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拼音】
zhǐ xǔ zhōu guān fàng huǒ
bù xǔ bǎi xìng diǎn dēng
【釋義】
允許當官的放火胡作非為,不允許老百姓點燈照明。指有權勢的人自己可以胡作非為,老百姓卻連正當活動也要受到限制。諷刺某些有權勢的人做事存在兩套標準,自私自利。
【出處】
宋 陸遊《老學庵筆記》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解釋:田登做了州官,他忌諱別人直呼他的名字(由於他名字的「登」,與「燈」諧音。他不許身邊的人,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同音的字。)觸犯了他這規矩的人,必定(讓他)大怒。官吏、兵卒大多(因此)遭受鞭打。在這種情況下全州的老百姓,只好稱「燈」為「火」。正值上元節放燈的日子,(官府)允許人們在州的轄區內遊覽賞玩。於是官吏就在發布於鬧市的文書上寫到:「本州按照慣例,放火三天。」
【近義詞】
肆意妄為
【反義詞】
無
【造句舉例】
城管打人就是嚴格執法,小販反抗就是暴力抗法,難道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麼?
【成語故事】
在北宋時期,有個叫田登的太守,為人心胸狹隘,專制蠻橫,經常欺負老百姓,但是百姓們是不敢怒也不敢言。
因為他叫田登,名字裡有和「登」字。所以田登不許百姓在談話時說到任何一個與」登」字同音的字。說到他這個忌諱,還真有些來歷……
蒲田村,一個依山傍水的村莊,方圓幾千裡,山、塘、田、地……樹木茂盛,水清田肥。這些地方,大多都歸村上的富翁「田百萬」所有。這個老地主——田百萬,雖家中良田萬傾,但身邊卻無一子。於是,他到處花重金請風水,請高人卜卦。到了40歲時,終於得了一個兒子,視他為掌上明珠。算命的說:「晚年得子,必定升官晉爵,金銀財寶滾滾而來。」於是,他為兒子早日登科、做官,一步登天,就取名叫「田登」。
田登,出生的時候早產,大大的腦袋,兩隻極小極小的鼠眼,眉不清,目不秀,身材矮胖。從小頑劣,又是出自富豪之家,便總是欺負別人,而小朋友們也常常拿「凳子」取笑他。他受不了這個氣,便向他爹田百萬說:「他們都拿『凳子』取笑我,我長大當官以後,一定要讓所有人都不說這個字。」
田登當官後,命州內的百姓不許說與「登」同音的字,要用某字來代替——花園裡的燈心草叫做開心草,燈臺、燈罩、燈籠得叫亮託、遮光、路照,太守出門登車得說駕車,就連吹捧太守「登峰造極」也得說「爬峰造極」……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便要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輕則挨板子,重則判刑。
於是,只要是與」登」字同音的,都要其它字來代替。誰要是觸犯了他這個忌諱,便要被加上」侮辱地方長官」的罪名,重則判刑,輕則挨板子。不少吏卒因為說到與」登」同音的字,都遭到鞭打。
一天,太守田登正在堂中坐著,一個僕人被衙役帶上公堂。僕人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大聲求僥:「冤枉呀!太守大人,今天我也沒幹什麼呀!只是天剛亮,我就去廳前閉燈,不知犯了什麼罪,被衙役蹬了一腳,差點被蹬下凳子。」太守田登一聽,大怒,命人把僕人捆了個五花大綁,吼道:「大膽刁民,竟敢犯了我的忌諱還不知罪,拉下去,賞五十大板」……
從此以後,太守府中上下,人人都不敢直呼他的「名諱」了……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馬上要到來了,按照以前的習慣,州裡要點三天花燈表示慶祝,州府的衙役貼出告示,讓百姓按時來觀燈。這次可讓出告示的小官感到為難,用「燈」字要觸犯太守的忌諱,不用「燈」字意思又表達不明白。想了好久,寫告示的小官靈機一動,把「燈」字改成了「火」字。這樣,告示上就寫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告示貼出後,百姓們看了都很驚慌,尤其是一些外地來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真以為官府要在城裡放三天大火呢!都紛紛收拾行李,爭著離開這是非之地。當地的百姓,平時就對田登的蠻橫無理已經非常不滿,這次看了官府貼的告示,更是氣憤萬分。
於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個典故就一直流傳到現在……
博源·卓越教師引領 聘請卓越老師,他們深知肩上挑著學生的現在和國家的未來,以德育為先,善於塑造走向高尚的好學生;善於塑造走向聰明的好學生;深諳教學之道,以挖潛為要,善於塑造走向富有的好學生。博源·實施精品教育 常年招收小學四年級至初三年級的優秀學生,實行15-30人的小班化教學,老師在每一節課上都能發覺每位學生的情感與感知變化,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個性需求,每位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質疑的機會,真正使潛在的天才逐漸放射出璀璨的光芒。博源·創設優良環境 立德樹人,喚醒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強化問題意識,激發好奇心,著力培養創新思維。打造充滿著愛、洋溢著情、體現著樂的課堂,讓學生自主、主動地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營造出良好的氛圍。🏡學校地址:南關十字向北100米路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