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首條智慧健身步道亮相南山生態公園
平涼日報記者 張霞
實習生 李緯鋒 文
清晨的陽光透過樹隙照在跑道上,跑步的人們形影相隨,耳畔不時傳來的鳥鳴聲與悅耳的輕音樂一起,成為了健身步道上最歡快的交響曲……
5月26日早上,74歲的張文虎正在南山生態公園智慧環形健身步道上鍛鍊。由於經常鍛鍊,已年逾花甲的張文虎身板看起來還是那麼硬朗。當記者看到張文虎的時候,他正路過健身步道的計步系統,朝著攝像頭笑著揮了揮手。
「健身步道最適合我們這些老年人了,塑膠跑道非常有彈性,而且防滑,這樣下雨天也不用擔心會摔倒了。」張文虎的家離南山生態公園並不遠,退休以前,他就是公園的常客;退休後,幾乎每天的早、晚,張文虎散步、跑步的身影總會如期出現在公園一隅。他直言,智慧健身步道的貼心服務讓他感到很溫暖。
這條平涼首條智慧健身步道結合了南山生態公園景區特點,步道周圍圍繞著鬱鬱蔥蔥的樹木,全場約300餘米,寬2米,步道上設置有2套標識指示牌。在健身步道的開闊區域,配置採用了太陽能發電系統的休閒健身驛站8件健身器材、藍牙音響等配套設施。步道地面採用彩色瀝青路面,路面上每隔100米,進行了距離標識。地材採用了紅色為主,輔以白色邊條,醒目清晰。
採訪中,記者觀察到,智慧健身步道最大的特點,當屬它的「計步系統」。為了更好地呈現用戶健身數據,智慧健身步道搭建專用軟體平臺,運用網際網路技術實現全民健身大數據分析等功能將數據上傳雲平臺,讀取數據,科學指導用戶健身。除此之外,健康互動大屏幕還可以顯示日期、周步數、月步數、健身指南、速度等數據。鍛鍊者在下載「休閒智道」小程序後會看到,自己行走的步數、速度、健身方法等信息和健身步道運動的排名情況,以此激勵大家爭奪公園裡的排行榜名次。
當日早上10時左右,智慧環形健身步道上的健康互動大屏幕上數據顯示,截至目前,當月入場鍛鍊人數已近萬人,周末早上7點以後是高峰期。「尤其是傍晚時分,附近的市民吃完飯都會來這裡鍛鍊身體,我自己能從屏幕上看見走了一圈後消耗了多少卡路裡以及行走的步數和速度,這便於我記錄自己每天跑步的路程,對市民來說是挺新穎的項目。」正在鍛鍊身體的柳佳怡告訴記者,從過去單純的計步系統,到現在人們使用手機「休閒智道」小程序行走在步道上,可以接收到智能步道出具的各類運動信息。在這裡鍛鍊,不僅能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還能感受到運動的智能和樂趣,太棒了。
據了解,崆峒區南山生態公園智慧健身步道的建成,標誌著我市全民健身邁入了科學健身新臺階。科學管理,智慧應用,不僅提升了城市形象,有力地改善了生態環境,還營造了舒心怡人的宜居環境,促進了市民養成低碳出行、健康生活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