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社會上發布影視相關行業的《倡議書》,倡導明星減酬。但資深影評人譚飛介紹,明星明降片酬,暗增職務,補充片酬。這一操作,令人心驚!
《倡議書》中說,目前各電視平臺、視頻網站平臺、購片與自製訂製價格已下降30%—40%。為保證生產與產出的合理平衡,建議我國電視劇、網絡劇製作成本應控制在每集400萬元人民幣以內,攝製人員酬勞亦應同步降低30%。
同時需進一步調整主創和主演人員酬金過高的現象,避免造成主要創、演人員與普通專業工種的收入失衡。根據國際慣例,一部電視劇、網絡劇的編劇、導演和男、女一號主演的酬金,各自最高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10%,全體演員酬金不得超過製作成本的40%。
此前簡單解讀過倡議書內容:
1、電視劇、網劇每集建議價為400萬,即每集總價不超400萬。19年,國家限制注水劇,榨水分,我們所熟知的幾部上檔電視劇,不同程度減量。按原則不超50集算,則一部電視劇或網劇的總成本不超過2億。2、攝製人員酬勞降低30%薪水3、編劇、導演、男女主角,各自不超製作成本40%4、全體演員費用不超總成本的40%按照頂格設想,男女主各佔10%,全體演員40%頂格,編劇、導演各拿10%,則攝像、後期、特效、包裝等,佔比共40%。
按照倡議書來看,一線明星,在電視劇集數50—60水準的話,片酬大約在2000—3000萬範圍內。
相較於以往明星「天價片酬」,可以說明星們的薪水大幅縮水。但近日,資深影評人譚飛在節目中曝光了部分明星片酬下降的假象。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譚飛在節目中透露雖然有些明星的片酬看上去下降了,但是該明星會在相關作品的製作中要求增加掛名其他職務,例如「藝術總監」、「總監製」等,從而去獲取另一部分酬勞,以此來補充片酬。譚飛還表示這樣的明星不在少數,稱有段時間,只要有點號召力的明星都會有類似或不同的要求。
也就是說,明星個人明面上降低了片酬,但是通過在影片中增設身份,從而拿到了降價前的片酬。雖然手續和過程有些繁瑣,但錢又一分不少地掙回來了。正如此前陰陽合同一樣,儘管社會聲討聲音很大,管理越來越嚴格,但依舊有人能夠鑽空檔,尋找機會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此前三大視頻平臺聯合六大影視製作公司共同發布「行業自救倡議書」,影視專家譚飛 解讀,倡議書中提倡精品短劇集,可以降低高額製作費和高價收購的惡性循環,彌補行業目前資金短缺的現狀。
近日,多家平臺已經上檔了一系列的短劇。「短、快、緊」的特點非常突出,其中引發社會爭議和廣泛討論度的《我是餘歡水》,便是劇情緊湊、節奏明快的優秀短劇。
譚飛爆料早前有明星對劇組提出最奇葩無理要求:拍攝現場5公裡內要有五星級酒店廁所,片酬下降的同時,要求掛名其他職務,變相收取額外酬勞等等。可以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影視行業人員負責,魚目混珠。影視行業亂象,還需要加大整頓力度,減少「一人多虛職」的情況。
儘管主旨是想要控制天價片酬、內容「注水」、哄抬採購價等行業亂象。但業內人士認為,這些亂象本就是平臺和公司哄抬所致,如今聯合倡導停止這些行為,是受到了疫情帶來的資金壓力。業內預測,倡議書實施後,撕番、注水將不再橫行,但行業壟斷恐怕會加劇。
屆時,不再是明星和資本的運作,而是資本登臺露臉,走向壟斷。在大背景下,網文作者和閱文爭端拉開序幕。版權糾紛背後所代表的版權利益才是重中之重。儘管安妮寶貝寫的這部《告別薇安》小說影響力較小,但改編於此的電影《七月與安生》成功開發了這一IP,巨額回報促使資本收緊了對IP的控制。
明星天價片酬是否真的能夠下降,還是明降反升?對此,大家怎麼看?歡迎小夥伴們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