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和特斯拉的「挖角」大戰愈演愈烈,已經發展成了最好玩的矽谷美劇。此前我們報導的蘋果前高管Chris Lattner加入特斯拉成為這幕大戲的最新更新,吃瓜群眾紛紛討論起Chris Lattner加入特斯拉的原因,眼看謠言四起,Chris Lattner不得不出來闢謠:兩家我都愛,不過特斯拉更加「無法抗拒」。
Chris Lattner輝煌的人生履歷就不再詳細贅述了,這裡只提一句,他曾一手主導開發了大名鼎鼎的蘋果程式語言Swift,Swift是用於在蘋果軟體平臺上構建應用的程式語言,一經發布便成為Linux平臺上增長最快的語言之一。Chris Lattner已經在蘋果工作了11年之久,是蘋果的資深軟體工程師。蘋果在業界也有著廣泛影響力,Chris Lattner又何必要在加入工作量龐大,要做許多開拓性工作的特斯拉?
坊間傳言,Chris Lattner離開蘋果加入特斯拉是受專職工作之外的困擾太多,不勝其煩。去年的時候,Chris Lattner的前同事、蘋果資深UI設計師Bas Ording在加盟特斯拉時直言,在蘋果花費大量時間在專利訴訟上是他決定離開蘋果的原因之一。
通過發動專利訴訟戰爭打擊競爭對手是蘋果的傳統了,早在2007年,第一代iPhone發布會後不久,谷歌發布了新版Android,在多個UI界面上和iOS「英雄所見略同」。蘋果前CEO史蒂夫·賈伯斯怒不可遏的表示:「Google的行為簡直是巧取豪奪。為了摧毀Android,我願意奮戰到我生命的最後一口氣,我願意花掉蘋果在銀行的400億美元現金。因為Android是偷來的產品,我願意為此發動一場核戰爭。」
此後蘋果成立了專門的律師團隊用來打擊Android領域的競爭對手,時至今日也未見收縮戰線。
Bas Ording 表示:「因為我的名字被列在某些專利裡,我越來越多的需要出庭蘋果與HTC三星的專利官司。這對我造成了困擾,我花更多的時間在法庭上而不是設計工作上。」
與蘋果截然不同,特斯拉在專利態度上自帶「人類的希望」光芒,2014年6月13日,特斯拉宣布將開放旗下全部專利技術,不會向使用其專利技術的公司提出侵權訴訟。
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表示:「技術領袖地位不是由專利決定,歷史一再顯示,面對下定決心的競爭者,專利提供不了多少保護,而是由一家公司吸引並激勵全球最有才華的工程師來決定的,我們相信,開放專利技術非但不會削弱、反而會加強特斯拉的地位。」
想想吧,這段自信心爆棚的話對待在蘋果的大批人才形成了多大的吸引力。難道說Chris Lattner也是受此影響?
多位自稱Chris Lattner的「朋友」出來表示,Chris Lattner確實是因專利態度加入特斯拉。然而到了1月13日,Chris Lattner在Twitter闢謠:
「我的決定與(專利)「開放」無關,所謂的「朋友」要麼是捏造的,要麼是投機的。民眾只是想讓(從蘋果離職)看起來不那麼愉快。」
隨後在接受外媒MacRumors採訪時進一步解釋了他的心路歷程:
「我寫代碼已經有30多年了,其中有16年一直專注於開發者工具的構建。我喜歡編程,但我已經準備好去做別的事情了。Autopilot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夠給人們帶來便利,甚至拯救人們的生命。但這也是一個非常非常困難的技術挑戰,我在建立大型軟體和團隊建設方面的經驗有助於此。當然了,我也一直是特斯拉的鐵桿粉絲。」
Lattner在領導軟體團隊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在蘋果曾領導了超過200位軟體工程師的團隊,為軟體工程師製作的開發者工具使得他在開發者社區備受尊敬,極具影響力。馬斯克表示,這是他入選特斯拉Autopilot軟體部門副總裁職位競爭的有利條件之一。
Lattner表示,這是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因為我非常關心蘋果的技術和人員,我自己已經在蘋果工作多年。但是,有機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和強大的特斯拉Autopilot團隊一起共事是「無法抗拒」的。
好啦,本期蘋果特斯拉挖角大戰的幕後故事就到這裡,評論區的朋友們,蘋果VS特斯拉,你喜歡哪家?
我是36氪汽車小組記者鄭曉康,關注特斯拉、無人駕駛、新能源、車聯網、出行及後市場,歡迎直接與我聯繫,微信:15735104947
Attention!!!36氪汽車小組正在招募全職實習生一枚(不能短期,可遠程,每天有出稿任務),負責自動駕駛方面新聞,包括但不限於特斯拉、Google、Uber以及各大車廠自動駕駛項目,自動駕駛創業公司等。有技術背景,能舉一反三、並深入淺出地解讀趨勢。定期做汽車行業整合報告。
實習請聯繫36氪汽車小組負責人盧姿伊,微信:1770122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