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啥意思?

2020-12-14 騰訊網

傳統中國歷史文化中,漢字是民族文化的靈魂基石,它不僅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更是歷史的載體,那方塊字中潛藏著豐富的審美和詩意,當漢字轉換為語言之時,當從口中傳來,時而鏗鏘有力,時而婉轉悠長,抑揚頓挫之間,更是令人感悟頗深。

而作為漢語成員之一的俗語,雖然通俗易懂,低調內斂,但其同樣包羅萬象,其中有講民俗民風的、修身齊家的、為人處世的、獵漁稼穡的、生活經驗的等等。時至今日,俗語依舊指導著我們的生活,就比如這句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

其描述的不僅僅是木匠工藝的高深,而要想學會使用這四種工具,一般人需要三五年,而刨子這種工具卻需要一輩子去學習!那麼這句俗話有沒有道理呢?且聽我一一道來!

錛三斧四鋸半年

提起這三樣木匠所用的工具,就不得不提木匠的祖師爺魯班了,其被後世之人稱為「百工聖祖」。其靠著自己巧奪天工的手藝為自己博下了不朽的聲名,同時,也為後人留下了《魯班書》這個傳世珍寶。

錛是木匠常用的一種平木器、削平木料的平斧頭。一般是雙刃,一刃是橫向的用於削平木材,另一刃是縱向的用於劈開木材。一般用於去除樹皮或加工成大概輪廓的粗糙加工。其看似形同斧頭,卻又不相同。

如果不能熟練的使用,會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為使用錛修整木料的過程中,錛子揮舞的方向正朝腿部,因此民間用一句俗語來形容「耍錛不留神,光照腿上尋」。

早在幾十年前,造屋所需要木製的柱、梁、檁、椽、房朳板、鬥拱等都離不開傳統的「錛」。時至今日,隨著現代技藝的發展,造房大都用鋼筋水泥、預製構件,不但快而且堅固,優勢明顯。在這樣的背景下,錛這種工具慢慢的就被新木工「淘汰了」。

斧子這種工具也是比較實用的工具,其一端方形實心可當做錘子使用,一端有刃可用於劈坎。當然,這斧子並不是用來劈柴的那種大型斧頭,這種比較小巧。但是想要熟練使用斧子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要用斧子將木料砍、削成想要的形狀是非常之難的。民間眾人曾用這麼一句俗語來形容斧子的難學難用:「快鋸不如鈍斧,一世斧頭三年刨」的說法。

再來看鋸。鋸的功能一般用於截斷或者截短木材的。很多生活在農村的小夥伴,也很少接觸到鋸。使用過鋸的都知道,要想快速的鋸開、鋸齊木料並不容易,一不小心還可能會把鋸條「折斷」。

因此民間的老木匠口中就流傳有這麼一種用鋸口訣,叫做:「鞭打快牛,鋸使兩頭;輕提條,歡殺鋸,鋸鋸不跑空」。所以使用鋸,要穩、要準。當然!就算是年齡大的老木匠也不敢說自己鋸出的木料有多齊整,所以就像錛和斧子一樣,鋸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會使用的,最少也要半年之久,才能使用得當。

刨子一輩子學不完

刨子才是真正考驗木工師傅技術的工具呢!其由刨刃和刨床兩部分構成。刨刃是金屬鍛制而成的,刨床則是木製的。其作用於木料的粗刨、細刨、淨料、淨光、起線、刨槽、刨圓等方面的製作工藝。

最為重要的是,刨子能把彎曲、不平的材料去彎存直,以達到「劣材巧用」的目的。學會用刨子並不容易,就算一個技藝精湛的老木匠都不敢說自己能夠完全掌控刨子,只能說「活到老,學到老」慢慢的摸索完善。

雖然說使用刨子很難,甚至需要一輩子去學習,但是老祖宗還是留下了使用刨子的入門口訣:「立一臥九,不推自走;立一臥八,費力白搭;長刨刨的叫,短刨刨的跳;前要弓,後要繃;肩背著力向前衝」。當然!這套口訣雖然流傳下來了,仍然需要後人去親自實踐總結!

你認為俗語「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的說法靠譜嗎?不妨發表一下你的觀點。

你若喜歡,請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說的有道理嗎
    有的木匠因為天資原因,幹了一輩子也還是那樣,因此就成了「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了學不完」的典故。但是要學木匠這門手藝,也是從入門階段開始學習的。要加入木匠這一行業,要從最低級的工藝開始。在剛開始的時候,師傅讓學徒們先拉大鋸,乍一看拉大鋸是很簡單的。你拉我推的一塊木頭就被截斷了,可是真正的操作起來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 提起傳統木工工具,總會說「錛鑿斧鋸」,這裡為什麼沒有刨子?
    比如:班門弄斧、雕梁畫棟、不拘繩墨、入木三分、無斧鑿痕、引繩切墨、鬼斧神工、鑿斧鋸……呃……等一下,鑿斧鋸?不是說「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嗎?這麼重要的刨子,為什麼這裡面沒有呢?反而已經瀕臨失傳的錛,卻堂而皇之的位居首位呢?別急,聽我慢慢與你侃。
  • 木工一輩子學不完的刨子,今天聊兩個小技巧,第二個許多人不知道
    老話說的好,錛三斧四鋸半年,刨子一輩子學不完。這說明在木作工具中,刨子的使用技巧是最難掌握的。相應的,研究木作工具,刨子也是話題最多的。今天,我們就聊聊其中的一點小技巧。為什麼視頻裡看到的刨子用起來刷刷的,但自己的刨子就是不好使呢?可能你從最開始就做錯了。
  • 農村老話「鋸一刨二墨三年,斧頭一世難周全」,木工真很難學嗎?
    說的是老輩子民間匠人學藝,沒有容易的事情,「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有時候不經過三五年的磨練,還真出不了師門。以前學藝都是師傅帶徒弟,這樣手把手的教育。也不會有什麼教材,都是口碑相傳吧,因材施教。那麼學得好不好,快不快全靠自己的悟性,天賦高的人學得自然很快。只要師傅誠心教育,徒弟虛心學習,也很快就能出師門。
  • 低頭的刨子,抬頭的鋸--傳統木工刨子的這些老諺語,快失傳了
    傳統的木工斧鋸刨鑿看似簡單,其實上手不易,得心應手更難,想要向人請教也不易。木匠自己懂得做,如何去做心裡也清楚得很,但就是很難用語言表達得清楚又確切,可意會難言傳,想要用文字表達清楚就更難了。木料畫線、鑿榫、鋸榫後再進行刨削叫淨料。家具結構組合後,全面刨削平整叫淨光。關於刨子的老諺語:立一臥九,不推自走;立一臥八,費力白搭--指的是刨刃與刨底的角度。
  • 古代俗語:「借三不借二」啥意思?借錢門道深,看完將會受益良多
    文/風雪古代俗語:「借三不借二」啥意思?借錢門道深,看完將會受益良多不管是生活在農村還是城市,總需要和人打交道。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需要注意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在農村的人們就不一樣了,慢節奏的生活讓人們更加注意生活,一些人情世故的經驗通常也會總結成俗語,通俗易懂的句子流傳給後人也方便他們使用。這些看似簡單的句子中往往隱含著人生大道理,不信?接下來我們就來了解一句關於人際交往中最尷尬的事——借錢的俗語。
  • 民間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究竟啥意思?
    俗語「前門不點燈,後院不亮堂」,通過字面意思就能明白,其實這句話理解起來並不難,很多人理解的字面意思就是如果晚上不在門口點燈的話,那麼整個院子裡都是不亮堂的
  • 民間俗語:「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啥意思?教你怎樣為人處世
    文/雪山民間俗語:「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啥意思?教你怎樣為人處世大家多多少少都應該知道一些農村俗語吧,這些都是老祖宗總結出來告誡後人的,幾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俗語雖然語言很簡潔,其中卻包含了很多人生大道理。這四句處世俗語,每一句說得都很現實,教會你做人的學問,小編現在就帶大家來看看!一、 人窮莫入眾,言輕莫勸人。啥意思?
  •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太有道理了
    民間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啥意思?老祖宗做人的智慧,太有道理了!文/農夫也瘋狂中國的民間文化也是博大精深的,農村文化就是極其重要的部分之一,迄今為止在農村裡還流傳著許多的俗語、農諺,而這些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在今日依然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今天農夫就和大家說一句老輩人常教育後輩的俗語:「不做中不做保,不做媒人三代好」,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為什麼媒人不能當呢?
  • 農村俗語:「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說的是啥意思?
    擁有五千年文化底蘊的中華民族,各種民俗活動也是各種各樣,譬如已經臨近的春節,與其相關的活動還有貼春聯、吃年夜飯、熬年、拜年等,但是作為文化底蘊豐厚的中華民族,這些民俗活動只是一部分而已,除去民間傳統的習俗之外,還有一種特殊而低調的文化傳承,那就是民間的俗語。
  • 民間俗語:「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由來半邊收」,啥意思?
    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有的是對民間生活的描述,也有的是對於生活的思考,因其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很多俗語的背後還蘊含著很深刻的道理。
  • 民間俗語:「白虎穿堂,家敗人亡」,究竟啥意思?
    對於如今很多年輕人來說,農村老人的有些說法,他們反而會覺得有些落後,甚至感覺不靠譜。中華有上下五千年的萬史,也造就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中俗語作為傳統文化中的一脈,是民間老百姓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的總結。
  • 民間俗語「人貪三樣,一生白忙」,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
    民間俗語「人貪三樣,一生白忙」,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之談俗語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世間的任何觀點都是相輔相成的,俗語其中暗含的道理也是,看過了美妙的詩句與華麗的辭藻,俗語念起來難免多了三分土氣,雖然如此,也更讓農家人愛它。
  • 俗語「男做三打孤單,女做四無後嗣」啥意思?三和四有什麼忌諱?
    導讀:俗語「男做三打孤單,女做四無後嗣」啥意思?三和四有什麼忌諱?隨著大城市節奏的加快,很多人選擇回到鄉下去生活,只求一份安靜與平和,說到這裡,小編也不禁想起了在鄉下的日子,清新的環境,鄰裡間的其樂融融,他們都到一家的門口坐在一塊吃,他吃點他的菜,他吃點他的飯可以說是很有意思了,而且在吃飯間聊一些家長裡短,而在這之間偶爾還會蹦出來幾句俗語,就比如「男做三打孤單,女做四無後嗣」,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
    民間俗語「子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啥意思?背後的寓意發人深省「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這是出自杜甫的《石壕吏》。這句話的意思是,家裡面有了孫子以後,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穿過一件好衣裳。這句俗語應該是農村中最為常見的,也是聽說頻率的次數是最多的。「養兒方知育兒難」在還未成家的時候,父母的愛我們接受起來理所應當,但是,某一日,成了家有了孩子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當初總是抱怨自己的父母親,對母親父親而言是多麼的不公平。
  • 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
    原創文章,禁止轉載農村俗語:「桃三杏四梨五年,無空莫種白果園」,啥意思?雖然說農村人的卻沒有讀太多書,但是在農村地區,完全不缺乏「文化」的氣息,畢竟有涵蓋了不同類型的俗語提供給他們學習。這些俗語能夠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直到現在都還被農村人掛在嘴邊,就可以知道,他們的道理在如今還相當適用。在繁多的俗語當中,其中包括有跟農耕有關係的,也包括一些對人們生活的提示,更有提醒人們在生活時候需要注意的細節。
  • 俗語:姐送妹子,窮一輩子,這是什麼意思?人生大事,值得注意
    俗語:姐送妹子,窮一輩子,這是什麼意思?人生大事,值得注意我國的民間會流傳著很多有意思的話語,特別是一些老人,他們特別喜歡用一些簡單的話語來表達出他們的意思,並且這些話很有意思,不少都是有教育意義的。今天我們也來學一下老人嘴裡的俗語:姐送妹子,窮一輩子,這是什麼意思?這可是關乎到我們的人生大事,值得注意,建議看看的。說起人生大事,你們覺得我們的人生中有哪些大事呢?人這一生的大事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但是最重要的一個就是婚姻大事吧!跟誰結婚是關乎到我們一輩子的事情,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從婚禮上的一些習俗,我們也是能感受到婚姻的在人生中的重要。
  • 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
    摘要:立春到了,俗語「立春下雨是反春」是啥意思?立春下雨有啥說法?不知不覺中,春節就要過完了。在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一日就要迎來今年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了。在過去立春不僅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而且還是很重要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