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發布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涉及明長城、莫高窟

2020-12-02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2月2日消息(記者孫瑩)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提到古遺址、古墓葬、傳統建築、傳統村落這些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大家可能首先覺得是文物部門的主要職責,但是如果地方政府、相關行政機關保護力度不夠,或者破壞了需要修復怎麼辦?檢察院出手了。

最高人民檢察院12月2日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涉及明長城、敦煌莫高窟、安平橋等,最高檢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

甘肅檢察機關與該省三級文物部門、敦煌市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在敦煌三危山施工現場查看情況(央廣網發 檢察院供圖)

甘肅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至今,敦煌三危山下莫高窟建設控制地帶內,5家石料廠和砂礦違反文物保護禁止性規定,炸山採石,亂挖亂堆,破壞山體形貌,產生的粉塵對莫高窟的生態環境、景觀形象和文物安全造成危害隱患,對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身體健康也造成極大困擾。雖然行政機關採取處罰、責令整改等措施,但違法行為始終未得到有效遏制。甘肅省敦煌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張麗娟介紹:「我們檢察院在今年1月15日採取公開宣告的方式,分別向負有直接監管責任的敦煌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自然資源局、應急管理局、酒泉市生態環境局敦煌分局等4家行政單位發出訴前檢察建議,要求各單位依據職責對敦煌莫高窟建設控制地帶內設置的石料廠和砂礦履行監督管理職責。」

檢察院提出,對石料廠採用的爆破、挖掘作業等活動責令停止,並進行限期治理和拆遷整改,儘快消除文物和環境安全風險隱患,確保莫高窟文物安全及周邊環境和山體形貌免遭破壞,行政機關迅速採取措施。張麗娟介紹:「目前,1家石料廠的設施已搬遷完畢,3家石料廠已聯繫好搬遷地點,搬遷的相關事宜正在協調當中,其他後續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分析:「敦煌市文物資源豐富,有『千佛洞』之譽的莫高窟石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本案中的文物安全隱患形成原因複雜,所涉監管部門多、職責不清,且涉及多家民營企業經營活動。檢察機關發揮公益訴訟職能,協同多部門出臺共同遵循和執行的文物保護方案,在推動國有重點文物保護的同時也保障了地方民營經濟的綠色發展。」

陝西省府谷縣檢察院保護明長城鎮羌堡案整改前(央廣網發 檢察院供圖)

陝西省府谷縣檢察院保護明長城鎮羌堡案整改後(央廣網發 檢察院供圖)

鎮羌堡是陝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明成化二年(1466年),是府谷長城線上最南端的一個軍事戰略防禦重鎮。檢察院辦案發現,一家公司施工時對明長城及附屬設施造成破壞,於是啟動行政公益訴訟。陝西省榆林市府谷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王彥雲介紹:「今年5月,我們檢察院與縣文旅局聯合開展『長城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就轄區內長城遺址保護範圍或建設控制地帶內存在的垃圾堆放、違建房屋、電力移動等部門在長城紅線內設立的信號塔、煤礦採空導致長城塌陷、鋪設開挖高位水池排水管道、未設立保護標誌和界碑等問題共發出檢察建議14件。」

檢察機關督促相關行政機關安裝長城保護標誌石碑、說明牌、石質界樁等,對需要搶險加固維修的鎮羌堡、守口墩烽火臺立項申報,對因煤礦採空影響長城遺址安全的煤礦進行監測,以保護長城遺址安全。胡衛列分析:「長城系中國首批入選的世界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重要象徵。本案中,檢察機關通過公益訴訟職能督促地方政府嚴格履行文物保護主體責任,促進城市建設和文物保護利用協調發展。」

新疆博樂市檢察院檢察官實地踏勘取證(央廣網發 檢察院供圖)

典型案例中有一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2019年10月,謝某某等9人共同盜掘烏圖布拉格土墩墓,經鑑定,盜掘行為已對墓葬本體造成了嚴重破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人民檢察院依法定程序,不僅追究9人刑事責任,還要求他們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博樂市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陶智華介紹:「今年9月7日,我們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依法判令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被告人謝某某等9人承擔烏圖布拉格1號墓盜洞回填修復費用44592.24元,並通過國家級媒體向社會公眾賠禮道歉。」

今年9月24日,法院依法判令謝某某等9名被告人犯盜掘古墓葬罪,判處有期徒刑及罰金,並全部支持了檢察機關提出的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請求。「博樂市文旅局使用回填修復費用,在考古所專家現場指導下,對這個墓進行回填修復,並在古墓葬周圍立起圍欄及標識。」陶智華介紹。

說到此案的典型意義,胡衛列分析:「盜掘古墓葬嚴重危害文物安全,檢察機關追究違法行為人刑事責任的同時,對其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並委託文物考古研究機構出具勘察報告,準確確定其修復責任和費用,在懲治犯罪的同時,保證被破壞文物得以有效、專業的修復,為民事公益訴訟制度在文物保護方面的應用提供了有益樣本。」

截至2020年11月,全國23個省級人大常委會作出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專項決定,其中有17個明確將文物、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範圍。胡衛列分析:「檢察機關可以發揮行政公益訴訟職能,通過訴前磋商、圓桌會議、公開聽證等方式,督促相關行政機關釐清職能,全面履職,解決『九龍治水』難題。另一方面,檢察機關可以發揮民事公益訴訟職能作用,對破壞、損毀文物的當事人或者單位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或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

胡衛列表示:「最高檢將聯合國家文物局、文化旅遊部、住建部等相關部委出臺文物保護方面的協作意見,在線索移送,信息共享、調查取證、專業支持、聯合督辦等方面加強協作。」

相關焦點

  • 最高檢發布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為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吳倩):最高人民檢察院12月2日對外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涉及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傳統村落保護等方面內容。最高檢有關負責人表示,要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作為公益訴訟重點領域持續推進,強化案件辦理,加強案例宣傳,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的良好氛圍。敦煌莫高窟以精美的壁畫和塑像聞名於世,被譽為20世紀最有價值的文化發現。
  • 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中國日報12月2日北京電 最高人民檢察院於12月2日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
  • 中國發布丨最高檢公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檢察院訴謝某某等9人盜掘古墓葬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等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
  • 中國檢方探索公益訴訟新領域 發布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案例
    包括這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人民檢察院訴謝某某等9人盜掘古墓葬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在內,12月2日,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個檢察機關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以期為檢方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這些案例所涉文物類型包括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傳統建築、傳統村落等,監督方式既有行政公益訴訟也有民事公益訴訟。
  • 加強監督保護文物和文化遺產
    企業違法施工破壞文物,文物被違法改建或佔用,文物被盜掘受損,產權人擅自修繕或無力修繕致文物受損等情形,今後將成為檢察機關重點監督對象。12月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外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為依法加強文物保護提供指引。據悉,最高檢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
  • 全國已有17個省區將文物、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公益訴訟範圍
    這起「謝某某等9人盜掘古墓葬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就是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發布的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之一。本次發布的典型案例所涉文物類型包括古遺址、古墓葬、石窟寺、傳統建築、傳統村落等,涉及明長城、莫高窟、安平橋、薛福成墓及墳堂屋、八路軍楊家莊兵工廠舊址、贛南客家圍屋、德鄰公寓等。
  • 【今日轉播】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檢察院訴謝某某等9人盜掘古墓葬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陝西省府谷縣檢察院督促保護明長城鎮羌堡行政公益訴訟案、甘肅省敦煌市檢察院督促保護敦煌莫高窟行政公益訴訟案、福建省晉江市檢察院督促保護安平橋文物和文化遺產行政公益訴訟案、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檢察院督促保護薛福成墓及墳堂屋行政公益訴訟案、山西省左權縣檢察院督促保護八路軍楊家莊兵工廠舊址行政公益訴訟案
  • 最高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來源:臺海網臺海網12月3日訊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福建1例入選。來看詳情據最高檢網站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
  • 榆林檢察明長城保護公益訴訟案入選最高檢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典型案例
    2月2日,檢察日報正義網公布了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的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府谷縣人民檢察院辦理的保護明長城鎮羌堡公益訴訟案入選,為陝西省唯一入選案例。該院經實地勘查,無人機航拍取證,調取文物檔案,以及詢問鎮羌堡內居民、施工工人、新民鎮政府工作人員後查明了公益受損事實。2019年7月4日,府谷縣院依法分別向新民鎮政府、縣文化和旅遊文物廣電局(以下簡稱縣文旅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對在明長城鎮羌堡保護範圍、建設控制地帶內施工建設的違法行為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保護文物安全。
  • 最高檢發布敦煌莫高窟行政公益訴訟案等10起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領域作為檢察公益訴訟新領域的重點予以部署推進,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用好現有政策和法律依據、加大保護力度提供指引。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分別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樂市檢察院訴謝某某等9人盜掘古墓葬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案、陝西省府谷縣檢察院督促保護明長城鎮羌堡行政公益訴訟案、甘肅省敦煌市檢察院督促保護敦煌莫高窟行政公益訴訟案、福建省晉江市檢察院督促保護安平橋文物和文化遺產行政公益訴訟案、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檢察院督促保護薛福成墓及墳堂屋行政公益訴訟案、山西省左權縣檢察院督促保護八路軍楊家莊兵工廠舊址行政公益訴訟案
  • 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文物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需增強各方合力
    ,需增強各方合力——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就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答記者問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用足用好現有法律依據記者: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未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列為公益訴訟法定領域,實踐中,檢察機關是如何依據現有法律規定辦理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案件的?
  • 最高檢發布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
    中國日報北京電 12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9起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為各地檢察機關拓寬相關領域案件線索,加大辦案力度,規範辦案提供指引。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分別是江西省贛州市環境保護稅行政公益訴訟案,陝西省志丹縣水土保持補償費行政公益訴訟案,陝西省西安市雁塔區養老保險金行政公益訴訟案,浙江省新昌縣檢察院督促追繳學前教育專項經費行政公益訴訟案,河北省棗強縣扶貧項目補貼行政公益訴訟案,廣東省蕉嶺縣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行政公益訴訟案,湖南省株洲市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行政公益訴訟案,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改變容積率行政公益訴訟案,山東省商河縣閒置土地行政公益訴訟案
  • 贛州檢察機關辦理的督促保護客家圍屋行政公益訴訟案入選全國十大典型案例
    近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10起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公益訴訟典型案例贛州一起案例入選2、陝西省府谷縣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明長城鎮羌堡行政公益訴訟案3、甘肅省敦煌市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敦煌莫高窟行政公益訴訟案4、福建省晉江市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安平橋文物和文化遺產行政公益訴訟案5、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薛福成墓及墳堂屋行政公益訴訟案6、山西省左權縣人民檢察院督促保護八路軍楊家莊兵工廠舊址行政公益訴訟案
  • 當文物保護迎來剛性監督
    2017年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修改,檢察公益訴訟全面施行,明確檢察機關可以代表公眾利益,在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食品藥品安全、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四大與社會民生直接相關的領域提起公益訴訟。這一範圍後拓展至英烈權益保護。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拓展公益訴訟案件範圍」,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正是檢察機關在上述五大領域之外新的探索領域。
  • 上海:評選出2020年度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上海市檢察院今天舉行2020年度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終審評審會。部分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特邀監督員以及部分政法機關、行政機關負責同志、專家學者、媒體及公眾代表等社會各界人士受邀擔任評委。全市各級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負責人現場觀摩,並通過視頻向全市檢察機關直播。
  • 最高檢發布典型案例 檢察公益訴訟堵住養老金冒領漏洞
    檢察公益訴訟堵住養老金冒領漏洞最高檢發布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本報記者 周斌本報見習記者 趙婕房產開發建設工程項目未繳納環境保護稅;老人死亡後家屬繼續領取養老金;偽造材料申請扶貧項目補貼……12月17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9起國有財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領域行政公益訴訟典型案例,這些案例都與國家重大經濟政策或民生熱點問題息息相關,體現了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對國家利益特殊救濟的作用。
  • 最高檢發布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附案例全文)
    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以「推進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建設」為主題發布全國檢察機關首批檢察改革典型案例。典型案例共7件,集中反映各地檢察機關在強化法律監督職能、健全內部制約監督制度機制等方面的經驗做法。同時,河南省委改革辦、省河長辦、省檢察院在省政府新聞辦聯合舉行全面推行「河長+檢察長」制新聞發布會,省檢察院通報河南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情況,並同步發布八件黃河流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典型意義】「河長+檢察長」制是河南省檢察院和省河長辦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服務保障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探索形成的一項制度創新。
  • 最高檢發布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
    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一、訴前程序典型案例1、重慶市石柱縣水磨溪溼地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2、湖北省黃石市磁湖風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公益訴訟案3、北京市海澱區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食品安全公益訴訟案4、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寧縣校園周邊食品安全公益訴訟案5、福建省閩侯縣食用油虛假非轉基因標識公益訴訟案
  • 2020年度上海市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終審結果出爐
    今年以來,共有11件案例被最高檢評為公益訴訟典型案例,在案件質量和效果上實現了新提升。此次評選活動旨在及時總結經驗,進一步培育和發掘典型案例,切實發揮案例示範、引領和宣傳作用。案件類型涉及野生動物保護、外來物種入侵、大氣汙染、水汙染、非法捕撈水產品、銷售未經檢驗檢疫生豬、活禽交易、餐廳後廚食品安全、公民個人信息保護、城市公共安全、文物保護等環節的公益訴訟。經過第一階段專家評審,從申報的51件案例中推選出20件入圍終審評選。
  • 「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公布
    中新網8月29日電 今日,最高檢檢委會委員、第八檢察廳廳長胡衛列通報了「攜手清四亂、保護母親河」專項行動檢察公益訴訟十大典型案例。包括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法莉蘭童話王國」違法建設破壞生態環境案、甘肅省岷縣「慕麗水岸」茶樓影響行洪安全案等。