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國家網絡安全學院正式開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的1300多名本碩博學生,成為首批入學學子,此外還有140名左右教師職工入駐。
網安基地
2016年,國內唯一的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落戶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作為國家網安基地龍頭項目,網絡安全學院於2018年8月正式開工,按照「部分獨立、部分共享」的辦學思路,武漢臨空港經開區(東西湖區)先後與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籤訂入駐協議,在這裡打造世界一流的網絡安全學院。
開學在即,學院建設得如何?記者近日進行了實地探訪。
生物智能手脈系統、智慧教室
坐落於徑河河畔,與武漢大數據中心隔街相望,走進網絡安全學院,「智慧校園」是給人的最大感受。
明德樓教室 蔡欣星 攝
新珈樓、明德樓,分別是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獨立使用的教學樓。兩棟樓內的每間教室外,都裝有深蘭科技生物智能手脈識別系統及電子班牌,只需輕輕放上手掌,就能自如進出,且能進行教室預約、空閒座位查詢。
安裝手脈門禁的教學樓
智慧教室是教學樓內的一大特色。兩棟教學樓在原有的普通教室外,都布局有數間智慧教室,配備智慧黑板,鑲嵌收音設備及攝像頭的天花板,進行視頻傳輸、媒體播放的多塊顯示屏。所有在此進行的課程,都可錄製。
安裝手脈門禁的智慧教室
智慧教室 張鑫 攝
智能門鎖、恆溫泳池,生活配套一應俱全
學院內三棟學生公寓,借鑑福建土樓設計,成圓形外觀的建築,引人注目。每棟公寓共七層,一層為超市、便利店、水果店、快遞點等生活服務區,二至七層為學生住宿區。
學生公寓雙人間 蔡欣星 攝
同樣,每間的宿舍樓都會配有深蘭科技生物智能手脈門鎖,學生不需要掏手機,不需要IC卡,只需要刷手就可以輕鬆進入宿舍,安全又便捷。
學生公寓智能門鎖 蔡欣星 攝
建築屋頂也被充分利用。學院內,公寓樓頂安裝有太陽能板,其他建築樓頂,則被設計為屋頂花園。此外,公共綠化場地,兼具海綿城市功能。
在網絡安全學院,除了兩所高校獨立管理的教學樓、學生公寓,圖書館、食堂、體育館等,均為兩校共享,同時,這些共享的圖書館、食堂等都引入了一些生物智能黑科技。
圖書館外觀 郭川 攝
為迎接學子入學,學院將開通定製公交,與地鐵2號線、6號線無縫銜接。學院南側,新建的郊野公園與徑河公園相連,為師生提供休閒空間。
安裝手脈門禁的食堂
室內體育館外觀 郭川 攝
網安基地建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網安學院是國家網安基地的核心,承擔著國家網絡安全人才培養的重任。學院建設全面對接國家網絡安全人才培訓需求,項目用地面積1500畝,總建築面積54萬平方米,可滿足1萬人學習、研究和生活。
隨著網安基地進一步建設,網絡安全學院將承擔學歷教育,培養從事網絡安全領域相關工作的高學歷人才,預計到2025年,在校本碩博學生將達3500人左右,承擔起為國家輸送高科技網絡安全人才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