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路一帶的老建築

2020-10-18 愛讀書豐富生活

四川中路老建築


王嶽雷圖文

    近期踏著自行車,騎行15多公裡,到闊別了二十多年市中心原老房子附近地區去轉了一圈,看到原現的大多數老建築,現在大多變樣了,不認識了,踏著自行車在兜,順便拍了拍一些老建築,再用文字介紹一下。四川中路全長1270米,建成於1855年。

延安東路110號(四川中路口)四川大樓,原名會德豐大樓,7層鋼框架結構(包括1986年加建一層),佔地1385平方米,建築面積6091平方米,英商會德豐有限公司投資興建,委託挪威籍伯韻士設計,19435月竣工。大樓全部鋼材為德國克虜伯鋼鐵廠的產品。外形呈弧形,外牆採用淺色面磚砌成,兩扇大門為高達電動卷門,門前有較寬雨蓬,兩側有20個窗口,窗口上下均有雨披和窗臺,二門中間有轉門,兩旁有玻璃搖門,進門有兩部電梯,走廊用馬賽克鋪成,一至七樓大部採用磨石子地坪,辦公室全部是細木條打蠟地板。解放前夕大樓出讓給德士古煤油公司。解放後由自行車縫紉機工業公司、市鐘錶工業公司、市印刷工業公司、市第二建築材料工業公司、黃浦區房修公司、黃浦區房地產局等單位使用。

延安東路110號四川中路口的四川大樓

延安東路100號(四川中路口)聯誼大廈,是上海市對外開放後的第一幢現代化辦公樓,高107米,連同地下室共30層,佔地2141平方米,建築面積29000平方米,由上海信託投資公司、上海錦江聯營公司和香港新鴻基公司合資興建,上海工業建築設計院設計,上海市第二建築工程公司建造,屬錦江(集團)有限公司。19841月動工,198558日竣工,現代玻璃幕牆造型。

延安東路100號聯誼大廈

四川中路33號創業大樓,中國企業銀行大樓,8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法商哈沙德洋行設計,本市昌升營造廠建造,193110月竣工,193111月中國企業銀行開業,佔地1310平方米,建築面積9200平方米,表現派哥特調風格,裝飾藝術派風格。以豎向線條劃分立面,窗間牆飾黃褐色面磚。底部兩層設上下成一體的大尺度平緩拱窗。窗裙、入口處女兒牆有細緻的裝飾。原上海市輕工業局,1931.10年落成(後為四川大樓)

四川中路33號創業大樓

四川中路33號創業大樓

四川中路49號經租大樓(創業大樓北面),1936年建,建築面積3179平方米,7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通用電氣公司曾設在此,原回力橡膠聯營總公司,現雙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中路廣東路口

四川中路109號(廣東路94號)黃中大樓,原美孚火油公司辦公大樓,現黃浦區中心醫院,1934年建,佔地959平方米,建築面積3805平方米,4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3層與4層帶有齒形飾的較深的挑簷,4層有連續的仿愛奧尼克式雙壁柱形成的假外廊。入口處設在轉彎口,原為白色大理石塔斯乾式柱門廊,2層有半圓落地拱券窗,牆角及中間飾粗花崗石壁柱,頂層上面有三角形山花裝飾。屋頂四周圍以帶花瓶欄杯的透空式女兒牆。該建築具有新古典主義風格。1951年美孚火油公司被上海市軍管會接管(20世紀80年代,該公司再度進入上海),後該大樓為黃浦區中心醫院急診部所使用。

四川中路109號(廣東路94號)黃中大樓
 

廣東路122號黃浦區中心醫院

四川中路106-110號普益大樓,建築面積6959.6平方米,8層鋼筋混泥土結構,1922年建成,樓高8層,原為美商普益地產公司,下部兩層處理成基部層,上部牛腿挑簷,再上為頂層,折中主義風格的建築。現為上海市電氣公司辦公大樓。

四川中路106-110號普益大樓

廣東路93號(四川中路口),永年大樓,屬歐洲古典主義風格,其內部裝修十分精美。是中國第一座全部用花崗巖石塊砌築外牆面的建築,石柱都用紅花崗石磨光。由英商通和洋行設計,英商匯廣建築公司建造,1910年竣工,建築面積3816平方米,英國新古典主義風格,底層連續半圓劵門,入口門廊為愛奧尼亞式柱,二、三層為通貫的愛奧尼亞式壁柱,大柱間設帕拉蒂奧式組合窗,窗上鑲嵌絢麗的彩色玻璃畫,畫描繪的是西方的宗教故事,畫中的人物有耶穌、聖母等,保存完好。這件宗教畫是「上帝保佑」人們長壽的意思,和當年永年人壽保險公司的永年大樓的意境是非常和諧的。大樓造好不久,遇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歐洲經濟衰退,保險業自然受挫,永年公司也難倖免。不久,這座大樓的主要部分被三北輪船公司買走,故一度又叫「三北輪船公司大樓」。1913年,寧波商人虞洽卿為發展家鄉經濟,創辦三北輪埠公司(「三北」指鎮海、慈谿、餘姚三地)。1955年永年大樓由市房地局管理,租給培高鍾廠,所以曾叫過「培高大樓」,公私合營後成為上海第六鍾廠,之後為輕工業局活動室。90年代為民生銀行,現為恆松資本,今已空關。

廣東路93號內大廳

 

廣東路93號內大廳頂壁畫

  

廣東路86號(四川中路102號)原中信大樓,又稱三菱大樓,現門牌為廣東路102號(可能把四川中路102號寫錯成廣東路102),坐北朝南,始建於1914年,由福井房一(日)設計,古典主義風格,4層鋼筋混泥土結構,佔地782平方米,建築面積2945平方米,抗戰後為中央信託局。1949年由房管部門管理,後為黃浦區中心醫院門診部。現在的大樓底層為中晉合伙人俱樂部,標有中晉1824」

廣東路86號(四川中路口)原中信大樓

元芳弄,元芳弄西通四川中路,東至中山東一路,長134米,寬6.5米,建於1911年,有二至四層房屋11幢,佔地10074平方米,建築面積15101平方米,因英商元芳洋行在此,故名。1918年繪製的英租界地圖中,弄口有中國通商銀行、交通銀行和漢冶萍公司。抗戰勝利後,有美商安慎洋行、公福記報關行、樂華菸草公司、南通運輸公司、安大運輸行、沈長記運輸行、紐柄記運輸行及元芳洋行貨棧、漢慎華貨棧、同豐堆棧登。解放後,設立「元芳弄」路牌,八十年代初,改為四川中路126弄,除居民住宅外,還有元芳小學、市房地局檔案館、元芳餐廳和上海商業儲運綜合服務部招待所等,現元芳弄除了5-21號為居民區外,其餘單位都沒了,24號原為市房地局印刷廠。

元芳弄近(中山東一路)

四川中路126弄(元芳弄)10-20號,原為元芳洋行及倉庫,後為樂華菸草公司,愛爾德洋行設計,1914年建成,樓高4層,立面成三段式對稱構圖,立面正面是大拱劵。

 

四川中路126弄(元芳弄)23號,1921年建,英國安妮女王時期的新古典主義風格,二層鋼筋混泥土框架結構,頂層加一個小樓房,底層整個是大廳,原為東悅公行,福記報關行,後為市房地局檔案室。元芳弄小學。

 

  
 

四川中路1265-21號(元芳弄口),英商通和洋行設計,安順洋行建造,磚木結構,建於1900年,竣工,立面為劵柱廊式,門窗洞口有細膩的英國安妮女王時期古典主義風格的裝飾,牆面上細緻的線腳用清水紅磚砌築、雕刻,簷部設三角形山牆,東南轉角處設塔樓。原為滬寧鐵路局,弄內21號在1930年成為招商局員工宿舍。

  
 
 
 
  

四川中路1265-19

四川中路1265-19號一天井

四川中路12621

 
 

四川中路126弄21號

四川中路133號儲運大樓,佔地676平方米,建築面積4636平方米,7層鋼筋混泥土結構,英國新古典派道維克式,由卜內門洋鹼公司投資,英商格雷赫姆·布朗建築師設計,19217月興建,1922年底落成。現上海商業儲運公司。

四川中路133號儲運大樓

四川中路
175號(福州路106號)川福大樓

四川中路136號大壺春

四川中路149號(福州路89號)申達大樓,四川中路轉角,原為中興銀行,兩邊側門分別福州路105號、四川中路149號,是出自上海高級公寓的建造者—趙茂勳之手,前樓興建於1927年,1929年竣工,後樓建於1934年,佔地2199平方米,建築面積10129平方米,大樓由前樓、後樓和連接體三部分組成。前樓為六層,後樓為五層矩形,前後樓通過連接體相連,西端由一連廊相通,大樓中間還有兩個天井。整個建築為磚木結構,局部是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具有現代建築風格的大樓,房屋平面形式呈L型。建築立面簡潔,街道拐角處為弧形牆面,屋簷細部精緻,頂部加建一層。整個立面紋飾豐富精美,大樓立柱為鋼筋混凝土柱。大樓樓板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部分樓梯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梯,通往頂部的樓梯為鐵樓梯,鐵扶手。 原底層是中興銀行、歐海實業銀行、申達地產公司辦公室。樓上每層有40幾個房間,出租給輪船公司、海運行、出版社及貿易、呢絨、醫藥、進出口等商號。1942年中共地下黨原在四樓東南角租用一個房間,以開設「興生綢莊」為掩護,從事上海綢緞工會的活動,1945年地下黨組織在此設立商號,進行黨的地下工作。原由內貿公司辦公機構、上海市電報公司、電器公司、工具機公司、市禽蛋公司及黃浦區住宅辦公室等使用。現商務部國際商務官員研修基地、上海市商務教育培訓中心、上海市商務人才開發服務中心。

福州路89號申達大樓

四川中路150號附近

四川中路175-185號(福州路口)川福大樓,原三井物產公司上海支店,1903年建,平野勇造設計,4層磚混結構,佔地1293平方米,建築面積4397平方米,義大利文藝復興府邸式,東立面有組垂直的希臘式山牆花和三聯窗、二聯窗組合,簷下和門窗有精緻的雕飾。解放前為善後救濟總署總辦事處,原中國縫紉機公司上海經理部使用

四川中路175-185號(福州路口)川福大樓

四川中路200號(福州路70號),原交通部電報局大樓,三層半混合結構,建築面積4177平方米,現上海市木材供應公司、金屬材料公司使用。

 

福州路70號(四川中路200號)

四川中路220號原新滙豐大樓,滙豐銀行職工宿舍,1928年竣工,佔地1270平方米,建築面積9361平方米,9層鋼筋混泥土結構,簡約的新古典主義風格,立面對稱,以通貫的壁柱和對齊的鋼窗,突出橫豎分段,兩端開間略凸出,底部花崗石牆面,大尺度高二層的平拱窗。解放後曾為上海市檔案館。

 

四川中路218-220號原新滙豐大樓

四川中路220號原新滙豐大樓簡介
 

四川中路259號四行儲蓄會大樓(大陸、中南、金城、鹽業),鄔達克設計,1926年建造,英國喬治式折中主義風格,底層大廳漢白玉石櫃檯上有銅製柵欄和古典門洞式樣的小窗口。

四川中路259號四行儲蓄會大樓

四川中路261號(漢口路)聯合大樓,19265月落成,佔地607平方米,建築面積5441平方米,9層鋼筋混泥土結構。由聯合銀行投資,委託匈牙利設計師鄔達克設計,底層為聯合銀行營業大廳,由淡黃色大理石砌成,大廳內有精緻雕飾。原上海市化工輕工供應公司、上海市化工供應公司第一供應部、上海市化工原料採購供應站、中國化工建材公司上海化工供應站。

四川中路261號聯合大樓

  

四川中路276號,上海市文物局,上海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

四川中路漢口路上海久事商務大廈

九江路近四川中路

四川中路294號江川大樓(九江路89號),原為德華銀行,1916年建,佔地622平方米,建築面積2336平方米,5層鋼筋混泥土結構,新古典主義風格,立面為花崗石飾面,無基座,採用貫通三層的科斯林柱式,入口處飾巴洛克式山花,1988年又加建兩層。現上海醫藥工業公司。

四川中路294號江川大樓

四川中路294號江川大樓簡介

四川中路299號東亞大樓(九江路103號),近代分離派風格,1920年由華僑企業東亞銀行購置該地塊,19255月委託英籍康達建築師設計,1926年落成,8層鋼筋混泥土結構,佔地684平方米,建築面積4389平方米,近代分離派風格,正門設有鐵柵拉門和古銅框架玻璃門,兩側有人造大理石圓形立柱四根,屋頂建有圓形塔一座。東亞銀行、上海市廣告公司及化輕公司等單位使用。

 

四川中路299號東亞大樓

九江路111號大陸大樓,東亞大樓西側,原大陸銀行,上投大廈,基泰工程司設計,10層鋼筋混泥土結構,1931年建造,建築面積10723平方米,裝飾藝術派風格,立面強調豎向構圖,底部兩層花崗石砌築,窗洞口上下聯通,中部與頂部略有後退,形成對稱的層次感,女兒牆和基座上的門窗簷口有幾何圖案的裝飾。原是上海鍾廠經營部等單位使用。

九江路111號大陸大樓簡介

四川中路320號、九江路80號安利大樓,原為安利銀行,於1907年建成完工,佔地714平方米,建築面積4933平方米,7層鋼筋混泥土磚混結構,簡化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外觀為清水紅磚,配以白色石雕拱門,牆飾白色水平腰線,內部裝修簡單,標準層面積300平米。原安利洋行在此,後上海水產供銷公司、水產包裝公司使用。

四川中路320九江路80號安利大樓

四川中路330號南海大樓,原名上海大樓,5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832平方米,建築面積3358平方米,1907年建。原由船舶檢驗局上海分局、橡膠塑料製品供應站等單位使用,現底樓是北京同仁堂藥房。

 

四川中路330號南海大樓

四川中路南京東路口東望

南京東路惠羅公司和和平飯店

南京東路114號(四川中路口

南京東路四川中路口

南京東路99號(四川中路364號)迦陵大樓,英商猶太人哈同以其妻子羅迦陵命名,德利洋行和世界實業公司設計,新申營造廠承建打樁築基,陶桂記營造廠承建全部工程,193712月竣工,佔地1084平方米,建築面積10110平方米,1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現代派風格,立面簡潔,外牆斬假石飾面,壓頂配幾何圖案紋飾與線腳,頂部為臺階狀造型。解放後由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院使用。

迦陵大樓大門口

四川中路364號)迦陵大樓

南京東路四川中路西望

南京東路98號惠羅大樓,四川中路口,坐北朝南,5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1176平方米,建築面積5685平方米,由英商惠羅公司投資興建,委託委託司郭塔建築師設計,190612月竣工。大樓底層為商店,有落地大玻璃窗,馬賽克地坪,並用人造大理石裝修,二層以上均為硬木地板,原由一機部華東產品管理處、市二輕局的展覽大廳等單位使用,1986918日發生特大火災,二至五層全部焚毀,後進行修復。現為惠羅商場。

  

南京東路98號惠羅大樓

南京東路327號東海大樓,坐南朝北,東臨山東中路,南至九江路,佔地5559平方米,建築面積32223.7平方米,8層鋼筋混凝土結構,近代分離派風格,19314月由大陸銀行租地興建,委託莊俊建築師設計,本市申泰記營造廠建造,1932年底竣工。原稱大陸商場,抗戰初期轉讓給英國哈同洋行,改稱慈淑大樓,外牆為汏石子毛水泥牆面,大門在南京東路上,有通道至九江路後門及山東中路邊門,山東中路轉角處屋頂建有塔頂。19567月改為東海大樓,原大樓東首底層及二樓為南京東路新華書店,西首為鐘錶、貿易聯合、電器配件、綢布商店等。其餘原為市級單位辦公地,有商業一局、二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供銷合作社、市機電設備公司、市廢品公司、市蔬菜公司等。

南京東路327號東海大樓(山東中路九江路口)

四川中路410(滇池路口),由南至北豎排著三幢清水紅磚英式洋房,都是民國前建造。建築由滇池路兩側引伸出來,均帶英國安妮女王時期的建築風格。門窗洞口均有愛奧尼柱頭且進深較大,磚雕花飾做工細膩,入口門洞為疊澀式樣。

四川中路410(滇池路口)池路119號四川中路410

四川中路(寧波路口)南望

四川中路444-464

四川中路444-464

四川中路464

四川中路490號通北京東路虎丘路的弄堂

 
四川中路502-512號利康大樓

四川中路502-512號利康大樓(北京公寓)(北京東路137-163號),清水紅磚建築,建於1911年前。

四川中路502-512號利康大樓

北京東路135163號大樓(北京公寓)(虎丘路口)

四川中路528號、北京東路口原中國信託公司廣協書局大樓,四層磚混結構。

四川中路528號、北京東路口原中國信託公司廣協書局大樓

北京東路190號(四川中路口)信託大樓或沙美大樓,原上海信託公司所在地,6層鋼筋混凝土梁、板、柱結構體系大樓,房屋平面形式呈梯型。古典三段式,中部外凸,主入口券式門洞,兩側飾塔司幹柱。二層以上後退形成陽臺,設石柱欄杆,三四層外凸陽臺為紋飾簡約優美的鑄鐵欄杆。窗間牆均有壁柱,加上筆直的橫向嵌紋。整個立面形象豐富、裝飾精美莊重。大樓局部具有折衷主義風格、巴洛克細部特徵,南面主入口外凸加高,以科林斯柱支撐,上飾三角形的山花渦卷,顯出豪華氣派,一層較高,陽臺出挑,其下有渦卷裝飾,陽臺欄杆為鑄鐵,紋飾簡潔精美,窗間牆有壁柱,整個立面紋飾豐富精美,大樓基礎為柱下獨立樁基礎。鋼筋混凝土柱在底層的入口、大廳、南面(沿北京東路)、東面(沿四川中路)為圓柱,其餘鋼筋混凝土柱均為方柱。二層以上混凝土柱均為方柱,截面尺寸逐層減小。大樓柱間布置有主梁、次梁。內、外牆體厚後為一磚和一磚半,直接砌築在主梁上,樓內部分分隔牆為鋼絲網板條牆。大樓樓板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樓梯為現澆鋼筋混凝土樓梯。佔地803平方米,建築面積3692平方米,1918年建,1921年建成完工,典型的新文藝復興主義風格的古典歐式建築。大樓保留了外灘建築的特色,空間開敞,大樓的塔樓、門眉等多處採用了巴洛克式的多曲線雕刻,使建築物盡顯歐洲古典主義的雅致和濃重。

北京東路190號(四川中路口)信託大樓

四川中路545號朝北

四川中路549朝北


四川中路559弄、591弄、611弄、江西中路412弄、432弄、460弄三合裡,建於1876年,佔地約4793平方米,建築面積6950平方米,主通道長110米,寬4米,磚木結構二層。

四川中路557弄三和裡

四川中路557弄三和裡1-4

四川中路557弄三和裡內 

 

江西中路432弄三和裡

江西中路412弄三和裡內

 
 

江西中路412弄三和裡49

  

江西中路412弄三和裡33號灶披間


四川中路572弄、548弄、虎丘路53弄騰鳳裡,於1867年建成,英式石庫門建築,佔地約3887平方米,建築面積5213平方米,主通道長44米,寬3米,磚木結構二層。

四川中路572
 

四川中路572弄內一房屋

四川中路572弄內一天井

四川中路595-607號浦光大樓(浦光中學),原為上海基督教青年會,英商愛爾德洋行設計,建於1905-1907年,4層磚混結構,大樓共兩幢,前樓建築面積3870平方米,後樓建築面積4076平方米,外觀具有古典主義風格,立面清水紅磚牆,入口處一至三層採用白色三角形斷三花,並飾以精緻的壁柱。原基督教青年會所在地,19597月為浦光中學。

四川中路595-607浦光大樓

 

四川中路599號浦光中學

四川中路558號杏花樓

四川中路560號附近

四川中路620號華達大樓,8層鋼筋混泥土結構,佔地448平方米,建築面積3110平方米,1926年建,原名華德大樓,19552月起由房管部門管理,改稱華達大樓。現由上海市儀表電子供銷公司等單位使用。

四川中路620號華達大樓

四川中路630號海青大樓(左),6層鋼筋混泥土結構,佔地873平方米,建築面積5053平方米,1915年建,原為美國陸海軍青年會所,青年會溫室遊泳池,後為黃浦區青少年業餘體育學校和機械配件供應站使用,現錦江之星租用。

四川中路630號海青大樓大門,原青年會溫室遊泳池,1963年12月,我當時在此學會了遊泳,能把頭抬起來遊了,又學會了浮水,當時門票2角,又能遊泳又好淋浴洗澡,兩全齊得。

四川中路630號海青大樓(左)和華達大樓
 

四川中路623-631

四川中路631-641(香港路口)

四川中路636號海青大樓(香港路口)

四川中路636海青大樓(香港路口)

四川中路641號(香港路口)

四川中路651號(香港路口)

四川中路650號華德大樓,另一側是香港路,四層高。

四川中路650號華德大樓門口

四川中路666號加利大樓,又稱公和大樓,9層鋼筋混泥土結構,佔地652平方米,建築面積2492平方米,1931年建,大豐洋行曾在此,原上海市醫藥採購供應站藥品商場使用,現底層為國大藥房。

四川中路670號(南蘇州路口)資源大樓,又稱禮和大樓,坐東朝西,5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佔地1533平方米,建築面積7665平方米,1917年建造,19557月起由房管部門管理,由上海農房建築材料公司等單位使用。

四川南路29號金陵大樓,坐東朝西,6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面積6124平方米,1937年建造,原名約克大樓,19565月改稱金陵大樓,後由航導報社等單位使用。

 

四川南路29號金陵大樓

四川南路25弄興業裡內,建於1912年,佔地約3122平方米,建築面積5727平方米,主通道長85米,寬4.5米,15幢磚木結構三層樓房。

中山東二路8號外灘金延大樓後門(四川南路25弄內)

四川南路25弄興業裡內

四川南路56號天主教洋涇浜若瑟堂,原為張家祠堂舊址,建於1860年,佔地總面積(包括類思小學及其它房屋)3570平方米,坐西朝東,混合結構,其中天主教若瑟堂建築面積約696平方米,是上海創辦較早的一座大教堂。哥德式建築,紅磚尖頂,屋頂有四隻小鐘座,高3米左右,鐘座周圍裝有精緻的百葉窗,屋頂最高處裝有十字架。該教堂窗戶均以彩色玻璃鑲嵌,教堂內正中是大祭臺,左右各有一座小祭臺,都繪有巨幅聖母瑪麗亞及耶穌像,後上有唱經樓。教堂後面設有小聖堂,另有兩層樓房一幢,當時為教堂辦事人員的宿舍,教堂右側有一幢樓房,為神父居所,屋下有地下室,作儲藏室。現今教堂外牆已修改,內部到底什麼樣,無從知道,現該處為四川南路小學。

 

四川南路56號天主教若瑟堂

四川南路35號黃浦區業餘大學,原教會辦的曉明女子中學

四川南路37黃浦區業餘大學,佔地24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80平方米,建於1855年,原上海洋涇浜聖母院拯亡會修女活動的場所。

金陵東路(四川南路西側)

 
 

金陵東路71號四川南路口

金陵東路12

金陵東路14

金陵東路12-10

金陵東路41號紫金公寓,永安路口,有8層和5層各一幢,鋼筋混泥土結構,靠西8層為公寓,建築面積7196.4平方米,靠東5層為倉庫,建築面積5035平方米,由法國天主教三德堂投資興建,委託法商高蘭營造廠設計並承建,1929年竣工。原名聖亞納公寓,底層街面為騎樓式建築,倉庫原由大中華橡膠廠、市橡膠公司及市機電設備公司等單位使用,公寓作居民住房。

永安路1弄(金陵東路口)紫金公寓後門

永安路1弄(金陵東路口)

金陵東路53號(永安路西側)

金陵東路53至71號騎樓(四川南路口)

 

永安路新永安路口

新永安路10弄永安坊,建於1912年,佔地約4990平方米,建築面積13879平方米,主弄在新永安路12弄,另一弄口在永安路13弄,35幢磚木結構三層樓房,沿街約有20幢房,為二至三層磚木結構。在1943-1947年間,該弄內15號一家撳鈕廠曾為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秘密聯絡點,職工張炳坤以廠為掩護,運送報導工人鬥爭的刊物。

 

新永安路4號街面商店

 

四川南路30弄(祥裕裡),永和豆漿所在地,建於1915年,佔地約1657平方米,建築面積2349平方米,主通道長51米,寬2.3米,10幢磚木結構二層樓房。

四川南路30號永和豆漿

上述照片拍攝於2016年9月

王嶽雷於2016年10月作

相關焦點

  • 虎丘路、南蘇州路一帶老建築
    虎丘路、南蘇州路一帶老建築        近期到闊別了二十多年的虎丘路附近地區去走了一圈現在看到原現該路東面的老建築大多不見了,尤其是該路東面50號的原猶太教堂,看上去很有特色,可惜拆了。虎丘路全長321米,建於1865年。
  • 巷陌|解放中路
    紅專裡20世紀90年代,南海學宮建築全部傾頹,新的樓房在新的時代中迭起。日偽時的四牌樓民國年間,中華中路永元茶樓、大元茶樓有唱雀、鬥雀,茶樓如入百鳥叢林,猶能讓人憶起昔日魁巷鶉市。第一樓、大元茶樓門前是建築工人聚腳地,工人們等候包工頭派工。
  • 「熱水瓶換膽」保留老建築風格 南京路中央商場華麗變身
    據了解,在本輪「修舊如故」中,歷史外牆恢復了原有裡面,樓內精美構件都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而施工過程中創新採用的「熱水瓶換膽」技術,則是這一老建築群能夠保留原有愛德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關鍵。  「外灘·中央」是位於外灘歷史風貌保護區的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位於黃浦區「南京東路-四川中路-九江路-江西中路」圍合的179號街坊,用地面積9621平方米。
  • 「熱水瓶換膽」保留老建築風格 中央商場華麗變身
    據了解,在本輪「修舊如故」中,歷史外牆恢復了原有裡面,樓內精美構件都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來,而施工過程中創新採用的「熱水瓶換膽」技術,則是這一老建築群能夠保留原有愛德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關鍵。  「外灘·中央」是位於外灘歷史風貌保護區的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位於黃浦區「南京東路-四川中路-九江路-江西中路」圍合的179號街坊,用地面積9621平方米。
  • 上海這個近年走紅的街區,不只是拍照聖地,每一棟建築都大有來頭
    人行道兩邊,是舊時代留下來的花園洋房,有著和中式建築、現代樓宇完全不同的姿態,仿佛在訴說著很多年前,這個大都會裡各家名流名媛們的故事。上海有64條道路,被列作一類風貌保護街道,會保留歷史路形,永不拓寬。這些街道都成為上海特有的一道風景線。但其實除了這些馬路之外,上海還有不少很有老上海味道的街區。這兩年走紅的外灘源圓明園路一帶,就是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個。
  • 南京東路上這座老建築愈發迷人,「最美玻璃穹頂」廣場明年年中亮相
    外灘中央廣場位於「南京東路-四川中路-九江路-江西中路」圍合的黃浦區179號街坊,街坊內現存4幢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優秀歷史建築:中央商場、美倫大樓、新康大樓、華僑大樓。沙市一路和沙市二路形成外灘地區唯一的十字形內街。總佔地面積近1萬平方米,是黃浦區歷史文化資源集中豐富的區域。四幢大樓歷史悠久,各具韻味。
  • 漫步上海 || 廣東路,超嗲的百年老馬路
    廣東路廣東路位於黃浦區南部,東起中山東一路,西至西藏中路,長1447米,是上海開埠前通往黃浦江邊四條土路之一,如今留下了許多有價值的歷史建築。▲靖遠路今貌據有關記載,寶善街(廣東路)、四馬路(福州路)一帶,先後開設的京班戲園不下50個。每當上燈時分,各戲園門前車馬紛來,綺羅雲集。不少老一輩京劇演員都曾在此演出過,絲竹之聲繚繞不絕。上海百年名校街!文化搖籃!
  • 魔都外灘這座歷史建築,自帶ins風旋轉樓梯!
    這些年,有太多的魔都老建築悄然重生!好多都變身藝術館、展覽館,成了年輕人爭相打卡的網紅地。>老上海橢圓旋轉樓梯(整修中,期待回歸~)優美的螺旋線條,讓人驚嘆也太好看了吧~最近,小儂又在外灘附近發現一處美輪美奐的老建築~
  • 直播C21|一帶一路四川機遇 - 頭條 - 華西都市網新聞頻道
    以「一帶一路·四川機遇」為主題,多個國家駐蓉(渝)總領事館負責人、四川省各市(州)、縣(市、區)領導、500強企業高管及四川知名企業家等200多人共聚一堂,通過主題演講、圓桌對話、投資洽談等多個環節,暢談一帶一路四川機遇,為經濟轉型升級共話發展之路。論壇當天,四川省商務廳將重磅發布「一帶一路·C21四川投資指南」。兩大網際網路巨頭——百度和阿里巴巴也將強勢加入。
  • 黃埔| 文衝中路正式竣工通車
    10月28日上午,受違建阻礙建設停頓近10年的文衝中路,正式竣工通車啦!今後周邊居民群眾出行到周邊石化路、廣新路,將更加便捷。當天,來自文衝街居民群眾,特別是家住文衝回遷房一帶的居民群眾,奔走相告,自發前來參加文衝中路竣工通車儀式。有居民還自髮帶上彩旗、彩帶和慶祝標語,歡慶該道路通車。
  • 穿梭ins南京西路和淮海中路散記
    下圖,淮海中路、柳林路(龍門路)附近望西,老盧灣的老土地都知道1990年代中期,這一段地產開發力度很大,金鐘廣場、大上海時代廣場、力寶廣場、香港新世界大廈都差不多時間拿地,差不多時間竣工,當時上海新建高檔次的辦公樓集中在此地一線和延安東路一線。
  • 魔都外灘這座歷史建築,自帶ins風旋轉樓梯!參觀免費
    這些年,有太多的魔都老建築悄然重生!好多都變身藝術館、展覽館,成了年輕人爭相打卡的網紅地。>老上海橢圓旋轉樓梯(整修中,期待回歸~)優美的螺旋線條,讓人驚嘆也太好看了吧~最近,小儂又在外灘附近發現一處美輪美奐的老建築~
  • 「記憶」復興中路上的這些「名人坊」,你知道嗎?
    在這段長度僅874米的馬路上,聞人賢達猶如左鄰右舍般密集:復興中路455號,派克公寓;512號,劉海粟故居;517號,馮玉祥舊居,柳亞子也來借居;518號米丘林公寓;553弄復興坊,何香凝、史良上世紀30年代在此生活;573號,錢鍾書圍於此城;608號……今天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些故居建築吧。
  • 從此淮海中路、東湖路口再無空地
    1994年對我來說,也是人生的轉折點,真的要感謝老領導栽培,我和老領導現在還在一起工作,每天聽他說點歷史故事,很長見識。這一年南北高架路南段工程開始熱火朝天動遷、定向爆破和施工,一部上海電視臺《記錄片編輯室》拍攝的著名記錄片《大動遷》將市中心一段(老)成都北路到重慶北(南)路的舍小家為大家的真實故事呈現出來。
  • 上海這條老馬路上的建築公寓,竟詮釋了上海百年近代史,非富即貴
    上海的復興中路是我比較鍾情的一條馬路,夏日裡梧桐遮天,樹縫裡漏下的陽光,斑駁一地的感覺真的很好,逛很多次都不會膩的感覺,上海的復興中路原名辣斐德路,是法國人在上海設立法租界時,以法國大革命時期的著名將軍辣斐德的名字而命名的。在上海的近代歷史建築中,公寓建築是一個尤為特別的存在,也是迄今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個類別。
  • 安徽建築大學學子在2020 年「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國際聯盟大學生...
    中國教育在線訊  在剛剛結束的2020 年「一帶一路」建築類大學國際聯盟大學生建築和結構設計競賽上,來自國內外18所高校、50個參賽隊伍、250餘名師生針對「歷史城區中的未來圖書館」和「融入周邊環境的特色橋梁設計」的題目開展深入調研和創新設計,展現了來自「一帶一路」沿線不同國家的文化內涵、歷史風貌和風土人情。
  • 梧葉隨風輕輕語:老建築裡有情懷,一起來品味~
    「豪宅林立」的靜謐馬路鄔達克建築上海諸多著名建築均出自他的設計之手,書寫上海近代建築史輝煌少不了他這一筆。而低調的烏魯木齊南路,大半條路的建築都是他設計的。烏魯木齊南路166號建築外立面具有西班牙建築特色,裝飾精美,比例協調。室內的地坪、牆裙、天花、樓梯、壁柱等特色歷史原物,展現出上世紀30年代的典雅與厚重之味。其功能是引入文化、藝術、展示等多種文化活動,搭建衡復風貌區對外文化交流的窗口,平日裡,衡復藝術中心不對外開放。
  • 四川大學博物館群建設新進展:預計2022年6月建成
    定位「四區一帶」未來將成城市新地標四川大學博物館是西南地區建立最早,也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1914年,華西協合大學古物博物館(今四川大學博物館前身)開始籌建,由美國學者戴謙和教授出任館長。到20世紀40年代,華大博物館已被譽為「西南最完善之博物館」。迄今,館藏文物已達8萬餘件。
  • 【記憶】黃浦劇院、四川路橋、西湖飯店…21路的記憶你有嗎?
    四川路橋跨吳淞江,四川中路與四川北路連接1878年租界工部局在此建有木橋,名裡擺渡橋。1922年建成現今3孔鋼筋混凝土橋。因橋北有郵政總局,故又名郵政局橋。大橋大樓四川北路85號因該大樓正對四川路橋,而得名大橋大樓,1930年代7層公寓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