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文峰塔:聳秀文筆,述不盡塔與城的情

2020-12-20 大河網

  油畫《許昌文峰塔》劉博繪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通訊員梅志剛文記者張琮攝影孫貝視頻

  當一座城有了一座塔,總會平添幾分傳奇色彩。

  古今中外,城市裡的塔,在不斷向天空接近的過程中,也向地上的人們釋放出關於嚮往、超越和自我表達的歷史餘音。

  西方古巴比倫城有巴別塔,東方北魏洛陽城有永寧寺塔;近代巴黎有宣揚工業革命成就的艾菲爾鐵塔,現代廣州有以柔取勝的「小蠻腰」……

  在蓮城許昌,也有一座深厚文化和歷史名城的象徵——文峰塔。它被譽為河南200多座明代磚塔之冠,「文峰聳秀」是許昌十景之一,塔旁還有全國首家塔文化專題博物館。

  城與塔的故事,在這裡上演了400多年。

  「文筆聳秀」續文脈

  穿過許昌市區的車水馬龍,來到文峰塔下,時光悄然慢了下來。這座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的磚塔,玲瓏俊秀,塔簷的銅鈴在晨風暮照中叮咚了四百年。

  夏日碧空裡的流雲,也想多停留片刻,繞塔徘徊,直到一場驟雨倏忽而逝,為尋塔來客送來一陣清爽後,雲散風清。

  眼前的情景,在清乾隆年間許州知州甄汝舟筆下,會生出一番詩情來:「孤聳尖峰削不成,十三層上插青雲。分明一管生花筆,書破天章五色紋。」高塔為筆,長空作紙,滿天流雲是它描繪的丹青。不凡的氣勢裡,想像力又是多麼瑰麗!

  當甄知州直抒胸臆時,想必會惦念一百多年前倡建文峰塔的明朝前任鄭知州。正是出身於魚米之鄉、狀元之鄉的鄭振光,拿出自己的俸銀,與官宦、鄉紳、士子共同捐資興建了這座俊秀的文峰塔。

  許昌塔文化博物館副館長劉靜講述,鄭振光是江蘇武進人,當時的武進是個狀元迭出的地方,但當他到任許州後,發現許昌自建安以後,文風日漸轉衰,再未出過狀元,鄭振光便想建塔接續文脈。

  「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步入許昌街頭,從路牌建安大道、魏武大道、許都路、華佗路便能感受到,三國時期算是許都「高光」時刻,賢才匯聚,三曹七子出入其間,建安文學千年傳揚。

  一度人文薈萃的許地,怎不渴望再度昌明?

  另據《重修文明寺塔記》碑文所載,建造緣由有二:一是「許昌西南高矣,東南卑矣,則於地形非宜」,這是出於風水因素上考慮;二是為了「揚文明而振甲第」,說白了,就是為了培植文風。

  育人才,續文脈,興文風……或許正是這般殷殷期許,以文化城的許昌,已是「代有人才出」。近年來,李佩甫榮獲茅盾文學獎,杜涯榮獲魯迅文學獎,崛起的「許昌作家群」已成為文壇的重要力量。

  那位在塔底層門楣上,題寫「文筆聳秀」四字的無名古人,看著文脈興盛的許昌城,定會頷首微笑。

  從城外「走」到城中心

  文峰塔的老照片,記錄了許昌人的生活演變:外國攝影師拍攝的清代文峰塔,周邊尚是一片田野;1980年冬文峰塔雪景圖裡,臨街小攤前人潮湧動;20世紀末,城市文化新地標許昌市博物館與其相伴。

  在沒有移動通訊的童年,劉靜和小夥伴們喜歡約在古塔玩耍,畢竟古塔高聳入雲,誰也不會迷路。在這裡約會的戀人心裡,古塔還有幾絲浪漫,趕來的路上遙望著塔尖,想著塔下有人正等著自己,心情也會雀躍。

  塔影綠蔭之下,精神抖擻的老年合唱團,伴著悠揚的手風琴正合唱歡歌;手握如椽之筆的老人,行雲流水地在大地揮毫;書城與文博小店散出的書墨清香裡,孩子們在奔跑嬉鬧……

  對護城河環繞的許昌老城來說,當年的文峰塔聳立在其東南郊外,但若從空中環瞰今日的許昌城區,會發現它剛好矗立於城中心。數百年的時光,古塔從城外「走」到城中心,古塔周邊鱗次櫛比的高樓,拉升著城市的天際線,但許昌人心目中的制高點,依舊是這座約50米高的文峰塔。

  「在每一個許昌人心中,都有一座自己的文峰塔。」劉靜說,只要回首,總能從生活裡找到和塔有關的往事。

  博物館裡看古塔

  文峰塔旁,許昌市博物館飛簷挑角的仿古建築,與俊秀聳立的文峰塔交相輝映。市博物館新館落成搬遷,舊址誕生了國內首家以研究、收藏、展示塔文化為主題的專題性特色博物館許昌塔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裡看古塔,絕對是一次深度遊。主題陳列《塔韻華章》系統展示了塔的起源、演變、建築結構、藝術魅力等,展廳外便是生動的實物文峰塔,兩相結合,相互印證。

  一路「理論聯繫實際」的學習,也解答了許昌文峰塔何以是「河南明塔之冠」。

  塔源自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建築形制和內涵逐漸中國化。許昌文峰塔則深受儒釋道三教兼容並蓄的影響,塔源於佛教,選址則採納道家風水,建塔初衷則為重振儒家文風。

  元代至明清時期為塔的多元化時期,囊括樓閣式、密簷式、覆缽式等,還建造了文峰塔,意在振興文風。許昌文峰塔自然是例證,塔簷用仿木結構磚質鬥拱裝飾,呈現出樓閣式磚塔的特徵。「塔心室的藻井採用疊澀磚層,菱角牙子磚和磚制小拱鬥相間砌築的方法,使之顯得優美華麗,在河南現存樓閣式磚塔中甚為少見。」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長、古建專家楊煥成說。

  文峰塔基座為石質八角形束腰須彌座,表面浮雕連續性的仰覆蓮和卷草紋,起到秀麗裝飾之外,以石質替代了此前常見的磚質塔基,抵禦了鹽鹼侵蝕,可謂技術革新的成果。館內還可看到從塔剎裡發現的素麵銅鏡和鐵劍文物,難以企及的塔頂精美琉璃構件、塔內佛像方磚也有展示,可知可感的文峰塔細節盡在眼前。

  塔文化博物館名副其實,嵩嶽寺塔、雷峰塔、六和塔等名塔塔磚文物陳列其中,按比例複製的應縣木塔模型實物細節考究,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的《大唐多寶塔感應碑》拓片高懸……珍貴藏品眾多,讓人驚喜不斷。

  塔為城而建,城與塔共生,很難講明白,究竟是誰影響了誰,但毫無疑問的是,文峰塔早已融入世代許昌人的文化血脈,潛移默化中塑造著城市的氣質和風骨。

  清風拂過,塔鈴叮噹,不禁想借用下顧城的詩:太陽是明亮的,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文峰塔站在許昌城裡,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藝術家說

  劉博,青年油畫家,畢業於鄭州大學美術系繪畫專業。

  身臨古都面對古塔,神秘遙遠的歷史與新時代交織在一起湧上心頭,了解到它背後的故事再看古塔,眼前的古塔更為立體、更神秘卻又變得朦朧不清,帶你處在當下穿越古往之間感受此都此塔此都人的種種往事,思緒生出無限神往的遐想。

  古塔名片

  許昌文峰塔,又稱文明寺塔,為八角形十三層樓閣式磚塔,通高50.03米,造型精美,結構嚴謹。


相關焦點

  • 都是人文地標,許昌的灞陵橋,為啥比文峰塔名氣大?
    河南許昌,有座灞陵橋,很有名。河南許昌,有座文峰塔,也很有名。都是許昌著名的人文地標建築,為啥灞陵橋比文峰塔有名呢?筆者分析了下,有以下幾點原因。文峰塔,全國有幾十座,稀有度不高。比如:杭州有文峰塔,安陽有文峰塔,唐河有文峰塔,漢陰文峰塔等等。雖然,許昌文峰塔為明萬曆四十三年所建,屹立400多年,"文峰聳秀"還是許昌十景之一 。2006年,被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在一定程度上,名氣沒有灞陵橋知名度高。
  • 許昌第3座文峰塔,建成不到一年,蘊含深厚的首山文化
    比如春秋樓、灞陵橋、毓秀臺、文峰塔等,每一處都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許昌文峰塔還是許昌著名的人文地標建築。說到文峰塔,人們最熟知的就要數許昌市區文峰路中段的文峰塔了,是河南省200多座明代磚塔之冠。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由許昌(當時稱許州)的知州鄭振光倡導下建造。"文峰聳秀"是古許昌十景之一 。
  • 山東萊陽有座文峰塔,傳說是點狀元之筆
    相傳,在山東萊陽城東南的紅土崖處有一座塔,名文峰塔。關於文峰塔,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文峰塔不是一座普通的塔,它是文曲星用來點狀元的筆。在文峰塔東南約八、九公裡處的昌山有一條河,名字叫墨水河。傍晚,文峰塔倒映在墨水河中。墨水河的水是非常清澈的。記得小時候,曾到小河裡捉魚摸蝦。如今,早已乾枯,只有雨季才能見到水流。古時候稱其為墨水河,是因為用文峰塔點狀元的時候,是蘸著這條河的水來寫的。更為神奇的是,文峰塔上有一棵桃樹。桃樹常年開花結果。並且,曾有膽大者上去摘食。
  • 合川歷史:文筆塔與文峰塔
    該塔因勢如「彩筆銅龍,欲衝霄漢」而得名「文筆」,李作舟在《創建東山慈恩寺文筆塔碑》記中說:東山乃合州風水寶地。「昔(yan演,小山)面水置曇宮(佛寺)」。勝遊其上,「沙磧流金,峽峰掃素。銅梁左負,望洞口以逶迤;魚城右驅,指釣竿而睥睨(pin僻你,形容高聳傲然之貌)」。「歷三載而文筆峰成,湧出如初,凌空直上」,「壯如凌雲之筆」。
  • 許昌文峰廣場北側爛尾樓換新顏
    有段時間沒來許昌文峰廣場了,今天看到文峰廣場正在進行提升改造。廣場周圍拉起了綠色的圍牆。透過南面敞開的鐵大門,能看到廣場地面上,整齊地堆著很多建材。因為是施工重地,所以不能進去一看。而且讓筆者眼前一亮的,是遠處的那座高樓。
  • 中國現存最高的一座風水塔,就在許昌
    今天是國慶假期的第三天,不出門,帶你「雲遊」許昌熱門景區——許昌文峰塔許昌塔文化博物館總佔地面積一萬四千平方米,建築面積近六千平方米,分為東西兩院,東院是以文峰塔為中心的遊覽區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峰塔,共同領略它的魅力。
  • 【獻禮30周年縣慶】靖州縣「文峰塔杯」中小學生美術作品創作比賽...
    靖州縣「迎縣慶盛典,繪家鄉美景」「文峰塔杯」中小學生美術比賽頒獎儀式現場 鄒家旺 攝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李應友講話 鄒家旺 攝李應友為高中組一等獎獲獎選手,頒發獲獎證書併合影留戀鄒家旺 攝縣人大常委會主任龍力初中組的一等獎獲獎選手,頒發獲獎證書併合影留戀
  • 家園共育 敬老愛老——許昌文峰幼兒園開展重陽節主題活動
    中新河南網10月30日電(張培 李華偉)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幼兒品德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許昌文峰幼兒園一直高度重視幼兒品德教育的培養每天為爺爺奶奶捶捶肩膀、洗洗腳,為長輩端茶、洗碗筷……通過尊老敬老的實際行動傳遞孝心,表達他們對長輩的孺慕之情。
  • 文峰塔周邊驚現違章搭建?
    文峰塔周邊的經營場所。 記者周朝暉 晚報訊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文峰塔,雄立於濠河之畔,為南通三塔之冠。
  • 文峰塔 一座「活態的非遺文化博物館」
    文峰塔園區成為古都又一張靚麗名片 草木掩映、碧波環繞,如今漫步文峰塔周邊,排排精緻古風建築,和隨手就能定格出美麗畫面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2011年至今,幾經修繕,文峰塔擦去周身封塵,再展嬌顏;古塔周邊,新落成的文峰塔非遺文化產業園區,也成為古都洛陽又一張靚麗名片。這無疑是我市文物古蹟保護與利用的一個成功範例。
  • 這個公園三面環水,北有文峰塔,東毗紡織博物館,以綠蔭為主
    文峰塔對面就是文峰公園。來之前還以為文峰塔是在文峰公園裡面,來了才知道文峰塔是在公園外面,但這裡應該是使用了造園藝術裡面的借景吧,從這裡看過去文峰塔仿佛矗立在園中,可能這也是文峰公園名字的由來吧。這個文峰公園原名長春園,1898年建成,到現在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
  • 【看許昌】我驕傲,我是許昌人!
    作為一個許昌人,愛的不止是許昌的美食美景,更愛許昌厚重的歷史,愛許昌的城市魅力,愛許昌的大度包容,還有一個愛的許昌人。許昌自得名之時,便與三國歷史、三國文化,黯密聯繫在一起,歷來就有「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許昌」。 蓮花是許昌的市花,故「魏都」許昌又有「蓮城」美譽。「蓮城」,顧名思義就是蓮花之城。其意有三:一意為「蓮花之城」,一意為「美麗之城」,一意為「聖潔之城」。
  • 盤點:許昌好玩的六大景點,你值得一去的城市!
    許昌,又稱蓮城,位於河南省中部,歷史悠久,是華夏之根;人傑地靈,歷來是群雄逐鹿之地;漢魏故都的稱號不愧於這裡濃鬱的三國文化。盤點許昌好玩的六大景點,你值得一去的城市!許昌文峰塔又稱文明寺塔,位於河南省許昌博物館內,明萬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由許州知州鄭振光倡導創建。塔通高51.3米,呈平面八角形,十三層樓閣式磚塔,由地宮、基座、塔身、塔剎組成。結構嚴謹,氣勢雄偉,為河南省200多座明代磚塔之冠。官窯址博物館位於河南省許昌禹州市東環路北段,是一座用來展示鈞瓷文化的專業博物館。
  • 金鄉文峰塔:國家重點文物,究竟建於哪一個朝代?
    但金鄉星湖公園內的文峰塔作為佛教千年聖跡和國家重點保護文物,同樣聞名遐邇。史料記載,金鄉文峰塔始建於唐朝貞觀四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2010年5月,有關部門在對文峰塔的修繕中,在一個券頂式壁龕中發現了二十二件文物。經專家鑑定,這二十二件文物全部屬於唐代,均為國家一級文物。
  • 文峰塔、塔子山公園 江北嘴明年將添兩景點
    根據工期安排,整體工程今年春節前竣工後,進入該公園,上可仰望文峰塔,下可俯瞰濱水長江,不僅有茂密的植被和豐富的負氧離子,這裡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也將相得益彰,成為附近居民休閒健身的新去處。文峰塔明年國慶節後可登
  • 文峰塔、大運塔、天中塔「三塔一線」 未來請看「三塔映三灣」
    未來,這一展示運河文化的新地標將與文峰寺的文峰塔、高旻寺的天中塔一起,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文化景觀。   含一塔一館  形成「三塔映三灣」景觀   從效果圖上可以看到,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由博物館和主塔組成。主塔名為大運塔,塔高百米,以現代材料演繹唐風古韻,纖細秀美,具有揚州特色。
  • 許昌十大好玩的旅遊景點,看看你去過幾個?
    許昌,又稱蓮城,位於河南省中部,轄1個區、3個縣、2個縣級市。總面積4996平方公裡,2014年底總人口487.1萬,常住人口為431.5萬人。是中原城市群、中原經濟區核心城市之一。 許昌是國家園林級別的城市,在生態環境非常的不錯,而且旅遊資源也十分的豐富,那麼如果去到許昌有哪些地方是一定要去的呢?
  • 層傘高擎窣寸者玻,洹河塔影勝洹河——安陽文峰塔
    安陽文峰塔的建築富有獨特的風格,具有上大下小的特點,它由上一層大於一層,逐漸寬敞,是傘狀形式,在國內外十分罕見。文峰塔坐落在安陽市古城內,西北角高有38米。周長整整40米。他於公元952年建立,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 許昌文峰幼兒園邀請臺灣教育專家開展家長學校講座活動
    中新河南網10月16日電(張培 李華偉)為讓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2020年10月13日下午,許昌文峰幼兒園開展家長學校講座活動,特邀來自寶島臺灣的心智蒙臺梭利教育培訓學校CEO高敬堯教授來園講座,該園混齡班近一百二十名家長聆聽這次講座
  • ——文峰塔下,為學子們祝福
    而在洛陽,到洛邑古城裡遊覽文峰塔、漫步狀元橋祈福祝願,成了學子們期望實現自己美好願望的最佳地方。期盼紅紅的祈福牌帶來好運雨後的文峰塔巍然聳立文峰塔的拱門均有「高瞻遠矚」等題額過去,塔內一層二層分別供奉著文昌和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