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這個省份誕生三個都市圈,經濟均衡發展才是「王道」!

2020-12-23 唐世偉觀天下

我們通過旅遊去感知世界看到祖國的日益變化,我們為之自豪,為之振奮,在看到了燈火闌珊的街道時,不由得感嘆中國的發展如此之快,那趕快一起乘坐「改革開放」的列車,迎接美好的春天吧!

都市圈是城市經濟地理的概念,在一些經濟發達的省份會出現一兩個都市圈,但在江蘇省會出現三個都市圈,這在全國也並不是唯一的,江蘇省是中國第二經濟大省,而且經濟發展相對均衡,全省所有省轄市都進入全國百強城市是江蘇省形成三個都市圈的主要原因,江蘇的三大都市圈是誰?

南京都市圈是以省會南京為中心周邊7個地級市形成的都市圈,地跨蘇皖兩省,其中4個城市來自安徽省,因此,南京也被稱為安徽人的南京。

徐州都市圈是以徐州為核心,與周邊8個地級市相關的都市圈,總面積4.8萬平方公裡,人口3188萬,徐州都市圈是蘇北地區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擔負著全省共同發展的戰略大局。

蘇錫常都市圈是以蘇州、無錫、常州三個城市為主體的都市圈,是江蘇經濟最發達、民間經濟最活躍的地區,蘇錫常都市圈的面積不大,但經濟量驚人,特別是蘇州,經濟規模比肩一線城市。

對於我國這個省份誕生三個都市圈,經濟均衡發展才是「王道」!你有什麼想說的嗎?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於溫飽生活,而是開始更多地追求精神享受,旅遊業成為了備受大家歡迎的項目之一,如果你也喜歡旅遊的話,不妨關注我,小編每天都會為大家帶來精彩的文章。

相關焦點

  • 「十四五」時期我國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培育現代化都市圈
    而通過這個定義可以看出核心城市的確立[4]和城市網絡的界定[5]是都市圈存在的必要條件,都市圈不僅是各空間形態的節點,更是高度協同的空間地理單元。[6][7]因此,從內涵來看,培育現代化都市圈既有利於優化人口和經濟的空間結構,又有利於激活有效投資和潛在消費需求,增強內生發展動力, 提高地區勞動生產率,[8]同時也是堅持完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的必然選擇。
  • 都市圈協同發展的理論邏輯與路徑選擇
    當前我國都市圈協同發展的現狀第一,我國存在三個不同類型和協同水平的都市圈。一是功能外向成熟型都市圈,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都市圈。它們的經濟規模體量大、人口集聚密度高、公共服務水平高、內部聯繫緊密、互動頻繁、交流密切、競爭能力強、具有戰略地位、對外開放程度高、輻射帶動能力強。
  • 產業新城:都市圈時代縣域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2018年,我國城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數量從2006年的68個增長到91個;城區人口超過400萬的城市從2006年的11個增長到19個。特別是近年來戶籍制度改革和以高知、高技術為代表的新生代勞動人口流動,部分城市的人口規模迅速增長,陸續成長為人口超過千萬的重點城市。
  • 中國發展「最均衡」的省份,GDP直逼萬億,全省13個市都是百強市
    說到我們國內的經濟發展,這幾年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從一個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我們國內各省的經濟也在發生了飛躍性的變化。當然,我們國內經濟最發達的省份應該說是廣東省。廣東省連續31年佔據我國國內經濟最強省第一,排在第二位的江蘇省也一直發展得很好。這兩年有超越廣東省的勢頭。江蘇省雖然經濟總量屈服於廣東省後排在全國第二,但從整體發展來看,江蘇省可以說是我國國內發展最均衡的省份。全省13個城市也全部列入我國國內100大城市名單,GDP也將突破10萬億,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江蘇也沒有放棄旅遊業發展。
  • 中國即將誕生的5大超級都市圈,外國研究:2030年成形!
    中國是全球城市發展最迅速的國家,現在我們已經擁有許多世界級別的大城市,而且備受國外認可。但我們並未因此滿足,正在構建更有發展前景的大型都市圈,目前我國的很多大型都市圈已經基本成型,但真正的超級都市圈僅粵港澳都市圈和長三角都市圈。那麼國外的研究機構如何看待中國城市發展的呢?
  • 中國緊握「王牌」的省份,GDP等於10個省相加,帶動經濟發展!
    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展速度進一步上升,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這一切都依靠中國各省的努力,其中廣東省貢獻最大。廣東是我國經濟最強的省份,其GDP總量已經連續29年居國內第一位,非常穩定。2019年,GDP總量達到89879億元,是我國10個省的總和,支撐著全國八分之一的經濟,這樣的成績已經和幾個「老字號」發達國家進行了比較。
  • 都市圈、中心城市建設提速 區域協調發展激發強勁增長極
    業內人士稱,隨著重點區域戰略推進力度加大,區域協同發展紅利正不斷釋放。與此同時,國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等作為區域發展的主要空間載體,發展潛力愈發凸顯,拉動和輻射作用不斷增強。區域發展戰略激發強勁活躍增長極,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 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都市圈中心,瀋陽憑什麼?(下)
    另外,通過秦沈、哈大、京瀋、沈丹、沈白組成的高鐵網,瀋陽都市圈還將向蒙東三市一盟、河北承德、吉林四平通化輻射,從而吸納以往遼吉黑、蒙東和冀北的部分外流人口。RCEP下中日韓的發展契機在高科技特別是半導體領域,日本是產業鏈的上遊,韓國居中遊。
  • 我國又一都市圈規劃出爐,核心城市是國家中心城市,周邊4市入列
    過去十年,我國各個省份和地區一直都在致力於做一件事,那就是建設各自的城市群;從珠三角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到長江中遊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再到後來的中原城市群和關中平原城市群,結果除了沿海地區的三大城市群發展的較好以外,其他都不盡人意。
  • 中國即將誕生的5大超級都市圈,2030年成形,有你家鄉嗎
    中國是世界城市發展最快的國家,現在我們已經擁有了很多世界排名的大城市,並且受到了國外的認可,但是,我們不滿足,構築著更加有發展前景的大型都市圈,現在,中國很多大城市圈基本上是成型的,真正的超級都市圈只有廣東港澳都市圈和長江三角洲都市圈。國外的研究機構是如何看待中國的城市發展的?
  • 湖南傾力打造超級城市群,未來將成湖南經濟核心,媲美武漢都市圈
    ,未來將成湖南經濟核心,媲美武漢都市圈。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城市和城市,或者說整個地區,都進行了戰略性的合作和配合,如著名的廣佛市、粵港澳大灣區、上海都市圈、長三角經濟圈等,這些都是城市和地區合作共贏的例子,可以創造相當客觀的效益,但今天要講的是湖南未來在中部省份發展的核心力量,有望打造上海這樣的超級大都市圈,它是湖南省的長株潭城市群,從字面上看,眾所周知,城市群主要由省會長沙、株洲和湘潭組成,它們都位於長江中遊,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進程被認為是全國六大中心城市城市群建設的先導
  • 國內大循環的空間樞紐 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
    )11月1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省南京市主持召開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寄望長江經濟帶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 李奇霖:地方債務纏身,如何籌集資金建設都市圈?|經濟學家聚焦都市圈
    都市圈建設還能減小區域內城市發展的不平衡,提升區域和整個國家的競爭力。  李奇霖還舉了一個身邊的例子來闡釋,雖然都市圈這個概念聽起來有點遙遠,但其實已經實實在在地影響普通人的生活了。  「以北京和天津(樓盤)為例,早晚高峰的時候,北京南站每10分鐘左右就有一趟開往天津的高鐵,只需半個小時就可到達。
  • 我國長三角正一體化發展的3個城市,將成「超級都市圈」
    旅行不只是看風景,也是看世間的人生,中國的城市千千萬,每個城市都有一個故事,今天我們一起看看中國的江蘇,一起發展著的三個城市,他們被稱為蘇錫常都市圈。蘇錫常城市圈,在蘇州、無錫、常州三市在內的三個城市的經濟在省內都上榜,並作為上海的中心城市的作用,南京,杭州,合肥,蘇錫常識、寧波等城市地區城市化的推進,培養更高水平的經濟增長的建議,也就是說,這3個城市今後將一起取暖。
  • 我國這個省份即將實現15年免費教育,經濟國內倒數,文盲率卻很低
    在我國快速發展的過程當中,我國對於教育事業的發展也是越發的重視,畢竟教育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對於國家眾多領域的發展和提升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如今隨著我國各個省份的經濟水平快速提升的情況之下,國內許多省市地區也都越發的注重教育產業的發展。
  • 5G+「三個課堂」: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2020年5月,教育部發布《2019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工作報告》,全國累計達2767個縣(市、區、其他縣級單位,以下簡稱縣)通過國家基本均衡認定,佔比95.32%;全國共計23個省份整體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從督導評估工作結果來看,我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
  • 多部門明確推動都市圈市域(郊)鐵路加快發展
    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規劃院院長張國華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我國軌道交通以「鐵路+城市軌道」為主體,但市域(郊)鐵路、城際軌道卻規模體量不足,難以適應城市群、都市圈的高強度、多樣化、高頻次、強時效的交通需求特點。但今年以來,發展適合城市群、都市圈的軌道交通,明顯得到了重視。
  • 都市圈、夜經濟、高端晶片 多地「十四五」建議出爐
    近期,伴隨著部分省份「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外公布,答案逐漸明晰。打造區域經濟、拉動內需、引才聚才……各地已經開始積極謀劃。打造都市圈、交通圈……多省份布局發展區域經濟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北京、上海、河北、天津、安徽、浙江、重慶、湖南、湖北、遼寧、吉林、海南、寧夏等省份,審議通過了本省份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湖北全域發展,湖南確立副中心,河南依託鄭州洛陽
    日前,中部地區各大省份的十四五規劃陸續公布, 各地也是提出了未來幾年的主要目標,各自的發展方向也是基本定了下來。中部地區包括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山西六大省份,總面積超100萬平方公裡,常住人口約為3.7億,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二梯隊。專家學者提出,十四五時期,中部地區要在區域經濟上尋求突破。
  • 融入「一帶一路」、大力開發新興產業,為經濟發展西部省份拼了!
    近日,有關部門公布了第一季度經濟數據,國內生產總值高達21.34萬億,同比增長6.4%,符合預期的6%至6.5%的增長率。按照這個速度今年我國GDP將突破14萬億美元大關,並有機會衝擊15萬億美元!內地29個省市自治區也在隨後公布了各自的經濟數據,其中有五個省份第一季度GDP就已經超過一萬億,老牌經濟強省廣東、山東、江蘇的GDP總量已經超過2萬億。中西部省份經濟增長率頗高在這麼多的數據中,大部分省份的經濟形勢大好,基本上達到或者超過了逾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