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與巨人同行能走向更遠的將來,那麼身處在悠久歷史的環境中,則能讓學校平添一絲沉澱與寧靜。在都江堰市七一青城山學校裡,閱讀是一件很「國學」的事。因為背靠國家5A級旅遊景區——青城山,長期的文化積澱與土壤的影響,讓學校在閱讀方面漸漸形成了動靜結合的讀書之「道」。誦經典,讀國粹,已成為七一學子每天在校的第一件事,「這是一個學校的良心與責任擔當」,校長莫茂林告訴四川在線,學校不僅要對孩子有知識的培養,更要有責任與意識,讓他們在中國文化的浸潤下健康成長。
學生在圖書館自由借閱書籍
國學傳承 動與靜的完美結合
讀書之味,愈久愈深。在七一青城山學校,閱讀已完全融入學生生活,讀書也成為了他們習以為常之事。「學校開運動會的時候,如果有沒比賽的小朋友,他們就會拿著自己喜愛的圖書坐在一旁閱讀,絲毫不受運動會歡鬧的影響」。就「學生們都如何閱讀?」,校長莫茂林舉例說道。喧囂與閱讀本是格格不入的,在人們的常態認識中,喧囂之地自然不適合進行閱讀。但在七一青城山學校,學生們的閱讀卻能絲毫不受外界的影響。「不如卷書坐, 人書兩忘言」,一動一靜的畫面之下,是七一學子對閱讀的熱愛。
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由此可見閱讀與寫作的關係。目前,學校對三年級以上學生開設了書法課,讓學生把習得的知識內化後,運用毛筆表達出來。在校園隨處可見展示的學生書法作品。「因為有些學生覺得自己在紙上寫的字不夠好看,就不敢寫害怕寫。」教導處副主任袁健告訴四川在線,為了讓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建立「提筆就能寫」的環境,學校從2015年開始用青石板在教學樓過道旁,搭建了一個個毛筆書法水寫平臺,讓學生蘸著清水就能在青石板上練習書法。水寫平臺的一經推出,瞬間得到了學生們的熱情響應,每到課間時分,都有兩三學生過來練上幾字。「因為練習人多,基本上每個月學校都要更換1次新的毛筆」,袁健說道。同時,學生們也在這種自娛自樂的遊戲裡,不斷的提升著自己的書法水平。
學生們在毛筆書法水寫平臺練習
兩張借閱卡 記錄在校閱讀時光
經統計,現今學校圖書館藏書量為10萬本以上。對於一所在校生2000多人的學校而言,生均供書量近50本,這在同等規模學校中已屬領先。「每個學生每學期下來,圖書的流轉交換量能達到45本」,袁健向四川在線介紹,七一青城山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平日裡圖書館上午開放給小學生,下午開放給初中生,一直到晚上6點自習開始後才關閉。「課間或者是午飯後,孩子們都可到圖書館來借閱書籍。」此外,學校從2015年開始引進了圖書管理系統,對所有書籍進行類別編號,向學生發放了個人借閱卡,通過「秒刷」就能完成圖書借還,每次閱讀記錄都會存在了這張卡裡。只在圖書館看書,已遠不能滿足七一學生的閱讀需求,學校還為各班辦理了班級借閱卡用於集體借書,「這樣孩子們想看書時,就能直接在班上拿到」。
在四年級3班,班主任鄧豔群每月都會來校圖書館借閱班級圖書,「拿回教室後每個學生人手1本,大家互相交換著看,基本上1個月就要統一歸還再借新書。」她告訴四川在線,從進校開始,學校要求學生每天至少保持40分鐘的晨讀時間,另外還有1節閱讀課用來專門看書,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像我們班級每天至少都是2個小時以上的閱讀時間」。為了讓閱讀與語文教學同步,讓學生對課文理解更深,有時鄧豔群還會把自己的語文課堂挪來用做閱讀課,「比如上節課學到了林海音的課文,下節課就可以帶學生閱讀她的相關作品,加深對作者的記憶。」
學生們課餘讀書時間
校刊投稿 讓文字變成作品
從讀書周到讀書月,從讀書月再到讀書節,學校閱讀活動的開展經過一次次的探索和提升。「今年是我們第三屆讀書節」,袁健告訴四川在線,為了讓孩子們養成讀書習慣,在每年4月至12月,學校都會持續開展「校園讀書節」活動。根據活動的相關要求,每個班級在閱讀完推薦書目後,需要撰寫稿件向校刊《青城霞光》投稿,最終評出優秀閱讀獎項。「一般來說近三成的學生都可以獲獎,主要是為了鼓勵他們積極閱讀。」此外,學校還要求家長們踴躍參與,除了閱讀文章評選,還要為優秀家庭頒發獎狀,鼓勵親子閱讀在全校開展。
閱讀不僅要讀,讀了還要有所獲,而這「獲」的體現就是寫。除了「校園讀書節」的校刊投稿,學校還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師生一起寫作。「校刊的稿件來源有3個」,袁健說道,首先是學校七一文學社的成員,按規定每周需完成1篇練筆文章,擇優後放在校刊中。其次是班級每月會推薦5篇優秀閱讀文章收錄進校刊。最後是學校專門開設的自由投稿箱,「老師在收到學生的稿件後會跟他們講解問題和建議完善方向,讓學生自己修改,保持最真實的創作。」同時,因為校刊登載量有限,為了讓更多孩子的作品呈現出來,學校在校刊成立1年後還新增了電子版,根據主題或者是年級分類,每周再刊登7-8篇優秀稿件,「今年從9年級開始推選文章,現在已經到2年級了。」
學校校刊《青城霞光》封面
目前,學校在閱讀上已取得了不少實踐經驗和成果,但他們並不滿足止步於此。「接下來學校將為學生創造更優良的環境,讓學生讀好書,都讀書。」校長莫茂林表示,讓學生讀更多的中國書,是學校義不容辭的責任。立足本國文化,建立青少年的文化自信,讓國學傳承根植於心,才能讓學生鑑之於行。(文/王亮 胡佳妮 圖片由學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