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初為人母,還是二寶三寶的媽媽,遇到寶貝發燒總免不了揪心,尤其是反覆發燒,高頻發燒。
「哎…好煩,我家寶寶又發燒了」
類似的哭訴,我在媽媽群看到不少。遇到此類問題的媽媽,來來回回總是那麼兩三個。她們的擔心,當媽的多能感同身受。
可無論我們心情如何低落煩躁,抱怨,對解決問題明擺無益。
既然多趟跑醫院,檢查結果和醫生均清楚告知,寶寶屬病毒感染髮燒。那我們是不是該多想想辦法去解決問題,避免問題,而非抱怨問題反覆出現?
寶寶抵抗能力弱,因病毒感染而發燒很常見,尤其在斷母乳後。突然中斷媽媽給予的最佳免疫支持,寶寶自然容易被各種各樣的病毒侵襲。
為了讓孩子少受罪,我們該如何降低寶寶因病毒感染而發燒的次數呢?
我家曦姑娘第一次因病毒感染髮燒,在她八個月大時,體溫最高去到39攝氏度。第二次病毒感染髮燒她十個月大。兩次都燒了兩天半才退下去。
關於寶寶發燒如何應對,網上已有大把方式方法文章可查。我僅從切身實踐來說說,怎樣降低寶寶因病毒感染而發燒。
我家姑娘之所以在八個月大和十個月大時發燒,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則,這段時間長牙,抵抗力稍稍變弱。二則,家人認知不足,這個原因最關鍵。
曦姑娘第一次病毒性感染髮燒與爸爸不注意保暖,受涼腹瀉有關。爸爸生活隨意慣了,受涼期間就不小心拿了寶寶的臉盆來用,造成交叉感染。
第二次病毒感染是在曦姑娘攀爬力,精細動作發展得又強又快的10月齡。大人稍稍不注意,她就能翻過擋椅,爬到陽臺玩鞋子,或者鑽進床底門後等地方抓地上的小蚊蟲。邊玩,還時不時邊吃手。
那次發燒後,我的視線便不會離開曦姑娘超過三分鐘。同時,每天早中晚清掃地板。
非刻意比較批評,但我看到媽媽群裡有個總抱怨寶寶生病的媽媽,過於放心外界環境,敢讓寶寶在馬路邊上爬。
對小月齡寶寶,我們要每天給他們消毒兩次奶瓶。會爬的寶寶不過月齡稍大而已,冒然讓他們一下子面對過多細菌,有點冒險呀!
並不是寶寶不乾不淨,接觸更多細菌就能產生更多利益身體發育的抗體。畢竟寶寶小,適當做好保護的確能切斷不少病毒侵襲。
有個挺有道理的戲稱,世上只有抵抗力差這一種疾病。
新冠疫苗沒出來前,對抗來勢洶洶病毒的有力對手,有且只有抵抗力。
同理,寶寶初來乍到人世間,尚無強健體魄時,他們對抗生活大小病毒滋擾的有力武器當然還是抵抗力。
如何加強寶寶的抵抗力呢?
千萬別覺得,我們小時候都是這麼糙養過來的,不一樣健健康康?所以就依葫蘆畫瓢,也來糙養我們的寶寶。
以前,我都知道那是以前。條件有限嘛!我們看到以前有寶寶糙養健健康康的,是否有在意也有寶寶被大小病折磨呢?
那位在群裡不僅抱怨寶寶愛生病,還煩惱寶寶不喝粥的媽媽,真的應該好好去了解了解自身的問題。
我們給寶寶做輔食,不是骨頭粥或者青菜粥來回換便可。要知道,增強寶寶抵抗力,肉肉必須要被寶寶吃到肚子裡,而非拿骨頭湯來熬點大米就算完事!
寶寶不僅要吃肉肉,還得定期攝入紅肉,譬如豬肝和牛肉。寶寶輔食文章隨便搜搜一大把,記得給寶寶多換換花樣。大人反覆吃一道菜都會膩,何況注意力發展還不完善的寶寶呢?他們重複吃那麼一兩樣,又怎麼會有興致乖乖等你投餵叻?
沒有人一開始就是完美媽媽,但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慢慢變成一個越來越好的媽媽。至少,寶寶少受罪,媽媽帶寶寶便不那麼容易崩潰焦躁。
每一位用心的媽媽都是最棒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