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監督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
企業違法施工破壞文物,文物被違法改建或佔用,文物被盜掘受損,產權人擅自修繕或無力修繕致文物受損等情形,今後將成為檢察機關重點監督對象。12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外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為依法加強文物保護提供指引。據悉,最高檢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
-
「十三五湖南智慧文旅發展巡禮」激活文化遺產生命力 湖南用信息...
【十三五湖南智慧文旅發展巡禮】激活文化遺產生命力 湖南用信息科技護航「文保」華聲在線12月15日訊(記者 胡杏子 通訊員 夏日光)文物古蹟歷經百年、千年風雨,在珍存歷史文化「密碼」的同時,遭受時光侵蝕。
-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需增強各方合力
比如福建省泉州市檢察機關以助力「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申遺為契機,部署開展「古城文物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專項監督活動和「活態古城 生態泉州」公益檢察活動。記者:檢察機關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的主要考慮是什麼?
-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絲路視覺讓文物「活」起來
在漫長的歲月中,各族人民的智慧凝結成寶貴的文化財富。文物,不僅是燦爛文明的稀世物證,更是中國文化之魂,民族精神之根。在我國第15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文物賦彩全面小康」為主題,動員全社會共同參與、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福建:守住文化之根,留住城市之魂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福州實踐
世界遺產大會在中國舉行,將成為中國向世界講述文化遺產保護理念與實踐的重要機會。1990年,習近平同志任福州市委書記之後,提出了一系列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思想與理念,並付諸實施。通過出臺扶持政策、建立保護機制、培養人才隊伍,福州市的一大批重要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地保護。2019年6月8日,人民日報重刊了習近平同志於2002年為《福州古厝》一書所作的序言。
-
甘肅去年完成16項重點考古發掘 科技保護促文物「解危」
完成40多項基本建設工程涉及的文物考古調查及保護項目在線審批,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為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甘肅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遺留下來的文物遺存非常豐富。境內共有不可移動文物逾1.6萬處,世界文化遺產7處,全國重點文保單位152處。其中既有以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等為代表的古代壁畫,也有以漢明長城、鎖陽城遺址為代表的土遺址。
-
加強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基於歷史和現實、著眼全局和長遠,充分肯定我國考古工作取得的成就,深入剖析考古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重要價值和重大意義,系統部署今後一段時期重點任務和前進方向,在新中國文物事業發展歷程中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
-
上海交大支持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協辦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近現代...
,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近現代建築保護專委會首任負責人譚玉峰,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建築學系副系主任、上海交大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主任曹永康,以及其他百餘名專家學者及50多家行業相關單位。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近現代建築保護專委會就是由上海交大建築文化遺產保護國際研究中心聯合上海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經過兩年多不懈的努力與籌備,才得以於2016年3月正式成立的。專委會吸引了大量的學者專家和業界人士關注,對宣傳、推動、促進我國近現代建築保護髮揮了重要的作用。
-
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中國日報12月2日北京電 最高人民檢察院於12月2日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
-
最高檢發布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為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倩):最高人民檢察院12月2日對外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涉及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傳統村落保護等方面內容。最高檢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作為公益訴訟重點領域持續推進,強化案件辦理,加強案例宣傳,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
-
全國已有17個省區將文物、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公益訴訟範圍
旨在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 依法加強文物保護提供指引。在另一起典型案例「督促保護安平橋文物和文化遺產行政公益訴訟案」中,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檢察院意識到,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作涉及到晉江、南安兩地多部門跨域協作問題。為此,晉江市人民檢察院聯合僑臺外事、文旅部門、屬地政府等部門多次召開訴前圓桌會議,並邀請人大代表、僑聯代表、文保專家、環保專家等到場指導、現場巡查,多次深入安平橋周邊村鎮,走訪非遺項目傳承人。
-
文化遺產保護管理
概況 2017年,溫州市有瑞安玉海樓、文成劉基廟、甌海四連碓造紙作坊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9個,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4個,市(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712個,另有文保點859個。蒼南海防遺址考古獲全省2016年度考古新發現,永嘉縣坦頭甌窯遺址被評為全省八大考古重要發現之一,溫州礬礦入選第一批國家工業遺產。文物保護服務中心工作 2017年,溫州市制定《溫州市不可移動文物重新核定工作流程》(試點),完善新形勢下文物保護點、三普登錄點的動態管理機制。
-
金川區博物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活動繽彩紛呈
2020年6月13日為「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當日晚,金川區博物館圍繞「文物賦彩 全面小康」這一主題,聯合金川區文化館在人民文化廣場開展專題文藝演出,並在演出現場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宣傳、展示活動,以增強文化自信、提振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加強文物保護。
-
全方位保護文化遺產
此外還有因房地產開發而破壞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的;有因無知在文物古蹟或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巖體表面塗鴉留名的;有為吸人眼球而到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地江西三清山進行攀巖活動的等等,這些行為都是對我國的古代文化遺產的侵害,對保護中華民族文明成果,提振民族文化自信都是極為不利的,應當受到法律制裁。
-
最高檢發布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涉及明長城、莫高窟
央廣網北京12月2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提到古遺址、古墓葬、傳統建築、傳統村落這些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大家可能首先覺得是文物部門的主要職責,但是如果地方政府、相關行政機關保護力度不夠,或者破壞了需要修復怎麼辦?檢察院出手了。
-
政協委員呼籲:文化遺產需要每個人用心保護
為此,委員們建議,引入高科技手段,提升古建築的消防能力,改善已有的電氣線路,增設避雷設施,採用先進可靠的火災隱患監控設備及撲救工具,將火災的破壞降低到最低的程度。此外,委員們還呼籲,加強對古建築的防震保護、防火保護、防蟲保護、安全保護和健康監測。同時,建議國家加強科技經費的投入、科技硬體的應用、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古建築科技保護的研究等。
-
文物保護看基層 | 走進重慶,看文物保護的新探索
25908處不可移動文物,1482489件可移動文物,為把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長期以來,重慶文博人在平凡的崗位上砥礪奮進,努力探索符合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據統計,現有石窟寺917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49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746處。大足石刻作為川渝石窟寺的典型代表,是重慶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2017年6月1日,《重慶市大足石刻保護條例》開始施行,這是重慶首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的地方性法規。2016年,編制《川渝石窟保護與利用重大工程規劃》。
-
【今日轉播】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最高檢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作為公益訴訟重點領域持續推進,加強與相關行政機關的溝通協作,針對該領域的重點難點問題強化案件辦理,注重辦案實效,推動法律完善,加強案例宣傳,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
-
當文物保護迎來剛性監督
2017年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修改,檢察公益訴訟全面施行,明確檢察機關可以代表公眾利益,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四大與社會民生直接相關的領域提起公益訴訟。這一範圍後拓展至英烈權益保護。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正是檢察機關在上述五大領域之外新的探索領域。
-
襄陽: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讓民間瑰寶「活」起來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進程中,襄州區運用形式多樣的創新表現形式和平臺,讓非遺「活」了起來。「搞皮影戲至少牽涉三門學問,劇本創作涉及文學、人物雕刻涉及美術、演奏涉及音樂,三者完美融合在一起,才能上演一部精彩的皮影戲。」去年6月8日,「非遺校園行,時代新傳承」活動在襄州七中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