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城裡孩子更愛勞動?這所學校這樣做

2020-12-11 金臺資訊

人民小學學生學習簡單的烹飪、家務勞動。

勞動課讓各階段學生掌握了力所能及的勞動技能。

今天,主題為「共話勞動教育·共創美好未來」的首屆中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峰會即將在重慶市人民小學舉行。

用口袋疊衣法整理衣櫃、製作漂亮的木工藝品、獨自出門買菜、會用洗衣機洗衣服……在重慶市人民小學,這些勞動技能幾乎每個學生都會。相比農村孩子,城市的孩子參加勞動的機會比較少。作為一所城市窗口學校,人民小學如何實施勞動教育?如何讓城市學校的孩子愛勞動?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採訪了解到,重慶市人民小學探索開展的「城市學校勞動教育的未來之路」,將勞動教育從單純的課堂融入到學生日常生活中,讓孩子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

細分目標體系

每周一節,勞動成為學校必修課

重慶市人民小學勞動教育歷史悠久,從建校起,學校將「愛勞動」作為學校的育人目標之一,專門開設了勞動課。

「相比農村孩子來說,現在城市學校的孩子往往缺少勞動的機會,受多種因素影響,城市學校的學生不會勞動、不愛勞動、不尊重勞動成果等現象較為嚴重。」校長楊浪浪說,為此,學校從「最美的童年在這裡發生」的辦學理念出發,提出了「勞動最美」的理念,2018年起,開始了對新時代勞動教育的探索。

「勞動最美」課程體系按照「自己事情自己做,家庭事情幫著做,社會事情參與做」的原則,結合學生發展規律,按年齡段將目標具體進行了細分。

比如,低段孩子,要求了解並會使用一些生活常見的簡單材料和手工工具等,初步承擔一些簡單的勞動;中段學生初步學會簡單的烹飪,堅持自我服務勞動,積極參與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高段學生則要學會安全使用和維護一些常用智能勞動工具,創造性地開展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和校內外勞動。

學校將勞動教育納入必修課,並按照不同的年齡段開發不同的校本教材與評價體系。目前,學校勞動必修課每周一節,以項目化學習的方式開展,注重「做中學」的理念,讓學生多實踐、多探索、多發現。

開設創意課程

學疊衣做木工去農村體驗農事

這學期開學不久,在人民小學上二年級的然然已會自己收拾整理衣櫃,他用口袋疊衣法將衣服疊成整整齊齊的小方塊,衣櫃變得整潔又乾淨。

「這是他從學校的勞動課上學會的,回到家還迫不及待地要教我們怎麼疊衣服,現在衣櫃都是他自己收拾了!」媽媽陳女士樂呵呵地說,學校的勞動課非常有特色,老師通過情景式體驗教學,衣服、收納盒、桌子就是教材,孩子們在課堂上就反覆操練,很快就學會了。

據了解,學校通過創意勞動課程的開設,在學科中滲透勞動教育。學校的「勞動最美」課程分為基本生存課程和美好生活課程。如美好生活課程分為「真知」課程、「智造」課程、「美行」課程,「智造」課程提倡創造性勞動的主動實踐,如目前在學校五年級社團課中開設的「智慧木工」,孩子們通過創意設計、動手製作,深入了解木製中的文化與審美,同時發展他們的創新能力。

學校還和10所鄉村少年宮結對建立勞動教育聯盟校,春天,孩子們走進農村體驗農事,在田地裡誦讀與勞作等;秋天,學校舉辦「豐收運動會」,孩子們挑豆子、滾南瓜……在趣味比賽中感受勞動帶來的種種樂趣。

編寫勞動指南

每年級要學會「十二件小事」

勞動教育不僅僅在校內,學校還將勞動教育延展到家庭。「勞動教育與文化教育、品德教育一樣,學生接受勞動技能學習後,需要像家庭作業一樣去練習。」人民小學校長助理劉欣表示,孩子不僅在學校學,還要回家做,讓孩子明白勞動是學習的一部分。

今年,學校根據一至六年級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編寫了《家庭勞動教育指導手冊》,為家庭勞動提供行動指南。「指南」梳理了各年級需要做到的「十二件小事」,對學生家庭勞動進行系統化指導。

以低段學生為例,「指南」提出以自我服務為主,適當兼顧班務勞動。比如,一年級學生學會擇菜,收拾碗筷,自己背書包等。二年級會整理自己的穿著,如正確係紅領巾、繫鞋帶,整理物品等。

「指南通過十二件小事這樣的任務清單,把勞動教育變成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項項勞動,讓家長在家庭勞動教育中做到心中有數,也更好地助力學生在一學年中學會幾項生活技能。」劉欣表示。

創新評價模式

勞動變成了「闖關」小遊戲

為了把家庭勞動教育落到實處,學校還配套研發了一款勞動教育小程序——「勞動萌主」系統,將《指南》中紙質的家庭勞動任務清單變成類似闖關升級的遊戲項目,對孩子們的家庭勞動情況進行評價。

這套系統依託微信小程序開發,設定每個孩子都是「勞動萌主」,設置了「石器萌主」「青銅萌主」「鐵器萌主」三個等級。學校每學期發布勞動任務,學生在家裡進行勞動實踐後上傳照片、視頻和心得,完成相關任務後可獲得相應的精靈徽章,完成全部任務後,可選擇挑戰「黃金萌主」的特別稱號。

「小程序與打卡任務不同,學校發布的任務是在一學期內完成,學生可以自主選擇,避免學生將勞動視作負擔。」人民小學科研室主任陳燕說,完成勞動後,孩子們不僅能看到自己的家庭勞動,還能和同學分享勞動心得,家長也能清晰地明白怎麼配合學校實施勞動教育。「勞動教育絕不僅僅是打掃、洗碗、拔草鋤地等勞作內容的單一重複,而應該是動手實踐的喚醒和激活,是面向未來的勞動創造。」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秦健

相關焦點

  • 勞動教育到底要給孩子帶來什麼?這所學校的經驗不妨看看!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如何構建一座勞動啟蒙橋,促進兒童夯實勞動之根基、養成勞動之習慣、培育勞動之素養、獲得勞動之情趣?一起來看這所學校的經驗!有人說,德育讓人明理、智育啟迪人的智慧、體育使人擁有健康、美育讓人賞心悅目,而勞動教育可以給予以上的一切。在我看來,勞動教育就是「五育」並舉中的那座橋。
  • 勞動教育到底要給孩子帶來什麼?這所學校的經驗不妨看看!| 關注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如何構建一座勞動啟蒙橋,促進兒童夯實勞動之根基、養成勞動之習慣、培育勞動之素養、獲得勞動之情趣?一起來看這所學校的經驗!有人說,德育讓人明理、智育啟迪人的智慧、體育使人擁有健康、美育讓人賞心悅目,而勞動教育可以給予以上的一切。在我看來,勞動教育就是「五育」並舉中的那座橋。建好這座橋,我們可以抵達「五育」的彼岸。
  • 城裡學校報名爆滿,農村學校卻學生資源缺失,這是為何?
    沒想到卻在這學期選擇離開這所公立學校轉去縣城私立幼兒園。一個有點資質的老師走了,給我的感覺如一個挑大梁的人離開。學生資源也隨著老師的走動而流失,大家紛紛去鎮上,去城裡為孩子另選學校。2 農村學校工資低、學校沒有好的領導人,倒導幼兒老師跳槽往城裡發展在城西敲定一所幼兒園為雙胞胎辦完入學手術的當晚,我與原本教雙胞胎的李老師微信聊了起來,好奇問了下她跳槽的原因。李老師在這三年裡教我孩子與我結緣,屬於那種知無不言的傾訴夥伴,當下就與我講起了她的無奈。
  • 加強學校勞動教育,不妨這麼做
    其時代背景是:現行應試教育模式導向下,勞動被遺忘和忽略,勞動得不到認同,家長、學校和社會不重視勞動,學生普遍缺乏勞動鍛鍊與勞作實踐,很多學生把時間和精力放在文化課學習上,絕大部分中小學生和大學生們只是考試及考證機器。大學生們呆在城市裡,卻鮮有機會參與城市的發展與建設,談不上是城市真正的「主人」。還有部分學生倚仗父母及家人提供的相對優越的物質條件而坐享其成,終日無所事事,淪為公主病或巨嬰症患者。
  • 陪伴,我們在一起丨父母老師聚合力,孩子從小愛勞動
    那如何引導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11月3日14:00,成長教育專家蘭海在@一直播,跟您聊聊《讓孩子做情緒的主人》!端正態度,心存憂患意識,密切配合老師共同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其次,父母要讓孩子認識勞動的意義。可以引導孩子觀察動植物的生長、城市街道的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讓他知道這一切都與人的勞動分不開。
  • 愛孩子,就這樣做,用"食育"守護未來
    聞著飯香長大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中更懂得愛與分享。早在孩提時父母就教導我們,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得之不易,要珍惜糧食。民以食為天,&34;是生活所必需,食育是兒童健康成長的必修課。 &34;是對孩子腦力、體力產生深遠影響的基本教育,是一門能受益終身的應用科學。
  • 培養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讓孩子贏在另一條起跑線上
    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創造智慧,勞動創造財富。 隨著經濟發展和很多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很多孩子越來越不想勞動和不會勞動了,這是一種退化,對孩子的成長和社會發展都不利。 勞動讓生活幸福,勞動讓孩子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這樣可以讓孩子在長大以後各方面的能力都更強。
  • 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無錫這堂勞動教育課上出新花樣!
    (原標題: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無錫這堂勞動教育課上出新花樣!)糧食豐收離不開辛勤的勞動,在勞動教育中讓孩子學會珍惜糧食,這是教育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 常做家務的孩子更優秀,如何讓孩子愛上做家務
    TED上有一個點擊量非常高的演講《How to raise sucessful kids-without over-parenting》(如何在不過度育兒的前提下培養成功的孩子),這裡面提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觀點:在小的時候做家務幹雜活,有助於孩子在未來的成功。
  • 福州這所學校的勞動教育很合拍……
    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點擊圖片查看)▼▼▼如何把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落到實處?近日福州高級中學「最美宿舍」評選結果出爐驚豔的畫風讓不少網友驚呼「神仙顏值」這是該校連續九屆開展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更是拓展勞動教育載體的有效嘗試這屆「最美宿舍」有多美?一起來看!
  • 農村學校的學生越來越少城裡讀書越來越難,也許這是原因
    估計大家都發現了,現在農村裡的學生越來越少學校也越來越少。比如,我們村早就已經沒有學校了,從讀小學開始就需要到鎮上去讀,我們整個鎮可能就3-4所小學了,記得我們讀書的時候一個村裡一所小學。學生少的很大一個原因是很多父母把子女送到城裡讀書,但凡能到城裡讀書的都不會放農村讀書,即使,到城裡的費用是農村的很多倍。
  • 同樣都是在學校教書育人,城裡的教師和農村教師相比,誰更累?
    「同樣都是在學校教書育人,城裡的教師和農村的教師相比,到底誰更累,誰更有前途呢?」有人問。關於前途,當然是城市的教師更有前途。所以說到「前途」這一塊,大城市裡的教師算是拿捏得死死的。關於累,當然是農村的教師更累。首先,農村教師的課時量更多。在幾年前,我和一位城裡的老師在閒聊的時候說到自己每周的課時量。我記得當時我一周的課時量是24節,但是這位城裡的老師每周的課時量只有10節。
  • 簡陽好學校|勞動教育如何「接地氣」?這所學校有想法
    師生走進草莓大棚開心農場、班級菜園、模擬田園這所學校勞動教育就這麼學校先後榮獲首批四川省文明校園、四川省愛國主義讀書活動示範校等榮譽稱號。學校以金馬鎮大力發展草莓種植為契機,以體驗式勞動為突破口,構建「接地氣」的勞動教育新模式,培養五育並舉的金馬少年。
  • 在農村長大的孩子,身上這4個好處,城裡孩子永遠也比不了
    >1、交通危險減少城市裡面車水馬龍,豪車、好車數不勝數,不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馬路上始終都有車、有行人,這是大城市繁榮的象徵,同樣,也隱藏著一些危險,在城市裡面,車多人也多,新聞上總是出現因為車速過快撞到人的消息,而在城裡上學的孩子基本上都有家長護送,就是怕孩子不走斑馬線、在馬路上玩鬧或者是不看紅綠燈,每天都提心弔膽的,而農村就沒有這樣的煩惱
  • 文明校園 | 挖紅薯、學草藥、做蜜餞…這所學校勞動課「接地氣」!
    佛山校園除了朗朗書聲,更有著自己的學校特色:粵劇、獅扎、民樂、勞動、朗誦……為了不斷提升校園文化精神內涵建設,佛山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與花生寶貝共同推出「走進特色校園」欄目,通過聚焦佛山五區各中小學校的特色教育,讀懂學校特色校園文化品牌內涵。
  • 新時代,勞動教育如何落地生根?
    為了從客觀層面更全面真實了解中小學勞動教育現狀,前不久,華東師範大學基教所五育融合研究中心在全國範圍內,針對中小學教師、家長及學生發放了近7萬份問卷。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們在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跟蹤研究之後,得出了一個結論:愛幹家務的孩子與不愛幹家務的孩子相比,失業率為1∶15,犯罪率為1∶10;離婚率與心理患病率也有顯著差別。可以看出,參加勞動不僅是孩子為父母分憂的權宜之計,更重要的是它關係到孩子今後的就業成才和生活幸福。
  • 五一勞動節,教你幾招培養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五一勞動節,教你幾招培養一個愛勞動的好孩子! 這首詩不應該只是嘴上說說,更應該讓孩子直面成人的勞動過程,從而體會到勞動的意義。 我帶小溫馨去農村觀察農民伯伯在田裡鋤草,給她分析大米和麵粉是怎麼生產出來的,甚至讓她親手製作包餃子的過程......
  • 小孩在農村學校讀書好還是去城裡學校讀書好?
    從這方面說,到城裡讀書更有利於小孩良好性格的形成。2、更有利於小孩成績的提高小孩到城裡讀書,能夠享受到更優質的師資和教學設施設備,許多都是農村學校沒有的。這樣就更有利於小孩的學習。由於知識面的擴大,眼界更大,接觸學習的東西也多。
  • 教育孩子「愛勞動」也是好家風
    然而恕筆者直言,如今的孩子,勞動素質從整體上來說極其不盡人意,城區裡的孩子表現尤為突出。比如勞動技能不強,怕吃苦吃虧,勞動熱情不夠,勞動實踐時間嚴重不足等等。據調查,孩子在學校最不想擔當的就是勞動委員,因為一則不體面,二則很多時候還要參與勞動。此外,討厭、推諉勞動值日的孩子也不在少數。孩子不愛勞動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家長的問題。
  • 如何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無錫這堂勞動教育課上出新花樣!_綜合...
    前段時間,為了培養孩子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良好品質,無錫市教育部門邀請10組家庭,帶大家走出演播廳,來到田間課堂,上了這樣一堂特殊的勞動課。來自通德橋幼兒園的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欣賞豐收的水稻和小麥,體驗收穫的汗水與喜悅,動手做美食,嘗一嘗自己的勞動成果,和大自然來了一場親密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