睡著了。睡醒一看,才知道戴了好幾個小時的耳機。」淄川的張女士告訴記者,她平時走在路上會戴著耳機聽音樂,一聽就是幾個小時的時間。
  • 普及戴耳機的常識:耳塞式耳機的正確佩戴方式是這樣(圖)
    很多朋友都喜歡在乘車和步行時聽音樂,不過,你知道如何正確的戴耳機嗎?看到這個問題你是不是很不屑一顧,先別忙吐槽,來看看,你是不是戴錯了好多年。以佩戴的方式來區分,耳機主要有耳塞式,入耳式,頭戴式,掛耳式。
  • 【每天戴耳機三小時患耳聾】怎樣挑選合適的耳機,保護聽力?
    平時在安靜的環境下,使用耳機聽音樂的音量最多設置在最大音量的60%,音量越小越好,時間不超過一小時。從保護聽力的角度來說,日常使用耳機頭戴式好於入耳式好於平頭。目錄:1.世衛組織:全球約11億年輕人面臨聽力受損風險2.「未老先聾」?
  • 耳鼻咽喉科名醫李勇保護聽力秘訣 不戴入耳式耳機·都市快報
    打球時與隊員撞了一下,雙耳失聰了 頭上被扇一個巴掌,也可致耳聾 正上小學五年級的小顧,前不久,打籃球時,不小心與隊員頭和頭撞在了一起,當時覺得頭暈,耳朵像被東西蒙住了一樣,完全聽不到了。可小顧到第二天才去醫院,檢查確診為「前庭導水管擴大」。 前庭導水管是內耳的一個重要的功能通道,它異常擴大或發育不全,是造成部分先天性耳聾或內耳眩暈症的直接原因。
  • 常坐地鐵戴耳機聽音樂的你,要注意
    原創 上海新華醫院 上海新華醫院33歲的外企銷售張明(化名)每天乘坐地鐵上下班,他總是戴著耳機穿梭在地鐵內,每天的時間都在兩個小時以上。在擁擠嘈雜的車廂內,把耳機音量調高,沉浸在勁爆的音樂聲中,讓張明感覺很爽!
  • 長期戴耳機聽歌會不會耳聾?這……
    你平常習慣戴著耳機聽音樂嗎?或者戴著耳機看劇?你每天大概有多長時間從耳機裡聽聲音呢?1小時?2小時?5小時?8小時?如果你是耳機的重度使用者,那麼有個壞消息要告訴你:過度使用耳機是會損傷你的聽力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已經指出,全世界大約有11億年輕人面臨著聽力衰減的隱患,原因就是他們長時間戴著耳機聽音樂。
  • 長期戴耳機聽音樂睡覺,卻以為沒問題,這些危害你都知道嗎?
    長期戴耳機聽音樂睡覺,卻以為沒問題,這些危害你都知道嗎?隨著科學網絡的發展,手機更是成為了我們人類必不可少的「裝備」,手機的出現極大地豐富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刷劇看電影、點外賣、聽歌,這些層出不窮的軟體不斷充實著我們的生活,而走在大街上,時常能夠看見年輕人耳朵裡面塞著耳機,據不少網友反映:自己喜歡戴著耳機聽歌睡覺,所有很關心自己長時間這樣戴著耳機會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