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提到古遺址、古墓葬、傳統建築、傳統村落這些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大家可能首先覺得是文物部門的主要職責,但是如果地方政府、相關行政機關保護力度不夠,或者破壞了需要修復怎麼辦?檢察院出手了。
最高人民檢察院12月2日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涉及明長城、敦煌莫高窟、安平橋等,最高檢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
甘肅檢察機關與該省三級文物部門、敦煌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敦煌三危山施工現場查看情況(央廣網發 檢察院供圖)
甘肅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至今,敦煌三危山下莫高窟建設控制地帶內,5家石料廠和砂礦違反文物保護禁止性規定,炸山採石,亂挖亂堆,破壞山體形貌,產生的粉塵對莫高窟的生態環境、景觀形象和文物安全造成危害隱患,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身體健康也造成極大困擾。雖然行政機關採取處罰、責令整改等措施,但違法行為始終未得到有效遏制。甘肅省敦煌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張麗娟介紹:「我們檢察院在今年1月15日採取公開宣告的方式,分別向負有直接監管責任的敦煌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自然資源局、應急管理局、酒泉市生態環境局敦煌分局等4家行政單位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各單位依據職責對敦煌莫高窟建設控制地帶內設置的石料廠和砂礦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檢察院提出,對石料廠採用的爆破、挖掘作業等活動責令停止,並進行限期治理和拆遷整改,儘快消除文物和環境安全風險隱患,確保莫高窟文物安全及周邊環境和山體形貌免遭破壞,行政機關迅速採取措施。張麗娟介紹:「目前,1家石料廠的設施已搬遷完畢,3家石料廠已聯繫好搬遷地點,搬遷的相關事宜正在協調當中,其他後續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分析:「敦煌市文物資源豐富,有『千佛洞』之譽的莫高窟石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本案中的文物安全隱患形成原因複雜,所涉監管部門多、職責不清,且涉及多家民營企業經營活動。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協同多部門出臺共同遵循和執行的文物保護方案,在推動國有重點文物保護的同時也保障了地方民營經濟的綠色發展。」
陝西省府谷縣檢察院保護明長城鎮羌堡案整改前(央廣網發 檢察院供圖)
陝西省府谷縣檢察院保護明長城鎮羌堡案整改後(央廣網發 檢察院供圖)
鎮羌堡是陝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成化二年(1466年),是府谷長城線上最南端的一個軍事戰略防禦重鎮。檢察院辦案發現,一家公司施工時對明長城及附屬設施造成破壞,於是啟動行政公益訴訟。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王彥雲介紹:「今年5月,我們檢察院與縣文旅局聯合開展『長城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就轄區內長城遺址保護範圍或建設控制地帶內存在的垃圾堆放、違建房屋、電力移動等部門在長城紅線內設立的信號塔、煤礦採空導致長城塌陷、鋪設開挖高位水池排水管道、未設立保護標誌和界碑等問題共發出檢察建議14件。」
檢察機關督促相關行政機關安裝長城保護標誌石碑、說明牌、石質界樁等,對需要搶險加固維修的鎮羌堡、守口墩烽火臺立項申報,對因煤礦採空影響長城遺址安全的煤礦進行監測,以保護長城遺址安全。胡衛列分析:「長城系中國首批入選的世界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本案中,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職能督促地方政府嚴格履行文物保護主體責任,促進城市建設和文物保護利用協調發展。」
新疆博樂市檢察院檢察官實地踏勘取證(央廣網發 檢察院供圖)
典型案例中有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2019年10月,謝某某等9人共同盜掘烏圖布拉格土墩墓,經鑑定,盜掘行為已對墓葬本體造成了嚴重破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定程序,不僅追究9人刑事責任,還要求他們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博樂市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陶智華介紹:「今年9月7日,我們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依法判令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人謝某某等9人承擔烏圖布拉格1號墓盜洞回填修復費用44592.24元,並通過國家級媒體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今年9月24日,法院依法判令謝某某等9名被告人犯盜掘古墓葬罪,判處有期徒刑及罰金,並全部支持了檢察機關提出的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博樂市文旅局使用回填修復費用,在考古所專家現場指導下,對這個墓進行回填修復,並在古墓葬周圍立起圍欄及標識。」陶智華介紹。
說到此案的典型意義,胡衛列分析:「盜掘古墓葬嚴重危害文物安全,檢察機關追究違法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同時,對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並委託文物考古研究機構出具勘察報告,準確確定其修復責任和費用,在懲治犯罪的同時,保證被破壞文物得以有效、專業的修復,為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在文物保護方面的應用提供了有益樣本。」
截至2020年11月,全國23個省級人大常委會作出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專項決定,其中有17個明確將文物、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範圍。胡衛列分析:「檢察機關可以發揮行政公益訴訟職能,通過訴前磋商、圓桌會議、公開聽證等方式,督促相關行政機關釐清職能,全面履職,解決『九龍治水』難題。另一方面,檢察機關可以發揮民事公益訴訟職能作用,對破壞、損毀文物的當事人或者單位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或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胡衛列表示:「最高檢將聯合國家文物局、文化旅遊部、住建部等相關部委出臺文物保護方面的協作意見,在線索移送,信息共享、調查取證、專業支持、聯合督辦等方面加強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