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寫了《五種語言啟蒙之外 我還想他有能力成為科學家》,講科學啟蒙。其實在認識李娟娟老師之前,我們也一早開始小孩的樂高啟蒙了。
兒子他爸是樂高發燒友,但大人自己玩樂高,跟啟蒙小孩是兩碼事。於是,我也了解一下別人是怎樣啟蒙小孩樂高的。看了一些文章、親子樂高視頻等,發現大家似乎不單把樂高當玩具,還把它當教具:教小孩認顏色、比大小、數數、找規律.
原來,那些用心的家長,希望小孩在玩的時候,也能不知不覺地培養小孩各方面的能力。
或許,我也可以試試。
於是,我找到了香港教育局對資優生的特徵描述。說不定小孩在玩樂高的同時,也可以培養一下「資優」特徵。
資優生特徵按其天賦各有不同,大體來說是:思考敏捷、記憶或閱讀能力高強、高理解力、思想比同齡兒童較成熟、對解決問題方面有另類興趣、辦事的速度快、能用較少資源處理大量素材、對問題探究方面比同輩更廣泛和深入、表演欲特強、較主動表達自我或自己的意見和多言好動。
哇哇,好抽象!有沒有一個與樂高相關的遊戲,可以幫助小孩形成一些資優生的特徵呢?
我的方法是:用樂高來編故事。
第一年(12-24個月大):
編故事
培養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表演欲、語言表達能力
Lucas剛滿一歲,爸爸第一次給他示範了如何把兩塊樂高磚拼在一起。試了兩個多月,小孩才能第一次自己把兩塊大磚拼在一起。
從那時候開始,我就特意引導他為自己的作品編故事。剛開始是我們幫他編,後來就是他自己邊拼邊自言自語。
這車是Lucas第一次自主拼的樂高作品及媽媽第一次為他的作品編故事。(他當時還不太會講話,拼好了就拿給媽媽看。)

接著,他就拼得越來越高。
這時,我要發揮想像力的時候到了。先給小孩100%的肯定,然後帶著他開始想像、編故事。比如,這種堆高高可以編這樣的故事:火箭升空、觀光塔、又可以變成路燈、工地的吊車等。一不小心弄倒了,小孩快哭了。馬上又編成另外的故事:火車、龍舟、蛇、龍等。

有時,小孩的作品,我會幫忙改動一下,再編另外一個故事。
比如,他手上拿著這個作品,我先表揚他弄了一個字母T。他很開心,馬上又給我再弄了一個T。接著,我幫他把T改變一點,馬上又變成了7。他更開心。
大童外遊回家可以借寫作文、畫畫來回味快樂的時光。但連句子都還不懂說的一歲多小小孩怎樣回味愉快的旅程呢?我們也還是藉助樂高。小孩拼了坐車作品,我馬上意識到小孩想跟我交流了。於是,我就一邊擺弄這個樂高作品,一邊講當天發生的事。
第二年(24-36個月大):
講結構 、原理,從亂拼過渡到有主題的設計
培養觀察力、閱讀、思考、抽象化、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孩兩歲開始,也就是玩了一年之後。他的作品開始複雜了。我們也買了更多樂高, 故事也可以講更久了。
他爸爸也是在這時候開始跟他講「原理」了。所謂講「原理」就是把現實生活抽象化。讓他更留意細節,培養觀察力。

有了「原理」,Lucas很快就可以把一輛車加上機翼,變成飛機✈。

有些物品的特徵面小孩不一定能觀察到,大人就可以出手了。
比如,有一次Lucas想弄一些很大型的東西,但弄不下去了。我就提建議:你在給媽媽弄一個吉他🎸嗎?然後給他看一個真實的吉他,指著實物,問「這個地方在你的作品上有嗎?你指給媽媽看」,沒有的話就讓他自己加上去。就這樣來回好幾次,他就慢慢地把吉他的型態做出來。
但這樣弄出來的作品不結實。這時就等爸爸下班回來「加固」了。積極發揮爸爸在樂高啟蒙中的作用。
Lucas與爸爸在戶外玩作品「手動搖控車」中的車時,剛好有飛機飛過,爸爸說「車怎麼變飛機的?」兒子馬上就換了一塊磚的位置變成了飛機✈。後來又再換了一下,就變成直升飛機了。
玩樂高還可以培養孩子看說明書、守規矩,兒子爸爸有一些二三十年前的「古董」樂高(如上圖),非常珍惜。小孩要玩,可以。但是在玩的時候要100%守規矩。小孩一有破壞性行為,馬上停止使用權。
學會守規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為了保護「古董」,爸爸的說明書也只能讓小孩看複印版。

教小孩子守規矩不但不用擔心破壞他們的創造力,反而讓他們有機會接觸更多。在基本能守規矩之後,Lucas就可以旁觀爸爸拼小顆粒樂高了。(爸爸的樂高像中藥那樣分類的。)
現在剛進入第三年 開始見到玩樂高兩年後的成果了
成果一:樂於思考
一天晚上,兒子坐在一個小板上自己玩,突然問:「為什麼我不能自己把自己提起來?」
我說:「你想想辦法吧。」
於是,他試了原地跳躍,但小板沒有動,不算自己提自己。

後來,他想到辦法了。把腳伸出來放在外面,這樣就可以自己把自己提起來了。

「為何不能自己把自己提起來?」是一個很經典的物理問題。當晚,我在科學啟蒙群中求救,物理老師群主這樣說:「改變一個物體的運動狀態需要外力。對於小朋友而言,自己提自己是屬於內力。」(好簡潔易懂的答案!但我沒有告訴小孩,我希望他自己去尋找答案。)
小孩自己找到的答案是把腳伸出來,也是藉助外力的一種。
成果二 :給他一個難題,他會給我一個解決方案
大廈著火了,只有一個消防員,怎樣辦?
結果就設計了這輛消防車。唯一的消防員坐在車內當司機,又可以同時控制水槍射水滅火。

小孩自己設計了一輛很長的車。我說:「萬一下雨了怎麼辦?」

結果,他就把前置引擎改為後置引擎,加上了下端內斜擋風玻璃和自動雨刷。
我又問他:「為何平時車的擋風玻璃下端都是向外斜的?」
他回答不了。
我不是真的要他的答案,我問他問題是要他去細心觀察和探索而已。許多問題我自己也不懂,但我可以教他怎樣尋找答案。
啟蒙過程中我最大的困難是:要控制自己不能插手。有時見他試了很久拼不結實,我會控制不了自己去幫他按緊。
所以,後來他拼樂高的時候我不看了,叫他拼好了一些就拿過來給媽媽看。發現沒有我插手,他自己也學習了把樂高按緊、也不會掉。
我們選擇樂高而不是其他積木,因為樂高比較精準,比較容易做出堅固結構,去實現一些功能。
你們的樂高又是怎麼玩的呢?歡迎加我微信一起交流 jessica_wechat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